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白金卡年费: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98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知祥后主孟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06:13
hubao.an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98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知祥后主孟昶

五代时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四十年。

後蜀,又稱孟蜀,(934年-96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十國之一,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樊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同光三年(925)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874~934)为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长兴三年(932),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 (934)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继位,仍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938)改元广政

  契丹后晋时,秦(今甘肃秦安北)、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三州附后蜀。后蜀又攻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东),疆士遂与前蜀相同。广政十八年(后周显德二年,955),秦、阶、成、凤四州又为后周攻占。

晚年,孟昶生活日漸荒淫。廣政十八年(955年),ion=edit&redlink=1">ion=edit&redlink=1">ion=edit&redlink=1">四州為後周攻佔。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發兵攻蜀,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後蜀亡,前後僅二帝。

庙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高祖 孟知祥 934年 明德 934年

 

後主 孟昶 934年965年 明德 934年938年

 

广政 938年965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后蜀与南唐同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后蜀宰相毋昭裔与赵崇祚辑唐、五代词五百首为《花间集》,对后世影响很大。

毋昭裔还曾出私财百万营学馆,并奏请雕版刻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当时节度使往往兼领禁军,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后,命文臣出任这些地区的知节度事,这一措施,开宋代削弱藩镇的先例。  

孟知祥(874-934),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建立者。

概要 姓名 孟知祥 庙号 高祖 谥号 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陵墓 和陵 政权 后蜀 在世 874年-934年 在位 934年 年号 明德934年四月-七月

 

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第二年,于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在成都正式称帝。建国号蜀,史称后蜀。他称帝后在其所辖地区颁布了一些对百姓有益的措施。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为了使农业更好的发展,还组织人力物力对水利设施进行修缮。他还整顿了混乱的地方政治,派遣清廉的官员上任管理政务,赢取了百姓的民心。但他在位半年即去世了,帝位由其三儿子孟昶继任。

孟知祥-个人简介

     

孟知祥——后蜀地图

孟知祥,后蜀高祖(874-934),字保胤,邢台县人,孟昶是他的儿子,五代十国时期均为后蜀皇帝。934年称帝,半年后死,时年61岁。后唐时期,庄宗李存勖授孟知祥为太原尹。明宗李嗣源时期又授孟知祥为成都西川节度使。

后唐皇帝李嗣源横征暴敛,专横成性,于天咸四年,向孟知祥征助礼线一百万缗(相当于汉州盐榷十四年收入),孟知祥无力承担,仅给了五十万缗。李嗣源就派夏鲁奇等人担任遂、阆、绵州刺史,准备武力对付孟知祥和董璋(川东守将)。董璋就同孟知祥结成一气,抗拒后唐。朝廷发兵讨伐,以失败告终。后来,孟知祥又打败了董璋,兼并了东川,并又先后攻占了秦、凤、成、阶四州,于九三四年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王氏蜀国为前蜀(907-925),孟氏蜀国为后蜀(934-963)。孟知祥初到成都时,蜀中农民因苦于前蜀的暴考试,群起反抗,“蜀中群盗犹未息,知祥择廉吏使治州、县,蠲除横赋,安集流散,下庞大之令,与民更始”(《资治通鉴》),使社会情况逐渐稳定下来,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蜀梼杌》中论及后蜀之富庶时说:“是时蜀中久安,赋役俱省,斗米三钱”。可见稻米之充足。孟知祥还动员市民百姓,在成都遍种芙蓉,美化城市,每当九月花开,全城上下一片锦绣。今成都简称蓉城,当自孟知祥植蓉始。

黄筌子。仕后蜀,任翰林待诏,入宋仍为翰林待诏,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曾出使成都府。人以为画艺不让其父,擅画花鸟树石,

后蜀高祖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后唐太祖李克用侄婿。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建立者、后蜀第一位皇帝(934年在位),在位1年,享年61岁。孟知祥在后唐灭前蜀的战争中立下大功,被后唐政府封为西川节度使。934年1月,他趁后唐内部王位争夺之机在成都即皇帝位,建国号“大蜀”,史称“后蜀”,改元“明德”。但孟知祥只做了7个月皇帝就去世了,逝后庙号高祖。

孟知祥-功成名就

     

·随李克用起家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祖父孟察,父亲孟道,在郡里承袭做军官,伯父孟方立和叔父孟迁都做到节度使,在后梁和河东争战的时候,孟迁以自己管辖的泽州(今山西晋城)和潞州(今山西长治)投降了后梁,而父亲孟道始终在河东任职。

