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车易购还款:中国营销的机遇之窗(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1:47
  奈斯比特说:“机遇就像是在暴风雨中没有关好的窗户一样,可能突然被吹开,又突然被关上。”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与机会擦肩而过却没发现,有人在机会刚露头就抓住了。
机遇之窗,为谁而开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说:“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我们困惑的是:为了抓住机遇,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我们钦佩管理大师德鲁克对创新的贡献,因为当众多人认为创新是聪明人的“灵光乍现”时,并把创新艺术化时,德鲁克提出了“创新的源泉”和“创新的流程”。德鲁克认为创新有七个源泉,只有在创新的源泉才能找到创新。按照创新的流程,可以让创新像流水线一样源源不断产生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发现机遇的源泉和发现机遇的流程,那么机遇之窗就不会再与我们擦肩而过。
我们认为,机遇是一种思维方式。发现机会的能力与学历、知识和地位无关,而与人的思维方式和经历有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正向思维就是寻找机遇的流程。
同样是半杯水。有人说:“只有半杯水了。”这就是负向思维。有人说:“还有半杯水。”这就是正向思维。同样是世界金融危机。有人说:“糟了。”这是负向思维。有人说:“机会来了。”这是正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机会思维,负向思维是问题思维。负向思维是人的本能思维,是人与生俱来的,是排除风险,确保安全的思维。少数人的正向思维是基于经验,多数人或一个组织的正向思维是基于训练和管理。
上述道理告诉我们,机会思维虽然不是人的本能,但却是可以学会的,并且通过有组织的方式不断重现。
  
有组织地寻找机遇
我们经常参加企业的销售会议,如果不加控制,多数销售会议最终会演变成“诉苦会”、“问题会”。这样的销售会议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因为上述问题永远存在,不可能短期解决。
当我们参加会议时,我们通常定调为“寻找机遇”的会议。我们会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你所在市场的机遇是什么?第二,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抓住这些机遇?第三,当你抓住机遇时,上述问题是否还很重要?
只要占领了机会的高地,就不会陷入问题的泥淖。在问题的泥淖中挣扎,只会越陷越深。
成功者不是没有问题,但成功使问题显得并不突出。企业固然要解决问题,但只要没有发现机会,把资源浪费在解决问题上,问题只会越积越多,甚至永远无法解决。
我们要求营销人员,到市场的第一任务就是寻找机会,没有机会就不做市场。因为只有机会才使营销变得更简单。
当一个组织中的多数人都是机会思维时,不论组织规模有多大,力量都很强大。
  
机会源于大众认知的盲区
机会总是源于大众认知的盲区和边缘。大家已经认识到的机会已经不再是机会。
移动通信从2G向3G升级过程中,很多电讯企业都认为是难得的机遇,于是,欧洲的3G牌照拍卖拍出了天价。正因为3G牌照拍卖抬高了行业门槛,影响了3G的推广,不仅电讯公司受损巨大,也连带着把电讯设备商拖垮了,如加拿大的北方电讯、美国的郎讯。我们强调机会是一种特殊的视角,它源于大众认知的盲区。只有少数人关注时才是机会,多数人关注时有可能变成机会陷阱。
现代资讯高度发达,大众注意力很容易被快速聚焦,快速聚焦的结果是机会可能瞬间变成机会陷阱。
机会只有被少数人发现时,才是真正能够带来价值的机会。已经被发现的蓝海不再是蓝海,大家公认的机会不再是机会。一旦有人抓住机会取得了成功,后来者就没有了机会。机会一旦被媒体报道并广为人知,就不再是机会。
是否是真正的机会,只要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了:“我发现的机会,有多少人同时发现了?”
正因为如此,机会永远只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千万别问别人“机会在哪里”?
  
机会源于市场洞察
拿着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做市场调研,最多只能证实自己对机会的判断是否正确,通常难以发现新的机会。
发现市场机会通常不靠调研,而靠市场洞察。洞察就是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看见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洞察不是研究什么产品畅销,而是研究畅销的规律是什么。
洞察是当消费者说“希望产品再便宜一点”时,你发现他们不是想买便宜产品,而是想买“占便宜”的产品。
洞察是当消费者挑剔产品时,你发现挑剔的才是真买家。
洞察不是研究成功企业是如何前台表演的,而是研究他们是如何做“后台准备”的。
洞察是当别人都认为优秀企业一定人才济济时,你却发现他们是能够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洞察是当别人都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时,你却发现品牌不能当饭吃。
  
洞察机会需要高层“深潜市场”
营销老总不要指望中基层营销人员发现市场的本质,甚至不要指望营销专家的调研发现客户的真实需要。企业需要营销老总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去研究市场,因此,营销老总“深潜市场”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工作。
定位论大师特劳特在《营销革命》一书中称上述方法为“自下而上”的营销。他认为企业至少要派副总裁级以上的管理者“深潜市场”,从而把成功的战术上升为战略。
 
对手的问题就是我的机会
如果实在难以发现机会,那么还有一个简单的发现机会的办法。因为发现问题是人的本能,发现问题并不难,那么需要对发现的问题再提两个问题:第一,这个问题是自己个人的问题还是共性的问题?第二,如果是共性的问题,多少人能有效解决?
如果自己的问题是共性问题,并且多数人不能有效解决,那么问题有可能变成机会。
自己的问题是问题,对手的问题是我的机会。这是很简单地判定问题与机会的思维方式。
如果自己也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那么,就去寻找世界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一个成功者不在于他能够解决问题,而在于他知道谁能解决问题。
  
