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手机美化吧:1979,恢复老地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0:32:09


        苏州用2500年的时光精雕细琢了一座城市。街道、桥梁、小巷,都可以在2500年的时间坐上找到自己的原点。曾经有人一夜之间把大量的街巷路名推翻重来。然而在1979年,被推翻的又回到原点。

【一】邮递员见证的三十年

周建新骑上那辆绿色的自行车送信,在养育巷支局一呆就是30年。当年送信是挨家挨户,如今很多居民区只要投递进楼下的信箱就好了。就在今年年内,送信的自行车要换成电瓶车了。三十几年光阴足以沧海桑田,很多事情都慢慢改变。

周建新是1 971年当上邮递员的。周建新说,1 971年这届初中毕业生那时叫“一片红”,就是几乎全部都分配留在了苏州.而之前一届和之后一届都有很多年轻人下了乡,所以他们是很幸运的一届。

同样“一片红”的还有当年的路名。周建新出生在金门附近的香肠弄,作为一个老苏州,他从小就熟悉这些古老而有趣的苏州地名。苏州人习惯上喜欢管道前街叫道台衙门,现在人民大会堂那个地方还有个府台衙门。而养育巷,其实就是苏州话里的羊肉巷。     .

但是周建新刚刚做邮递员的时候,这些地方却不是这样叫的,全部根据当时的时代需要改了名字。道前街、府前街、卫前街统称叫做红旗西路。“那会儿正在一打三反呢。”就连小孩子唱的歌谣都是:“橡皮筋,我爱跳,一打三反我知道。反贪污,反浪费,投机倒把我反对。”那些道台啊、府台啊。以及衙门之类带有封建色彩的称谓当然是.全部取消,一律在1 967年改了具有革丆命意味的新名字。羊肉巷也没有了,叫做遵义路。

那时候,老周骑着自行车,沿着遵义路、红旗路走街串巷,到一个个名叫向阳院的大院里挨家挨户送信。

他还记得,后来这些路名又改了回去,沿街的那些门牌号码也一一调整。派丆出所.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拎个小竹篮子,里面装着新的搪瓷门牌,挨家挨户钉上。人们得重新适应新的门牌号码排序,当然免不了有寄错、送错的信。不过,在老居民们心里,这些老路名并没有遗忘,改回来叫着还更顺口。   

【二】红旗飘飘的年代

20岁来到苏州时,陈曦周围的一切几乎都能与红旗串上。他家位于红旗区,住在一个新建的新村里,叫做红旗新村。红旗新村旁边有一座新建的桥叫做红旗桥,还有一所小学叫红旗小学。红旗桥那一头就是红旗西路和红旗东路……总而言之就是清一色以红旗为名。这样的地名可以在全国各个城市找出很多很多,也许有10个红旗区。20座红旗桥,50个红旗新村,80所红旗小学,100条红旗路。有人开玩笑说,你要在一个地方找红旗桥,可能会有人问你找哪个红旗桥啊?

同时代新建的桥梁和新村都唱着一个调子:红旗桥、太阳桥、友谊桥,红旗新村、人民里、解放新村等等。   

所以他那个时候看不懂苏州,这个城市笼罩在支派和踢派、文斗和武斗的烟雾   中,和当时的其他城市并无二致。

一直到文革结束以后,他才开始重新认识苏州。1 979年,红旗区恢复了原来的名称——沧浪区;红旗西路恢复为道前街、府前街、卫前街,红旗东路叫十梓街;红旗桥改名叫姑胥桥。他外婆所住的双塔巷又改回了定慧寺巷的老名字。就像一夜之间,苏州城揭开了盖在她脸上1 2年的红盖头,露出她本来的面目。那些两千五百年积点下来的路名和地名,都有着陈曦陌生的故事,终于将苏州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故事。

十梓街原来是因为古时街边有十棵梓树而得名,道前街在清代曾经是苏州的政治中心。就连文革期间新建的道路桥梁也改了具有苏州意味的名字:红旗桥装上了漂亮的雕花护栏,改叫姑胥桥;还有一座友谊桥,因为恰好在古时葑门的位置,就叫了葑门桥。   

【三】一片红回归苏州特色

改地名,在1 967年前后几乎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于是恢复原有的地名,在1979年又形成高潮。就拿区名来说,1979年,苏州的红旗区、东风区、延安区恢复了更具苏州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原名: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这样的区名那时在全国各地不计其数。比如山东济南市的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在文革期间曾经更名为红旗区、东风区、向阳区,三区倒有两区和苏州不谋而合。临近的常州市也出现过东风区、向阳区、胜利区、卫东区等等,听着大同小异。

现在说起东方红大街,应该没有几个人会知道这是苏州的哪里,更无法和观前街联系在一起。但是当年,这条从清代开始就商铺云集的商业街,也不得不跟着改头换面,连带一路上的老字号也改了名字,有的还遭遇金字招牌被砸。如今的采芝斋、稻香村、黄天源、陆稿荐,文革期间它们叫做红旗副食品店,红太阳副食品店,苏州糕团店,苏州熟肉店,直到1 979年以后才恢复过来。

曾经被改名的还有平江路、皮市街、北塔、东北街,曾经名为前进街、井冈山街、红卫街、东风街。吉庆街算是改得有技巧的,只动了一个字,叫大庆街,顿时让人想起全国学大庆的热火朝天。

在1979年,原区名各归各位。1980年,苏州市地名委员会(始称地名工作小组)成立,地名有人管了。当时消除“文革"之灾,仅沧浪区就有32条街巷,千百年的传统名称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