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官网个人网上银行:高中高三化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3:24:08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来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  、  、  、S等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等,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原子间结合可形成分子,如  分子,  分子,也可以直接形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Si晶体,  晶体。金属晶体也可看成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物质,实际上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的,金属单质都属于金属晶体。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构成的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大多数的盐、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离子晶体。
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和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如空气、溶液、汽油、玻璃等。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同素异形体混在一起称为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在一起为混和物。同理,  与  的气体也为混合物。另外,聚合物因分子的聚合度不同,没有固定熔点,也被视为混合物,纯净物指的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另外,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一些矿物,材料往往不是纯净物。这时要求我们掌握的是它的主要成份,例如硫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  等。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又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又细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降  为液态外,都是固体。它们具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在化学反应中表现还原性。非金属单质中只有  为液态,其它均为气态或固态,金刚石,晶体硅和晶体硼属于原子晶体,石墨属于混合晶体,其余多为分子晶体。与金属单质对比,非金属单质通常没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能差,在化学反应中,象  等常表现氧化性,象C、  等常表现还原性。稀有气体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单列为一族,它们都是单原子分子,因为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合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其中酸指的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所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酸的分类有多种方式:①根据构成元素分为含氧酸(如  )和无氧酸(如  等);②根据可电离出的  数目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如  )和多元酸(如  );③根据酸性强弱可分为强酸(中学阶段掌握的强酸有  )和弱酸(  等);④根据是否具有氧化性可分为氧化性酸(如  )和非氧化性酸(  等);⑤根据沸点高低分为高沸点酸(如  )和低沸点酸(如  )。凡是酸应具有酸的通性:①使指示剂变色;②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  ;③与碱发生中和反应;④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⑤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这里要注意的是水溶液显酸性的物质不一定都是酸,例如强酸的酸式盐,或水解显酸性的强酸弱碱盐,应强调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碱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中学常用的可溶性强碱为如下四种:  。  是常用的弱碱。碱的通性如下:①使指示剂变色;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③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碱与盐的复分解反应要求反应物都可溶,产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大多数的盐属于强电解质。盐的溶解性差别很大,钾盐、钠盐、硝酸盐、醋酸盐、铵盐大都易溶于水,碳酸盐、磷酸盐、硫化物、亚硫酸盐等大都不溶于水。根据盐的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正盐指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酸式盐指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  等;碱式盐指碱中的  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  等;复盐指多种阳离子与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  。部分盐可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另外,盐与酸、盐与碱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物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氧化物又可以细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指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气,如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如  等,酸性氧化物中元素的价态必须与对应的酸和盐中的价态一致,例如  的酸性氧化物是  ,碱性氧化物指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指与酸、碱反应都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另外,有一类氧化物不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或者没有对应价态的酸、碱或盐,这一类物质称为不成盐氧化物,如NO、  等。还有象  称为过氧化物。
以上是无机化合物的主要种类,有机物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每一类里又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细分为不同类的物质,这部分内容到有机再详细复习。
2、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化学用语;(2)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化学用语;(3)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现分别区分如下:
(1)表示微粒组成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电子式、离子电子式、离子符号等。
(2)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化学用语有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对分子晶体来讲即为分子式),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达其组成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的式子)、结构式(用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的式子),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简写)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表示最外层电子得失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情况)。