市场混乱是机会还是问题
市场混乱是企业千载难逢的机会和不可多得的资源。可惜的是,我不断听到有人抱怨市场混乱,而没有意识到混乱也是机会。因为当市场不混乱时,可能你已经被“清理门户”。
10多年前,速冻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是龙凤和海霸王。当时,中小企业的散装速冻食品很多,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当时的龙头企业把此归罪于市场混乱,希望政府出面制止。思念恰好利用散装速冻食品混乱的机会快速发展,并且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现在,政府开始出面强力治理散装速冻食品。而此时,那些希望市场治理后再发展的企业或没有利用市场混乱快速发展的企业都没有机会了。
市场为什么混乱?因为小企业多,而小企业又不遵守游戏规则,小企业为了活命而办法用尽。这不是机会是什么?难道等到小企业全部死亡,剩下的都是大企业时才有机会?
如果缺少了机会,
中国营销将会怎样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成功不是因为解决了问题,而是因为抓住了机会。
《华为基本法》第二十二条写道:我们的经营模式是,抓住机遇,靠研究开发的高投入获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比的领先优势,通过大规模的席卷式的市场营销,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充分获取“机会窗”的超额利润。
一家中国老板在回顾自己白手起家的历史时说道:“原来认为自己的成功不过是比别人更用心一点,更勤奋一点,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拜时代所赐。没有了那个时代的机遇,我不会从一个乡镇零售店起步,逐步成为县代、省代,现在成为企业家。”
机遇是通向成功的窗户,打开了这扇窗户,就找到了通向成功之路。
中国市场是一个神奇的市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不断创造神奇。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神奇,正是因为中国市场充满了机遇,而中国企业又对机遇特别敏感,非常善于抓住机遇。
按照麦肯锡所代表的跨国公司思维模式,非常可乐毫无成功的希望。而非常可乐抓住了低线市场的机会,所以非常可乐成功了。
当无数专家“劝告”李书福不要进入汽车行业时,李书福不得不“哀求”大家“给我一个犯错误”的机会。李书福那种“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汽车理念,根本就不入专家们的法眼。然而,李书福不仅成功了,而且获得了收购沃尔沃的机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轮接一轮的机遇充斥着中国市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战略机遇期”的概念,并提出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确实,当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始同台竞争时,弱小的中国企业有何筹码和资格与跨国公司较量。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加入WTO时,很多人担心弱小的中国企业不堪一击。事实证明,中国企业正是在与跨国公司的同台竞争中发展壮大了。中国企业何以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这与中国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敏感密切相关。
跨国公司的营销是典型的资源导向,企业有什么资源和能力就做什么事。这样的战略当然有其道理,因为跨国公司的规模太大,不怕抓不住机会,就怕抓错机会。
跨国公司当然也重视机遇,但跨国公司的机遇通常是运用庞大的资源创造出来的,比如,由于技术进步所产生的重大机遇,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这种通过资源消耗获得的机遇恐怕非中国企业所能为。
很多中国企业白手起家,只要比别的企业对机会更敏感,就能够以很低的投入取得巨大的成功。因此,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在初期基本上是机会导向。
中国企业的机遇通常是通过深刻的市场洞察发现的。中国企业家的洞察能力恐怕与中国第一代创业者出身基层,天生与市场有亲近感有关。他们长期贴近一线比专家的调研更精准。
中国企业的机会导向经常受到批评,确实有些企业变成了机会主义者,没有成功地从机会导向演变成能力导向和资源导向。然而,对中国企业的机会导向,我们总体上应该持肯定态度。因为对于整体上弱小的中国企业,寻找并抓住机会本来就是最重要的战略。中国企业虽然有所成长,但整体上仍然实力不够,与跨国公司相比,资源和能力仍然显不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仍将坚持机会导向。
原来的机会是显性的,大家都看得见,只不过有的有胆量下海抓机会。现在的机会是隐性的,没有特别的敏感和专业训练,缺乏正向思维,机会还真难以发现。
原来的机会是低门槛的,可以白手起家。现在的机会是高门槛的,缺乏足够的实力还真不容易抓住机会。
对于那些白手起家的中国企业来说,本来就一无所有,如果没有机会,将继续一无所有。然而,当机会降临时,一切都改变了。
      中国市场是一个神奇的市场,它充满了机遇,当机遇降临在弱势的中国企业身上时,一切都会改变!
  
中国企业的机遇之窗
机遇,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特征。
跨国公司为什么扎堆进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是目前世界拥有最大机遇的市场。
中国企业凭什么以很低的起点到现在能够与跨国公司抗衡?因为中国企业借助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凭什么能够迅速跻身世界经济前列?除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外,当前的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是中国发展的最大机遇。
尽管机遇不会两次降临同一个企业,但完全有可能降临不同的企业。因此,研究那些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企业到底抓住了哪些机遇,对于未来继续抓住机遇有启示意义。
  
