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车管所网上选号:90后MM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9:21:44

 


 

 挨了不少骂,才第一次听说“蒋粉”这个词,觉得很惊奇很不可思议。就在我的帖子后面,蒋介石对张学良说过这么一句:“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别的办法的。”这让我当场对他全无好感,以至于厌恶!突然就想到了刚学过的一篇课文,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里有这么一句:“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这一段时间,日本为中国领土钓鱼岛的事儿不惜翻脸不认人,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这不禁让我我回想起七十九年前的9.18事变,柳条湖近千个中国士兵牺牲的残骸,直挺挺地伫立在我四周,在我恐惧的收缩着的瞳孔里,来回奔跑,我哪儿还能有何言语?长歌当哭,睁大无奈的双眼瞧着那段铁骑铮铮的荒芜岁月,我将深味这旧世间无情的炮火,拿诚意当作祭物,祭奠那无数飘荡不去的冤死灵魂。

 

  这个帖子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N多照片。为了将帖子里几个叱咤风云的主人公讲得更加清楚,我去网上反复查阅了有关资料,收获硕果累累!这才知道,原来早有人把张学良称为民国时期四大美男之一,还有许多人建立了他的吧和粉丝群。

 

 

 

 

现在张学良已成为我的偶像之一了,很崇拜这些经历了战争大场面的英雄!还是让我讲讲在网上扒来的有趣故事,说说自己对这个民国大帅哥的印象和认识吧!


 

 

 

我最初对张学良没什么深刻的印象,拿起历史教科书,见到的也只有这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两位叱咤风云的英雄看起来胖胖的,表情又特别严肃。现在想来,幸好当时班上同学不了解张在那个时代是有名的大帅哥一枚,不然肯定要议论纷纷,惊奇得眼睛鼻子都皱一块儿去了,口水会把历史课的主题都给淹没了吧?

 



 

 

张学良在重庆歌乐山只关押了十几天,就被押往台湾去了。我想如果不是蒋介石出尔反尔、请君入瓮的话,他也不可能清心寡欲,后来活到一百多岁。

 



 

 

最不幸的当然要数杨虎城啦,他把身躯和灵魂都埋在了松林坡上,连自己太太和儿子都未能幸免,渣滓洞、白公馆的许多青年志士也都在那儿死了。现在这个崇尚物质大于精神的时代,能够理解他们的人已经不多了耶!

 



 

 

歌乐山上有资料说,徐远举是《红岩》电影中徐鹏飞的人物原型,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兼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解放后战犯管理所组织关押人员撰写国民党的历史资料,徐远举最卖力,也毫无顾虑,知道什么便写什么,从不回避写自己的问题。这段摘自他写下的关于大屠杀的交待材料:

“…的人很多,医药设备很差,由西南长官公诉派一个军医刘某,担任医疗,由于革命人士遭受长期折磨,使精神上身体上遭受许多痛苦,使廿十岁的青年人头发变白,中年人变成老年人,很多人得了很重的慢性病,都是我的重大罪恶造成的。与人民对战犯的照顾是天地之别,不能比拟。

“蒋介石的血腥屠杀恐怖政策吞噬了无数的革命人士和爱国人士,我就是执行其屠杀政策刽子手之一,。一九四九年八月蒋介石偕毛人凤到重庆,来布置屠杀,命令军统特务机关清理积案。据毛人凤对我说:“总裁指示将杨虎城杀掉,陈仪交付军-法-会审,不久张学良也准备干掉,你们过去逮捕的共产党择其重要者先杀掉一批,他派军法局高级法官毛锡园帮同清理。毛匪又批评地说:“你们做得不好,为什么将民主同盟的人、傅作义的家眷都放掉了呢?”我答复这是张群的意见,我不能不听呀!毛说他准备去看张群长官,将总统指示告诉他,看他还动……”

 



 

 

1950年1月15日,重庆解放碑旁边青年馆大礼堂外面,用白布搭成的祭棚遮断了整整一条青年路,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敬献的挽联“为烈士复仇,彻底消灭反动派;争人民幸福,努力建设新国家”挂在灵堂正中。

 



 

 

“11、27”烈士家属在亲人遗体前,痛不欲生。

 

 



 

在此啰嗦一句,这个帖子里所有带引号的文字都来自于网上,我摘抄它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学习学习历史。有个网友这样对我说道:“我看过张的视频录像,竦得一塌糊涂,历史课本写什么你就相信什么呀?别只看人教版几本教材,多看看其他书吧?”

 



 对此我的看法是,我们90后每天都在频繁地接触教科书,不信教材和专家的话,又该信谁的呢?不是一直都叫我们这一代好好读书吗?很多人看了在网上大行其道三教九流的野史,自认为把历史摸了个透,于是就来义正言辞地大肆批评,乱骂一气,又举不出任何有事实依据的证物,Oh, My ladygaga!难不成那些人的话真能拿来当作学习的指南吗?

 



 

 

这是1875年出生于辽宁海城的大军阀张作霖,网上说他北人南相,个头矮小,相貌清秀,机敏过人。他被人称为东北王。或许是基因遗传太强了,这张照片,张作霖父子俩长得简直如出一辙!我只能狠狠地敲下键盘:帅!

 

 
 

 

 

老爸长得这么优秀,当儿子的还能差吗?


 

 

 

张作霖戴着顶御寒的毛帽子,看上去有些搞笑,整个脑袋很像一个往上指的箭头。原来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最先是当马贼发家的,张学良本人解释说这其实不算土匪,这行业是维护一个地方的安全秩序,受保护的人家每月需上交一定费用,就跟买保险一样。在那个兵荒马乱的社会,一个地区是需要拿枪保护的。于是军阀就在这种形式下诞生了。


 

 

 

张作霖的人品就不值得人称道了。他的地盘——东北三省,是全国土地最为宽广肥沃、人均占地面积最多的地方。张作霖在1903年曾受清廷招抚,当问到他受招原因,他回答的理由简单而干脆:“升官发财。”


 

 

 

张作霖被日本人设计炸死的那一天正巧是张学良的生日,4月17日,为此张学良把庆生日期改换了。


 

 

 

张学良本名叫双喜,还有个名字叫小六子。他从小身体不好,吐过血。父母给儿子办了名为跳墙和尚的仪式。就是做一个小纸人,管它叫双喜,放置于寺庙里出家当和尚,而真正的张学良跳墙走了。按照习俗,跳墙出来后,听见别人头一声喊的什么,就拿来做了小名。张学良说:“假使我一出来,有人喊王八蛋,那我也就叫王八蛋了。”


 

 

 

“1916年,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想当皇帝没成死了。”


 

 

 

“北洋军阀分割成皖系、直系和奉系,他们各有帝国主义支持。”


 

 

 

“1916年到1928年,中国就被这样大大小小的军阀分割了。整个国家被打得乌烟瘴气,今日为亲,明日为仇。”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宣布反奉。他反对进关打内战,东北应该保境安民。最初郭松龄势如破竹,很快打过山海关,日本报纸已经开始介绍这位新满洲王,而为张作霖写墓志铭了。”


 

 

 

“关东军司令白川与郭松龄谈判,要他保障日本人权益,郭松龄不肯。张作霖则饥不择食,答应了日本许多条件。关东军就决定,袒张阻郭,不准郭军进入满铁沿线,郭军的进攻就受阻了。”


 

 

 

“但是日本人却着急起来,他们要张作霖履行那些在郭松龄叛变时,答应给他们的铁路和商租的权利,张作霖用软磨硬泡装糊涂模糊政策来对付。”

 



 

 

“日本人要出兵帮助他对付国民党,他也拒绝了。他说,胜败事小,引狼入室关系重大,他不能做卖国贼。于是日本人就决定用外科手术除掉他。”

 



 

 

“1928年6月3日凌晨,北京前门火车站,张作霖在这里向北京告别。”


 

 
 

  

“6月4日早晨5点半,张作霖的专车到达沈阳郊外,皇姑屯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的交道口时,日本关东军埋在桥洞上方的炸药爆炸,把专车从头而下压炸成粉碎。”


 

 

 

“张作霖身受重伤,被抢上了一辆汽车,赶回了大帅府,送入五夫人的小青楼,上午九点三十分,瞑目长逝,享年54岁。”


 

 

 

对后来发生的“杨常事件”,张学良说,“那时常荫槐是奉天(沈阳)交通委员会委员长,黑龙江主席,还想做吉林中东路上的董事长。杨宇霆就跟我商量。我说这个常荫槐能耐也太大了吧,他当奉天交通委员会的委员长,黑龙江的主席,现在又要去吉林做这个,我东三省没人了吗,只有这一个人吗?杨宇霆一定非得如此。我心里就火啦!晚上请他俩,把他俩都枪毙了。”

 

 

“我下不了决心,没人可商量,我不迷信,但觉得这件事应该做,我拿钱(银元),出正面,弹一回正面,弹一回正面,弹第三回还是正面。我想这钱不对,就翻过来说……那弹一回出反面,再弹一回还是反面,到第三回我不看,让我太太(于凤至)看。我太太哭了。我说,你哭什么?她说,我知道你要杀人了!”

