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为什么叫猴子行:结构主义漫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31:23

作者:君慧

【摘 要】 结构注意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既有其内在合理性也有其内在不足,通过对结构主义的哲学思考和对其诗性原则、图腾观和“基本模式”的透视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结构主义的两面性。

【关键词】 结构主义;主题移心化;隐喻

结构主义思潮是本世纪60年代涌现的一股取代存在主义而占据战后法国主导地位、轰动欧美各国的社会思潮,其在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对其成果作了重要的推进。本世纪以来,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折,结构主义是实现这一革命转变的重要主力军,并且对艺术、文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但结构主义把文学研究的重心转入作品本身时忽视甚至排斥了作者和社会环境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并以语言模式去建立文学研究的普遍模式,甚至当作研究万事万物的普遍模式,这是其存在的问题,由于结构主义流派众多,其理论分析风格也各有不同,故本文选取四个层面即对结构主义的哲学思考、诗性原则、图腾观及“基本模式”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揭示结构主义的内在合理性及内在困境。

一、关于结构主义的哲学思考

结构主义认为如果一种真理只对某一主体有价值,对他物无价值,这种真理就是一种偏见,在其看来“要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就必须摧毁‘我’,代之以‘有’,这就是‘主题移心化’”[1]。此观点是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相对立的: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有二,其一是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个人主观意识既创造了主体,又创造了客体,并赋予客观世界意义予价值;其二是“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人之初空无所有,不具有自己的本质,后来的本质完全由人自己的自由选择和行动决定,其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现象学的基本观点是“先验的自我”唯我论,通过现象学方法追溯到“自我”,“‘自我’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自我所‘构造’的对象,自我创造非我”[2],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核心是“主体中心化”,而结构主义强调个体的制约性,个体既受其他个体的制约,又受某一有关的整体系统的制约,这是从横的方向平面度来制约,同时个人意识界受非个人的无意识界机制的制约,这是纵向即深层结构制约,故结构主义认为既不存在胡塞尔所谓的先验的认识主体,也不存在存在主义所谓的进行自由选择的行动主体,“人的尊严价值只不过是主体中心化产生的谬见,科学的价值观应当把人与万物视为等价的功能成分”[3]。与结构主义相对立的另一种观点是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休谟强调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规律只不过是人的经验的习惯联想,至于世界本身是否有规律存在是不可知的,休谟认为:“假如一个人除了没见过X色度的兰色,而对其它色度了然于心,当他把见过的色度从最深排列到最浅,显然他会感知到因缺少这一色度而造成的空白,并能在观念上把这一色度添补出来。”[4]而结构主义认为色彩色度的分布和排列有不以人的主观感受为转移的内在结构,结构主义的本质就是把休谟从头到脚颠倒过来了。

结构主义与尼采认识论的虚无主义有一定程 度的联系,尼采宣称上帝之死也开始了新的语言时 代,由于删除了所指物,记号就成为空虚的,它不在关涉任何方面,只关涉其本身,因而这是虚无主义最极端的形式。尼采说:“人们往往受诱惑去取代已死之身的位置,用人性的绝对物去取代神性的绝对物,这样人就仍然面对着‘不完全的虚无主义’,而人若继续把自己看成是‘主体’就会削弱上帝之死的效果,所以最后也应消除‘人’这个绝对化所指,结构主义借此表示对传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及自然科学精神的怀疑。”[5]

二、关于结构主义的“诗性原则”

雅布各森的诗性原则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轴引向组合轴。提出了隐喻与转喻。雅布各森认为:“与选择相关的是相似性,他暗含了某种替换的可能,选择的过程产生了隐喻,隐喻根植于相似性的替换:与组合相关的是邻近性,它暗含了某种延伸的可能组合的过程产生转喻,转喻是根植于邻近性的修辞和思想手段。[6]”两个对等关系的词,如根据语法的法则组织在一起,它们就构成了分析性即转喻关系,如能通过对等原则而隐含地联系起来,它们就构成了隐喻性关系,雅布各森认为隐喻是了解人类行为的普遍模式,但如果忽略了文化、历史、习俗、语境等外部因素,即存在对等原则也未必构成隐喻,就此可结合中国诗作一些阐述:《诗经》有诗云:“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可说盛开的桃花与容光灿烂的新嫁娘之间存在相似性,二者构成了隐喻关系,但也可说盛开的桃花与容光灿烂的新嫁娘之间存在着物理上的邻近性,或许新娘在归家的路上就是桃花片片,春意盎然。杜甫《江汉》诗中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也有三种解读方式:心如落日,但它仍然强壮如初,病如秋风,但它会很快康复;心不象落日,它仍然强壮如初,病不象秋风,它会很快康复;在落日中,心仍然强壮,在秋风中病依然会康复。前两者属于隐喻关系,后者属分析性关系,前两者强调语法的灵活性、语义的相似相异,而后者强化语义的连接和时空的修饰。