机遇1:市场井喷的机遇之窗
在一次营销论坛上,专家们就当时的明星企业蒙牛的成功之道各抒己见,当主持人问笔者的意见时,我反问了一句:“如果现在给蒙牛一次同样的创业机会,蒙牛会在乳制品行业再次成功吗?”“企业的成功,既靠能力,也靠当时的环境,因为蒙牛创业之时,正是乳制品行业井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一定造就蒙牛这样的企业,如果不是蒙牛,一定还会有其他企业像蒙牛这样的快速崛起。”
中国的产业发展呈现波浪式推进的格局,这一点可以从央视广告投放上看出来。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行业集中投放央视广告。此时,一定是这个行业大爆发的时代。行业的大爆发一定催生巨型企业。一旦井喷行情过后,企业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很渺茫。
中国家电的推广阶段,日本家电抓住了机遇。中国家电的井喷阶段,海尔、长虹、TCL等企业抓住了历史性机遇。在家电业大爆发的时代,国美、苏宁这样的家电零售巨头也脱颖而出。
中国肉制品的推广阶段,春都、郑荣等相继崛起。但肉制品的井喷阶段却造就了双汇、金锣、雨润这样的行业领袖。
虽然康师傅和统一在方便面推广阶段就占领了制高点,但农村市场的大爆发最终成就了华龙和白象这类新锐方便面企业。
行业大爆发对企业既是美丽的诱惑,也是温柔的陷阱。因为行业大爆发产生了巨大的“增量”,企业间的竞争变得并不激烈,不论做得好与坏,都有增长,都能赚钱。但是,行业井喷之后必然是行业的短期饱和,行业饱和期不再贡献“增量”,企业的竞争转向争夺“存量”。“存量”的竞争,一个企业的增长就是其他企业的下降。因此,如果没有抓住行业井喷的机会积累足够的规模和资源,一旦进入行业饱和期,井喷期积累的资源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机遇2:产业集中的机遇之窗
我们都知道格兰仕现在是世界微波炉市场的老大,占中国微波炉市场70%的份额,世界微波炉市场50%以上的份额,那么格兰仕是怎么样从一个做鸡毛掸子的企业迅速成为世界微波炉之王的呢?
很简单,当格兰仕进入微波炉行业时,广东的微波炉企业数不胜数,但没有行业老大。格兰仕三年之内就成为行业老大,它迅速做大的诀窍很简单。格兰仕是行业第一个寻求规模利润的企业,把单台利润压低,迅速做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后来越做越大把对手全干掉了,以至于现在中国生产微波炉的企业只有两家。格兰仕借助行业分散的机会迅速做大了,现在这个行业已经实现了产业集中,再也没有进入的机会了。
现在仍然有一些行业存在产业集中的机遇之窗,如珠宝,农资、饲料、糖果等行业。这些行业应该集中但还没有集中,这就给了企业很多机会。纵观各大企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都是利用这个行业机会发展起来的。如华润啤酒、蒙牛、华龙、白象、山东六和等。
一个行业如果有几百家、几千家、几万家企业,而这个行业未来又有可能走向集中,这就是企业发展的机遇之窗。
  
机遇3:行业属性改变的机遇之窗
行业属性的改变也会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统一润滑油就是如此。统一润滑油不仅抓住了产业分散的机会,更抓住了行业属性改变的机会。
润滑油原来是工业品。汽车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简化流程、让客户更简单地驾驶为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润滑油就从原来的工业品变成了消费品,哪个牌子响,消费者就选择哪一种。统一抓住了这个机会,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让这个品牌家喻户晓,改变了消费者的认知。
还有诺基亚,诺基亚成功抓住了手机从功能工具成为时尚消费品行业属性的改变,将摩托罗拉从老大的位置上挤了下来。
一个行业从诞生到普及,行业属性会发生多次变化。在中国,我们已经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即中国企业往往利用产业属性变化的机会脱颖而出。很多新行业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创出来的,没有普及的行业,跨国公司的高价策略是有效的。但行业的普及最终会让高价策略失效。
  
机遇4:新品类突破的机遇之窗
品牌很重要,比品牌更重要的是品类。创造一个新品类,你就是这个品类的代言人。说起维生素糖果,人们立刻想到雅克V9,这就是品类代言的魅力。如果雅克成为奶糖品牌,那么超越大白兔和金丝猴会很难,但当它成为维生素糖果的标志性企业,轻松就获得了与这些名牌平起平坐的机会。
当领先者成为行业代言人时,新崛起企业只有成为新品类代言人。所以品牌还不是最重要的资产,代言品类比品牌还重要。
南京雨润在肉制品行业中排名第三,现在旗下有好几个上市公司。雨润创造了新品类——低温产品,所以它成了低温产品的代言人。双汇创造的新品类是冷鲜肉,所以它是冷鲜肉行业的老大。
中国以前只有手工汤圆,郑州三全公司开发了“凌汤圆”这个新品类,于是,三全很快占据了速冻食品的头把交椅。
“十三香”是一种调料,王守义创造了这个新品类,所以,“王守义”与“十三香”几乎不可分离。
统一真正在方便面行业立足是因为成功地推广了“桶面”这个新品类,所以统一成了桶面的代言人。
维维豆奶创造了“豆奶”这个新品类,而且在传播中一直把品牌“维维”与“豆奶”直接关联起来,形成了豆奶就是维维,维维就是豆奶,这是对新品类的品牌垄断。
还有喜之郎创造了“果冻”新品类,旺旺创造了“雪饼”新品类,承德露露创造了“杏仁露”新品类……
品类创新已经成为饮料行业崛起的基本手段。尽管饮料行业早已实现了产业集中和寡头垄断,但饮料行业不断有新企业崛起,基本上都是借助了新品类创新的招数。
“王老吉”创造了“凉茶”这个新品类,尽管有新品牌不断挑战,也很难撼动其“正宗”的地位;娃哈哈将娃哈哈品牌与新品类“纯净水”关联起来;农夫山泉又创造了“天然水”也是饮料领域的新品类。
因此,一个新的品类突破比一个品牌还要重要,很多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品类创新找到突破点。
  
机遇5:行业升级的机遇之窗
TCL就是靠行业升级成功切入多个行业的。当它涉足彩电行业时,长虹在行业中已经很有影响力了。TCL找到了一个新的机会,当时中国彩电正从小屏幕彩电向大屏幕彩电过渡,这就是产业升级的机遇。因为产业升级会把优势企业的规模优势变成“规模包袱”。领先企业很难短期放弃原有的产品,因为改变原有生产线很困难,丢掉原来的消费者也很难,这就是“规模包袱”。TCL作为后来者没有规模包袱,在产业升级时反而有后发优势,TCL只做大彩电不做小彩电,成了大屏幕彩电的代言人。TCL切入行业的起始就站在了制高点。在这次的行业升级中,它抓住了机遇之窗。
TCL进入电脑行业时仍然借助了行业升级的机会。电脑行业每隔几年就有一次产业升级,当TCL像其他家电企业一样进入电脑行业时,联想已经牢牢把握了行业龙头位置。英特尔害怕联想垄断中国电脑市场,希望扶持其他电脑厂商与联想竞争。因此,在“奔Ⅱ”向“奔Ⅲ”升级时,TCL与英特尔合作,率先推出基于“奔Ⅲ”的新款电脑,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占据先机。中国家电企业进军电脑行业几乎全军覆没,TCL还算比较成功。这与TCL利用产业升级的机遇之窗不无关系。
为什么行业升级会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机遇之窗?我认为有下列几个原因:
第一,“第一”比“更好”更重要,在消费者心智中抢先占领一个位置比改变位置更容易。如果领先者已经抢先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行业升级就给了企业重新占领消费者心智的机会。因此,在行业升级时,抢先比做得更好更重要。
第二,行业升级需要新的资源配置,当领先者的资源无法直接用于升级时,领先者的规模优势就会成为“规模包袱”,正因为如此,一些巨型企业的行业升级时反而比中小型企业更为困难。
  