 



 

 

好干脆啊,那个时代果真没有王法,杀人还用银元占卜呢!杨宇霆是大帅总参议,常荫槐相当于堂堂省长,官可真不小呢!可那脑袋说掉就掉,那两个大坏蛋的小命就系在一枚钱币身上啦!( ⊙o⊙?)

 

 (3)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密电



 

 

张学良毕竟是民国四大美男,又帅又多金,还拥有男人不可多得的幽默细胞,在当时肯定很受女性欢迎。可惜那个时候没有电视传媒,所有中国家庭都没见过电视机长啥模样。要不然人人都能有幸一睹其风采,会记住他的相貌呢!

 



 

 

“北伐胜利,中国统一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在北京祭告国父,但他们一回到各自的地盘,又开始打起来,这就是中原大战。汪精卫、阎锡山、冯玉祥组成了‘扩大会议’,向蒋介石对抗。”


 

 

 

“双方动员百万,死伤三十万,张学良举足轻重。蒋介石派出了张群与吴铁城来争取他。”

 



 

 

“1930年9月18日,他发出了息争的巧电,随即入关,很快冲垮了“扩大会议”。这是奉军的第四次入关。国民政府很快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张学良到达南京,受到了国民政府最隆重的欢迎,他与蒋介石谒告了中山陵,为孙中山座像揭幕,这个时候的张学良,可谓志得意满,年未而立,整个的华北政事,都归他掌握。”

 



 

 

“1930年,蒋介石夫妇宴请张学良夫妇后合影(左起:张学良、宋霭龄、于凤至、宋美龄、蒋介石)。”

 

 
 

 

 

“国家统一了,东北进入了训政时期。东北的一切建设努力追分赶秒,就是为了要追求中国的独立自主,这就与想独占东北利益的日本相抵触。这时候又逢世界经济大恐慌,满铁的经营恶化,日本怪罪于这是由于张学良在铁路上的平行竞争所致。他们认为日本的生命线受到威胁,因此要动手了。”

 



 

 

“1931年8月16日,正忙着‘第三次围剿’中央红军的蒋介石曾给张学良发去了一封电报:‘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柳条湖爆破了一段南满铁路,然后向旁边的北大营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因为不抵抗,整个东北全部拱手让人。东北大员纷纷投敌做了汉奸。张学良说这批人:‘没骨气,软骨头!’”

 



 

 

“1931年9月18日入夜,沈阳城一片祥和,东北边防军代理长官张作相在锦州老家给父亲办丧事,沈阳城外五公里东北军的大部分官兵休息了,旅长王以哲在城里参加社会活动,第七旅所属三个团长都回家休息去了,旅参谋长赵镇藩住在营区值班,只有日本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调动军队,阴谋一步步逼近了北大营的官兵。”

 



 

 

“照片上的死者是中国老百姓,日本人炸毁了一小段南满铁路后,强迫两个可怜的老百姓穿上东北军军装,开枪把他们打死在铁路边,制造了中国军队炸毁铁路的假现场。这时东北军政长官张学良正住在北京。遵照蒋委员长指示,张学良电告东北军主持工作的参谋长荣臻说:‘对日本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需万分容忍。’”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在国难之际寄希望于当时的国联。国联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20年1月10日,又称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当时的常任理事国有英、法、德、意、日五国,中国为非常任理事国。由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绥靖政策,导致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胆量逐渐膨胀,同样西方列强也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板垣征四郎,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大佐,战后以战犯问绞。他参加过日俄战争,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过‘把一生全部赌在中国的誓言’。他接到柳条湖爆破成功的计划后,板垣在沈阳的大和旅馆里,按计划发出进攻的命令。到凌晨时,攻打北大营的日军共有600多人。”

 



 

 

“枪声刚响的时候,东北军许多士兵还以为日本军在搞夜间演习,直到日军从满铁附属地射来的炮弹在营区内爆炸,北大营官兵才知道遭到了日军的袭击。这时张学良正带着太太于凤至在北京前门外的中和戏院看梅兰芳演的京剧。张学良一夜间向南京政府十几次告急,得不到任何答复,只好按照蒋介石以前的旨意,通过副官谭海向东北军发出指示,要慎重从事,遵照中央的命令,坚决不要抵抗。” 
 

  

“当时驻在北平的日军特务在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说:‘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之在满势力行将陷于重围。’而驻在北大营的中国军队有8000多人,进攻的日军最多时也不过600多人,在数量上北大营的官兵占绝对优势,但面对攻进营区的日军,很多战士来不及穿上衣服,就被日军用机枪扫射死在床上,有的被日军用刺刀捅死。就在北大营士兵遵照 ‘刀枪入库,挺着为国牺牲’的上级指令手足无措时,日军轻易的占领了北大营营区。”

 



  

“照片上这座小楼是日军为炫耀胜利而建的纪念馆,陈列着他们占领北大营的战利品。日军还建了一座30多米的纪念碑,后来被推倒了。这场战斗,北大营官兵伤亡355人,失踪483人,日军死亡4人,伤23人。”

 



  

“1931年9月19日凌晨3时,日军步兵第29联队分三路开始进攻沈阳城,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帮助下,凌晨5点,沈阳内城的小西门城楼被攻破,中国的重镇沈阳沦陷了。在日军攻进沈阳时,忙乱的中国军政长官却接到了南京国民党政府这样一封电报:‘准予关东军在南满附属地内自动演习,届时望吾军固守阵地,切勿妄动,切切此令。’”

 



  

“由于没来得及转移,东北当局的官方财产被日军抢走了17亿银元。当时号称最强大的东北边防军空军的飞机,一架都没来得及起飞,262架飞机全部落入日军手中。”

 



  

“全国最大的东三省兵工厂,曾经让张学良引以为自豪的兵工厂,可以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轻重常规武器,日军在这里抢走各种火炮3000多门,各类轻武器12万多支。”

 



  

“进攻沈阳的日军大肆烧杀抢掠,很多群众无缘无故的被日军杀死,沈阳死难军民达到3000多人,沈阳城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

 



  

  “918事变以后,日本人拿刺刀在街上捅死中国人的事经常都有发生。”

 

 



  

 “张学良的办公地大青楼成了日军的占领地,张作霖的大帅府遭到了日军的洗劫。”

 



  

这张照片是我们历史课本上的,那上面写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据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报告,日本军队九月十八日晚十点开始向我驻扎在北大营的士兵开火。我们坚持不抵抗政策没有还击,但是日本缴了中国士兵的械,还放火烧了北大营,这些情况已经向各有关当局作了报告,日本捏造谎言说是中国人炸掉了南满铁路,并声称他们进攻中国的兵营是出于自卫,事实并非如此。甚至连日本人火烧北大营时,我们都没进行抵抗。

——张学良关于九一八通电的部分内容”

 



  

 

20万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1933年5月31日,国民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议》。”

 

塘沽协议内容全文:

  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于昭和8年5月25日,在密云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派军使、该分会参谋徐燕谋所提出的正式停战提议。依此,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关于停战协议,委任全权于该军代表关东军参谋副长少将冈村宁次,在塘沽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委任的停战协议全权、华北中国军代表、北平分会总参议、陆军中将熊斌,签订停战协议于下:

  一、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它方法进行监察

  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

  三、日本军如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

  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

  五、本协议盖印后,即发生效力

  作为以上证据,两代表于此签名盖樱

                               昭和八年五月三十一

                               关东军代表冈村宁

                               华北中国军代表熊

 



  

唉,这张照片让我在它面前驻留了好几分钟,那手里握着屠刀的也是中国人吗?我忍不住仔细观察了好一番。太恐怖了,砍人脑袋犹如在切青菜叶子一样简单,刀刃方向还不是对着脖子,而是人的面门。那被斩首的青年身体瘫软,恐怕早已昏死过去了吧?混乱的年代!嗜血的人性!