在有利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孟知祥年轻的时候就被李克用看中,任命他做了左教练使,还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孟知祥从此有了发展的良好基础。

等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后,对孟知祥也很器重,非常欣赏他的才干,让他做权势很重的中门使,这是李存勖身边的要职,但孟知祥却极力推辞,因为以前的中门使几乎都因为得罪主子而被杀。见孟知祥执意要辞去中门使,李存勖只好答应,但他要孟知祥推举一个人代替他,孟知祥便举荐了郭崇韬。孟知祥改任马步军都虞侯,是个级别很高的将领。

·受到李存勖的重用

李存勖继位建后唐灭后梁之后,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将太原定为北京,孟知祥被任命为北京留守,全权负责军政事务。

后来后唐派郭崇韬领兵灭蜀,临行时郭崇韬为报当初孟知祥的举荐之恩,就向李存勖推举孟知祥为以后蜀地的军政长官。郭崇韬很快就平定了蜀地,李存勖按照郭崇韬的推荐让孟知祥到蜀地主持军政事务,还摆宴为他送行。但这时宦官们也正在诬陷郭崇韬,李存勖也犹豫着是否要杀郭崇韬,孟知祥劝道:“崇韬是国家的功臣,肯定没有二心,等臣到蜀地调查一下,如果没有事就让他回来。”孟知祥走到半路遇上拿着刘皇后教令前去杀郭崇韬的宦官,于是昼夜兼程赶赴成都,但到时郭崇韬已经被杀,他于是安定众将,又派兵到各地平定盗贼,稳定地方治安。不久,康延寿领兵反叛,占领并割据汉州(今西川广汉),孟知祥派兵击溃并俘获了康延寿,收降了他的几千士卒,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皇泽寺

孟知祥-割据两川

     

 

同光四年(926)四月,李存勗在兵变中被杀,李继岌在渭南(今属陕西)被害,李嗣源继位为明宗,改元天成。在后唐朝廷发生这一大变动后,孟知祥萌生了据蜀中称王的念头。他训练兵甲,扩大兵力,新增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军共7万多人,命李仁罕、赵廷隐、张业等亲信分别统率。与此同时,对于来自后唐朝廷的命令开始实行抵制的政策,首先从两件事情上表现出来。一件是这年冬天,宰相任圜派太仆卿赵季良入蜀要孟知祥送交当初为送李继岌班师时所征剩余的200万缗犒军钱,并由赵季良制置两川征赋,孟知祥大怒,拒不奉诏。赵季良因是他的故交,才得以留在蜀中任职。另一件事是枢密使安重诲觉察了孟知祥的割据动向,不顾明宗已罢诸道监军的做法,派宦官李严入蜀去做监军以加强控制。孟知祥先是陈盛兵于边境,想把李严吓回去。此举无效后,就在成都的酒宴上以“今诸方镇已罢监军,公何得来此”为由,强加给李严矫诏赴任的罪名杀之。弄得明宗还不便查问,只好改变策略,把扣留在凤翔(今属陕西)的孟知祥的妻儿送到成都以示恩信。从此,双方维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不久后唐内部出现变故,明宗李嗣源取代了李存勖,然后对以前的军政人员做了调整。孟知祥对李嗣源不信任,于是就萌生了割据蜀地称王的念头。但表面上他还是对明宗很尊敬的,保持着君臣之礼。暗地里他却开始准备起来,以他原有军队为基础,大幅度地扩军,军事实力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兵力扩充了七万多人。然后加紧训练士卒,提高战斗力。

随着孟知祥在蜀中地位的巩固,他自任赵季良为他的节度副使,事无大小,均与之商量决定。后唐朝廷要离间他们的关系,于天成三年任赵季良为果州(今四川南充)团练使,而以何瓒为节度副使。孟知祥将这些人事命令放置一旁,上表请求让赵季良留任,未获批准后又派雷廷鲁到洛阳(今属河南)再三论请,后唐明宗不得已只好勉强答应,何瓒后来被改任为行军司马。这表明朝廷号令已经大打折扣,而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