机遇6:市场环境变化的机遇之窗
思念是速冻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当思念进入食品行业时,三全已经通过品类创新和先入为主的广告牢牢占据了领先地位,其他速冻食品企业只能在区域市场生存。然而,不久思念就发现了机遇之窗。2000年前后,大卖场和超市迅速在全国普及。在普及之前,它仍然不是主流商业形态,主流厂家和经销商不愿进现代渠道。因为现代渠道的低价策略打乱了厂家的价格体系,销量又不大,主流厂商当然不愿与现代渠道合作。
思念的创始资本很少,又没有新品类代言人的优势,但是思念抓住了中国超市发展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选择了与现代渠道合作,顺着现代渠道发展。超市开到哪里,它的产品就卖到哪里,等到全国各地都开超市了,思念也就成了名牌。
在发展的最初几年,思念没有做过广告。但它照样是名牌,因为它的销量上来了。
很多中小企业在创始之初也是没有广告预算的,其规模也分摊不了巨额的广告投入。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找到不花钱或少花钱也能打开市场的办法。最佳办法就是从市场环境变化中寻找机会,因为市场环境总是在变化,有变化就有机会。
 
机遇7:营销模式变革的机遇之窗
麦当劳并没有发明汉堡,麦当劳的汉堡并非比对手更好,但麦当劳创造了麦当劳模式。
传统游戏厂商通过生产功能更强大的产品赚钱,索尼推出PS游戏机时,采取亏损的方式销售游戏机,但通过向开发兼容游戏软件的厂家收取“软件权利金”的方式盈利。
传统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扩大在线游戏时间赚钱,《征途》采取向玩家出售“装备”的方式收取费用。《征途》创造了新商业模式,所以,它成功了。
白酒行业是很典型的行业,不断地有新的企业、不知名的企业发展壮大,也不断有名牌倒下去。在这里,决定一个企业倒下去的不是品牌,而是营销模式,只要你的营销模式是先进的,你即便不是名牌也会很快卖出名牌。模式落后了,是名牌也会很快倒下。
中国市场有一个特点,就是每隔3~4年要发生一次营销模式的革命。而每一次营销模式的革命都会有一些成功的企业退出历史舞台,一些新的创新模式的企业成长壮大。所以在这一次的金融危机过程中,像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样,有一批大企业因为适应不了新的营销模式而退出历史舞台,也会有一些新的企业茁壮成长。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崛起的中国企业,更多地依赖于大量的营销推广,如广告投放、明星代言等,而这些高成本推广策略也造成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今天的中国市场正发生着革命性变化,如何在高成本营销环境下寻求低成本的运营方法,从而在这个创造神奇的中国市场中寻找到机遇?

中国营销的特殊现象伴随着消费者成熟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营销过程中各要素所起到的作用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渠道和新媒体营销手段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品牌面临革命。                           

营销对象的变化1.中国农村庞大市场能量进一步释放中国农村人口有七八亿,这庞大的农村市场无论对国内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矿藏。中国政府拉动经济的重要路径是刺激消费,如通过家电下乡等政策已开始挖掘农村市场。伴随着中国政府对农村保险的投入,城乡统筹的进行,以及在城市吸取了新消费理念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去农村化带来的是生活方式的变革,中国农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态即将发生变化,农村的消费能量必将被释放出来,从农村市场掘金将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据商务部统计数据,过去农村的消费增幅一直落后于城市,而2009年前10个月农村的消费增幅速度达到15.9%,城市为15.0%,农村消费的速度第一次超过了城市,这恰恰印证农村市场消费能量的释放正在进行。C.K. Prahalad在著作 《金字塔底层的财富》里提出一项非常简单却极具革命性的主张:不要再忽视低收入群体中的消费能量,而要把他们视为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和有价值的消费者,在金字塔的底部,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2.中国城市消费者对于营销创新的接受度越来越强较为年轻的城市消费者正在崛起,由于网络新技术的采用和信息化加强,今天的中国消费者与世界同步能力越来越强,表现在:(1)接受新产品的能力;(2)接受新消费方式的能力;(3)接受新品牌的能力。中国消费者由于网络技术革命带来的这种跨越,一方面对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跨国品牌,尤其是新兴的跨国品牌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其在创新扩散方面的成本降低了。