  

我在学校的时候,也和同学提到过张学良。他们尽管在历史课上知道了他的名字,但除了西安事变,对张完全是陌生的。



  

有时我就会想,一个以前威武得不得了的百岁老人,大半辈子过来经历了这么些事儿,老了在接受访问或是看自己以前的黑白录像时,内心倒底是一种什么滋味呢?会叹息时间过得太快吗?录像里那些叱咤风云的政敌和朋友都一个个埋进了深土,他会感到寂寞吗?

 



  

“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曾经是张作霖最亲信的军事顾问,也是张学良的好友。本庄繁把张学良的家财送还到北京。张学良不要,让他整个拿回去。

 



  

张学良说:‘你若不拿回去,我在火车站都烧了,给你的脸很不好看。你拿回去,我家里怎么摆,你给我怎么摆。我要拿自己会拿,用不着你。你这是羞辱我。你要还,还给我东北三省!’”



  

“本庄繁后来被日本人尊为满洲建国之父,做到天皇侍从武官长,战后切腹自杀。”

 

  

  

“那位想在满洲建立“王道乐土”新国家的土肥原,在劝张学良做土皇帝碰了一鼻子灰之后,终于在天津找到了儿皇帝溥仪,拉他出来再做一次末代皇帝。

 



  

“1934年满洲国成立,把长春改名为新京,日本终于达成了它占领满洲的计划。”

 



  

“但正如币原外相所说的,日本这样做,不啻吞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就被野心的军部拖入了十四年的战争时期,最后这条生命线成了原子弹的导火线。”

 



  

当时年仅三十岁的张学良发表了抗日演说:“日本人素来对中国反对统一以及经济的发展,所以对外的宣传说东三省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东三省素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可以考查的,同新英格兰在美国的一部一样的。现在有三千万人民在东三省是他们的故乡土,所以他们这三千万人民有九十九分都是中国人,他们也愿意为他的乡土而奋斗,就是剩一个人他们也很愿意,现在日本用这种暴力而占领全满洲的领土,为这个暴力之下而牺牲有数千万的财产,有数千这种无告的平民。现在因为这种暴力之下,破坏了国际条约,尤其更破坏以三千万人民的生命奋斗来的国际联盟,所以我自己很希望日本不要一意孤行,以至使世界遭受重大的牺牲而不止……”

 



  

我学过的历史课本: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国联派出了李顿调查团来中国,张学良陪同他们游了长城,但是李顿的调查报告却改变不了日本侵略的现实。日本退出了国联,进一步向热河和华北进攻。”

 

 

 

 

还是来自我的历史课本:“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国民政府请求国际联盟(该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所取代)主持公道。国际联盟调查团于1932年1月开始调查,1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报告书既不同意中国恢复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原状的意见,也不承认日本维持伪满洲国、独霸东北的要求,而主张‘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这就是说,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把中国东北三省变为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这是我们历史练习册上的一道选择题: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这说明:
  ①、张学良有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想
  ②、张学良有保存东北军实力的意图
  ③、张学良受到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
  ④、张学良对日军也有恐惧心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是:D

  



  

“张学良这时的意志力和体力都很差,他被指为是不抵抗将军。他染上了毒瘾,日军进攻热河,他说要守三个月,结果不到十天就溃败。他只有辞职下野。关于鸦片,张学良有一句话来形容它:‘活人叫死东西管着,你要不听它的话,你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张学良决心清理自己,他到了上海,住进了一家德国医院戒毒。戒毒成功后,张学良出国到欧洲游历,六个月后回国,他身胖体健判若两人。” 

 

 

 

想不到这个帖子在各大论坛备受争议,不少网友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其中有个网友这样说道:“我看过张的视频录像,竦得一塌糊涂,历史课本写什么你就相信什么呀?其实我们中国一如既往的对历史的篡改绝对要比小日本多的,别只看人教版几本教材,多看看其他书吧?”

对此我的看法是,我们90后每天都在频繁地接触教科书,不信教材和专家的话,又该相信谁的呢?不是一直都叫我们这一代好好读书吗?很多人看了在网上大行其道三教九流的野史,自认为把历史摸了个透,于是就来义正言辞地大肆批评,乱骂一气,又举不出任何有事实依据的证物,Oh,my ladaGaGa!难不成那些人的话真的能拿来当作学习的指南吗?

 

这个帖子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N多照片。我顺便还转发了几条网友的回帖,让有见识的网友们看看,最好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是说真理越辩越明吗?因为是在网上,没有征求得人家同意,不好把名字显露出来,所以就只好这样啦!

 

①“做下补充,是玖零后共产党MM讲历史...... ”

 

②“当时能命令东北军的,是谁也不会是蒋介石,
  你自己也说不信教科书信什么,哥告诉你 信自己的脑子
  比方说一边说蒋独裁 把国家当私人财产,一边说蒋卖国
  还有那个蒋整天啥事不干终身事业就是与人民为敌,四大家族盘剥人民吸人民血汗的笑话,都是相当低级的,你只要动动脑子一细想就明白过来了,然后再去查阅另外渠道的资料,谁更可信,自己决断。”

 

③苇子,我给你个建议,希望你能接受:
  上面很多人开骂,大部分因素是你对张学良的描述,太过于主观,我觉得,既然你是写西安事变,而且基于你的基础来看,是想由歌乐山白公馆引出其事件并发表你的看法,你就应该先由歌乐山白公馆入手,而不是由西安事变的主角,你主观中的张学良入手,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
  1.充分利用你身在重庆的优势利用大量歌乐山白公馆的图片,直接了当地将你的优势和此事件联系起来,由此切入点再谈你认为的观点。我认为这样更恰当,网友也更容易接受。
  2.帖子一开始就大谈你对西安事变,张学良的认识,虽然言论自由,但毕竟你的帖子最终是要给广大网友浏览且让他们分享你的观点,但在历史这个问题上,更何况是如此敏感的历史问题上直接而且思考不是很熟虑的发表意见,我觉得不妥,我认为你在考虑我第一点意见的基础上,再做到将你的思想表达和你所发的图片相映衬,尽量做到在充分表达你观点的基础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言语。
  我始终认为,既然标题都是“90后MM谈...”,网友就该去好好体会我们90后对历史的观点和看法,但苇子,你谈这个西安事变这个历史故事,确实没你谈重庆的那些历史好,毕竟你对重庆更了解,而且在你谈重庆的历史上没有涉及谈多少历史人物,像这次谈近代对中国影响这么大的人还是第一次,难免有些失误(我把你这次的谈历史看成是一次失误,希望不要介意),也希望网友能理解。希望苇子,你能结合你以前的经验,用你以前的手法(其实我上面给你的建议就是你以前的经验和手法)把这次历史谈好。
  对了,如果需要西安事变的发生地临潼的照片,我可以帮你,我现在在西安读大学,我就尽我所能帮帮我家乡的妹儿。
  苇子,不要去管别人说撒子,做自己的,加油!

 

④小妹妹,历史教科书大部分近现代史的真实性是有问题的,你学习它只是用来考试,考完就OK了,你还真当历史看?要知道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我们近现代史教科书被篡改的部分是多于日本历史教科书的。
  你以为大家看的是什么野史?不说别的,单说918不抵抗的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张学良晚年在各个媒体接受采访或口述历史的时候亲口说的,918不抵抗并放弃东北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和蒋公无关,完全不是教科书里面说的那回事,人是有思想的,多读读其他书,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个事件,这样才有客观性。

  

 ⑤“楼猪脑残吧  
  几十万准备精良的东北军未发一枪一炮就丢了东北大好河山,使日寇利用东北丰富的资源以战养战,进一步侵略,谁的错?  
  这孙子也叫民族英雄,我呸。对日不抵抗,还栽赃蒋介石。不义,西安事变,背叛国民党不忠。背着于凤致和赵四等偷情玩弄妇女,不仁。抽大烟,丢东北,是对他老子的不孝,这麽个不忠不义不仁不义的东西还敢叫民族英雄。  
  纯粹的无脊椎动物,两面派,在两党中间投机取巧,一辈子没扛过枪打过日本人.  
  民族英雄?估计他自己都不敢认!  
  张学良也就是个干绑架勒索的土匪材料,到了全国性的政治舞台上,整个就是一大SB!  
  东北易帜是为民族吗?老蒋给他的价码高而已!  
  所谓老蒋给他的“不抵抗令”:沈阳张作霖的老宅子现在已是景点了,院中有一处“红楼”(还有一个“青楼”,楼的名字都起得他妈的这么个性),是当年张学良居住办公之所,有一个房间张贴了九一八的历史图片,其中有一封蒋介石给张学良的电报:“无论日本军队以后如何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史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这应该就是通常所说的“不抵抗令”了,但这封电报的日期是八月十六日的。  
  九一八为何要配八一六的电报?因为九一八时蒋给张的电报大意是让张“相机处理”(见秦风编著的《民国人物再回首》,文汇出版社出版)。这屎盆子扣的!  
  不忠:居然敢绑架当时国家最高元首,实属不忠。  
  不孝:放着自己的杀父之仇不报,跑去干别的事,不孝。  
  不仁:白山黑水的几百万老百姓安危不管,视为不仁。  
  不义:竟然敢绑架自己的结义兄弟,实属不义。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罪人非这个二愣子莫属!”

