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公安报案警告函:牢骚的适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54:10

牢骚的适度

最爱发牢骚的人就是没有能力反抗,不会或不愿工作的人——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发牢骚,是表露心中不满的一种宣泄形式。

发牢骚往往和讲怪话连成一条情绪抵触链,它的潜在意识是看不惯,因为看不惯心里就不服,因为心里不服,嘴就犯,就要说一说,骂一骂,刁一刁,贫一贫,以此求得暂时的心态平衡。

若是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真的能求得心态平衡,发泄掉心底的怨气,那么,偶尔发一发这样的牢骚也未必不可。否则,即使你能将其忍住不发作出来,也未必能化解心中的郁闷,久而久之还会积郁成疾,甚至还会患上抑郁症。

但这并不说明我们可以不分人前人后,不管事情轻重缓急地随便发牢骚。发牢骚不是好习惯,偶发牢骚可以不遭苛责,但牢骚发得太随便,太无所顾忌,甚至粗言粗语,有侮辱倾向,这样的牢骚就严重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自我实现的人》一书中,把牢骚分成低级牢骚、高级牢骚和超级牢骚三种等级。他认为,牢骚的水平,即一个人的需要、渴望、希望的水平,可以用来表示他的生活的动机层次。譬如,低级牢骚是指在贫困的环境中所发的牢骚,担忧、贫困,甚至纯粹饥饿,都是完全可能的,而这些又决定了工作的选择、老板行为的方式和工人们对残酷待遇的顺从,等等。对上述情况有牢骚或怨言的人,往往缺乏最低层次基本需要的满足。而针对尊重以及自我尊重的层次,以及完善、正义、美、真等超越性需要的牢骚则属于高级牢骚或超级牢骚。

与马斯洛的三种等级牢骚不同,现在社会上很流行一种叹世型牢骚。这种牢骚很杂,无所谓高级低级,大都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有企业新规则,员工往往因为理解力的不同,对新规则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对不同员工而言,新规则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从中获益,有的则可能遭受损失,在这种情形之下,程度不同、级别不等的牢骚、怪话就狼烟四起了。

国家新政策的出台同样也会面临类似的情况。当然,并不是整个社会的所有人都乐意发牢骚!毕竟,一个社会之所以会进步,正是因为存在着为社会进步而鞠躬尽瘁者。因为他们知道,把时间花在发牢骚、讲怪话上,远不如花同样的时间,聚敛起自己的精力,去做些切合实际的、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但如今四处可见的是,极少数的人在忙得要死,大多数的人则在一边发着极少数的实干着的人的牢骚。你更乐意做哪一类人呢?

牢骚可以发,但要适可而止。只发牢骚,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而一旦牢骚过剩,养成了抱怨的习惯,就会只看到缺点,看不到希望,心理被扭曲,结果也就只能是在慨叹中蹉跎岁月,什么事也做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