“人类头脑中存在着隐喻式的思维和神话式的 思维这样的活动,这种思维是借助隐喻的手段借助诗歌的叙述与描写的手段来进行的”,[7]隐喻并非 只是修辞学上的隐喻,而是还有文化意义山的隐喻——人对世界的认识,人类的思维特性、价值取向 及行为方式,“在中国隐喻作为诗性存在和诗性显现的方式它的深层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统一论”:[8]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理解此类事物,而天人合一的观念基本特征是把人类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进行类比性联想,以人自身的认识模式投射到自然万物并赋予其情感、意义等,然后在倒过来从自然万物变化中体验人道的酸甜苦辣,由此卡西尔也称“天人合一是中国根本的隐喻”,[9]根本隐喻开始于中国的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周易》,逻辑起点是“一”和“- -”,据郭沫若解释,这两种爻直观表现了男女两性的差异,并以这种差异作为理解宇宙万物的框架,男女交合生人,阴阳结合产物,人有悲欢离合,万物有悲欢离合,二者本质上是印证、比拟、对应性关系。

三、结构主义的图腾观

AB、BC、AC 三个弧度的面积表示在图腾艺术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三角形边长的长短意味着张力的大小,在图腾艺术生命感受的需要中,生存欲求与审美情绪意向的表达往往由“现在”指向“未来”,因而具有“历史性”,崇仰意向的表达不仅有规范的周期性的图腾仪式,而且与图腾禁忌的惯例相伴而生,因此它的表达具有“共时性”。由此可见结构主义的“共时性”和“历史性”在图腾中也有明确的表现。图(二)中审美情绪的张力却得到强化,并呈现“分化”的态势,图腾艺术日益走向抽象化、图像化就反映了这一点,关于这一点李泽厚在《美的历程》第一章龙飞凤舞中言图腾由动物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后化是由于“积淀”,而对结构主义来说则是在系统中由崇仰意向、生存欲求两种成分的变化而引起审美情绪成分的变化。

结构主义图腾观的另一典型代表是列维斯特 劳斯的图腾观,其包括三个方面:图腾思维的特性:列维斯特劳斯对图腾思维特性的理解受制于它对“野性思维”和“文明思维”亦即原始思维与科学思维之间的关系,在二者之间不具有历史性关系,前者不是后者的原型阶段,后者不是前者的高层发展,彼此是共时性关系,在同一理智平面互为存活:分类原则: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原始人发明图腾时有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修补术’(根据自然物种和原始人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类似性来阐释图腾,并力图证明原始人是通过对图腾植物的命名或者编码来象征人类社会的分类系统)”:[10]功能取向:图腾式思维同时进行分析综合在对立的两极之间进行调解,使人类与自然、社会在彼此区别的同时,又保持着作为同一整体各部分间的相似性,促进一种无界域人类观念的形成,以完整的形式把握现实两方面连续和冲突,调和时间的绵延和停滞的瞬间对立,从而把握共时性的世界和人生的永恒。

四、结构主义建立的“普遍模式”的不足

温儒敏在论述中西比较美学时引用了这样一则 寓言:一青蛙和鱼在水里,有一天青蛙跳出水面, 在陆地上看到了许多新鲜事物,于是它对鱼说陆地上有人,身穿衣服,头戴帽子,手握拐杖,脚登鞋子,此时鱼的脑子里便出现一条鱼头戴帽子,身穿衣服,鱼翅挟手杖,鞋子掉在鱼尾上,青蛙又说有鸟,鱼的脑子里便出现了一条腾空展翅的飞鱼……从上寓言可知,鱼没见过人,必须以它本身的模子去构思人,无法从人的模子去想象人,故鱼得到得人的印象是歪曲的,甲模子不一定适用于乙模子,既然如此结构主义所追求的“共性”即抓住一个基本模子及其结构行为要素而放之四海皆准的可能性有多大?其一“基本的模子”怎样建才合理?结构主义采用的方法是确立元素后在确立模子和法则,但问题在于文学是异常复杂的系统,元素的确立极其困难,导致了模子和法则确立的困难。其二文化(文学)其含义中有人为结构行为的意思,因此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其三结构主义取共相元素建立深层结构对于某些现象如中文超脱时态变化、印地安语中不同时间意念以及某些语言中无单复数之别视为例外搁置一边。其四雅布各森的语言行为选择与组合有合理性,但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选择合方式,如西方诗歌中非常核心的隐喻结构在中国诗歌中尤其是在后期山水诗中占次要地位,这与中国文化“以物观物”、“目击道存”的体悟方式有关,这一现象是不容忽略的。

参考文献

[1] 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M]:三联出版,1980年版

[2] 李幼蒸. 结构与意义[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3] 布洛克曼. 结构主义[M]: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4] 周小亮. 休谟及起人性哲学[M]: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5] 弗里德里希•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 价值的尝试[M]: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6] 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M]: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7] 韦勒克,沃伦著. 刘象愚,刑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 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84年版

[8] 季广茂.隐藏视野中的诗性传统[M]: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 卡西尔著,于晓等译. 语言与神话[M]:三联出版社,1988年版 [10]列维斯特劳斯. 结构人类学[M]:三联出版,195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