李嗣源的重臣安重诲发现了孟知祥的反常举动,有两件事让他警觉起来。一件是朝廷要孟知祥将原来后唐军入蜀后征收剩余的二百万缗犒军钱上交,同时又为蜀地定了向朝廷每年上交的租赋,孟知祥因此恼怒,拒绝执行。第二件是安重诲看出了孟知祥的割据迹象,于是在明宗已经废除向各地派监军后又向蜀地派去监军,以加强对孟知祥的约束。孟知祥派兵阻挡要赴任的李严,见李严不肯回去,就以李严假传诏书的罪名将他杀死。明宗知道安重诲的用意,但被孟知祥抓住把柄杀了李严又不好治罪,同时为稳定拉拢孟知祥,明宗还将被扣的孟知祥的妻儿送回成都。当时孟知祥的家属路过凤翔,当地官员听说李严被孟知祥杀死后就扣留了她们,明宗将孟知祥的妻子琼华公主和儿子孟昶送回去,把其他的家属留下做人质。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双方依然保持着名义上的君臣关系。

等孟知祥基本安定下来后,明宗就开始采取措施削弱孟知祥的力量。他下诏调孟知祥的心腹谋士赵季良到别的地方任职,然后又派何瓒做西川节度副使,牵制孟知祥的权力。孟知祥心里早有准备,他将诏书压下,然后请求留下赵季良,被拒绝后他又派属将雷廷鲁赶赴洛阳力争,明宗只好让步。见明宗答应了,他也允许何瓒去成都赴任,但不是节度副使,而是降为行军司马

这一年,后唐军讨伐高季兴所据的荆南(镇江陵府,今湖北荆州市),命孟知祥出兵三峡予以配合,他只派毛重威率3000人屯戍夔州应付场面。不久,高季兴病死,其子高从诲听命于后唐朝廷时,他就要求撤军。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他让毛重威鼓动士兵自动溃散返回。第二年,明宗要在南郊举行盛大祭祀礼,派李仁矩去向孟知祥要助礼钱100万缗,他不肯出,拖延到最后以50万缗应付。

安重诲比明宗心急,见孟知祥割据迹象日益明显,就先采取措施。一方面把心腹将领安插到蜀地做节度使,分化孟知祥的势力。另一方面将西川和东川一部分地区分离出来让自己的亲信担任节度使。

面对安重诲咄咄逼人的攻势,孟知祥觉得应该采取行动了,但东川的董璋比他更着急,原有的矛盾也放到一边,董璋急忙派人找到孟知祥,提出联合对付朝廷,同时请求和孟知祥联姻,以加强双方的关系。孟知祥开始不愿答应,但在赵季良的反复劝说下终于答应了。双方马上就达成了协议,然后联名上奏明宗,请求收回成命,召回派出的刺史和节度使。

明宗并没有让步,而是好言安抚,想以此平息事端,而安重诲却认为真正想反叛的是孟知祥,至于董璋则是被迫的,绝不会反叛,他还幻想着联合董璋来对付孟知祥,结果未等他采取措施,董璋却率先反叛了。

董璋反叛后,马上攻占了朝廷控制的阆州(今四川阆中),孟知祥也跟着反叛,他比孟知祥智谋还多一点,他召集将士,然后向东北洛阳的方向跪拜,伏地大哭,泪水将衣襟都湿透了,以此表明他是被逼而反的,从而赢得了将士的同情,纷纷表示要追随他。孟知祥发兵进攻安重诲派人控制的各州,还出兵协助董璋坚守东川。

针对孟知祥日益明显的割据意图,安重诲就在东、西两川境内各州安插自己的亲信。以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驻遂州(今遂宁);任命与东川董璋有矛盾的李仁矩担任新设的从东川分出来的以阆州为驻地的保宁军节度使;又让其表兄武虔裕任绵州刺史。摆出了一付切割两川分而歼之的架势。孟知祥与董璋尽管心存芥蒂,为了共同利益也只好采纳赵季良的意见,与董璋互通婚姻结为同盟对付后唐朝廷,要求撤回派遣的节度使和刺史。明宗虽未照办,也不好发作,只好“优诏慰谕之”。

长兴元年(930)九月,董璋首先发难,攻破阆州,擒杀了李仁矩。接着,孟知祥也举兵反唐。明宗以石敬瑭和夏鲁奇为正副都招讨使前去讨伐,孟知祥则派李仁罕、张业、赵廷隐率兵3万与董璋会攻遂州,袭杀夏鲁奇,占领遂州。石敬瑭部在剑门(今剑阁东北)之战中先胜后败被迫撤军,孟知祥乘机占领利州(今广元)和夔州等地,进一步扩大了地盘。

