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汽车分期被拒:兴亡·述政/名言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5:05:17
 

兴亡

  【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语出《商君书· 农战》。国君所用来勉励百姓的,是官职和爵位;国家之所以能够强大,是因为重视农业生产和用兵作战。此句说明国君应用官爵鼓励人们在农战中立功。这样国家才会强盛。人主:指国君。劝:勉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语出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总在不停地变化发展着,冬去春来,时光荏苒,构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二句诗浅显如话,但道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人事:人们的活动等等。代谢:交替。
  【乃知国家事,成败因人心】语出宋代王禹偁《唱山歌》诗。于是知道,国家的兴亡和盛衰,取决于人心。意谓人心向背是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乃:于是。因:根据,取决于。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语出唐代李商隐《隋宫》诗。眼下隋宫废墟上的腐草中已经没有萤火了,隋堤上的垂柳在日没之后倒经常有乌鸦来栖息。二句诗写隋朝的破败,高妙绝伦。于今:如今,现在。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称,“腐草为萤”(腐草变成萤火虫)。《隋书·炀帝纪》记载: “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终古:经常。垂杨:即隋堤垂柳。唐代自居易有《隋堤柳》诗云:“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隋炀帝曾诏令民间献柳,植于隋堤,并赐柳树姓“杨”。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语出《荀子·大略》。大事不会做,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灭身的道路。捐:舍弃。道:道路。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语出《后汉书·徐稺传》。大树将要倒的时候,不是一根绳子就能系住的。比喻大势将去,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挽回的。颠:倒下。维:系,结。
  【才子总缘杯酒误,英雄只向棋盘闹】语出清代郑燮《满江红·金陵怀古》词。才子往往因贪恋杯酒而荒废了事业,英雄常常你争我夺不断地喧闹。二句概话了千古兴亡的历史,作者认为,历代的更迭莫不如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语出宋代辛弃疾《南乡子》词。千百年来,朝代更替经历了多少次?征事连绵,就像这滚滚东流的长江一样,永无尽期!现常用后句比喻社会总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悠悠,连绵不断的样子。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语出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干寻长的铁锁沉失在江底,一片投降的白幡从石头城内举了出来。二句诗借回忆三国东吴归降西晋的往事,说明了千寻铁锁并不能保住国家,国家兴亡在德不在险。寻:古时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铁锁:《晋书·王浚传》记载:“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索横截之,又作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降幡(fān翻):投降的旗子。石头:石头城。
  【亡国之主自谓不亡,然后至于亡;圣贤之君自谓将亡,然后至于不亡】语出《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亡国之君都是自以为不会亡国,然后才致于亡国;圣君明王都是自以为国家面临灭亡的危险,然后才不致于亡国。意谓国家的兴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态度和作为。自谓:自以为。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语出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天下的势态总是,分裂的时间长了,必然归于统一;统一的时间长了,必然归于分裂。意谓社会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合:指统一。
  【天道无亲,唯德是授】语出《国语·晋语六》。上天没有自己的好恶,它只把国家传授给大德之人。说明有德得国,无德亡国是客观规律。天道:天理。无亲:没有私呢。
  【无教逸欲有邦】语出《书·皋陶谟》。不使人们贪图安逸,滋长私欲,国家就会长存。逸:安逸。欲:欲望。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语出《左传·昭公元年》。没有道义却很强大,它的灭亡一定很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语出唐代杜甫《忆昔》诗之二。想当年的开元盛世,小镇也有不下上万户的人家。作者是借回忆昔日的人民众庶景象,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实现国运中兴。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七一三年起,止于公元七四二年,凡二十九年,这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小邑:小城镇。藏:容纳,拥有。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语出《商君书·去强》。当天的政务当天处理完的能称王天下,当天的政务到夜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盛,当天的政务过了夜才能处理完的不免使国家削弱。日:指当天。夜:指当夜。宿:隔夜。
  【古今国家之亡,兆之者夷狄盗贼,而成之者不肖之官吏也】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叔世官吏》。古往今来国家的灭亡,开始于外来敌人的进攻和内部造反者的暴乱,而因为邪恶的官吏当政而最终成为事实。意谓官吏不良是导致国家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兆:开始。夷狄盗贼:前者指境外民族,后者是对起义者的诬称。不肖:邪恶。