(3)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包括电离方程式(强调强电解质的电用“=”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用“  ”表示)、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有气体,沉淀生成时要注明“↑”或“↓”)。热化学方程式(必须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且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方程式系数成正比)、离子方程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才能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其余物质都应该以化学式表示,并且要注意方程式两边带电荷量应相等),电极反应式(注意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3、化学中常用计量
化学中常用计量指围绕物质的量展开的计算。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物质所含的微粒个数,它的单位是摩尔。它可以与微粒数,物质质量,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溶液的浓度之间进行换算,在高中化学计算中起桥梁作用。关于气体的问题,经常应用到阿佛加德罗定律和它的推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将它扩展,就是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因为气体的体积受分子数多少,分子间距离决定,在同温同压下,分子间距离相等。
4、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在讨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之前,首先我们明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新物质产生。从微观上理解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例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结晶水合物与无水盐之间的转化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指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指的是两种化合物相互起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难电离物生成。这里的复分解反应主要指的是离子交换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从微观来看还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得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失电子的物质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常见氧化剂和它的还原产物为
等。常见还原剂和它的氧化产物为
等。从化合价来判断,一般最高正价的元素只能表现氧化性,而最低负价的元素只能表现还原性。物质之间反应遵循如下规律: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
sssssssssssssss(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遵循电子守恒的原则,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离子反应指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包括两大类:①复分解反应,需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一般情况下,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②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
5、溶液
按照分散系微粒直径大小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浊夜,胶体和溶液。溶液中微粒的直径小于  。
溶液中主要涉及下面几个概念。
(1)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它的单位为克。对于饱和溶液,存在如下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  溶液,即使饱和,浓度也很小。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例如  溶液,即使浓度很大,仍未饱和。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不同,这里我们重点记住三种物质:
①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②  的溶解度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③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溶液的质量分数——用100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的浓度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对于饱和溶液)
6、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和晶体。
(1)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因此整个分子呈电中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质量数,质子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质量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同位素是微观概念,适用于原子。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另外,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是不变的。我们要了解的有:H元素有三种同位素:IH、 、 ,C有三种同位素: 、 、Cl有两种同位素 。由于有些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因此,元素的种类一定小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原子量定义为以 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为核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简称原子量。这样求出的实际上是某种同位素的原子量。若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时,则应分别求出各同位素的原子量,然后分别乘以这种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加和,即为该元素的原子量。同位素的质量数称为这种原子的近似原子量。若用同位素的近似原子量分别乘以这种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加和,得到的是这种元素的近似原子量。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排到在离核电近到远的空间,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的数目为2 个,且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2)化学键
化学键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它的主要类型有离子键和共价键。(3)晶体
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为晶体。晶体根据其组成的微粒和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分为 种: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要求掌握 晶体的空间结构图,要知道在离子晶体中,没有单个的分子,因此其化学式实际为比例式。