孟知祥-霸占一方

     

孟知祥——妃子

后唐派石敬瑭来平定叛乱,石敬瑭在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之战中最终战败,只得撤兵,孟知祥于是占领了利州(今四川广元)和夔州,扩大了辖境。石敬瑭一撤,两川便被董璋和孟知祥全部占据。

后唐军队的失败,主要原因是辎重供应缺乏,明宗于是借故把专权跋扈的安重诲治罪,先贬官,然后赐死于中途。接着明宗派人到西川,对孟知祥说君臣刀兵相见都是因为安重诲,现在君臣应该和好如初,况且还有姻亲关系。还让使者告诉孟知祥,他的家属在京城都很好,让他放心。

孟知祥也不愿和朝廷成为死敌,那对自己的家属也很不利。于是就想和朝廷和解。他派人找到董璋,希望他们一起向朝廷谢罪,以求和解。但董璋和孟知祥的看法不一样,他还怀疑孟知祥已经出卖了自己,想拿自己去请功,他对孟知祥的使者说:“孟公的家属都没事,但我的家属却都被杀死了,我去谢什么罪!”

使者回去告诉了孟知祥,还说董璋对他非常不满,劝孟知祥早做准备以防不测,没等孟知祥采取行动,董璋已经先派兵攻占了汉州。孟知祥只好领兵反击,把董璋杀得大败,董璋被属将杀死,孟知祥便将东川也收归自己所有。

孟知祥要求明宗给他独自治理两川的权力,明宗顾及亲属关系,而且又不愿两川真的独立,丧失大量的租赋收入,就答应了他,蜀地中刺史以下的官员由孟知祥自己派任。后来,明宗又封孟知祥为蜀王,以示恩宠,这也是为了安抚他。但在孟知祥提出要将留在蜀地的后唐几万官兵礼送出境时,明宗没答应他,看来明宗还是想尽量地约束他。

明宗杀安重诲后,把伐蜀的责任推在安重诲身上,派使者前去招谕孟知祥。孟知祥打算与董璋一起入朝,被董璋拒绝,双方发生战争,结果董璋父子被杀,东川也为孟氏所有,势力大为膨胀。于是更加睥睨后唐朝廷,要求明宗封他为王并按他的意思任赵季良等5人为节度使,蜀中刺史以下等官由他自任。明宗只好答应。于长兴四年二月封他为蜀王、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允许他总揽蜀中全权。但是当孟知祥要把先前留在蜀中的数万后唐兵及其家属礼送出境时,明宗下诏不许。这反映了明宗的深层思考,只是由于这年十一月明宗病死,为孟氏称帝提供了一个机遇。

孟知祥-后蜀称帝

     

孟知祥陵墓

明宗在世时,孟知祥一直没有称帝,也是对明宗恩遇的一种回报,等明宗一死,他就听从了赵季良的劝告,在第二年,即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在成都正式称帝,建国号蜀,史称后蜀。孟知祥庙号高祖,史称前主。这时的后唐也处于混乱之中,李从珂起兵争夺皇位,没精力顾及蜀地。

在两川地区,孟知祥也做了一些惠民措施,减轻了百姓的沉重负担,把一些苛捐杂税废除了。对水利设施他也组织进行修缮,以促进农业生产。他还整顿了地方政治,派遣清廉官员上任,收揽民心,巩固两川的统治。

后唐应顺元年(934)闰正月,孟知祥在成都即帝位,国号蜀,史称后蜀,庙号高祖,史称前主。当时后唐朝廷正一片混乱,李从珂在凤翔起兵,李从厚派兵镇压大败,根本无暇顾及西蜀。与蜀地相邻的山南西道节度使(镇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张虔钊和武定军节度使(镇源州,今洋县)孙汉韶都以其地归附于蜀。孟知祥于四月改年号为明德,可是六月在欢迎张虔钊的酒宴上突然发病,七月死去。所以他在帝位仅6个月,终年61岁。其子孟昶继位,史称后主,维持了32年的统治,最后被北宋统一。

孟知祥-陵墓遗址

     

孟知祥——墓地

孟知祥墓,位于成都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是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知祥的陵墓,史称“和陵”,孟知祥墓是一座在南方罕见的带北方草原建筑风格的陵墓。古墓掩映在一片绿林之中,由于风雨的侵蚀,古墓内壁画脱落严重,墓内陪葬品早年被盗。或许墓主人生前也没有想到,作为自己死后享用的丰富陪葬,会被盗墓者洗劫一空。虽然墓穴内如今已经空无一物,但从墓室打磨精细的青石,四周石刻力士及龙凤等浮雕,依稀能看到墓主人生前的华贵。