营销要素的变革在中国市场的营销要素中,各要素所起作用已发生变化,其中品牌影响力下降,渠道作用上升,这种变化也是机遇之一。1.品牌影响力下降2009年,山寨现象愈演愈烈,消费者也乐于投身其中。根据iSuppli的调研报告,中国山寨手机2009年产量预计可达1.45亿部,其中1.1亿部出口国外,即使这样留在国内的也会有3500万部。中国消费者对于山寨品牌有了越来越高的包容度,山寨现象背后除了消费习惯的影响之外,对于品牌的反思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品牌失效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代表了在各要素中品牌作用的革命性变化。在营销要素中,产品内涵和渠道等要素对消费者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品牌将在消费者成熟的过程中走下神坛,缺少实际产品利益支持而单方面强调文化内涵的品牌影响力有所下降。在此背后,其实是消费者对于品牌文化的反叛。反消费运动在西方愈演愈烈,如NO LOGO活动等。其表现极端的现象为FREEGANS彻底拒绝品牌文化。中国消费者中也开始兴起如有机生活等运动开始反消费历程,其事实上反对的是被演绎得过于庸俗的品牌文化。营销推广不再像从前那样能够有效地灌输品牌文化,消费者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被推广的位置,消费者也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更加富有批判精神。消费者成熟度直接跨越进入反思时期。品牌过度强调文化附加值而忽略了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这条道路不再通行。中国消费者中出现的品牌失效结合了国外的反消费运动的影响,同时也有传统的中国消费文化中对于实用、节俭的价值强调。可以说,消费者的成熟极有可能改变品牌的运作方式和内涵,品牌文化与消费者的交流将由“品牌帝国”步入“品牌共和国”时代。这种变化要求:品牌推广方式必须由从前的灌输转为和消费者的共同创造,同时,企业提供的产品价值应该进一步回归,这样的变化同样有效地降低了为培育品牌文化所必须进行的高投入成本。2.渠道革命性变化网络购物成为生活化的场景,电子化渠道越来越广泛地为消费者所采用。《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网络购物消费总金额为1195.2亿元。其中,网民在C2C网站上的购物支出占网购总金额的89%。预计全年网购总金额将达到2500亿元左右。淘宝商城中众多大品牌的纷纷入住,如NIKE、优衣库等,更加说明了网络渠道在传统营销过程中地位的快速上升,这将是一个革命性的趋势。传统的商场式购物因为其人力、场地等投入,其成本不及网络渠道的优势,而通过前期的市场培育,中国消费者已越来越习惯于网络购物,这对于传统商场购物是极大的挑战。创新渠道,将极大地改变未来的商业形态,从而改变传统营销的模式。传统渠道面临挑战,MASION形式的大卖场在将来必然要考虑提供给消费者的附加值更新和换代,低成本的网络渠道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以上营销要素的变化,同样呼唤着低成本营销创新,新兴品牌有了更多机会,而传统大品牌应力变求生。 营销模式的变化中国企业的营销在经历了高投入,人海式、粗放式的传统营销模式之后,要寻求低成本的运营策略,营销战略的创新就成为首要环节。1.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营销提供了平台所谓新媒体,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或电信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化媒体。新媒体营销所起的作用全面上升。如搜索营销、网络视频病毒营销、网络口碑营销、游戏植入营销、手机营销等新媒体手段,在整合推广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别产品的优势日益凸显。区别于传统的营销,新媒体营销必须与技术相结合才能达到效果。一些精彩的案例出现在2009年。2009年,悦活果汁通过在开心网上植入品牌LOGO,快速地在消费者心目中奠定了“悦活”的品牌概念,利用新媒体载体巧妙植入品牌,悦活实现了低成本营销的创新。2009年,马天尼时尚互动剧,《安与安寻》时尚互动剧等营销模式,通过网络视频的病毒化传播,吸引消费者参与互动,将品牌概念和感受渗透到娱乐文化中。2009年,twitter(微博)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视的推广工具,星巴克在Twitter上就有超过14万名支持者,其意在开发社区交友网络的营销潜力。这一轮的营销方案和传统广告截然不同,是全新的SNS网站下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在此之后,麦当劳等企业也都纷纷通过twitter进行企业推广。利用网络互动传播的优势,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快速切入市场,同时更加容易激发消费者的好感度。2. 创意在新媒体营销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专业性和系统性也日益加强,其同时整合了活动、新闻公关等多种形式,创意营销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 2009年在中国市场推广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澳大利亚大堡礁护岛员推广”全球海选,昆士兰州旅游局以170万美元的低成本,带来超过1.1亿美元的公关价值。中国选手入选50名候选人,吸引了大量中国媒体的跟进报道以及中国消费者对于澳大利亚旅游的关注,这是一个真正全球化低成本营销在中国的精彩案例。新媒体创意营销富有表现力,也富有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力,使企业可以有机会在较低成本支出的情形下,以富有深度传播能量的营销创意走向世界,在“世界是平的”前提下,其传播力度前所未有。中国营销已经进入了以新媒体营销为特点的营销创新时代,其标志是营销对象、营销要素和营销战略中所发生的变化,让新兴品牌有了更多快速崛起的机会。

把握趋势,才能获得先机对于中小企业和新兴品牌,中国市场充满了全新的机遇。

把握消费者变化,实现新市场开拓和全球化主题传播1.针对农村消费变化,提前开拓农村崭新市场农村消费潜力释放,不只是给二三线品牌,同时也给一线品牌更多的机遇。在2009年,对这一机遇关注更多的是家电和快消品行业,从长远来看,农村消费理念和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将是根本性的消费革命,影响的行业将更加广泛。企业最需要发现的是在政策激励以外的新市场。虽然农村消费行为发生了渐变,但是原有的消费观念还是趋于保守。经调查,除必需品以外,针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占到较大消费意愿,文教服务类行业从长远看来,在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增长点。与此同时,随着电脑下乡和网络技术向乡村的普及,包括新媒体营销手段,在农村发挥作用的比重将大大上升,在2009年红火一时的农村刷墙营销不能代表最终的农村营销方向。新型媒体在农村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出来。2.针对城市消费者的变化,中小组织也可以采用全球化主题传播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结果,使得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在全球范围采用类同的传播主题和战役成为可能,这也将有效地节省成本。中国正在崛起的年轻消费群体与世界同步更新的能力加强,有效降低了在中国推广的难度,在营销推广手段中可以通过全球同步,再部分本土化的方式来展开。遗憾的是,截至目前,由中国企业所推动进行的低成本全球化主题传播案例还较为缺乏,但是这仍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更新品牌内涵,实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传统品牌由企业向消费者进行文化灌输的形式必须改变,应将消费者纳入品牌构筑中来赋予品牌全新内涵。更新品牌内涵的方法有:设立传播兴奋点,让消费者创造性地参与到品牌活动中;配合新媒体手段,让营销传播实现低成本。如奥康2009年通过腾讯网展开“奥康新中国60年时尚进化”的主题活动,一反奥康皮鞋给人的陈旧观念和形象,从时尚主题展开,有效借助新媒体手段更新了品牌内涵。新兴品牌需要紧密关注消费者中的反叛趋势,如优衣库彻底去除了品牌LOGO,通过产品内涵和外在氛围营造,与消费者通过多种手段展开沟通,吸纳消费者共同创造品牌内涵。时尚行业新贵如凡客诚品、优衣库等品牌,都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新媒体营销形式的创新快速崛起。无论新兴品牌还是成熟品牌,在营销创新时代,都应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低成本增长。