  

⑥谁应该对西安事变负责?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最具戏剧性的事件,因为兵谏等同于军事政变,而政变不是取而代之,就是使最高领袖成为傀儡,因为无论从常识或逻辑上,在武力威逼下即使被捉者改变政见,一旦重获权力,绝不可能接受这种方式。  
  但张学良就是这样一个不按逻辑,不遵常识,不想后果做事的人。在捉蒋前的师军长会议上,他宣布要动手,众人无语,只有王以哲军长问“捉了之后怎么办?”张学良回答,先捉了再说。这么大的事怎麽可以先捉了再说?而在张决定陪蒋返南京时,部下劝阻,他又是先送他回去再说。天底下像张学良这样糊涂透顶、又获得这么高军政领袖地位的,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这也是中国一绝。  
  在纽约那次聚谈时,当提到周恩来,张学良夸周是“大政治家”,“说话简洁,反应迅速,非常机敏。我们在一起谈事情,叁言两语就能谈清楚。”但他也抱怨说,当初周恩来说捉蒋,讲得头头是道,后来说放蒋,也是头头是道。其实关键不是周“头头是道”是“大政治家”,而是张学良“头头无道”是“小土匪头”,别人怎么说,他就随着往哪边走,全无自己头脑。张学良在聚谈时也承认,他是东北的“白帽子”(过去东北赶大车的人都戴白毡帽),这是东北土话,相当于北京话“二百五”,广东话“漆线”。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评价张学良是“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张学良在纽约聚谈时则评价蒋介石“有大略无雄才”。当年之所以发生西安事变,张学良当然应负主要责任,但这也和蒋介石“没有雄才”相当有关。  
  西安事变的第二个后果是,蒋介石被迫提前全面抗日。由于仓促,结果只能用中国人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黄仁宇在他的书中感叹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以农村社会作基干,不具实质上的统一,衣食未果的国家,打败一个工商先进国家的先例。”结果是,面对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中国军队根本没有打击的武器,士兵只得全身绑上手榴弹,滚到坦克底下,和它同归于尽。

  

⑦有一层楼讲这贴要引发争议,这太高估某些人的素质了。  
  一个小美眉高高兴兴的了解历史(或说感兴趣的事),并发发贴子,不曾危害社会,又没踩着谁的尾巴,实在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  
  有人(或生物)跳出来,道貌岸然,或吹毛求疵。
  有说——你说得不对,历史不是这样的。
  又说——你被骗了,课本是不能全信的。
  或者——“汪、汪、汪……”  
  好好笑。每个人都要学了才知道,某些人(或生物)却不许人家学,动则爆粗。这样挑刺,上帝都要被扯下天堂%¥#*&——当然,某些人(或生物)更是免不了的。
  这个疯狂的年头,谈贪官遭追捕,谈房价被扔鞋,谈乞丐竟火爆……谈历史竟会有人发飙。但没有几个人会严肃地客观地看待贴子的问题,某些满肚子坏水的人只要张开臭嘴,就会污染视听,影响市容。
  正如校园安全不是屠杀事件的关键,谈历史不是问题所在,某些人的心理一天不健康,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让其爆粗。没有争议,只有病态的谩骂。  
  “这根本就是一个让心理素质不得不好的时代。” 

 

⑧“小朋友,你对历史太无知了

蒋先生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承认的中国~反法西斯第一人

他两个最大的功劳是:1、结束中原大战统一中国。2、(在美国等国家的帮助下)抗战胜利。”

 

⑨呵呵,既然写了就不要怕被别人骂。尊重事实和独立思考是学史的两条基本准则。在讲史的时候,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就像杨宇霆和常荫槐两个人为什么会死,这里面有很深的幕后故事,绝不像张说的那样,更不会仅靠硬币来决定两人的命运。在当时的情况下,张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是必杀常杨二人。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很佩服你讲历史的勇气。

 

⑩你这是官方版本的历史吧

(11)高中就知道张学良长得很好看,还和同学研究过他的长相了。哎···

 

          

  

“经过广州时,胡汉民劝他不要去同蒋介石合作,胡汉民曾因为直言而得罪了蒋先生。但是此时一心相信只有法西斯才能救中国的张学良没有听从胡汉民的劝告。他认为中国只能有一个领袖,那只能是蒋委员长。”

 



  

“1935年秋,张学良率东北军入陕、甘地区,西北军将领杨虎城迎接张学良到西安并肩步出机场的情景。”

 



  

“一九三五年,张学良陪同蒋介石来到西安,布置了最后的剿共公事,西北军首领杨虎城在机场恭迎。”

 



  

“他们视察了西安各处的防地,登上了北城门楼,然后从咸阳渡过了渭水,去巡游汉唐的历史遗迹。”

 



 

“他们来到了周陵碑下,留下了这张合影。”

 


 


 

关于内战,张学良这样说:“我后来给介公讲,就是剿共我也不主张剿。我并不是同情共产党,剿共也是中国人,咱们打什么呢?共产党我们可以谈嘛,所以后来谈这是我的主张。坐下来可以谈嘛,不是不能谈的事情,这何必呢?蒋先生对我很不高兴。我对他说,你剿不完。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我们没有百姓支持。”

 

 



  

“但是蒋介石则认为这股赤水只剩下了涓滴细流,马上就要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蒸发干了。他要张学良坚持最后五分钟,东北军起初也尽力安内,但一出师就被消灭了两个师,两名师长阵亡。这更增加了张学良对内战的反感。”

 



  

张学良说:“打内战双方死掉的都是很不错的人,打了几天又好了,又是朋友了,明天闹别扭又打。更让人寒心的是损失了这些军队,中央都不予补充抚恤。蒋先生他就是用我们这些杂牌军,他是一斧两砍。”

 

 


 

 

“为什么剿不了呢,我们这些杂牌部队,弹药消耗是你自己的,没人给你补充,经费消耗也是你自己的,也没人给你补充,所以人家谁也不卖力气,那你怎么剿?军队打仗他敷衍你,他不真打,不是兵不真打,是带兵的军官他不真打,你有什么法子?”

 



  

1935年,张学良被任命为西北剿共副总司令。张学良很快与杨虎城达成了停止内战的共识,然后就开始在陕北前线寻求与共产党的接触。”

 



  

“洛川会谈地址——东北军67军军部,1936年3月3日,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与张学良就共同抗日问题进行了初步会谈。”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当时还在东北军控制下的延安这座天主堂里,展开了历史性的会谈。”

  

 



  

张学良说:“周恩来这个人我最佩服,他也佩服我。我们两人没谈多少。简单说,他说我,我也拿这话说他。他说我反应很快,说几句话就明白,用不着啰啰嗦嗦说好多事。”

 



 

 

“这个人可是厉害,我想共产党成功,当年这个谁……共产党这个谁,我一下子说不出来……它的首领毛泽东,可是周恩来的力量很大。”



 

   

“会谈一开始,周恩来就说,我是东北长大的。张学良则说,他们是同师,都受张伯苓的教诲。” 

 



  

张学良喜欢开飞机,有一次在陕北巡视,还被周恩来的部队开枪射击。张学良说:“他们军队多数都穿蓝的衣服,本来我过去的时候还是我们军,回来一看,怎么是蓝的衣服了,把那个地方占了。我们就投炸弹。我是拿迫击炮弹当炸弹往下投。他们就开枪打我,挨了好几枪。后来认识了,周恩来说,那天那里头就有他。”

 

 

差点以为少帅在拨手机呢(*^__^*) ……

 



 

“1936年九一八事变五周年纪念会上,张学良在讲话中悲愤地表示:将率东北健儿披甲还乡,报仇雪耻,驱逐日寇,收复东北。”