乍看起来,孟知祥墓很像是一个大帐篷两边各带了一个小帐篷。这种全用石头砌筑的穹窿顶结构的墓室,在中国南方极为罕见。就四川地区而言,迄今发现及发掘的唐五代时期的墓葬,大多为长方形券拱顶多室或单室墓,以前蜀永陵最具代表性。像孟知祥墓那样具圆形穹窿顶结构的可谓特例。见到孟知祥墓的建筑式样,不禁令人想起南北朝著名的民歌《勅勒歌》:“勅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深处南方内地的成都,何以会出现如孟知祥墓那样颇具北方建筑风格及草原文化色彩的陵墓呢?据介绍,这要归结于孟知祥本人的经历。孟知祥虽出身汉族官吏家庭,但属沙陀部众(沙陀源出突厥别部,即突厥族之后裔),自不免受其文化传统及生活习俗的影响。因此孟知祥墓的建筑风格毫无疑问与北方的穹窿有关,是穹窿居室文化在墓葬中的反映。

家庭

 妻

  1. 李皇后(后唐明宗姐,同光三年十二月封琼华长公主。长庆元年秋,明宗改封琼华公主为福庆长公主,有司言前世公主受封,皆未出降,无遣使就籓册命之仪。)
  2. 董氏(董璋女) 子
  3.  子

  1. 雅王 ion=edit&redlink=1">孟仁贽
  2. 彭王 ion=edit&redlink=1">孟仁裕
  3. 后主 孟仁赞
  4. 嘉王 ion=edit&redlink=1">孟仁操

  1. 崇华公主 ion=edit&redlink=1">孟久柱
  2. 公主 ion=edit&redlink=1">孟延意

 

孟昶chǎng(919年~965年),初名仁赞,字保元,

概要 姓名 孟昶 谥号 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 政权 后蜀 在世 919年-965年 在位 934年-965年 年号 广政938年-965年正月 汉族。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出生于晋阳城(今山西太原西南)。五代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后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34年~964年在位),在位31年,享年47岁。

 

韩宝生  医药学家

  孟昶即位初年,励精图治,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后蜀国势强盛,将北线疆土扩张到长安。但是他在位后期,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连夜壶都用珍宝制成,称为七宝溺器。朝政十分腐败。后蜀广政三十年(965年),宋师在大将王全斌的指挥下以两路伐后蜀,蜀军与宋军在剑门关外进行一场大战,蜀军全军覆灭,后蜀精兵被全歼,灭亡之势已不可免了。宋军包围成都府,孟昶投降,后蜀灭亡。

  孟昶被俘后被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居住在汴京。次年即965年,孟昶郁郁而终(一说被宋太宗毒死)。

  

孟昶一般被称为后主

  孟昶好方药,母有病,屡更太医不效,自制方饵进之,遂愈。群臣有疾,亲召诊视,医官钦服。曾令翰林学士韩保升等取《新修本草》并《图经》参校删定,稍增注释,成《蜀本草》(即《重广英公本草》)二十卷,已佚,其佚文收入《证类本草》等。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据传宋太祖灭后蜀后,侍卫们领了宋太祖的旨意前去收拾东西,这些人居然连他的小便器也收来了。那溺器是最污秽的东西,侍卫们怎么还要取来呈给太祖呢?只因孟昶的溺器与众不同,乃是七宝装成,精美无比。侍卫们见了,十分诧异,不敢隐瞒,取回呈览。太祖见孟昶的溺器,也是这样装饰,不觉叹道:溺器要用七宝装成,却用什么东西贮食呢?奢靡至此,安得不亡!命侍卫将它打得粉碎。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徐贵妃。孟昶天天颠倒在宫女队里,每逢宴余歌后,略有闲暇,便同着花蕊夫人,将后宫侍丽召至御前,亲自点选,拣那身材婀娜,资容俊秀的,加封位号,轮流进御,其品秩比于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资,皆由内监专司,谓之月头。到了支给俸金之时,孟昶亲自监视,那宫人竟有数千之多,唱名发给,每人于御床之前走将过去,亲手领取,名为支给买花钱。

