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卡好办理吗:墨子门下培养的干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3:30:10
墨子对做官发财不感兴趣,不代表别人对做官发财不感兴趣,在他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对财富和权势还是满怀向往,尤其底层百姓,“苦耕稼之劳、慕卿相之贵”,梦想有一天能摆脱贫贱生活,跻身上流社会。对他们来说,这跻身上流社会的方式,主要是拜名师、学本事,然后通过老师的推荐去做官。
墨子,就是可以教人本事、荐人做官的名师之一。
当时拜墨子为师的,至少有180人,不过也可能多达300人。墨子因材施教,分别传授他们守城术、论辩术、各种巧妙机关的设计方法,同时也教他们“尚俭”、“非乐”的生活原则,和“尚同”、“非攻”的政治主张。
这么多弟子当中,至少有一部分人,后来顺利做了官。
例如墨子的学生高石子,经墨子推荐,在卫国做了官,卫国国君给予很高的地位,拜高石子为卿相,论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
例如墨子的学生曹公子,经墨子推荐,在宋国做了官,宋国国君给予很高的薪水,曹公子一做官,家里立马脱贫。
例如墨子的学生耕柱子,经墨子推荐,在楚国做了官,拿到俸禄,还分给同学和老师一部分。
有人在《吕氏春秋.当染》中赞叹道:“墨子真叫桃李满天下,从他门下出来并在各国做官的,简直数不胜数。”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墨子办的这所大学,就业率是非常高的。
也有一些学生,虽在墨子门下求学,却没有如愿以偿当上官。这取决于各人的能力,也跟他们的思想境界有关。比如有个学生,刚入师门那会儿,估计就是抱着当官的目的,学了才一年,就闹着让老师推荐工作,惹得墨子很不高兴,偏偏不给他推荐工作。假如这个学生不那么热衷于做官,或者虽然想做官,但不是为了高收入和贪污腐败,而是为了贯彻墨子的政治主张,给诸国带来和平,给百姓带来安定,那么,墨子倒会优先推荐他去做官。
墨子门下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关键定律:好工作属于那些不刻意追求它们的人。你越想荣华富贵,你越得不到荣华富贵,如果你脑子里装着人民大众,不求自己荣华富贵,最后反倒有可能得到荣华富贵。耶稣曾经对门徒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到生命。”墨子对学生,就像耶稣对门徒,俩人都是这么无厘头。当然,墨子的无厘头只是表面,骨子里其实是对济众爱民的期许,对蝇营狗苟的鄙视。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老话常讲,师徒如父子。墨家一派,师徒还真像父子。
首先,即使学生做了官,也还是墨子的学生,墨子的训诫,学生还是得听,如果不听,墨子就会召回他。比如胜绰,墨子的亲传弟子,从墨子门下毕业后,被推荐到齐国去做官,做齐国大夫项子牛的助手。项子牛主张攻鲁,接连三次派兵侵占鲁国的土地,墨子传话给胜绰,让他想办法阻止项子牛,胜绰不光不阻止,还帮着项子牛攻打鲁国。墨子大怒,写信给齐国,让齐国人把胜绰给炒了。[⑨]打个比方说,墨子好比汽车生产厂商,胜绰好比该厂下线的某批产品,墨子将其投放市场,后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主动召回。汽车厂商召回不合格的产品,是对自己的品牌负责;墨子召回不听话的徒弟,是对道义负责——胜绰为虎作伥,其错不在于不听话,在于违背墨家的道义。类似场景,武侠小说中也常见:徒弟学成下山,其师父若为名门正派,必定再三重申本门戒律,严禁徒弟日后犯戒。倘若徒弟真做了采花贼什么的,师父定会出山,想方设法清理门户,飞剑取其项上人头。墨家一派,至少在墨子在世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名门正派。
其次,墨家弟子为官后的俸禄,在墨家是可以共享的,如果不拿出来共享,会受到同门的鄙视。例如墨子的学生耕柱子,经墨子推荐在楚国做官时,没做官的同窗去拜访他,他管饭招待,每人“食之三升”,也就是每个同学每天只按3升小米的标准招待。战国之时,各国的“升”大小不等,像秦国一升有200毫升,楚国一升有226毫升,齐国一升有205毫升,中山国一升有180升,韩、赵、魏三国一升则在170毫升到220毫升之间。我们按最大的升,3升小米也只有678毫升,大约一公斤多一点,折合人民币6块钱。每人一天6块钱,招待标准当然不高,同窗们的饭量要是稍微大点儿,连肚子都哄不饱。所以回国之后,那些同学向墨子反映,说耕柱子这家伙太小气。墨子笑了笑说:“我看不见得,不信你们再等几天看看。”果然没过几天,耕柱子从楚国寄来10根金条,墨子指着金条对众徒弟说:“瞧,怎么样,我没看错耕柱子这个人吧!”
我说“10根金条”,太不严格,严格说,应该是10镒黄金。战国一镒,约300克,故此耕柱子寄给墨子和同窗的10镒黄金有3000克。3000克黄金,在今天很贵重,在战国其价值也不菲。
我们不知道耕柱子当时在楚国做什么官,无法推算其薪水有多少,但早在春秋之时,豪富如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一生积累也不过只有“千金”,就这已经可以跟诸侯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了。由此推测,耕柱子献给老师和同学的“十金”,在他为官的收入中应该能占相当大的比重。反过来评价耕柱子招待同学时的低标准,我觉得那也不是因为小气,而是说明耕柱子正严格贯彻墨子的“尚俭”主张。当然您也可以这样说:耕柱子本来小气,听说同学们向老师告了刁状,怕被老师召回,才寄大笔金钱过去。
不管怎么说,在墨家一派,一人发财、众人受益的风气,应该由来已久。若不然,耕柱子低标准招待同窗时,同窗不应如此愤懑;耕柱子寄金子给老师时,墨子也不会接受得如此坦然。其实墨子平日给学生讲课,就一直向他们灌输“共产”的精神:如果一个人手里的钱多了,超出了基本的生活需求,那就拿出来,分给需要的人;要是不这样做,鬼神是不会答应的,它们会让你生病,让你家里多灾多难。[14]在这种教育之下,我估计至少在墨家内部,已经达到了“均贫富”、“共私产”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正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那么可以想见,当墨子带着一帮尚未做官的学生周游列国、宣讲兼爱,以及闻听战事、前去扑火、到处扮演维和部队角色的时候,是不必担心差旅费接济不上的,因为还有一帮做官的弟子在扮演后勤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