 

  



  

“1936年11月28日,杨虎城在西安革命公园举行‘坚守西安胜利十周年纪念大会’,张学良率东北军军官参加,显示了两军团结抗战的决心。”

 



  

“1936年10月,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部署进攻陕北红军。”

 



 

“蒋介石视察17路军部队。图中骑深色马者为蒋介石,骑白马者为杨虎城。”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再次到西安督战,逼令张、杨率部进剿红军。图为蒋介石正在检阅部队。”

 



  

“30万的中央军也已调来西北督战,局势一触即发,剿共迫在眉睫。我在网上复制了这封信的全文:“力子主席兄勋鉴: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文、卫立煌先后皆到西安。闻蒋委员长已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陕谒蒋,闻将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它记者,西安各报亦不必发表为要。中正。十二月九日。”  

 



  

“30万的中央军也已调来西北督战,局势一触即发,剿共迫在眉睫。”

 

 

我觉得蒋介石真笨,居然一点都觉察不出自己身处险境,就在出事的当天还在对张学良的建议一味拒绝和斥骂,明摆着去激怒人家,而且他逼得这么紧,分明就是把人往悬崖上推嘛!换做不是像张学良这样沉得住气的人,说不定马上翻脸呢!虽然那杂牌军远不是嫡系部队的对手,而一旦联合起共产党,对国民党就会是个极大威胁!蒋介石连这点都看不懂吗?

 



  

“1936年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西安学生发动请愿游行,游行队伍从西安的南院门出发,经过了东大街的钟楼前,然后从中正门出城,向临潼的蒋介石去请愿。张学良赶去劝阻。”

 



  

“这是西安临潼华清池,蒋介石下榻处。”

 



  

“当天晚上,张学良与蒋介石为此大吵,蒋介石说:‘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别的办法的。’”

 



  

“就为了这句话,引爆了西安事变。”

 



  

“张学良回去后,就与杨虎城商议发动兵谏,事先还带了负责行动的白凤祥去认人。蒋介石对这次的‘照像’,也就是打照面的意思,一直耿耿于怀。”

 



  

“这是西安事变时,张、杨两将军的指挥部——西安新城杨虎城公馆。事变前夜,张学良对部下说:‘我张学良活到现在,今晚也许是最有价值的时刻。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千难万难,今夕要见它个分晓!’”

 



  

“1936年12月12日,清晨五点,东北军突袭华清池,蒋介石匆忙从五间厅越墙逃出,不慎在墙外跌伤了背,忍痛再向骊山爬了两百多公尺,来到这块虎斑石中躲藏。骊山上蒋介石被扣之处,从此遐迩闻名。国民政府在那里先是建了一座草木结构的亭子,先曰‘蒙难亭’,又改称‘复兴亭’。一九四六年,胡宗南令桂永清推倒旧亭,建一钢筋水泥结构的亭子,曰‘正气亭’。”

 


  

“1936年12月12日,张、杨率部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后,西安各报发出的第一号号外:张副司令杨主任暨西北各将领对于蒋委员长实行兵谏(一)为停止内战已将委员长妥为保护促其省悟(二)已通电全国并要求政府立即召集救国会议(三)已请南京政府释放一切政治犯(四)此后国是完全决诸民意容纳各党各派人才共负救国责任。”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在群众大会上发表八项抗日主张。西安各报发出的第二张号外公布了张、杨提出的八项抗日主张内容:张副司令杨主任暨西北各将领救国主张(一)改组现在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人才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之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举行游行,拥护兵谏。”

 



  

“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通电全国发表救国主张八项,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号外略云……西北各将领及数十万士兵忍无可忍思发为义举,在张副司令杨主任领导之下实行对蒋介石氏兵谏,促其省悟,今晨黎明本市枪声即因此而起,张杨与各将领并有救国主张,通电全国,清算十年来之错误国策……”

 



 


 

“西安事变后,西北剿总取消,改设抗日联军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分任正副委员长。图为《西京民报》的报道。”

 


  

“应张、杨两将军电邀到西安参加谈判的中共中央代表团成员:右起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

 



  

还是从网上复制的,1936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给周恩来的指示电。

恩来同志:    
    (甲)目前局势是日本与南京右派联盟企图夺取蒋系中派,造成大内乱,另方面是南京与各地左派企图调和而中派在动摇中。    
    (乙)我们与西安策略应扶助左派,争取中间派,打倒右派,变内战为抗战。    
    (丙)请与张杨商量立即采取如下步骤:    
    (一)争取蒋介石、陈诚等与之开诚谈判,在下列基础上成立和平:    
    (第一)南京政府中增加几个抗日运动之领袖人物,排除亲日派,实行初步改组。    
    (第二)取消何应钦等之权力,停止讨伐,讨伐军退出陕甘,承认西安之抗日军。  

(第三)保障民主权利。    
    (第四)停止剿共政策并与红军联合抗日。    
    (第五)与同情中国抗日运动之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第六)在上述条件有相当保证时,恢复蒋介石之自由,并在上述条件下赞助中国统一,一致对日。    
    (二)依上述条件与阎锡山、宋子文、于右任、黄埔左派、二陈派等谈判。    
    (三)对阎锡山迁蒋至山西办法应表示可以考虑。    
    (四)招致一切愿意和平之人士来西安谈判。    
    (五)招致英美顾问再来西安,经过他们,使英美赞助和平。    
    (六)巩固西安军事阵地,使尽可能持久,以待政治谈判之成功。    
    (七)对陕甘之黄埔军官如胡宗南、樊蒿甫、董钊等进行接洽。    
    (八)兄应以共产党代表资格公开与蒋、陈、宋、阎、于等基于上述条件与谈判调停双方。

                                                                             中央书记处廿一日。

 



  

“但是此时张、杨的行动,却不为国际间所支持,美国生活杂志选张学良为本周恶棍。国内的各实力派也都不同情张、杨,反对之声,已盈天下。南京中央准备用兵讨伐。蒋夫人则主张和平解决。” 

  

张学良是1925年在上海认识宋美龄的,当时她还不是蒋夫人。张学良说:“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这个人很认识。她有一句话说得很厉害,她说我西安事变,不要钱,也不要地盘,他要什么,要的是牺牲。”

 



  

他这样说:“今天我才知道,他(美国人TOHNSON)说蒋夫人说的,他不是说蒋夫人,他写宋,绝不是宋子文。对蒋先生说:‘你对那小家伙(他们都管我叫小家伙),你要对他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走开台湾。我把你的事情都给你公布了。’这句话很厉害。我可以说蒋夫人很保护我的,我很感激她。”

 



  

“当时我认得她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在上海,有人请客,那时我们不知道她是谁,都说她是孙先生的小姨子。”

 



  

“蒋先生请我到北京吃饭,蒋先生请我们,还有阎锡山喝茶,我见了蒋夫人,她说:‘汉卿你好!’蒋先生很奇怪,说:‘你怎么认识他?’她说:‘我认识他比你还早。’”

 



  

 1936年12月14日,宋美龄派蒋介石的顾问端纳(Donald William Henry)到西安了解事变情况。图为张学良在看端纳带来的宋美龄的信。

 



  

 

“夫君爱鉴:

  昨日闻西安之变,焦急万分。

  窃思吾兄平生以身许国,大公无私,凡所作为,无丝毫为自己个人权利(力)着想。即此一点寸衷,足以安慰。

  且抗日亦系吾兄平日主张。惟兄以整个国家为前提,故年来竭力整顿军备,团结国力,以求贯彻抗日主张。此公忠为国之心,必为全国人民所谅解。目下吾兄所处境况,真相若何,望即示知,以慰焦思。

  妹日夕祈祷上帝,赐福吾兄,早日脱离恶境。

  请兄亦祈求主宰,赐予安慰。为国珍重为祷!

  临书神往,不尽欲言。专此奉达。

  敬祝

  康健!