分子晶体是由分子通过范德华力结合而成的,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对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例如有机化合物中同系物随着 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升高,卤素单质在常温下由气态逐渐过渡到固态等。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主要受范德华力的影响,它发生状态变化时,仅仅是范德华力被破坏,而没有影响到分子内原子间的共价键,一般发生化学反应时共价键才被破坏。例如,水凝结成冰或挥发成气体时,仅仅是分子间距离变了,H—O键并没有被破坏。另外,稀有气体也属于分子晶体,但由于其特殊结构,原子间不形成化学键。
原子晶体是由原子直接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体,它的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中学阶段学的原子晶体主要有金刚石、晶体硅和二氧化硅。金刚石与晶体硅的空间结构是相似的,只不过金刚石中C—C键的键能比晶体硅中 ~ 键的键能更大。熔沸点更高,硬度更大。这两种晶体都是空间网状结构,每个 原子与4个 成键,键角为 ,在 晶体中,1个 原子与4个O原子结合,1个O原子与2个 原子结合。也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二氧化硅晶体中同样没有单个的 分子,它也是比例式而非分子式。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表现形式。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个横行,称一个周期;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为一个族。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前3个为短周期,四、五、六为长周期,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各周期含有元素的数目依次为2,8,8,18,18,32,元素所在周期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周期表中共有18列,其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第Ⅷ族,一个O族。主族元素所在的族数等于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周期表的结构可以简单概括成下面的内容:七主七副七周期,Ⅷ族O族镧锕系。
元素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及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切相关。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分别决定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主族。主族元素的族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因此,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表现在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方面,则是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②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还原性减弱。同一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逐渐减弱,因此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表现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出 越来越剧烈。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右上角,为氟元素,但氟没有正价。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角,为 。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表示,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是不同的,但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必须指明是哪一种物质表示的。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的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另外一般反应速率也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因此,通过上式计算出来的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物质自身的性质。此外,也受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而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它们的量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忽略。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气体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如果是固体或液体物质起反应时,改变压强对浓度的影响很小,因此认为不影响它们的反应速率。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无论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只不过放热反应增大得少,而吸热反应增大得多而已。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进行程度,即不能使原本不能发生的反应变成可能。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因为 ,单位时间里各物质生成和消耗的速率是相等的,因此,各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且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是反应并没有停下来,只不过从宏观上看,各物质的量不变而已,因此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反应,逆反应,或中间任一状态出发达到,与反应的途径和投料方式无关,只与投入物料的多少有关。例如:对于 这个体系。当恒温恒容时,以下三种投料方式会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①投入 ②投入 ;③投入 和 和 三种不同的投料方式和不同的量达平衡时, 、 、 各物质的百分含量是相同的,因此是同一个平衡状态。因为后两种情况都可以折算成 。
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若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后,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改变了,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质的质量分数也随之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等因素,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注意理解“减弱这种改变”,
9.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是高中化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如下几个知识点:
(1)电解质的概念。(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水的电离和 值
水做为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中学常用三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在不同的 值显示出来的颜色如下:
指示剂 值 颜色 值 颜色 值 颜色
甲基橙 红色 3.1~4.4 橙色 >4.4 黄色
石蕊 <5 红色 5~8 紫色 >8 蓝色
酚酞 <8 无色 8~10 浅红色 >10 红色