把握全球营销传播趋势,实现新媒体营销创新1.全球化主题传播的重要前提在于把握营销创意营销创意在这一时期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而这一时期的营销创意再不是从前的拍脑袋,想点子,也不再单纯地借助于营销定位理论,其必须在充分地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结合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营销创意出发于策略分析,落地于对新兴媒体形式的理解和再创造。2.企业可以尽可能多地尝试新媒体传播渠道新媒体不是一剂万用灵丹,但却是企业在未来版图中的重要力量,最关键的是,在高运营成本环境下,以低成本为前提采用尽可能多的传播载体已经成为可能。3.中国企业应尽快学习国外最新营销传播经验,并快速再创新从当当网模式、腾讯模式,到开心网模式,再到微博模式,所有这些在中国风头一时无两的传播载体,其在形式上都有向国外成功的经验学习,并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进行了完善,因此,企业对国外最新营销传播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变得非常重要,而实现本土创新是最重要的。营销对象、营销要素、营销模式的变化使得传统的营销格局在未来的数年内即将发生颠覆。这一巨变,对各行业的企业和品牌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战役。把握中国低成本营销创新的大趋势,才能从中获得先机!

国际市场的机遇在哪里

刘春雄

国际市场本来是跨国公司的“领地”,然而,中国企业同样发现了巨大的机会。真是天佑中国。正当发达国家欢呼进入中产阶级社会时,突然出现了M型社会。M型社会就是中产阶级的萎缩与消失,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如果社会形态是中产阶级主导,那么跨国公司的品牌就发挥了价值。如果社会进入M型社会,中国的“无印良品”就横行天下。很多人不明白,中国的“非著名品牌”怎么一下子就占领了全世界的市场,“金字塔底的财富”难道不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全世界突然给中国打开的一扇机会之窗吗?真是天佑中国。正当中国的GDP、外汇储备、进出口总额跃居第二或第一,奥运会和“世博会”召开时,世界突然发生了金融危机,这给积累了足够的筹码急需转型的中国企业再次提供了机会,中国企业能否抓住这样的机会还有待观察。

文/喻祥  容纳咨询首席顾问高于市场认同是对文化的认同,一旦文化认同,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而言,更是事半功倍。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介入的深入,伴随而来的是国际市场更多地对中国认知,这是一个最为可喜的开端!即使未来道路漫长,却有长远意义。中国市场经历了多次外来文化的冲击,为国际化企业大开进入中国市场之门!先是崇尚欧美,再是日流、韩流。究其根源都伴随着文化侵入,最终让这些跨国企业的产品畅行无阻30年。为什么意大利、法国、美国、甚至韩国产品能够得到中国消费者长达数十年青睐,无不与他们的产品覆盖本国文化特征紧密相关。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已经无需与中国企业多谈,很多中国企业已经接受这个理念。但是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的认识还尚浅。中国企业已经在产品功能、产品设计、产品服务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但是在植入中国文化上尚需深刻认知。让文化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这是中国企业为国际市场提供更高价值的另一条路径!

行业机遇评估乳制品行业现状与机遇文/侯军伟  上海铭泰铭观营销咨询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型企业很难突围国内乳业的整体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液态奶中的品牌蒙牛、伊利、光明已经成长为巨型企业,奶粉行业中的外资企业依然保持着强势的品牌优势,内资品牌看似有复苏的迹象,但以目前的形势判断,不容乐观。而对于行业内的区域型企业,如果能够固守当地市场,也是对一线品牌的有益补充,但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行业的整合可能会继续,区域型企业的突围之路比较困难。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市场营销都和一线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细分市场,开创新品类依然存在机会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细分市场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存在较大的机会。传统的常温奶中已经不存在发展机会。而对于一些创新型的品类,则存在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以牛奶为主料,辅以水果、谷物、微量元素等物质的产品将会大量出现。无论大型企业还是区域型企业,要想寻找新的增长点,开创新品类将是赢得市场的不二法门。农村消费力渐显,休闲乳品将大兴其道农民的收入在不断提高,对于高质量的生活要求也逐渐增加,而对于乳品来说,农村市场依然是待开发的处女地。首先是消费认知问题,农村消费者对于乳品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在包装上标示是“奶”的,都认为是好东西;其次是农村的健康意识在逐渐增加,在消费者的健康观念中,牛奶是重要的选择。根据当前农村市场现状,企业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些休闲健康乳品,如酸乳饮料、果乳饮料等,而不是纯奶、酸奶,这样在口感上消费者也能够很快地接受,市场机会由此而生。