    妻 美龄

    二十五年 十二月十三日”

 



  

“随端纳一起到达西安的黄埔同学会总干事、新生活运动总干事黄仁霖,直到12月16日,才得到张学良的允许面见蒋介石。蒋介石见到黄仁霖后,立即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他又怕信会被张学良扣留,便将内容向黄仁霖念了两遍,让黄背下,回到南京后口述给宋美龄——‘余决为国牺牲,望勿为余有所顾虑。余决不愧对余妻,亦决不愧为总理之信徒。余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必以清白之体还我天地父母也。对于家事,他无所言。唯经国、纬国两儿,余之子即妻之子,望视如己出,以慰余灵。但余妻切勿来陕。’

果然,张学良扣留了此信。他也没有让黄仁霖回南京。因为蒋介石叮嘱‘余妻切勿来陕’,而张学良则希望宋美龄到西安来调解。”

 



  

这张12月20日,绝望中的蒋介石做好了最坏打算,写了3封遗书,分别致妻子宋美龄、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以及告全国同胞。

  在致宋美龄的遗嘱中写道:

  “贤妻爱鉴:

  兄不自检束,竟遭不测之祸,致令至爱忧伤,罪何可言。今事既至此,惟有不愧为吾妻之丈夫,亦不愧负吾总理与吾父吾母一生之教养,必以清白之身还我先生,只求不愧不怍无负上帝神明而已。家事并无挂念,惟经国与纬国两儿皆为兄之子,亦即吾妻之子,万望至爱视如己出,以慰吾灵。经儿远离十年,其近日性情如何,兄固不得而知;惟纬儿至孝知义,其必能克尽孝道。彼于我遭难前一日尚来函,极欲为吾至爱尽其孝道也。彼现驻柏林,通信可由大使馆转。甚望吾至爱能去电以慰之为感。

廿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中正”

  在致儿子的遗嘱中写道:

  又嘱经、纬两儿:

  “我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甚望两儿不愧为我之子而已。我一生惟有宋女士为我惟一之妻,如你们自认为我之子,则宋女士亦即为两儿惟一之母。我死之后,无论何时,皆须以你母亲宋女士之命是从,以慰吾灵。是属。”

 

 
 

  

 “1936年12月22日,蒋介石看到了赶来赴难的夫人,泪涔涔下,说:‘圣经上记载着,今要女子护卫男子。’”

 



  

“张学良只等一句话,最后蒋介石终于说了:“我不剿共了,与共产党合作。”张学良就决定释放蒋介石,并要亲送,以维护领袖的威信,但杨虎城对此仍有顾虑。”

 



  

“西安各界群众游行,庆祝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返回南京,邵力子、杨虎城到机场送行。”

 



  

“临行前张学良留下一纸手令,把军队交给杨虎城指挥。周恩来急忙赶到机场,飞机已经走了……”

 



  

“1937年4月20日,杨虎城在西安新城大楼举行宴会,庆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排左起:杨虎城(第七)顾祝同(第八)、周恩来(第九)等。”

 



  

“蒋夫人对张学良的表现很感动,说这不啻是给国家一个无价的圣诞礼物。张学良这个圣诞老人,再也没有回来。”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会审的审判。图为国民政府任命的高等军-法-会-审审判长李烈钧。” 

 

 

“1936年12月3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会-审判处张学良徒刑十年。图为当时的报道。”

 



 

 

“张学良被判刑后,蒋介石假意请求特赦。图为1937年1月5日南京《中央日报》对国民政府‘特赦张学良,仍交军委会严加管束’的有关报道。”

 



 

 

“南京中山门外孔祥熙公馆,张学良的幽禁生活从这里开始。”

 

 

张学良:我的生命停留在21岁到36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史学家唐德刚博士,于1990年1月至5月间,在台北北投张学良寓所和亚都饭店采访张学良,先后录下11盘录音带。张学良辞世后,唐德刚与其助手历经数年,精心整理录音资料而成此书。书中记述全部忠实于张学良本人的自述,为读者提供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我的事情就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人呀,失败成功不知道,了不起的人一样会有失败,我的一生是失败的,为什么?一事无成两鬓斑。

我不是谦虚,我自己知道。我自己做的一首诗:“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张岳公(张群)他总骂我,说这首诗最没意思。

我给我自己下了一个考语。最近有个好朋友见我,我就跟他说一句,我说你不要再说那个话了,英雄?什么英雄,泄了气的英雄!

我年轻时候,做事完全凭我自己,我也没有跟人商量,有时候很大很大的事,有一两次我是跟王树翰商量。我对他还相当的信任,他是我的秘书长,这个人对我也很负责。我从来没跟谁计较过。全凭我自己。

现在想我自己做的那些事情,我年轻时就是骄傲了。经过几次大事,郭松龄倒戈是个很难度过的事情;我父亲的死,是我最难度过的。这都是大事,内忧外患,我都给对付了。后来跟中央的合作,这些事我都做了,我都度了难关,因此,我自己得意得很。我常常自个儿说,翻手作云,覆手作雨,差不多三分天下,北方都交给我了,管理那么些个省,我那时候才二十八九岁呀。

我从来不像人家,考虑将来这个事情怎么地,我不考虑,我就认为这个事情我当做,我就做!我有决心的时候,都是这样决定的:我是不是有私心在里头?我是不是为我自己利益?我是不是问心无愧?没有!我问心无愧。我敢跟你说,我做那件事情(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没混过与我自己地位、利益有关的东西,我没有!假设我自个要地位、利益就不会有西安事变。当时我大权在握,富贵在手,我什么都不要。

我的意思是这么一句话:你这个老头子,我要教训教训你!

到南京,我真是都准备好,预备死!我这个人就是这么一个人呀,我不在乎的,真是不在乎!就是今天我还敢说这句话。假如国家要用(得)着我,我赴汤蹈火我不推辞!好事我不干,假设那个事没人能干,我今天虽然90了,我还是想。可是为私人事情,我也不是帮谁私人忙,我完全是问心无愧!

西安事变的时候,(有人)说我放了蒋介石是为了给蒋夫人一个生日礼物。别人说“扩大会议”的时候,我是帮蒋介石的忙。不是!是我的主张,我认为他那么做是不对的。

我跟蒋介石的冲突,没旁的,就是冲突这两句话: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我们两个冲突就是冲突这点。

我跟蒋介石是痛陈呐,蒋介石也骂我,骂得很厉害的。所以呀,蒋介石的那个秘书,叫汪日章,他说,我从来没听见有人敢跟他这样子吵的。我说,这样下去,你就等于投降呀。蒋介石说,汉卿呀,你真是,你无耻,咱们军人从来没有“降”这个字。我说,你这样做比投降还厉害,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也。你这样子叫人家不战就把我们中国一点点吞去,你不等于比投降还不如?

蒋介石大骂我呀,他当时看我的情形很怪。他一句话把我激怒了,我真怒了,就因为学生运动时候,他说用机关枪打,我说机关枪不去打日本人,怎么能打学生?我火了,我真火了,所以这句话把我激怒了。

我这个人是这样子,我要是发了火,我谁也不怕的,我发火会开枪打人的。我真怒了,所以我才会有西安事变。我怒了什么呢?我的意思是这么一句话:你这个老头子,我要教训教训你!

我现在已经90岁了,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我最近我自己发现一个事儿,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真是36岁,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蒋介石这个人,我认为他失败了。中国现代人物,我最佩服的是周恩来。

蒋介石这个人很顽固,很守旧,太守旧了!这么讲吧,假设能做皇帝,他就做皇帝了。就这么一句话。

说实在的,蒋介石对我,也算相当看得起。觉得我有种?这话倒不敢说,他不能容忍人家挑战他的权威,我损害了他的尊严。

我到南京的时候,他们问我,你为什么你要自己来送。我说句不客气的话,我说所谓首领,就是个泥菩萨呀,我把那泥菩萨已经扳倒了,那我只好把这个泥菩萨扶起来。

当时蒋介石亲自跟我讲:“我不剿共,我不剿共,跟共产党合作。”不是我当时听到,我绝不说这话。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我都可以直截了当说的。

我跟周恩来见面了,中国现代人物,我最佩服的是周恩来。我们俩一见面,他一句话就把我刺透了,周恩来说,如果你能够做保证,那我们共产党呀可以放弃掉这些个事情,我们很希望这样,你能领导,我们更愿意。我当时答应周恩来了。我说我去说服。我自个太自傲了,我说我去说服蒋介石,我能把他说服了,我负责任,我给你保证,如果你们这个条件是真的,不变,大家说话说了算。他说好。

周恩来我们俩说得很确实,他说,如果你真能做到这,我们立刻执行计划。不过,他说,他要求两个条件:一个,把陕北这个地方还给我们留着,让我们的后方家眷在这儿待着;一个,你不要把我们共产党给消灭。这是两个条件,其余那我们一切都服从中央,军队也交给中央改编。我们当时订的是这样计划。