(4)盐类的水解——溶液中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 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碱性。盐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通常是微弱的,因此用可逆符号来表示。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温有利于水解。盐的水解程度主要由盐自身的性质决定,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有些弱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既存在电离平衡,又存在水解平衡,这时要比较电离和水解程度的大小,如 、 等,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如 、 、 等,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
盐的水解用水解方程式来表示。由于水解的程度不大,除用可逆符合表示外,一般不会生成气体和沉淀,因此不用“↓”和“↑”表示。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为主。由于水解程度很弱,实际只有下面几类情况才考虑水解的因素,而大多数情况下不考虑水解。
(5)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的构成条件为①有两种不同的金属(或有一种为非金属导体,如C棒);②以导线相连或接触;③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它的电极称为负极和正极。负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是电子流入的一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应用于产生电能外,金属的腐蚀也符合原电池反应的原理。金属的腐蚀是指含有杂质的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微型的原电池而被氧化的过程。在酸性较强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在酸性较弱或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对于原电池来讲,电池的总反应式应为正、负两极电极反应式的加和。
(6)电解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就叫电解。构成电解池的条件要求有外接直接电源,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当电解池通电时,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定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为了正确判断电解产物,要求掌握离子的放电顺序。在阳极、要是惰性电极(石墨或金属铂)则依照阴离子还原性强弱,放电由易到难: ,若其它金属做阳极时,则金属优先放电;在阴极,则按照阳离子氧化性强弱,放电由易到难为:
实际上,在溶液中放电的离子仅限于 、 、 、 、 、 、 、 几种,因为水溶液中都有 ,因此一般情况下,离子放电顺序中在 、 之后的就都不放电了。这里要求重点掌握电解 、 、 溶液的反应方程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够根据电子守恒进行计算。电解的应用要求掌握电镀和精炼。电镀指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电渡液选择含有镀层金属的阳离子的溶液。精炼是以纯金属为阴极,粗金属为阳极,电解含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阳极粗金属溶解,阴极有纯金属析出。
(二)元素化合物
现以卤素和碱金属为例,整理出相应的知识网络。
1.碱金属元素
碱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中最左侧,是各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这一族元素包括锂( )、钠( )、钾(K)、铷( )、铯( )、钫(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降低,金属性逐渐增强,与水或酸反应越来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我们以 为代表来学习这一族元素的性质。 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金属 单质很软,切开外皮后呈银白色,密度比水小,属于金属晶体,熔沸点较低。 是活泼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表现很强的还原性。做为活泼金属,它的通性有:①与酸反应出 ②与非金属反应 , 掌握物质性质时,最好将实验现象与性质一起掌握,将形象与抽象的内容结合起来,有利于记忆,且不易觉得枯燥。 还可以与 反应, 与 反应的实质仍是与水电离出的 反应。因为水中存在着 ,由于 与 反应产生了 ,使得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生成了 。 与盐溶液反应时,并非简单地置换出金属单质,例如:当 溶液反应时,并非置换出 ,而是 与 起反应,生成 ,然后 再和 反应出沉淀 ,因为水是大量的,所以 优先与水反应,在 与其它物质的反应中,它都表现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的氧化物有两种: 与 、 是 在空气中被氧化的产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是白色粉末,它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①它可以与 反应生成 ;②它在空气中放置,很快与空气中的 结合生成 ;③它也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另外, 具有还原性,它可以继续与 反应,被氧化成 。 的两种氧化物中, 比 稳定。 是离子化合物,其中 以离子键结合, 中两个O原子之间以非极性键结合。 不是碱性氧化物。它是由 在 中燃烧得到或 继续被氧化得到。 最重要的化学性质是两条: 和 在这两个反应中, 发生的都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转移 电子, 给另 电子,于是得到 价的O和 价的O。 的这个性质可用于呼吸面具中。 是强氧化剂,也可用于漂白织物(原理同 )。 所对应的氢氧化物就是 ,是中学阶段最常用的可溶性强碱,它具有碱的通性。此外, 又称为火碱或烧碱,有很强的吸水性,用于干燥碱性气体,重要的钠盐有 、 和 。 晶体俗名芒硝,化学式是 ? 。 和 的俗名分别为苏打和小苏打。它们分别属于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性质上有相似也有不同,总结如下:①它们都可溶于水, 溶解度大;②它们都水解,且 水解程度大。溶液碱性强;③它们都可以与 反应出 ,但 要剧烈得多。④ 变热不分解,而 受热分解生成 、 和 。
2. 卤族元素
下面我们以卤素为例来总结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卤素包括氟(F)、氯( )、溴(Br)、磺(I)、砹(Ae)五种元素。它们的最外层都是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因此,卤素单质均为强氧化剂,氧化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卤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它们与 化合由易到难,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降低,还原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因为F没有正价。因此中学学到的酸性最强的含氧酸即为 。另外,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③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在主链上的位置不同,如1–丁烯和2–丁烯,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原子团的物质。同系物首先必须强调结构相似,如 、 就不一定是同系物,因为 可能是环丙烷, 可能是不饱和的链烃,因此,必须说成乙烯和丙烯,苯和甲苯才能属于同系物。同系物由于属于同一类性质,结构相似,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呈现出一定的递变性。因为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熔、沸点随C原子数上递增而升高。这一点与同分异构体不同,因为同分异构体之间结构不同,因此表现出的性质也不同。烷烃的命名分为三步:(1)选最长碳链为主链;(2)选定离支链较近的一端为起点;(3)读出取代基的名称及它的位置。烷烃的命名是其它有机物命名的基础,其它有机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选含有官能团的碳链为主链,离官能团较近的一端为起点,命名时读出官能团的位置。
