工商银行手机u盾驱动:世界名企到中国为何“变坏”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8:41:34
最近,无独有偶,在华的两家涉及食品业的跨国企业,都传出了“丑闻”。国际零售业集团沃尔玛旗下的重庆沃尔玛被曝把低价普通冷鲜肉当作“绿色食品”卖。沃尔玛13家在渝门店相继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业整顿15天。涉案门店违法所得遭没收,并被罚违法所得5倍罚款人民币269万元。

  继沃尔玛之后,跨国食品业巨头雀巢集团旗下乳业企业黑龙江双城雀巢公司日前被曝光克扣奶农,拉地方政府参股并借助行政力量垄断奶源。

  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据当地奶农介绍,平均送一桶奶就要被雀巢扣掉1公斤。双城雀巢常年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购买牛奶,且黑龙江省双城市跟雀巢签下协议,要求双城市的鲜奶原则上必须卖给雀巢。

  至今,两大名企仍未明确交代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外界仍是雾里看花。同时,人们对国际名企在中国为何成了企业道德沦丧的坏企业,则是议论纷纷。

  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说,沃尔玛多年来一直倡导“低价销售、保证满意”,为其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因此不断扩大规模。连锁店多了,如果管理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现质量下降、制度混乱、人才素质下降等问题。

提供“变坏”的土壤

  还有分析认为,中国的执法、守法环境给企业提供了“变坏”的土壤。沃尔玛事件若发生在欧美,不用等到第21次累犯,早就被判罚关门了。

  假冒绿色猪肉之前,自沃尔玛2006年进入重庆至今,因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虚假宣传等行为,已被工商部门处罚了20次,而显然前20次的教训不够深刻,否则就不会有第21次!

  另外,根据从两家外企发言人的讲话及各方的报道分析,沃尔玛重庆和黑龙江双城雀巢公司,似乎都是出现了企业监管的疏漏。

  然而,这两大超级集团,都是被认为拥有相当成熟的企业文化,社会责任意识浓厚的世界品牌企业,为何到了中国,本土化之后,企业监管就不灵光了?

  了解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人士说,外企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基本上,这与中国的国情脱离不了关系。

  首先,外企在中国面对的是全然不同的经营环境——企业门槛低、企业竞争激烈,为追求最高利润,增加销售、削减成本,占有市场,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击跨对手或达到目的是常见的事情。

  在员工的聘用,以及合作销售商、伙伴等的挑选方面,有着一套讲人情和讲关系的潜规则,这也是外企,尤其是如沃尔玛这类在中国急速扩张的企业,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监管漏洞、企业道德沦落的关键所在。

  至于沃尔玛重庆频频出问题,在他看来,沃尔玛是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打黑的牺牲品,反映当局对外企是一视同仁,绝不手软!

  他也认为,中国食品业,尤其是乳业过于分散,难以管制,而且本土企业水准参差,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现象普遍,即便是国际名企,单一公司的力量也无法左右市场,只好随波逐流了。这是国际公司在中国设厂的无奈。为了占据中国这个大市场,只好委曲求全。但是,产品及企业管理水平也因此相对低落。

  虽然如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名牌企业的进驻,还是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水平,例如零售业,在国际企业进入后,近年来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

普世商业价值在华行不通

  中国著名媒体人,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电商社总编辑申音最近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就指出,本土化是一些外企败走中国市场的原因。他说:“本土化,说白了,其实就是讲人情、讲关系,公开的规则被潜规则所代替,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被牺牲掉了”。

  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需要有法律的制约,有契约精神、信用体系,有很多原则性的东西,目前在中国并不是没有,而是在这之外,企业经营更多依靠的是潜规则。普世商业价值在中国行不通,如果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企业就必须面临种种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