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visa卡办理:苏州:小桥流水 暗合宋代“平江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16:34:48
年月久远,房子的整面墙脱落得如同地图,露着里面片片青色旧砖小巷多半都狭窄悠长,很多地方将将能容两辆自行车并行,技术差一点的就得撞翻   精致街巷 骑车依旧呼啸过 傍河而居 孩童打闹莫担心

  青石铺路 雨天可穿红绣鞋 大儒名妓 旧城古道有出处———

  想当年,咱正在苏州小住,一同窗不远千里来访,出了火车站就给咱打了个电话。咱在电话里指点江山,坐公交车到站后能看见一座桥,一过桥立马左拐到河边的街上,头一个门就是区区的蜗居了。放了电话咱好一阵自鸣得意,觉得表述的精准度很高。

  谁想左等右等人不到,算算一个来小时了。没奈何,只能出门在街上找了一通。两人一见面,那兄弟第一句话就是:“你小子说的桥在哪儿呢?”咱指指门前的石桥,那兄弟愣了几秒:“这个?”

  咱登时大悟:那哥们本是第一次来,原不知苏州是何物,多半琢磨着咱说的桥,就算赶不上南京长江大桥,总得跟西直门桥有一拼。

  窄巷练就自行车神技

  什么叫“小桥流水人家”啊?这就是苏州城了——精致玲珑,河与桥是这样,街自然也是这样。苏州城多的是四通八达的小街,这类街道在北方叫胡同,苏州人则清一色呼之为“巷”或者“弄堂”。

  苏州的小巷和北方胡同有个区别,就是绝对没有死胡同。然而既然名曰“小巷”,顾名思义必定不是开阔笔直。小巷多半都狭窄悠长,很多地方将将能容两辆自行车并行,技术差一点的就得撞翻。至于更窄的路段也不稀奇,像尹相杰这样的明星,侧过身子然后深深吐气全力收腹,正好——不是通过,而是能卡在那里动弹不得。

  城不大、小巷又多,所以自行车曾经是苏州人的主力车型。饶是小巷这样狭窄,苏州人,尤其是年轻人在这些小巷里骑车依旧是呼啸而过,丝毫没有换挡的意思。说来奇怪,极少看见苏州人骑车在弄堂里互相撞上的。特别是在两条弄堂的交叉口,空间逼仄得放张办公桌还卡得有一条腿不能着地,两辆自行车从垂直方向风驰电掣地杀过来,却能在间不容发之际交错而过,实在叹为观止。

  私下里不得不痛感苏州人的车技,大概为全国——不,全球各城之冠。曾经看见一十来岁的孩子,骑车一手扶把,另一手拎着一桶油漆,势如破竹地穿过大半个苏州城,不但没撞到半个人,桶里的油漆连波纹都没晃起一个。

  苏州多水,很多小巷都紧挨着河道,河边统统没有任何栏杆,而且并不因此小巷就更加宽一点。顽童们就在这河边的窄巷上嬉笑打闹,自行车在身边横冲直撞,不过一臂远的地方就是缓缓流水。外人初见之下难免心惊,却也从来没听说谁家的孩子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家长们也几乎从不为此担心——苏州人似乎生来就有这份伶俐精巧,只怕有三成是拜这小巷所赐。

  巷名风雅直追诗经

  一户户的苏州人就住在这些弄堂里,江南地窄人稠,寻常人家的房子多数不怎么宽绰明亮,春夏时许多人家就把晚饭摆在门口的巷子里,一家一家门口竹椅方桌,邻里间互相之间打着趣。傍晚时分穿过小巷,就像参加了一个私房菜博览会。

  三伏天房子里燠热难当,男人小孩晚上就在门前弄堂地上铺条席子,穿条短裤打着赤膊一躺,枕着河里的流水声,不知不觉就昏睡过去。这个季节下夜班的人自然心领神会,展开自行车神技在玉体横陈的小巷里穿梭自如,连席子角都绝不会碰到一片。梦中人也 睡得踏实,一点也不害怕有哪个笨蛋的车轱辘不长眼睛,会从手指头上碾过。

  弄堂里似乎满是江南的市井之气,但只要抬头看看小巷的名字,风雅得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乌鹊桥路——还记得白居易的“乌鹊桥红带夕阳”吗?蒹葭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唐诗也就罢了,这把风雅的祖宗都摆在弄堂口了。碧凤坊、景德路、清州观前——这算俗的,问题是咱都叫得出来里面的典故吗?临顿路是当年吴王出征临时驻军的地方,专诸巷当然不用问了,“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这是荆轲的前辈。

  其他诸如花驳岸、侍其巷、书院弄、学士街……无一不有来历。不用大惊小怪,别忘了,这些小巷走出过风华绝代的陈圆圆、柳如是,走出过儒雅蕴藉的范仲淹、唐寅,有几分诗书气那算个什么。在随便哪条不起眼的弄堂打听打听,说不定就有什么枢密使、尚书、侍郎、大学士是这里的旧人,状元、榜眼、探花就一把一把的了,进士干脆不算数。

  巷子老吻合宋代地图

  巷名的雅致来自小巷的高寿,甭问哪条弄堂,别看都是寻常人家,200多年的房子就是重孙子辈了,压根排不上号。

  年月久远,房子看上去未免风烛残年,原本的白墙粉早就成了灰色,而且脱落得整面墙如同地图,露着里面片片青色旧砖。

  房子这样,弄堂的资格当然只会更老。在宋代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有些小巷已经榜上有名,按图索骥之下更能让人一惊,今天苏州城的街道格局,对照千年前的地图竟然没多大变迁。

  小巷的地面也带着旧时的遗韵,或青石板,或长石条,或碎石子,虽貌似古陋,却不像有些柏油马路,下点雨就这里那里一摊摊积水。人家的行业标准是,下雨天也不湿脚,所谓“雨天可穿红绣鞋”是也。

  在春季午后的阳光中溜达进小巷,弄堂深处隐隐飘来几声评弹琵琶弦子叮咚的动静,随后是悠悠的一两下低沉悠扬或亮丽婉转的唱腔。

  时见老人银发如丝,静静地坐在门口藤椅上,自顾沉吟间好像已经睡去,偶尔才应一声孙辈吴侬软语的低声呼唤,一霎时仿佛时空倒错、昨日重现。人家连慢吞吞地问一句都有古风:“你找谁人?”

  别说我去苏州怎么都没看见你说的这些,你小子胡诌呢吧?哈哈,咱说的是20多年前,现在的苏州全成了开发区和写字楼,正等着升级CBD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