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汽车分期划算吗:佐藤学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对话录(一)薄弱初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41:57

佐藤学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对话录

(一)薄弱初中

       日本教育学会会长、美国教育科学院外国院士、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Sato Manabu)教授应华东师范大学“大夏讲坛”之邀,于 2004年11月11日来校作题为《转折期的学校改革——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的学术讲座。尔后在上海市考察中小学期间,谈及中日两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初中教育,特别是“薄弱初中”的问题。本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展开的对话纪录。
一、“薄弱初中”的难题
    钟启泉:近年来,中国大陆基础教育的发展正在从量的扩充过渡到质的提高。不过,相对说来,初中教育阶段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地方甚至还存在不少“薄弱初中”。这种现象似乎在日本也同样存在,您在报告中就提到日本的“荒废初中”。这种“荒废初中”或是“薄弱初中”究竟面临哪些难题?
    佐藤学:日本存在“荒废初中”,类似于中国的“薄弱初中”。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教育处于校内暴力、逃学、恃强凌弱、班级崩溃、学力低下的危机之中,这种危机的核心是“荒废初中”。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应试制度和评价制度又不断翻新花样,“荒废初中”面对这些危机现象的扩大和对于学校与教师的批判,以及转型之中的应试制度,作出了回应;这就是采用三种策略:“生活指导、活动指导、出路指导”。然而,以“三种指导”为中心的教育给初中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什么呢?教师通过献身性的努力所实施的“三种指导”并没有解决初中生的任何一个问题。
    钟启泉:随着矛盾和危机的加剧,日本不是在倡导以心理咨询师为中心的“心的教育”,以求得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么? 
    佐藤学:同人们的期待相反,很难说“心的教育”能够奏效,我可以举日本的岳阳初中的改革为例。初中生所要求的学校改革既不是“三种指导”,也不是“心的教育”。岳阳初中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逃学的学生从38名减至6名,这不是以心理咨询师为中心的“心的教育”的功劳;岳阳初中从一个所谓的“荒废初中”、 “问题初中”一跃而为没有校内暴力和少年犯罪的先进学校,也不是生活指导和活动指导的伟绩;岳阳初中成为全市一流的学力水准的学校、升学率大幅度提高,更不是出路指导、分层教学和题海战术的成功,恰恰是对抗“三种指导”、“心的教育”和“分层教学”所达成的实绩,它是通过初中教育的重心转移,即通过“创造学习”、“改革教学”,而达成的业绩。
    钟启泉:您通过岳阳初中的改革实践,得到了什么认识?
    佐藤学:岳阳初中的改革实践说明了这样一种事实:尽管以往该校的教师作出了种种的努力,而且这种努力不能说是前功尽弃,但在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上发生了错误。同时说明,困惑着教师和学生的难题是可以凭借勇气和信赖得到克服的,它体现了未来初中改革的方向。学校改革所需要的,不是来自外部的舆论和行政措施,而是学校每一个成员所共享的显示学校和课堂未来图景的改革构想。可以说,岳阳初中通过“学习共同体”这一学校和课堂的未来图景的改革构想的描述,创造了新时代学校改革的榜样。
二、改革的序曲
    钟启泉:请讲讲您从事薄弱初中改革的心路历程。
    佐藤学:薄弱初中或者说荒废初中的改革是极其艰难的。我本人在23年间,同数百所初中合作进行改革,然而直至13年前,总是遭到一连串的失败。不是同每一所学校合作的失败。在一所所的学校里,一起就具体某一门学科进行改革,或是具体学科课程的改革和单元的开发,或是协助他们改进教师的研修体制,这些努力所产生的成果是有限的。尤其是校内暴力和少年犯罪激化,不少学校甚至连日常的教学也难以维持。这些初中,通过改进教学的合作研究,逐渐平息了下来,恢复为常态的学校。但是,对此,我不能不承认失败了。因为所有这些,都停留于局部的改进和就事论事,未能涉及初中教育的结构性改革,没有唤起师生的希望,没有提供薄弱初中未来的蓝图。这样,措施是局部性的,成果当然也是局部性的。我往往自我辩解地想,初中的改革之所以不能顺利地进行,是由于“初中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初中教师保守”、“初中是以生活指导和活动指导为中心的”等等。我发现自己的失败是在13年前帮助东京都内某初中的改革的时节。该初中由于校内暴力,一年期间光是修补玻璃窗就耗费数百万日元。课堂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甚至“三种指导”也处于崩溃状态。面对疲惫不堪的教师们,该校校长和我着手进行这样的改革:聚焦课堂教学。除了教工会议之外,其余会议一概废除,专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钟启泉:您是如何指导教师们聚焦课堂教学的?