3.掌握各类烃中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在烃类物质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四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理解物质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等概念;
理解同素异形体和原子团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见高中第一节课笔记)
2.掌握有关溶液的基本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等;(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3.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发生、干燥、收集装置;(见盐酸补充提纲)
常见物质酸(盐酸、硫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碳酸钠、氯化钠)检验与鉴别;
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见2.1提纲中粗盐提纯)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1.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程:
古典原子论:惠施、墨子、德谟克利特;
近代原子论:道尔顿;
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孙;
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卢瑟福;
电子云模型:波尔。——了解
2.重要人物及成就:
道尔顿(原子论)、汤姆孙(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伦琴(X射线)、贝克勒尔(元素的放射放射性现象)、卢瑟福(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3.原子的构成;(看第一章例题)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三者关系;原子、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①原子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决定元数种类
AZ X (+) 中子(不带电) 质子与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种类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对中性原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对阳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ZAn+ e=Z-n, Z=e+n
对阴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ZBm+ e=Z+m, Z=e-m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即 A = Z + N
质量数(A) (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值被称为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4.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和判断;同素异形体;(看第一章例题)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讨论对象是原子。②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也不论其来源如何不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保持不变。(即丰度不变)
(见1.2提纲)
5.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简单计算);
a (设某原子质量为a g)
①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m12c×1/2 此相对质量不能代替元素的相对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即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是某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丰度)的乘积之和。
即:M = Ma×a% + Mb×b% + Mc×c% +
③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所得结果为该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看第一章例题)
6.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高低;理解电子层(K、L、M、N、O、P、Q)表示的意义;
①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②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填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依次类推,(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第一层为2的原子为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
7.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1~18号元素)、电子式的含义;
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原子、离子、分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见1~20号元素和第三章提纲)
第一章 拓展知识点 P173
常用的稀型离子有氖型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微粒的含义):
氖型离子:原子核外为10电子,包括N3?、O2- 、F-、Na+、Mg2+、Al3+。NH4+;
常见10电子微粒:分子(CH4、NH3、H2O、HF);原子(Ne);离子(N3?、O2- 、F-、OH-、Na+、Mg2+、Al3+、NH4+ 、H3O+)
第二章 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2.2海水中的氯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1.海水利用:
海水晒盐:原理、方法、提纯;(见2.1提纲)
海水提溴:主要原理和步骤,三个步骤——浓缩、氧化、提取;(见2.3提纲)
海带提碘:简单流程步骤、仪器操作、原理;(见2.3提纲)
2.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氯碱工业):
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方程式、现象,氯气的检验;氢氧化钠用途
制HCl和盐酸:氯化氢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盐酸的用途;(见2.1提纲)
漂粉精:主要成分、制法和漂白原理;制“84”消毒液(见2.2提纲)
漂粉精漂白、杀菌消毒原理:Ca(ClO)2+2CO2+2H2O—→Ca(HCO3)2 +2HClO
2HClO—→2HCl+O2↑
3.氯气的性质:(见2.2提纲及卤素中的有关方程式)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水溶性和毒性;
化学性质:①与金属反应、②与非金属反应、③与水反应、④与碱反应、⑤置换反应
4.溴、碘卤素单质的性质;(见2.3提纲)
溴的特性:易挥发
碘的特性:升华、淀粉显色、碘与人体健康
5.结构、性质变化规律:(见2.3提纲中几个递变规律)
Cl2、Br2、I2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Cl—、Br—、I—离子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6.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根据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基本)(见2.1提纲)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反应叫化还原反应。
