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以产生卡片:3、难 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16:43:58

3、难 题

“一念之间”是一个绝对化的词语——它可以成就“一鸣惊人”,亦可以造成“一撅不振”。于是,“一念之间”便成为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的抉择自然就成为生命里的一大难题。【点评:把“难题”的开口向小处引,大题小做,这是写此类命题作文的智慧选择之一。】

抉择之难在于不愿舍弃。想起毕淑敏在其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

东西”时内心抉择的情景。那时的教室静寂无声。她在洁白的纸上写下了“水、阳光、空气和鲜花,以及笔”。老师随后说道:“请你在写下的五样东西中删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于是,毕淑敏划去了鲜花,并在心里不断地感叹着老师的那句“你必须得用笔把它全部涂掉,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请在上述剩下的四项中,再划去一项。”老师不容商榷的话语让她的抉择变得更加艰难——奢侈而带有浪漫情调的鲜花较剩下的四项的确不那么重要了,但水是人生活的必需品,空气也一样,阳光更是与人的情感心绪有关,笔是她的理想,这该如何抉择?面对一次又一次痛苦而沉重的考验,毕淑敏一次接着一次地划去了“水”、“空气”以及“阳光”。偌大的纸上,反复勾勒的斑驳墨迹间最终剩下的是“笔”。抉择因不愿舍弃而变得艰难,但只有在经历了艰难的抉择之后,我们才能够找到自己的珍爱,知道航向和终点。【点评:并列结构是考场作文的常见思路,本文有四个并列的论点:“抉择之难在于不愿舍弃”、“抉择之难在于不愿低头”、“抉择之难在于现实的残酷”、“抉择之难在于理想的不够坚定”。第一个论点的论述较详细:抉择之难在于不愿舍弃。】

抉择之难在于不愿低头。一个是乌江自刻,一个是卧薪尝胆。项羽和勾践都曾经是逆境中的“孤儿”,却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面对死亡,一向傲气的西楚霸王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身死绝境,勾践却忍辱负重,最终重振国威。生死的抉择,折射了不同的人格。项羽不能选择苟且偷生,只因他不愿低头不愿屈服,不愿相信能屈能伸是大丈夫所为。【点评:“项羽和勾践”,画面的展现没有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选材须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体地、全方位地反映主题。这篇文章在这些方面做得都很出色,值得我们借鉴。】

抉择之难在于现实的残酷。鲁迅最终弃医从文,这徘徊数次的艰难又有几人能知?“凡是愚蠢的国民,无论他们的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这样写道。他是在黑夜里探索的猛士,或许呐喊能让他不惮于前行,或许呐喊能唤醒更多的青年。但上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是何等的冰冷、野蛮与无知,纵然他倾尽毕生心血,奋勇针贬时弊,最终真的能够实现思想启蒙吗?鲁迅的抉择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鲁迅的徘徊是一代中国人的徘徊。我们不禁庆幸,历史让鲁迅选择了坚定,让鲁迅最终挣脱了怀疑未来的枷锁,成为了中国文坛上永不熄灭的烈火。【点评:根据主题的需要,表达“鲁迅的抉择”时,在内容上侧重于“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性,即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主题;如果要作议论抒情,则须从这个侧面去“点睛”或“显志”,而且要层层拓展:或纵向以体现深度,或横向以体现广度。】

抉择之难在于理想的不够坚定。就像《荒岛余生》中的查克,当风向和时机在苦苦等待后姗姗迟来,查克却依旧没能逃脱荒岛的重重阻拦。不是查克对外界的想念不够深切,也不是他求生的欲望不够强烈,而是他那份“理想”还不够坚定,那份“一定能冲出汪洋,一定能重回故土,重新融人社会”的理想还不够坚定。同样是求生,《救赎》中的男主角做出越狱的抉择却没有那么艰难了,只因他坚信自己无罪,重获新生的信念如此坚定。【点评:对于影视文学作品的熟悉,也能够充实文章内容,使之论证充分。此段又是一个对比论证。】

难题因其“难”才弥足珍贵,但“难”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踌躇不定。抉择之难,是因为它会改变你的生活,不同的抉择便意味着不同的道路。像齐王,从谏如流;像诗仙,淡然坦率;像陶潜,随心顺意;像阿甘,单纯执著。【点评:材料如数家珍,俯拾皆是。】

【深度点评】

四个拓展的分论点,在论述的过程中详略得当,方式各异。在论述“抉择之难在于现实的残酷”时,详细地以鲁迅为例进行论证,而在论述“抉择之难在于不愿低头”时却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可以看出作者在论说文写作方面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