  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栀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种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那红栀子花据说是道士申天师所献,只有种子两粒,它开起花来,其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由于难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样式画在团扇上,竟相习成风。每当芙蓉盛开,沿城四十里远近,都如铺了锦绣一般,时近中秋,后主命驾往游浣花溪,罗列水嬉,一片莺莺燕燕,口呼万岁,真个是风流天子,千古盛事。

  孟昶日日饮宴,觉得肴馔都是陈旧之物,端将上来,便生厌恶,不能下箸。花蕊夫人便别出心裁,用净白羊头,以红姜煮之,紧紧卷起,用石头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把来进御,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又叫“酒骨糟”。孟昶遇着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药,花蕊便将薯药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孟昶最是怕热,每遇炎暑天气,便觉喘息不定,难于就枕,于是在摩珂池上,建筑水晶宫殿,作为避暑的地方。其中三间大殿都用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尽用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内外通明,毫无隔阂,再将后宫中的明月珠移来,夜间也光明透澈。四周更是青翠飘扬,红桥隐隐。从此,盛夏夜晚水晶宫里备鲛绡帐、青玉枕,铺着冰簟,叠着罗衾,孟昶与花蕊夫人夜夜在此逍遥。这晚还有雪藕、冰李,孟昶又一次喝醉了,但觉四肢无力,身体摇摆不定,伏在花蕊夫人香肩上,慢慢地行到水晶殿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时倚阁星回,玉绳低转,孟昶与花蕊夫人并肩坐在一起,孟昶携着夫人的素手,凉风升起,那岸旁的柳丝花影,映在摩河池中,被水波荡着,忽而横斜,忽而摇曳。孟昶回头看夫人,见穿着一件淡青色蝉翼纱衫,里面隐约地围着盘金绣花抹胸,乳峰微微突起,映在纱衫里面,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格外娇艳动人。孟昶情不自禁,把夫人揽在身旁。夫人低着云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风景宜人,陛下精擅词翰,何不填一首词,以写这幽雅的景色呢?孟昶说:“卿若肯按谱而咏,朕当即刻填来!”夫人说:“陛下有此清兴,臣妾安敢有违?”孟昶大喜,取过纸笔,一挥而就,递与夫人,夫人捧着词笺,娇声诵道:

  冰肌玉骨,正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绳低转。但屋指西风儿时来,文只恐爱年暗中偷换!

 

韩保升,五代后蜀(今四川)人,约生活于公元十世纪,生平籍贯史书无载。后蜀主孟昶在位时

 最后一句或为: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然而就在蜀主孟昶与花蕊夫人不道流年挟弹骑射,游宴寻诗的时候,中原地区的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检点赵匡胤效法郭威,演一幕“黄袍加身”的闹剧,取代后周而君临天下,国号宋,改元建隆整军经武,南征北伐,目标逐渐指向后蜀。花蕊夫人屡次劝孟昶砺精图治,孟昶总认为蜀地山川险阻,不足为虑。

奉祀

因孟昶喜好戏曲之故,有些戏班会祭祀其为守护神,称之孟郎孟郎君

有人认为送子张仙一神,实为花蕊夫人赵宋后,纪念孟昶的伪称。《金台纪闻》记载:世所传“张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挟弹图也。初,花蕊夫人入宋宫,念其故主,偶携此图,遂悬于壁,且祀之谨。太祖幸而见之,致诘焉。夫人诡答之曰:“此蜀中张仙神也。祀之能令人有子。”

另说后蜀亡后,花蕊夫人或感念孟昶的百姓,以“二郎神”、“西秦王爷”等名义加以供奉。

家庭

 后妃

  • 贵妃费氏花蕊夫人
  • 徐慧妃(五代蜀主孟昶宠信慧妃徐氏,徐国璋的女儿,被蜀主封为慧妃,慧妃常与后主(孟昶)登楼,以龙脑末涂白扇。扇坠地,为人所得。蜀人争效其制,名曰“雪香扇”。见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后蜀·慧妃徐氏传》。

涂以香料的白色扇子。 宋陶谷 《清异录·雪香扇》:“ 孟昶 夏月水调龙脑末,涂白扇上,用以挥风。一夜,与 花蕊夫人 登楼望月,误堕其扇,为人所得。外有效者,名雪香扇。”)

 子女

 子

  1. 皇太子 ion=edit&redlink=1">孟玄喆
  2. 褒王 ion=edit&redlink=1">孟玄珏
  3. 遂王 ion=edit&redlink=1">孟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