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在线申请 卡宝宝:求解“救人怕被冤”,不靠道德靠制度 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3:25:06
 让救人者的风险分摊到全社会,由社会力量(包括国家力量)来买单可能是唯一而有效的途径。立法者可以参照现有法律中的紧急避险思路,尽量降低救人者的责任风险,而设立有效救济途径,在责任区分无法明确的情况下,对被救者进行救济,是对救助双方的双重保护,将会有效激励救人行为的广泛出现。没有人会在自身利益无忧的情况下放弃行善。

  15日下午1时许,78岁的深圳老人肖雨生在所住小区内摔死。死因为不慎滑倒,额头磕破,面部贴地,家属疑为昏迷,未及时获救而窒息死亡。事发时,众多路人经过,无人帮扶,只有一个保安跑去派出所喊警察。家属感慨人情冷漠,并谴责物管失职,物管则辩称已经尽责,不直接救护而选择报警是怕惹祸上身。媒体在网上调查,竟然有八成的人表示不会主动救护。三年前南京彭宇案的判决,面对法官对救人者彭宇的有责推定,彭宇的证人曾断言:“今后有谁还敢救人?”如今竟一语成谶,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三年来,相似的案例频现于媒体报道当中。云南一老人倒地,围观者众,也无人施以援手,警察到来也不敢施救,只是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河北邯郸一名老人摔倒在机动车道上,过往路人和车辆川流不息,长时间无人救助。当一个勇敢而热心的出租车司机停车救助时,老人心酸地说了一句:“放心,我不讹人。”

  当急需帮助的人也开始理解救助者的两难困境时,反映了这个社会一定出了什么问题。彭宇案的判决所造成的消极社会影响,当然不可低估。那么,就任由这种救人反被连累的避祸忧虑,生成出一种见死不救的常态?这显然与我们孜孜以求的社会和谐目标背道而驰。

  由类似案例的引发的讨论中,道德责任往往是常见的议题与评语。人们普遍支持见死不救,反映了对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忧。而这种担忧既获得了普遍理解,又由于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舍身助人,临危救命的见义勇为有所区别,反映在自身民事责任的枉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与被救者性命攸关的根本利益对比的极端不对称上,而为这种旁观行为进行辩护时,又不能理直气壮地全身而退。毕竟,人命关天。

  英雄与普通人的区别只是在于前者能够放弃自己的巨大利益而成就他人的巨大利益,而后者则可以心安理得地以普通人为由自嘲人性本来渺小。英雄和圣人救人时敢于承担风险使其成为英雄和圣人,凡夫俗子聊以自慰的不过是没有英雄与圣人的慷慨与勇气罢了。谁又能谴责不愿意做英雄的凡夫呢?不愿意冒着牺牲自己根本利益(包括生命)的风险而见死不救,甚至被视为一种生存智慧,这是所有正常社会都愿意接受的大众道德面貌。而不愿意冒着自我经济利益受损的危险而见死不救,在缺乏制度保护的条件下,也渐渐成为现代社会容易效仿的个体道德心态,当相同的个体道德心理集中表现时,社会层面的善良意志就开始面临挑战了。人们都在谴责,但大多数人身临其境时都表现出相似的无奈,自甘渺小。谁的道德?何种合理性?什么样的正义?相关的讨论都会有隔靴搔痒,空中楼阁,镜花水月的味道,一进入个人体验和现实实践,就毫无意义。

  因此,道德讨论无助于解决“见死而不轻易施救”的个案问题。制度设计会将问题变得更简单。让救人者的风险分摊到全社会,由社会力量(包括国家力量)来买单可能是唯一而有效的途径。立法者可以参照现有法律中的紧急避险思路,尽量降低救人者的责任风险,而设立有效救济途径,在责任区分无法明确的情况下,对被救者进行救济,是对救助双方的双重保护,将会有效激励救人行为的广泛出现。没有人会在自身利益无忧的情况下放弃行善。

  另外,就深圳个案来说,物管部门的责任确定,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也应进一步明确,作为一个物业的大管家,基本的常识性的救助技能理应具备,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物管所做的显然应该比一个陌生的路人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