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宝驱动加载失败转账:网络政治参与和民主型社会构建-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00:27
网络政治参与和民主型社会构建作者:杨丽 朱强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本站发布时间:2007-5-16 16:19:34阅读量:836次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08498一、网络政治参与———民主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   政治参与是特定政治框架内普通公民和公民团体试图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府政策制定的各种行为。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府行为,从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以其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递范围的广泛性、民意表达的自由性、网络言语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成为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相应的技术基础,正是这个技术化的革命带动了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大变革,IT产业、网络论坛、网络博客、网络日志、电子邮件、网络短信等领域的技术构建,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公共的社会空间,构建了公共的网络话语平台,成为沟通民间社会、普通公民和政府的重要渠道。   网络政治参与,顾名思义,就是指普通公民或者公民团体借助互联网络表达利益、参与决策从而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这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崭新的政治参与类型。   当前,公民通过网络对政治生活广泛而深刻的参与是民主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这是因为网络政治参与本身就是民主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互联网的本质是反等级制、反威权的,体现了平等、自由的思想———网络没有层次之分。”[ 1 ]   从网络的政治功能来看,它的特点首先就在于其对象是社会广大公众,也就是受众的广泛性、普遍性和无差别性,它鼓励公众积极而不是消极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普通民众和小集体再也不是无足轻重和对政治事务无能为力的了。但是在传统社会里,由于政治信息是分级次、按有限的渠道进行传播的,充当传播媒介的各级部门向社会不同的群体传达精心选择的“新闻”,不同等级的人得到的信息数量是不相同的,这正好适应了传统的等级制度。   由于在民间的人们得不到准确的政治信息,或者得到的是与官方对立的信息,这样就导致不满和牢骚,当然不会有规范的民主生活。“政治民主的进程一方面是指国家政治结构和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与社会民众的广泛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联系在一起的。”[ 2 ]所以,通过网络政治参与,推动民众广泛的参与政治决策,提高人们的政治能力和素质,是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为基本特征之一,和谐的民主社会其真正要义在于,突出民众的主体性意识,将民众与国家以及体制处于平等地位,国家的职能以及运作都是以维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所以一个真正民主型社会的构建,除了意识形态以外,必须有强大的民间意识形态为铺垫,即要有丰厚的民间土壤,公众不再是被动的自上而下的接受者,而是自下而上的参与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传统民主体制下,政治运作中反映多数人的意志的表达和聚合过程多依赖于各种代表机制或者特定组织,比如政党、议会代表、游说集团等。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里表现出难以避免的弊端,比如代表的代表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囊括所有的利益诉求,表达程序繁琐,不能直接而有效的实现社会所需要的“输出”,导致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抑制。要改变这种局面,网络是最好的交流平台之一,借助网络这样的传播工具和表达方式,为每个人、不同利益集团、各类组织、多层次的政治机构提供了直接性、普遍交互式的表达意愿、传递信息、商议、咨询、监督、审核、建议、选举、表决的先进技术设备。社会公众、传统媒体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相对封闭的沟通渠道大为放开,社会公众可以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网络直接向政府申诉自己的合法权利,发表自己的合法言论,而政府则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民意民情,或者直接通过网络公布政策、法律和法规。   随着现代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强,民众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促使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自身利益的政府政策更多的以民意为基础,使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得以增强,民主权利得以履行,就日益成为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进而促进民主过程,确立民主社会范式。 二、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民主社会构建的动力源泉   “1994年,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传输控制/网际互接协议,开通了互联网,开始提供互联网的全功能服务,成为第71个正式加入互联网的国家”[ 3 ],之后,上网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人们开始利用网络发表政治见解,进行各种政治交流; 1997年最具权威的《人民日报》开通了网络版,意味着中央已经意识到网络工具在传播政治信息方面的重要作用; 2001年初,党中央第一次公开提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传播为政治服务;“十五”计划纲要第六章“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指出:“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大力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重点建设宽带接入网,适时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 2006 年元旦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一跃成为全球人气指数第二的国家级政府网站,仅次于加拿大联邦政府网,试运行以来,海内外舆论反响强烈,普遍认为是中国政府管理方式的一个创新,是中国提高政务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今年“两会”期间,社会各界更是通过网络广泛深刻的进行政治参与,一条征集“总理记者招待会网民最想问的问题”的帖子于3月11日出现在新华网发展论坛,立刻引起网民的踊跃提问。类似内容的首帖有40余条,跟帖达2600余条,截至14日已汇集近1300个问题,有近10万人次上网点击,点击量超过26万人次。