行业机遇评估农资行业整合加速

娄向鹏

农化行业形势利好,行业应加紧整合2009年农化行业在产能稳步增长的同时,同质化激烈竞争使得各企业大打价格战,利润同比大幅下降,预计全年农化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5%左右,全行业陷入低谷。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形势利好。在通胀预期的背景下,预计明年国际上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将继续上扬,构成了对农化行业的有力支撑,农化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震荡上行将是未来发展的主基调。领军企业要抓住机遇,加紧行业整合,以品牌营销升级行业竞争,积淀更强的优势,应对未来更大的竞争。生物农药快速增长从全球来看,化学农药下降,生物农药快速增长。2005年,全球化学农药市场总额为267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1.1%的比例下降,到2010年将降至253亿美元;生物农药市场却在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 6.72亿美元到2010年的1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9.9%。生物农药具有安全、用量少,使用效果显著等特点,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是未来农药市场的大趋势。种子市场高度分散,“洋种子”抢先布局目前“洋品种”已控制我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的种子“控制”也已完成在中国的“布局”。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有实力的中资企业正在奋起直追,正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力。中国本土企业要善于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联起手,在产业链上形成联盟,以此抵御外资企业对我们粮仓的收购。

复合类调味品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文/侯军伟  上海铭泰铭观营销咨询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各地的消费差异导致调味品行业十分分散,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着成长的机会。企业小而多是调味品行业的特点,要想进一步发展,却存在瓶颈。目前国内调味品巨头都在进行跨品类发展,欲成为综合性的调味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它们一边整合市场,一边也在扩大市场,这也给跟进型的中小企业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毕竟该行业消费市场巨大,总体上中小企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行业整合尚待时日。便利性是消费者购买调味品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复合调味品则是便利性的代表,一种调料,可以满足多种营养、口味的需求。工业化将使人类越发地懒惰,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改善饮食质量,消费者总是愿意尝试,而复合调味料就是这样的品类。从目前来看,复合调味料大型品牌较少,大部分企业的定位不够清晰,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是因为市场的规模大。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消费者会选择更为实惠的产品,而复合调味料就具备这样的特征,有消费基础和消费的需求,那么,未来的市场增速必然会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调味产品。

虽然机会导向使中国企业能够快速崛起,并开始与跨国公司竞争,然而最终的较量必将是能力与资源的比拼,机会型营销必将遭遇终结,中国市场将进入体系化营销时代。

反思机遇型营销

何慕 施春建

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极为关键的转型期,挑战与机遇成为时代主题。正如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牢牢抓住当前这一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在中国经济崛起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中,机会导向型的中国营销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与时俱进地承载时代使命与扮演助推角色?笔者认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机会,但是,随着市场成熟度的不断增强,中国营销这种机会导向型的价值创造效应一定是递减的,中国市场一定会在内外矛盾的交错作用与各方力量的综合制衡下,诞生新的价值创造逻辑和成功法则。中国市场的竞争也必将从“抓机会”转变为以营销系统的基础建设与全面竞争能力打造为主要形态的“内功”角力阶段。

中国营销的“起”、“承”与“转”、“合”改革初期,市场营销的价值创造遵循的是一个从“0”到“1”的逻辑过程,面对完全空白的市场,进入的都是一片“蓝海”——这是中国营销的机会型价值创造逻辑之“起”。随后,步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市场经济,市场营销的价值创造逻辑却不得不经历从“一”到“百”的转型与升级。其价值创造的逻辑与成功法则超越了“机会”的范畴,“不仅要想到,更要能做到”——这对企业的要素、资源与营销能力提出了要求,否则,不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空想”只能是捆绑和葬送企业前途的陷阱——这是中国营销的机会型价值创造逻辑之“承”。“承”前与“起”后的来龙去脉道出了中国式机会型营销的转变与发展方向:市场生态、消费环境、技术创新与驱动、品类诞生、渠道变革、产业集中与升级等每一次“机会”的出现,本质上正是一个个昭示市场走向成熟的“拐点”。中国市场的价值逻辑与成功法则经过机会型营销的“起”、“承”发展,已经步入能力导向和要素导向型营销的“转”与“合”阶段。市场竞争的胜出法则,不再是仅仅看谁先进入哪一个领域或谁先抢到哪一个机遇,而是看谁更有资源和能力在新机遇或新领域内快速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中国市场机会的“浅层矿藏”时代已经过去,“深矿”时代,能力与要素导向是机会导向型营销的终极归宿。中国食品行业的著名品牌达利,其赌博式的品牌营销手法从某种角度讲是对“机会导向”的生动演绎,传播推广更是晋江乃至中国“特色”广告发展模式的杰出代言之一。但是,看看其在凉茶领域的难言之痛:虽然广告铺天盖地,经销商也积极性高涨,但是,产品就是无法在终端形成“井喷”之势,动销乏力、渠道滞涨,使得达利的渠道流转与资金周转都遭遇严重考验。市场败绩已经证明,达利进军凉茶领域正在遭遇“机遇陷阱”。客观审视,不论是成熟品牌还是市场的新进者,仅靠某一方面投机取巧的投入根本无法在市场走远。机会型营销最终将遭遇终结,中国市场将进入体系化营销时代。

体系化营销时代的企业竞争力体系化营销时代,中国市场能力与要素导向的价值创造逻辑重新定义了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中国营销已经变成了多种力量、多种资源、多维市场交互作用的“复合引力场”,过往的招式比拼或只聚焦和依赖产品战、广告战、渠道战、促销战、价格战等机会式的单点制胜的竞争时代一去不返了。市场的营销角力,是上到企业的营销乃至经营战略,下到企业的营销财力(除资金预算保障外,还有很多硬件要素与资源)、人力(团队特别是卓越执行力的团队)、智力(战略、战术、方法方案等)等价值链综合竞争能力的比拼了。企业如果只是盲目寻求机遇,而忽略企业营销系统的基础建设与综合营销实力的打造,则注定是舍本求末,必将失去企业营销的长效竞争能力。故而,企业必须具备营销的全局理念和全局价值观,构建完整营销体系,并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短板,才能实现企业全面竞争能力的增强。这才是中国营销最终的价值基础和理性回归。