那个时候我们想这样,说好了,阎锡山、东北军、共产党都联合,三方面军队这么摆着,作战的时候这么摆着,我们绝对跟你,服从你指挥,跟你作战,合作,都说好。

阎锡山这个家伙是老谋深算的,他没有什么感情,讲什么同情不同情的。

有人说,西安事变,阎锡山拍了一个电报寄给我,电报里面说叫我杀掉蒋介石。我没收过这种电报,我不知道,反正我没看到。

西安事变以后,那时候我忙得了不得,应付着四面八方的事情,我都好几天晚上没睡觉,后来回到洛阳,我就倒头睡觉了,太困了。

还有人说阎锡山扯我的后腿,我很生气,好像本来是大家相同的,后来又怪我不对。政治这个事是不一定的,他自个要留个地步,不能那么讲,明白吗?说这话是不懂这个政治。

我还晓得,什么事都得想揭穿了!钱大钧,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但是他如果继续做我的参谋长,就不会有西安事变。简单说,我那个参谋长,就是蒋介石派来的一个间谍一样。

这个晏道刚是一个好人,是一个老实人,所以蒋介石对晏道刚很气。其实他(晏)并没事前发现我的事情,他没留心,他虽然在这儿也不知道,换句话说,他也没那么多心,就说,他是老实人么。

我这人用人就不同了,我管东三省,我从来不干那些事,我要疑了你,我就不用你,我用你,我就把全权给你。我向来这样做事。

我这个基督徒,你怎么待人,人也怎么还你,那孟子说的话一点不错:“君之视臣如草芥,臣之视君如寇仇。”你怎么待人家,人家也怎么待你,你用这法待人,人家开始不知道,慢慢就知道了,嗯!人么,当然人家也是人。

我现在90岁了,你记住我的话,尤其是年轻人,做事情,我告诉你要紧的两句话:问心无愧。

要还,就把东三省还国家

我在东北的家产都扔给日本人了,我在东北的家产有多大?我没讲过,虽然不能说称亿吧,反正也有五六千万家产,“九一八”以后,日本人把我的家产都要还我呀,他们弄了三列火车把我的东西都送来了,我那些画都很值钱呀。

我跟本庄繁是好朋友,我上日本也是他陪我去的。他给我写了封信,说你那些东西是我花钱给你包上的,都包得很好,三列火车,送到北京正阳门外车站。

我大火呀,我说,你这是在羞辱我呀,我是地方长官,我决不拿自己的东西,要还,你把东三省还国家!这些东西,原来在我家里怎么摆的,你给我照样摆好,我自己会拿回来。你要不给我拿回去呀,我可给你个羞辱,别说面子上不好看,我全放火烧了,我就在这里烧了,那时候你的脸上就不好看了,你赶快照样都拿回去。

我家原来跟日本的大仓有来往,等到“九一八”后,大仓就出来跟我说,你把你的家产可以托付给我,我给你代为保管。我说,我跟你是以前朋友,但今天我们是敌人,我就是这么倔强的一个人,因为这个,我家里亲戚包括父母都骂我说,你这个倔小子。

我把我那个堂弟枪毙了,因为他跟日本人勾结。我当然抓到证据呀,没证据怎么能枪毙他?日本人给他枪,还给他招兵买马。他这些事都是在我家乡做的,“九一八”事变了,我虽然不在东北,但我东北还有人呀,是我派去的人把他打死的。

后来,那三列火车的东西又拉回去了,本庄繁都拍卖了。所以外头现在有好多东西,都是他拍卖出去的,都是我的东西,那些画差不多有几千件。

有一个人,原来是我的部下,那时候他跟我当中校,我本来很想提拔他。那么我到汉口的时候,我就让他来。一天晚上他来了,我就心里奇怪,怎么白天不来,晚上来呢?我问他为什么,他不肯说,我说你跟我讲么。他说是这样,日本人把他在东北的财产都还给他了,但有一个条件,不能再做中国的事情,不能给中国政府做事情。

我说那好了,你今天出去,从今以后我不许你进我的门,我不认识你这个人。你就因为这么点儿钱,你就不做中国人了?我说,我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人。

这个人真是可惜了,他的家产比我大,奉天他家是第一。他的父亲是黑龙江督军,那时候要办一个事情,他捐点地,就有两个火车站大。东北地方大,讲地都论畋讲,十亩一畋,一方是多少呢?一方是三十畋,三十畋就是三百亩,他家大概有五万方。可是他死的时候,连一个铜板都没有。

有人说我不易帜,自己独立的话,东北可能可以保下来。那我就变成日本的傀儡了。那东北是大呀,可是我们完全在日本人手里,日本人要怎么办就怎么办了。日本要干什么呢?对你好吗?它是要侵吞你呀!

我现在90岁了,我也不做政治的事,我还敢说这句话,谁也没想到我张学良这个人这么样讨厌。我这个人不受操纵的,我有我自己的主意,我有我自己的见解。

(摘自《张学良口述历史》张学良口述唐德刚撰写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张学良将军被幽禁后转移路线图。被关押期间,张函蒋请缨抗战,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浙江奉化县雪窦山妙高台蒋介石别墅。1937年张学良在此度过中秋节。”

 



 

 

“1937年,幽禁在浙江溪口的张学良。”

 



 

 

“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在雪窦山上小憩。当年蒋介石对张学良活动范围亲自规定: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到溪口有人跟随,去外地出动宪兵。还派了老秀才给张学良讲四书五经。张在心胸积郁之余,打靶、鸣炮、种花植树,在雪窦山的水涧岩栽了紫玉兰、法国梧桐,在雪窦寺栽了四株柄木,成长后仅存的两株,当地人士奉赠雅号为‘将军摘’。”

 



 
 
  

“张学良囚于浙江奉化雪窦山时给杨虎城将军等人的信。张学良和他的副官、护士,以及军统特务队长同住在这里,另有30余名特务队员和一连宪兵驻扎在雪窦寺,进行监视。张学良在这里度过了八九个月的幽禁岁月。此年中秋,木结构厨房起火,房子全部焚毁,张学良在雪窦寺小住几天之后,即被迁往安徽黄山。”

 



 

 

“湖南郴州苏仙岭正门,1938年1月张学良被转移至此。”

 



 

 

“苏仙岭张学良居室,后人称为‘屈将室’。”

 



 

 

“张学良在‘屈将室’向蒋介石要求参加抗日未获准,心情郁闷,常向窗外桂树开枪以泄愤,累累弹痕,今仍可见。”

 



 

 

“湖南沅陵凤凰山,1938年10月至1939年12月张学良幽禁于此,张学良曾托到访的张治中捎信给蒋介石,要求参加抗战,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凤凰山望江楼,张学良常登此亭远眺。”

 



 

 

“张学良在凤凰山送子殿壁上题写的诗。”

 



 

 

“张学良在凤凰山防空洞内石壁上刻的‘雪仇’二字,以示报仇雪耻光复东北决心。”

 



 
 

“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

 



 

 

1941年5月,张学良被转往贵阳黔灵山麒麟洞幽囚。”

 



 

 

“1944年冬,张学良被囚处——贵州桐梓县小西湖后山。”

 



 

 

“抗战八年噩梦连,君在前线我在黔。而今飞渝普天庆,惟余独望歌乐山。”

                       

                  ——张学良在重庆幽禁期间写的诗《歌乐山感怀》

 



 

 

“历史本来可以不那样走的,抗战胜利后的东北,成了国共两党争夺的热点,‘抢关东’成了战后摆棋的第一步考虑。张学良本来是一著活棋,但是蒋介石却不肯下……”

 



 

 

“1949年1月,蒋介石在南京的总统府宣布引退。”

 



 

 

“宣布完要离去的时候,监察院长于右任追上来,说:“为求方便和谈起见,可否请总统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给放了。蒋介石不耐烦的说:‘找德邻去。”

 



 

 

“李德邻就是代总统李宗仁。可笑的是,他连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关在哪里都不知道。大陆失守前夕,蒋介石下令把杨虎城一家杀掉了。他还请代总统李宗仁到台湾共赴国难,李宗仁拒绝了。他说,他恐怕求张学良第二,而不可得也。”

 



 

 

“多年来一直看守张学良的特务队长刘乙光离任了,大家去欢送他,还合影留念。队上共有三十多人,可见其编制的庞大。”

 



 

 

“这时候,张学良的‘安全’完全由蒋经国主管,他们两个人成为很好的朋友。蒋经国晚年的金婚纪念,也邀请张氏夫妇为座上宾,但在政治上,张学良仍被视为国家罪人。”

 



 

 

 