    佐藤学:我的提案有三:(1)不要背着学生谈论对于学生的不满和愚笨。(2)“作业性活动”、“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三要素渗透所有的课堂教学。 (3)每周最少一次进行分学年的“观摩教学”,根据观摩到的课堂现象讨论学生的学习。半年后,在学生中间开始发生变化,不久这种变化改变了整个学校。一年之后,任何一间教室都表现出极好的教学状态,再也没有校内暴力和少年犯罪的案件了。原本在东京都以“荒废的学校”著称的初中,转变为都内数一数二的教学先进的初中了。作为改革指导者,我也喜出望外。
    钟启泉:通过这种实践,您得到了哪些经验或是教训?
    佐藤学:通过这种实践使我痛感到,以往初中改革“失败”的原因在于自身的畏难情绪,总感到“初中改革艰难”。初中的改革必须从对于初中现实的结构性认识出发。造成初中改革困难的一个结构性问题,就是靠一名教师的努力是无济于事的。初中实行的是科任制,一名教师通常要教150—200名的学生。美术和音乐教师教500名学生以上的,也不稀罕。从学生角度看,一名学生接受10名以上教师的教学。要使得这种现实发生变化,就得进行基于师生全员的结构性改革。作为初中的结构性问题,教师是按照学科学分和分工学分来组织的,并不是按照学年学分组织的。用英国教育社会学家的话来说,中等教育的教师组织的问题在于“诸侯并立”。在日本的初中,学科、分工和课外活动的组织是各自形成“诸侯并立”那样的自治体。不废除它们之间的界限,一切的学校改革都是徒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多年来推行以“三种指导”为中心的初中管理模式,无论教师的教或者学生的学,都处于边缘化。即便标榜“以教学为中心”,不能立竿见影的教师的研修也处于教师工作的边缘。在学生的观念中“学习”并不是学校生活的基轴。监护者的观念也是同样。
    钟启泉:这就是说,薄弱初中的改革,无非是以“学习”、“教学”、“研修”为核心,谋求一连串结构性问题的解决。
    佐藤学:是这样。自从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的初中改革更加势如破竹了。从1998至1999年度的2年间新泻县长冈市立南初中的改革,就是一个适例。该校抓住以“对话”为关键词的2年间的改革,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逃学学生从30多名减少至上辅导班的3名,学力水准也在全市名列前茅。从新泻县长冈市立南初中的改革和高中的改革实践中我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只要继续在学习,就决不会崩溃”。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是通过“学习”燃起自己希望的场所。
三、改革的方略
    钟启泉:您在学术讲座中提到岳阳初中的案例,请进一步阐述一下该校的改革方略。
    佐藤学:对于我来说,富士市立岳阳初中的改革是上述一连串初中改革的新进展,可以说是初中改革的一个新的出发点。岳阳初中的改革是在2年多前的2001年 4月开始的。该校校长佐藤雅彰原是同一校区的广见小学的校长,一直以“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推进学校改革。这种改革实践为岳阳初中的改革蓝图作了准备。所谓 “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一种学生们共同学习的场所,是教师作为专家共同学习成长的场所,是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相互学习的场所。作为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学校的蓝图,在课堂教学里,以实现“活动性、合作性表现性的学习”为课题;在教师集体中,以彼此观摩教学,建构作为专家一起成长的“同事性”为课题;在家长中,以协助教师、参与教学,实践“参与学习”作为课题的。在改革之初,许多教师是半信半疑的,甚至抱有抵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我的改革的基本理念是,确立“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的学校”。具体说来,改革的策略包括如下四个:(1)构筑师生更好的人际关系的“对话”。(2)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的创造。(3)共同学习的拥有“同事性”的教师集体的创造。(4)家长参与儿童学习的“学习参与”的创造。
    钟启泉:要改革学校,没有教师的观念变革,是寸步难行的。教师能够同儿童对话,这是确立师生信赖关系的第一步。第一策略容易理解。第二策略旨在改变教师片面灌输的教学,但这种改革并不那么轻而易举。您是怎么抓’的?
