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长相简介:“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8:57:11
 “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带着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老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这个小故事的确耐人寻味,含义深刻。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不仅启示我们如何面对生活,更重要的还启示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确有不少教师总是爱把目光集中在学生的缺点上,而看不到学生的优点,结果缺点就像“白纸上的黑点”越看越大。有的教师干脆给学生扣上一顶“差生”的帽子,打入另册,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作为教师,注意到学生的缺点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不仅要看到学生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这个学生“一无是处”,我们也应看到他生命中的闪光部分,就像“黑纸上的白点”,给他以自信的支点和生命的希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正是长知识、长身体、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如果我们用那种僵化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就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但他小的时候考试却常常不及格,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全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老师和校长曾把马克思看作希望不大的学生。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阿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有出息的人。”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所以,教师要真了解学生,就要换一种眼光来看待学生,那就是要用变化的、发展的、全面的、进步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重发展的可能性,都是可造就之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教育家爱尔维修也说过:“既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些大师的教诲是多么的中肯!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认真贯彻和实践新课程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对学生失去信心。面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去挑剔、去指责、去埋怨。而应该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去激励。发现他们的些许进步,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张扬他们的个性,肯定他们的优势,要时刻在学生心头撒播自信的种子,呵护他们自豪的举动。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找到自尊、找回自信;才能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挑战困难的胆量和敢于创新的心态;才能让他们在自信的光环中走向成功!

    老师们,教育好优等生是我们的责任,而转化好后进生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让我们睁开慧眼,竭力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吧!用我们的爱心、慧心、诚心、耐心,对他们精心打磨,使他们的亮点越来越多,暗点越来越少。你会惊喜地发现,教育奇迹同样会在我们手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