“1975年蒋介石去世了,入殓前蒋夫人把张学良领到蒋介石灵前,让他看了这位恩怨交织的长官故友最后一眼。张学良写下了私挽: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有如仇雠。”

 



 

 

“【中央社台北二十五日电】中央释放张学良、杨虎城消息传出后,静居新竹县深山中之张学良氏,已于廿五日上午获悉此讯,记者曾以长途电话探寻张氏近况,据某方面称。渠已开始作下山准备,惟截至廿五日下午止,尚未奉到中央之正式命令,预料张氏可于本周内先至台北,然后转飞南京。按张学良*于二十五年十二月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向当时适在西安现已引退之蒋总统要求制止一切内战,举国抵抗日本之侵略,在此事变中,蒋总统曾被迫留西安十三天,直至同月二十五日下午四时,张氏始陪蒋总统离开西安飞洛阳,廿六日飞抵南京,张氏先被政府判处徒刑十年,廿六年一月四日蒙政府下令特予赦免,但‘仍交军事委员会管束’,卅年二月十七日又蒙恢复*,但并未恢复自由,抗日战争期间,张氏曾先后居住溪口、黄山、沅陵、贵州之息烽与桐梓,卅五年十二月由渝乘专机飞抵台北,三日即赴新竹县*之上温泉居住,直至今日,依时间计算,张氏共已丧失自由十二年零一个月,其在台时间迄今共为两年两个月零三天。”

 

 

 

上面那张报纸有几个字始终看不清楚,只好用星号来代替了。不知道当年被幽禁在台湾的张少帅,听说了要释放他的消息有好兴奋来着!他手里那20万东北子弟兵呢,不会就这样白白送人了吧?蒋介石当初去西安督战的时候,在半夜时分不过是跌了一跤,虚惊一场,就可以不战而获,得到这么大一支有生力量,为什么还要想不通呢?别人不过只限制了他十三天自由,他却把人家关了整整大半生,由此看来他真的像少帅形容的那样,气量很狭窄耶!

 



 

 

“1946年11月,张学良将军被移囚台湾新竹寺的井上温泉。图为1947年10月,在台湾办事的张治中将军(右)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探望张学良时的合影。”

 



 

 

“1947年春,张学良好友莫德惠到台湾新竹寺探望时合影(左为张学良)。”

 



 

 

 打网球的照片。

 



 

 

本来在张学良被幽禁的早期,是于凤至夫人和赵四小姐来轮流陪伴他的。于凤至出国治病后,陪伴他度过牢狱生活的便是年轻漂亮的赵四小姐了,从此二人厮守一生,再也没分开过。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法规避的一个名人,而赵四小姐则是张学良百年人生中一个不可规避的女人。她16岁与风流倜傥的张学良一见钟情,18岁不顾家庭的阻挠孑然一身来到有妻有子的张学良身边。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可谓是一波三折,颇具传奇色彩。两人就因舞会上的一面之缘,竟一见钟情,互为对方倾倒。也正是这一面之缘,开始了两人七十二载情路风雨!”

 



 

 

“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她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们都称她为赵四小姐。赵四小姐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在天津上学期间,她是个刻苦用功、成绩优秀的学生。其父赵庆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任过津浦、沪宁、广九等铁路局局长、政府交通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

 



 

 

“赵四小姐天生丽质,且又聪明灵慧,十四五岁就曾成为《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在天津的一次舞会上,作为民国初年‘四大公子’之一的少帅张学良与来这里看热闹的赵四小姐相识,两人一见钟情,从此坠入爱河。”

 



 

 

 “父亲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张学良在一起,气得脸色铁青,并将其软禁起来。但在六哥赵燕生的暗中帮助下,赵四小姐与家人不告而别,毅然来到东北,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赵庆华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盛怒之下,赵庆华在报上连续五天(1929年9月25日—9月29日)公开发出启事,将赵四从赵氏宗祠开除出去,断绝一切往来,并引咎从此不再为官。耿直的赵庆华直到1952年病逝于北京时,都不肯原谅这个他最钟爱的小女儿,这也成为赵四心中永远的痛。”

 



 

 

“据张学良晚年回忆,赵四小姐当年来沈阳‘只是来看看’他,然后‘还是要回去’。可赵庆华一登报,断了她的后路,反倒回不去了。与此同时,少帅府内也不平静,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担心赵四小姐的私奔有辱张家门庭,只给她秘书的地位,没有给她正式夫人的名义。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爱情,她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着张学良。”

 



 

 

 

“心胸大度、温柔贤慧的于凤至被赵四小姐的一片真情所感动,力主在少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让赵四小姐居住。两人还以姐妹相称,和睦相处。1929年赵四小姐为张学良生下了惟一的儿子张闾琳。”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张学良在南京身陷囹圄,随后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1940年,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被送往香港的赵四小姐毅然将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张学良,陪伴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

 



 

 


 

“1964年,于凤至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

 


 

 

爱情的魔力真伟大啊!赵四天生一副标准的古典美人相,穿上中式旗袍,很具有东方女性的魅力哦!她身上透出一种高贵,在当时,这温柔娴雅的微笑不知道迷倒了多少男子?张学良如此爱她,那是理所当然的。

 



 

 

“张学良与赵一荻1988年摄于台北。张学良与赵一荻相依相伴过着幽禁的生活。1964年7月4日,张学良与赵一荻在台北正式举行婚礼。”

 



 

 

我觉得台湾联合报的报道好有意思哦,我把它抄下来了:“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粉红知己,白首缔盟。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

 



 

 

这是他们夫妇参加蒋经国金婚纪念时照的,坐在左边的人是蒋经国,中间那位就是赵四小姐。花已谢,人已老,虽然年轻时代的貌美早已逝去,但那颗为死守捍卫爱情不屈的心依然活跃。

 



 

 

当记者播放历史资料录像给夫妇二人看时,其中一幕是张学良打网球,现出了他青春活力的笑脸,上身穿有一件菱形毛背心。看着录像的赵四小姐用手指着那画面,高兴地说:“这毛线背心我给你打的,一格儿格儿斜的!”

 



 

 

“1986年3月,张学良、赵一荻夫妇陪张群游览台湾桃园龙潭小人国。”

 

 

我觉得网上的话很有道理:“历史吊诡的是,真正保护了张学良的正是蒋介石,如果不是蒋介石把他管束起来,他这个人可能早就不在了。张学良被藏入地下,结果成了一宝。”

 



 

 

“1990年6月6日,在沈阳市隆重举行张学良将军90寿辰大会。图为到会祝贺的北京、辽宁等各方面人士。右起李涛、平杰三、江拥辉、吕正操、全树仁及李长春等。”

 



 

 

“张学良将军在大陆的亲属,在其故乡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参加为张将军90寿辰举行的旧居落成仪式。”

 



 

 

“1990年6月1日,由国民党元老张群先生发起,为张学良将军举办祝寿宴。图为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在台北园山大饭店为他举办的祝寿宴会上。”

 



 

 

“1991年3月,张学良偕同夫人赵一荻飞离台北赴美国探亲,这是张学良从大陆到台湾45年来第一次被允许离开台湾。图为1995年留居美国夏威夷安度晚年的张学良。”

 



 

 

“赵一荻女士于2000年6月22日在夏威夷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辞世,享年88岁。”

 



 

 

“赵一荻女士辞世的第二年,即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张学良也同样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寿101岁。对于张学良虽然活命良久,却从来没有回过大陆这个问题。答案有的归咎于身体原因,有张晚年归信基督教的信仰原因,也有归咎两岸的政治原因。对于两岸政治因素一项,有人认为张学良不想表态偏向两岸中任何一方的政权。”

 



 

 

“江泽民主席向张学良亲属发去唁电,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

 

 



 

 

这张是在歌乐山松林坡照的。那里有资料说,邓颖超以私人的名义给张学良写过一封信:  

汉卿先生如晤: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想望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作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兹特介绍本党专使×××同志趋前拜候,面陈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为安排。
  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
  即颂 春祺!
                                   邓颖超
                                  1991年5月20日

 

 



  

战争真是残酷啊!我没经历过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一直觉得它就像云雾一般虚无缥缈。假如历史还可以重来,张学良还会义无反顾地饶恕蒋介石,再次送他上南京,直至让自己落得终身监禁的命运吗?如果能抹去那长达50年的管束,张学良的人生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他宁愿像笼中鸟一样孤独平淡,多活几十年寿命,做个快快乐乐的老头儿,还是轰轰烈烈,像前赴后继的千万忠义猛将,哪怕战死沙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