网民所提的问题涉及农业、国企改制、反腐败、科技、教育、再就业、港台、外交等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说:两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他们通过信息网络,给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单是据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和央视国际的不完全统计,对政府提出的意见和给总理本人提出的问题,多达几十万条,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我从群众的意见感受了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通过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自身包含的高度开放、多元、开放的特点,对公民来说,更新了政治观念、增加了政治自由度、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对国家和政府来说,促进了政务公开,便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缩小了与公众的距离。   总之,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种政治体制,它意味着公民能够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当家作主。建设现代性的民主国家,也就是要建设一个现代性的民主型社会,开放型社会的建设首先需要一个开放型的政府,开放型的政府需要开放型的民主言论和利益表达机制。网络政治参与正是以民主的方式成为了政治决策和民意表达相互沟通的直接平台,成为民主型社会构建的动力源泉,这对推动民主化进程和民主社会建立无疑具积极意义。 三、网络政治参与的局限及其对策思考   (1) 网络政治参与的局限性   1、网络信息的双重性   互联网上汇集着海量的信息,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无效、虚假甚至恶意信息,虚假的信息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虚假的信息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由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来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这样并不会推进民主社会的进程,反而会破坏政治文明建设。   2、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受到经济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我国尽管进入网络的人数越来越多,但从总体上看,目前仍然占总人口的少数,那些没有经济实力购置网络设备并支付网络费用、没有能力应付复杂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或者对于根本不懂计算机操作的人无法成为网络时代的网络公民。网络技术对于网民的限制,实际上也就限制了民主的范围。同时网络的普及程度仍然有限,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呈现出“东部快、西部慢,城市快、农村慢“的不平衡态势,这些都限制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扩大发展,影响了网络民意在各个阶层的合理分布。   3、网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网络的运作有许多人为的因素在内,网络政治参与者本身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是良莠不齐的,表现在一方面对网络所提供的政治信息的真假性难以辨别,另一方面网民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不能理性的控制,由于网络身份的隐匿性,有些网民会散布虚假的政治信息,或者丑化、攻击、诽谤政府,同时网络上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屡屡发生,这些都必然损害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2) 对策思考   1、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积极作用。“在民主社会,公民获得参政的权利。如果公民没有获得充分、正确全面的信息,也就没有‘充分知情的民主’,向公众提供信息是参与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4 ]政府是社会各界中最大的信息资源的占有者,各级政府掌握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以及全部的政策和法律信息。所以针对网络中存在的误导公众的虚假的和掩盖事实真相的政治信息,政府一方面要准确、及时、详细的在网上公布所掌握的信息,抑制虚假信息的影响和泛滥,以确保公众掌握信息的客观广泛性。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站的建设,提高网站的质量和水平,采用更好更新的网络技术,不断更新丰富网页内容,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2、加大对信息弱势群体和不发达地区的投入,缩小“数字鸿沟”,扩大参与主体。面对我国网络的普及呈现的“东部快、西部慢,城市快、农村慢”的不平衡态势,国家一方面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为网络政治参与打下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要对信息弱势群体和不发达地区加大投入,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消除数字鸿沟,进一步唤醒民众的自由、自主、民主、平等的政治参与意识,促使其发挥并享用平等的权利,从而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3、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网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信息的时候,首先要通过不断提高基本的政治知识,才能对各种网络政治信息进行政治判断;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使网民意识到通过网络政治活动,积极有效的参与政治生活,反映自己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进而影响政府决策,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要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体系,观测和宣传平等手法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理念,引导网民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政议政,除此以外,对那些散布虚假信息、丑化攻击诽谤政府的行为,要采取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对其管制和惩处。公民通过网络实施政治活动时,要接受国家法律的规范,公民必须为自己的政治行为负责。   总之,人类政治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度,而民主政治在民主政体中主要表现为人民参与政治。政治参与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网络政治参与,我国民众参与政治的途径得到了优化,参与热情懂得到了激参政能力得以提高,这有助于我国的政治参与走向成熟,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民主型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 魏群. 东方·人文备忘录[M ] 1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438[ 2 ] 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政治学概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57.[ 3 ] 杨伟民,呈显庆.论网络政治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 J ].学习与探索.2004.(5) .[ 4 ] 丛日云. 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M ].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