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运通白金卡酒店:中国先富群体成长轨迹:七种致富类型 谁是下一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55:41
中国先富群体成长轨迹:七种致富类型 谁是下一个


    简要内容:30年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分配实行平均主义,称得上富裕群体的很少,基本上是“共同贫穷”。定向刚性积累:指在该领域行业内,财富总量在分配过程中倾向于固定地从部分成员流向另一部分成员。

  30年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分配实行平均主义,称得上富裕群体的很少,基本上是“共同贫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推动改革的时代强音。

  30年后,“先富”政策效应已经充分显现,我国富裕群体逐渐壮大,财富正逐年增加,但社会贫富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现在的12.66:1,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496,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将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人们希冀,2010年成为社会收入分配改革年。

  面对“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和现实图景,我们策划了本期专题,约请有关知名专家深入剖析中国先富群体形成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共富”路线图如何绘就等,并征集了13298名公众对“富裕”的理解以及造就更多的后富群体的路径与方法。值得一读。

  谁会成下个富裕群体

  中国的富裕群体是伴随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至少出现了七种致富的类型:

  一、政策致富。好的大政策使大多数人致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政策逐步放开,率先在东南沿海的经济特区涌现了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发展工业的同时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

  二、实业致富。实业致富主要是靠办企业、出产品致富。1979年改革开放,计划因素从绝大部分领域逐步退出,民营资本得以进入民生行业、轻工业、服务业等。20世纪80-9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的家族(家庭)企业是典型的实业致富,他们生产鞋子、袜子、罐头、衬衫等民生必需品和打火机、手电筒、缝纫机、家电、塑料等家用轻工产品。消费者只在乎“有”,较少要求“好”。

  三、投资致富。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只能购买政府债券或银行储蓄,投资渠道狭窄。随着经济发展,金融债券的投资渠道被拓宽。例如股市、房地产市场。

  四、资源致富。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占有资源,掠夺资源,整合资源就成为了市场经济中谋求致富的一幕大戏。山西煤老板就是靠煤炭资源致富的一群暴富者的代名词。

  五、中介代理。中介代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细分的结果。

  中介代理者中,中层经理以上者的收入都非常高,达到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量级。这是新兴的财富群体,高收入中介代理者中有文化经纪人,他们是在演出、出版、影视、娱乐、美术、文物等文化市场上为供求双方充当媒介而收取佣金的经纪人。还有保险代理人。

  六、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衡量一个国家创造力大小的重要标志,与财富创造和先富群体的崛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知识产权所有者(学者、教授、艺人、作家、技术人员等)也因此可以获得可观的财富,藉此迈入富裕阶层的行列。

  七、违规违法致富。从计划到市场,摸着石头过河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制度,需要一个过程。有的人就利用这个过程中的不完善捞取好处。

  如利用“双轨制”致富。一些商品是计划定价,一些商品是市场定价,而市场定价是高于计划定价的,这就导致很多人通过各种关系,倒卖产品和批文,富了很多人。还有的靠走私货物致富。还有的靠坑蒙拐骗致富(如传销)……

中国先富群体产生的规律与趋势

  规律一:随改革开放的进程诞生

  1949到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当时首要的任务是巩固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1979年间,中国社会一度存在以富有为耻、以贫穷为荣的社会思想和舆论,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使谁都不敢致富。

  改革开放使一切成为可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开始引入。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投资致富、知识产权致富成为最新的致富渠道。

  规律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1980年后的政策致富和实业致富是对当时社会巨大潜在消费需求的反映。商品短缺是当时国民经济中的高频词。在鞋子、袜子、衣服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庞大消费需求,给东南沿海的相关制造业带来了长期的繁荣发展,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万元户”。之后又有了家庭投资理财的需求,于是带热了金融债券和房地产市场。

  进入21世纪,知识、科技、人才、信息等成为现代化的生产要素,一大批作家、明星、软件商迈入富豪群体。

  规律三:致富与政策高度相关

  中国富裕群体的产生和国家政策是密切相关的。“抓大放小”政策给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腾出了空间和舞台,股票债券机构和法规的出台促进了股市的生长,城市化战略给了房地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政策引向哪里,富裕群体就可能产生在哪里。

  规律四:致富从低端向高端发展

  纵观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大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那就是从基本消费品时代迈入耐用消费品时代,再从耐用消费品时代迈入知识创造品时代。

  基本消费品经济主要解决的是人们的“衣食”,蔬菜、食品、纺织、服装、鞋帽等行业都属于典型的基本消费品时代的经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79-1990年间大概处在基本消费品时代。

  耐用消费品时代主要解决“住行”,如房子、汽车、铁路网络(高铁、地铁)等。1990年至今,中国仍处在此阶段。

  知识创造品时代,主要与知识产权创造和精神消费有关。典型形式有文学产业、电视产业、电影产业、音乐产业、创意产业、概念产业、软件产业、广告设计、奢侈消费业等。

  中国人的财富创造公式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方式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案例,具有中国特色。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正在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发现很难套用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解释。

  西方经济学认为,财富的短期创造公式是劳动力L、资本K结合产生财富,即W=F(L,K),而长期的财富创造公式是W=F(L,K,T),考虑了技术更新T的因素。在中国,情况则更为复杂,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潜、显规则纵横交织。政策会产生财富,人脉即社会资本会产生财富,土地资源也是重要因素。于是中国的财富生产公式变得更加复杂,也更贴近中国的实际,我们把它抽象为W=F(L,K,T,Sr,P,Rt,I),其中L为劳动力,K为资本金融,T为技术水平,Sr为人脉等社会资本,P为国家和地方政策,Rt为地租,I为智力因素(知识、创意等)。

  中国人的财富积累方式

  中国人创造财富具有独特性,积累财富也具有独特性,即存在两种积累方式并立并存的现象,在某些行业领域是随机弹性积累(自由平等竞争),而在某些行业领域是定向刚性积累(垄断性经营)。

  随机弹性积累:指机会均等积累,它通过公平竞争创造和积累财富。这种财富积累图景符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橄榄形结构社会”的理想目标。在这种分布中,绝大多数群体处在中等收入范围,极富裕者和市场失败者都很少。这种积累的典型行业有:农产品、生活必需品、轻工业、服务业、服装业等。

  定向刚性积累:指在该领域行业内,财富总量在分配过程中倾向于固定地从部分成员流向另一部分成员。一是垄断,典型行业有石化、电信、重工业、煤矿、钢铁、水泥等;二是因为行业规律和内部结构,因为在该行业内,真正创造财富的是少部分人的智力知识(IT产业、投资等)、概念运作(文化创意产业等)和组织模式(中介、代理、信托、直销等)。财富定向刚性积累的后果是贫富悬殊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