  【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语出清代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诗之二。天下都已经秋气浓重,一室之内也就难以保持春色了。喻指整个社会一旦显露出衰败的迹象,那么朝廷也便不会久保统治地位了。说明必须关注天下形势,一有问题,及时设法解决,这样才能保有天下。四海:普天下。秋气:秋天的气象,比喻衰败景象。
  【失之乎势,求之乎国,危】语出《吕氏春秋·慎势》。失掉了君主的权力,而想占有国家,结果是会危亡。势:权力。
  【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语出《左传·宣公十六年》。老百姓多存侥幸心理,是国家的不幸。
  【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语出《列子·说符》。意谓圣明的人不理会国家是存在还是衰亡这些现象,而是透过这些现象去考察其原因。说明考察国家所以存、所以亡是尤为重要的。圣人:智慧最高的人。察:仔细看。所以然: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和道理。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语出唐代白居易《辨兴亡之由策》。国家的兴盛,在于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国家的衰亡,在于失去人们的支持和拥护。意谓人心向背是国家兴亡的关键。邦:国家。得人:得人心,得到人们的好感和拥护。失人:失去人们的好感和拥护。
  【有道之世,以人与国;无道之世,以国与人】语出《淮南子·缪称训》。政治清明的时代,看到贤人就把国家交给他;政治昏暗的时代,不得不把国家拱手交给别人。意谓圣君在位则见贤让权,昏君在位则不免见夺于人。有道:谓政治清明。与:给。无道:谓政治昏暗。
  【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十。国君有敢于直言规谏的大臣那么他的国家就能昌盛,有不思言谏专事逢迎的大臣那么他的国家就将衰亡。说明领导者应当选用直言之士并且虚心纳谏,这样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谔谔:直言貌。争臣:敢谏之臣。默默:无声无息貌。谀臣:阿谀逢迎之臣。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语出唐代罗隐《西施》诗。如果西施可以被解释为使吴国灭亡的祸因,那么越国的灭亡又是因为谁呢?二句诗说明国家的衰亡,并不是个别人的作用,而是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原因、背景。西施:传说是春秋末期越国的一位美女,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将西施献给了后者。若解:如果解释。吴国:春秋一国,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公元前473年为越国所灭。越国:春秋一国,在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一带,公元前306年为楚国所灭。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语出《淮南子·汜论训》。国家的安存在于合乎道义而不在于幅员广大,国家的危亡在于失去道义而不在于疆域狭小。得道:符合道义。失道:失去道义。
  【同气者帝,同义者王,同力者霸,无一焉者亡】语出《淮南子·泰族训》。气类相同的能称帝,道义相同的能称王,同心协力的能称霸,一样也不具备的必定灭亡。《吕氏春秋·应同》:“帝者同气,王者同义。”同气:气类相同。同义:道义相同。同力:同心协力。
  【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语出《书·牧誓》。母鸡不会早晨打鸣,假如母鸡早上打鸣,这个家庭就会衰败。比喻妇夺夫权,妇女乱政,国家就会衰败。牝(pìn聘)鸡:母鸡。牝,雌的。索:尽,这里有衰败的意思。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二。从古到今,耗尽下民筋力而能不危困的,还从来没有过。意谓残民以逞的绝没有好下场。穷:困厄,此指过度地耗费民力。下:下民,老百姓。
  【危亡不可以怨天,微弱不可以尤人】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君道》。国家危坠灭亡不能抱怨上天,国家衰微颓弱不能责怪下民。意谓领导者胡作非为是导致国家衰败灭亡的关键性原因。尤:责怪。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语出唐代刘禹锡《金陵怀古》诗。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之所为,山川的险要是不足为恃的。二句诗可谓揭示了国家兴亡的真谛,发人深思。兴废:国家兴亡。由:缘于,取决于。人事:人之所为。空:徒然。地形:指地势险要。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语出《易·系辞下》。在平安的时候不能忘记危难,在生存的时候不能忘记灭亡,在安定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安:平安,太平。治:安定。
  【观其君子之众多如林,则知其国之盛;观其君子之落落如晨星,则知其国之衰】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病柟诗》。看到一个国家君子之人多得就像森林中的树木,便可知道这个国家非常强盛;看到一个国家君子之人寥寥无几,便可知道这个国家十分衰弱。落落:寥落,稀少。晨星:清晨的星星,形容稀少。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语出唐代陆龟蒙《吴宫怀古》诗。吴王夫差的所作所为哪一件都足以导致亡国,并不是因为西施容貌出众。二句诗驳斥了吴国灭亡是因为西施以其美貌迷惑了吴王夫差的偏见。吴王: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夫差。西施:春秋末期越国的一位美女,被越王勾践献给了吴王夫差。胜六宫:指容貌比六宫嫔妃都要漂亮。六宫,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此指全部嫔妃。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语出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国王宫已成废墟,丛丛花草掩没了幽静的小道,东晋文武个个骨朽,留下来的只有堆堆坟丘。这是两句吊古的名句,现用来说明封建旧王朝被历史埋葬,永远成为历史陈迹的情形,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遏止的巨大气势。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今南京),造有王宫,这里指王宫遗址。晋代:指东晋。衣冠:豪门贵族的衣着,借指豪门贵族。丘:坟堆。