中国营销系统的价值创新“体系”贯穿于整个营销流程与行为之中、体现在每个营销细节之中,任何一个小的块面都不能脱离其他的块面而孤立存在;每个块面、每个营销细节又是一个小的体系、是大的营销体系的单元,企业也总是在不断构建自己单一块面的优势中,实现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比如说,看似简单的新产品上市问题,也有着从完整的产品层次和不同市场周期的具体要求,包含着从产品、价格设定、渠道促进和动员、竞争对手反击、营销执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基于各企业在内外营销资源的储备与营销能力上的具体差异,营销系统的基础建设与全面竞争能力的打造不是形而上学的,营销体系的各子系统的排列、组合不能是盲目与想当然的,更不能是简单跟随效仿别人的。营销要素和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同排列组合都将会产生不同量级的竞争能力。一言以蔽之,中国营销的“转”、“合”路径就在于能力与要素导向下的营销系统的价值创新,但关键还是做到用自己的方式实现增长。中国经济的变化为中国营销带来了新的注解:国民经济转向以适度投资与以消费为核心驱动的内需导向时代,市场景气度有待恢复,企业营销基本处于低价驱动的“微利时代”;很多产业将告别过去高速增长时代,步入“中速”时代等。在此背景下,一切营销战术战法的创新都应该摒弃浮躁、回归理性,秉承价值驱动而非纯机会导向的逻辑。

行业机遇评估建材家居:个性、个性、还是个性文/喻  祥  容纳咨询首席顾问随着“80后”进入婚龄,他们将成为建材家居产品最重要的消费群,个性也必将成为建材家居行业突出的主题。更何况,继“80后”的“90后”更是一群以个性彰显作为重要消费观的群体。消费者对建材家居产品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基本通过两个方面得到满足:1.专业家装设计公司的个性化设计;2.寻找个性化建材家居产品。其中,专业家装设计公司的个性化设计承担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主要使命。对于建材家居企业而言,产品个性化是实现家装设计公司个性化设计的基础。对于建材家居企业,只要能够进行批量市场供应,如何强调产品个性化都不为过。产品的量产和个性化是一个天生的矛盾体,过于强调个性一定对量产生影响。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居泰隆运营模式创新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居泰隆的客户电子平台,让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要求在其产品库中选择产品,进行自行设计,并最终确定产品的选择。基于庞大产品库,消费者能够通过体验参与方式,达成个性需求的满足。此模式成败的核心之一是企业能够整合充分的个性产品,以供客户选择。渐趋成熟的建材家居市场,必将进入个性化竞争时代,谁率先走个性化之路,谁就可能创造领先,甚至脱颖而出。对中小企业或者市场的后来者,更是如此!

互联网价值转移决定新的机遇

郭伟

互联网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与大众生活与需求结构的发展模式有相应的一致性。新的需求模式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商业价值模式。互联网的价值转移,正从静态信息转向动态信息;从延时信息转向实时信息;从固定平台转向移动平台。基于动态信息的价值转移,互联网的竞争与发展机遇,也正从基础文字信息传播能力的竞争,转向图文、影像信息创造和编辑、整理能力;转向动态增值信息传播能力,传播交互能力的系统竞争。具有增值信息加工能力和持续服务能力的专业互联网也因而获得更大价值成长。基于实时信息的价值转移,实时信息价值凸显,部分受众因额外付费获取实时信息,这在财经领域尤为明显。在实时内容领域,互联网在特定领域增强实时信息的采集、创作、编辑和加工与整合能力,有利于占据有利的竞争态势和价值成长基地。在生活资讯、交通咨询、商业资讯、财经资讯、灾害救助等众多领域,新的实时互联网价值成长的蓝海,仍将不断涌现。作为实时传播竞争的载体,及时发展和掌控更多的实时互联网资源,也是互联网获得价值成长的蓝海。基于移动平台的价值转移,移动互联网以其无线互联的先天优势,正不断创造着日益繁多的应用内容,也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包括移动影音服务、移动金融服务、个性化定制等领域。

行业机遇评估鞋服行业四大机遇

张桓

1.女士内衣渠道品牌。作为女士必备品,随着女士内衣需求的多样化,各种价格、款式、品牌的内衣粉墨登场,传统渠道的选择性未免过于局限,价格也大都高高在上,使得女士内衣并没有像外套一样极具规模化,但最近一些女士平价内衣连锁的自然快速扩张证明了女士都愿意拥有多件甚至和鞋子一样多的内衣。2.童装。儿童市场是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市场也是重复消费率最高、连带销售最高的市场。很可惜,现在这个市场只有一些中小品牌在闷声发大财,活得自由自在,不思进取。童装市场到“冒险”的时候了。3.网上销售男士内裤。在网上销售男士内裤的好处是:利润大;体积小则物流配送成本低;由于大多是一次多件购买,可以提高客单量;内裤不能试穿,网上购买无障碍;最后一个原因则是知名且舒服的男士内裤现在几乎没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造高价、舒适、品位高端男士内裤的历史机会。4.饰品。时下一条好丝巾、披肩、围巾显然正在起着“标签”的作用。当一个事物被赋予“标签”价值,其实用性退而求其次的同时,知名品牌就随之诞生。

 

药妆:中国化妆品的出路之一统计数字显示,2004~2007年间,中国药妆市场的销售额年增长率均在10%~20%,这一数字是欧洲市场的两倍。预计到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1200亿元,作为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的药妆市场,份额将由现在的20%增长到40%。如此利好的数据,使得药妆市场成为2010年最热闹的化妆品细分领域之一。尽管中国药妆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战团,竞争也必然更加激烈。未来谁拥有更有效的营销平台、更有效的销售渠道,谁就将真正立足市场。此外,根据“区域认知”原则,中国的药妆将同法国的香水、韩国的整形、美国的日化、欧洲的护肤一样,更符合世界对中国化妆品的认知。中国的化妆品应该比国外品牌更加注重“调养”,而不是现在很多中国化妆品公司所做的“注重疗效”才有未来。从这个逻辑来讲,中国化妆品做药妆才有可能做成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