    佐藤学:我强调教学改革的三要素:“活动”、“小组合作”、“表达共享”,这意味着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在这里,特别是引进“小组合作”相当困难。因为小组合作可以活跃学习,但另一方面,又会招致课堂教学的混乱。不过,课堂教学“三要素”,借助引进了这些要素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和评论,而逐渐地在所有的课堂之中扎根了。在教学改革中我首先强调的是,降低教师的紧张度。初中课堂教学的典型景观是,教师单向地灌输,学生被动地记笔记。在这种景观中,教师一言堂的形象突出,这种结构必须逆转。教师必须后退,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活力。随着教师语言与姿态的柔软,课堂的气氛会变得情趣盎然,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在教学改革中再一个需要强调的是,“相互倾听的关系”。从“三要素”固着于课堂教学的第二年开始,所有教室里的课桌的配置呈U字型或是分小组的会议桌型。一部分习惯于传统的课桌配置的教师也曾经抵制过这个措施,但大受学生的欢迎,教室的面貌焕然一新。相互学习的课堂,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的。其效果是极大的,半年后,没有一个学生擅自离开教室,一年之后,没有一个无精打采的学生。“学习”从内部支撑着学生,“相互学习”的伙伴的存在,和支撑相互学习的教师的视线,成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进步和跨越”的支撑。学生非常欢迎这种“学习”的改革。半年后,学生自身已经把“三要素”化为自己学习的风格,同教师合作,推进课堂的改革。
    钟启泉:您讲过这么一句话:“只要是在追求‘样板教学’,就不可能有尊重每一个学生尊严的教学”。
    佐藤学:是的。在学习的创造中最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提供学习的援助。无论怎么出色的教案,倘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没有任何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采取贴近学生的学习语脉的方式进行,但在许多场合,教师也需要基于学生的语脉,用教师的语脉去引领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而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在这里,往往需要教师具有舍弃预设教案的勇气。
    钟启泉:您说第三策略是“同事性”的构筑,为什么那么强调教师的“同事性”?
    佐藤学:因为学校只能在学校内部展开改革。所有教师倘若不开放课堂,是不可能从内部变革学校的。通常初中每年都要进行3次左右的公开教学,然而靠3次公开教学是不可能改变教学面貌的。在岳阳初中,从改革初期开始每一个教师至少每年有一次的观摩教学这种教学面向校内所有教师,或是以年级为单位展开,这是相互评论的研修的开始。这种教学的案例研究的目的,不在于追求“样板教学”,而是旨在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利,提高学习的品质。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从事“样板教学”,因为教师的责任乃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开拓学习的可能性。
     初中的教学研究通常是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的。然而,这不是整个初中教学的改革,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改革。我通过“失败”,切身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岳阳初中,教学的案例研究打破了学科之间的隔阂,以年级或是以整个学校为单位探讨每一个人的观摩教学。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动辄集中于教材和教师的教学技巧的分析,而聚焦于学生学习的现实。这种变化非同小可。停留于枝枝节节的教学技巧是不可能构筑学生的相互学习,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在岳阳初中,这种教学的案例研究已经接近50次了。学校和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逃学的学生没有了,校内暴力消失了,少年犯罪绝迹了。在课堂里,智慧的健康的笑声苏醒了。这是一种戏剧性的变化。通过课堂中的“相互学习”的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确立起来了,基于“学习”的对话苏醒了,基于“同事性”的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也形成起来了。
    钟启泉:第四策略是家长的“学习参与”。何谓“学习参与”?
    佐藤学: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建设,同监护者的合作关系与团结密切相关。这也是容易理解的。在许多“荒废初中”,教师和家长之间往往互不信任。只要这种不信任的关系不改变,要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家长负有共同的责任的实践,就是学习参与的实践。岳阳初中的改革就是以上述四种方略为轴心展开的,一直持续至今。这是一场“静悄悄的恒久的革命”。
    四、薄弱初中当自强
    钟启泉:薄弱初中一旦苏醒,就可能进发出无可限量的潜能,岳阳初中的转变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薄弱初中当自强。 
    佐藤学:确实,凡是造访过岳阳初中的人,无不为该校致力于“学习”的创造的师生所折服。如今,岳阳初中的经验正在日本各地的初中发芽生长。可以确信,这是新的教育改革波澜的起点之一。
    钟启泉:由此,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您在《学习的快乐》(中译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中的一段话:“学习共同体’的构筑首先是把课堂教学从个人主义的学习转换为共同体的学习。……其次是教师们构筑起将彼此的实践相互公开、相互批评、合作创造的关系。……‘学习共同体’的构筑也提出了家长、市民跟教师合作、参与教育活动,建设自身也得以成长的学校的课题”。谢谢您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