  【身莫不恶死,而未尝有不死;国莫不恶亡,而未尝有不亡】语出宋代李觏《庆历民言·开讳》。意谓人之生老病死,国之盛衰兴亡都是不可避免的。恶(wù误):憎恨。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语出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过去的豪华宅第已经成为废墟;现在所能看到的,只剩下了古坟上的青松。二句诗喻指权臣贵族只能逞行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成为历史的陈迹。金阶白玉堂:指贵族家的豪华住宅。即今:如今。青松:古时于墓地上种松树。
  【苟我不弱,天下无强兵;苟我术周,天下无险地】语出明代海瑞《治黎策》。如果自己不软弱,那么天下就不会有强大的敌军;如果自己办法齐全,那么天下就不会有不可涉足的艰险之地。说明事情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力量的强大,必须奋发图强,这样就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苟:如果。术:办法,技能。周:齐全,应有尽有。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语出《左传·哀公元年》。国家兴起,看待老百姓就像看待受伤者,十分爱护,这就是它的福德;国家灭亡,把老百姓当作粪土草芥,这就是它的祸根了。意谓国家的兴亡,取决于民心。土芥:粪土、草芥。
  【国之将兴,贵在谏臣;家之将盛,贵在谏子】语出三国桓范《世要论· 谏争》。国家将要强盛,贵在有直言敢谏的大臣;家族将要兴盛,贵在有直言敢谏的后人。说明有没有直言敢谏的大臣,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弱小,也不可轻视;没有准备,即使国大人多,也不足依仗。易:轻视。恃(shì士):依仗。
  【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语出《左传·闵公元年》。国家将要灭亡,就像.一棵大树,树干一定先倒下,然后枝叶跟着倒下。本:树干。颠:倒。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语出《荀子·大略》。国家将要兴盛,一定得尊敬老师,敬重师傅。贵:敬爱;崇尚。重:尚;贵。傅:师傅。
  【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语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引孙盛语。国家将要兴盛,总是注意倾听民众的意见;国家将要灭亡,总是注意倾听神灵的启示。意谓重民意国家就兴盛,轻民意国家就衰亡。
  【国家之将兴也,君子自以为不足,其亡也,若有余】语出《国语·晋语九》。国家将要兴盛的时候,君王总以为自己的贤德还不充足;国家衰亡的时候,君王总觉得自己贤德无量。意谓君谦则国兴,君骄则国亡。君子:君王。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孳】语出《礼记·中庸》。国家将要兴盛的时候,必定会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必定会有妖孽作怪。这是一种充满迷信色彩的唯心主义思想,后来的“天人合一”思想本此。祯(zhēn真)祥:吉祥。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语出《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对照明镜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为了知道今天的时势。说明必须研究并借鉴古代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更好地作出政治决策,求得国泰民安的大好形势。形:面容。
  【炎炎者灭,隆隆者绝】语出汉代扬雄《解嘲》。火光炽盛了就要熄灭,雷声隆隆不断,则最终也要停止。比喻盛极必衰,威势炬赫者不能持久。炎炎:火炽盛的样子。隆隆:形容雷声剧烈。绝:停止。
  【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语出《三略·上略》。国家安泰,在于赢得了人心;国家衰亡,在于失去了人心。意谓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语出宋代刘子翠《汴京纪事》诗之四。奸臣败坏了国事,葬送了北宋王朝,人们只能空白叹息;这些奸臣就是尸骨腐烂了,老百姓的骂声依旧会不绝于耳。后句常用来表达对祸国殃民的反动人物的痛恨之情。空嗟(jiē阶);白白地叹息。覆鼎:弄翻宝鼎,喻指败坏了国家大事。前朝:指北宋王朝。销:消散。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语出唐代李白《江上吟》诗。屈原的作品像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一样,光辉永照,而楚王当年游乐的台榭,如今只剩下了小小的山丘。言外之意:屈原以他的作品不朽万古,楚王随其游乐的台榭的倾坍而名灭于世。这是对历史上的贤才的颂扬,也是对那些作威作福的昏君的贬斥。屈平:即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诗人。楚王台榭(xiè谢):战国时楚王游乐的场所。榭,台上的房屋。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国丧失了政权,天下的人都去争夺它,于是才能高、跑得快的人首先得到。说明才能高行动快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后用“逐鹿”,比喻争夺天下。鹿:这里比喻政权、地位。逐:追赶。疾:速,捷。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语出《诗·大雅·荡》。意谓殷朝应引以为戒的是,不久前亡国的夏朝。鉴:警戒或教训。夏后;指夏朝。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语出《列子·说符》。符合时势的就会昌盛,不符合时势的就会灭亡。说明客观的时势不可违背。时:时势,时机。昌:兴盛。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语出《商君书·修权》。蛀虫多,木头就会被咬断;墙壁内的空隙大,墙就会倒塌。这里以蛀虫喻指贪官污吏,以空隙喻指百姓对昏君的背离,说明国家有众多的蛀虫和大的漏洞,就没有不灭亡的。蠹(dù杜):蛀虫。(来源:中国名言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