反应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氧化剂: 降 得 还 还原剂:失 高 氧
具有 化合价 得到 本身被还原 具有 失去 化合价 本身被氧化
氧化性: 降低 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性:电子 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特征)(实质) (实质)(特征)
(注意: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只能被还原;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只能被氧化)(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能被还原,又能被氧化)
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还原剂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7.电离方程式: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反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②电离——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过程叫做电离。
③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6个、强碱4个、大部分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酸、弱碱)
④电离方程式——是表示电解质如酸、碱、盐在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离电成自由移动离子的式子。强电解质电离用“→”表示,弱电解质电离用“ ”表示
H2SO4 → 2H++SO42- H2SO4 H++HSO3- HSO3- H++SO32-
(多元弱酸电离时要写分步电离方程式,几元酸写几步电离方程式。)
⑤电荷守恒——在溶液中或电离方程式,阳离子带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电荷总数。
⑥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凡是①难溶性物质②挥发性物质③水及其弱电解质④单质⑤氧化物⑥非电解质⑦浓H2SO4均写化学式)离子共存问题,出现①沉淀②气体③弱电解质④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
第二章 拓展知识点 P181
1.Cl2与还原性物质反应:H2S、SO2(H2SO3)、HBr、 HI
2.氧还反应有关规律:
①电子守恒规律; ②性质强弱规律;③价态转化规律;④反应先后规律;
3.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比较:
①相同条件下,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使还原剂氧化程度大的(价态高的)氧化性强。
例如:2Fe+3Br2△2FeBr3 , Fe+S△FeS,由于相同条件下,Br2将Fe氧化为Fe3+,而S将Fe氧化为Fe2+,说明Br2的氧化性大于S的氧化性。
②依据反应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一般的规律):
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
③依据反应条件,条件要求越高说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
第三章 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见1~20号元素和第三章提纲)
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3.2离子键
3.3共价键
1.常见物质的硬度:
自然界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2.化学键的概念、分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概念;
化学键——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较强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原理;(看提纲)
判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代表物质;
3.知道四大晶体:
分类: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
构成:离子晶体(离子)、原子晶体(原子)、分子晶体(分子);
典型:离子晶体(氯化钠)、原子晶体(金刚石、水晶)、分子晶体(干冰)、金属晶体(铜、铁);
晶体——通过结晶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有固定的熔点。(看提纲:晶体的分类)(金属晶体很难放在一起比较)(离子晶体: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原子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分子晶体:熔沸点低,硬度小)
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氯化钠,教材P63);
典型代表物;构成晶体的微粒、作用力;硬度、熔沸点高低,物理特性等。
4.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和区别。
5.电子式书写分子(HCl、H2O)、化合物(NaCl、CaCl2)的形成过程。
第四章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见4.1提纲)
能量守恒定律和转化:溶解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溶解平衡、结晶过程;
晶体、结晶、结晶水合物;风化与潮解。
化学实验
重要的化学实验:
1.常见物质分离提纯:过滤、蒸馏、萃取、蒸发结晶、冷却结晶;
重要常见仪器的使用:漏斗、分液漏斗、玻璃棒等;
2.常见气体(H2、O2、CO2、HCl、Cl2)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操作原理;
除杂干燥(净化)原理和装置选择;尾气吸收原理和装置;气体的检验;
3.海水提溴、海带提碘实验步骤、流程、操作;
4.物质检验:
Cl—、Br—、I—离子的检验;Cl2、Br2、I2单质的检验;
5.关于装置:
仪器的排列连接;仪器气密性检查;吸收气体防倒吸;实验结果的评价;实验方案的分析、设计。
化学计算
1.有关物质的量计算(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本计算是具有中学化学学科特点的计算)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换算;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
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之间的换算;
化学中的计算问题——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公式 n = m n = 微粒数 S.T.P下 n = V(S) n = CV(aq)
M NA 22.4
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过量计算,教材P50)。
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式量的计算);
* 化学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化学含义,要重视单位的规范使用。
常见的有颜色物质:
1.红色:铜、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黄色(1)淡黄色:溴化银;
(2)黄色:碘化银;
(3)棕黄:碘水(黄棕→褐色);
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溴蒸气(红棕色);
5.褐色:碘酒;
6.绿色:氯化铜溶液、氯气或氯水(黄绿色) 、氟气(淡黄绿色);
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8.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碘蒸气;
9.黑色固体——CuO、MnO2、Fe3O4;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稀)===Al(NO3)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Fe+3Br2===2FeBr3
Fe+I2===FeI2
Fe+S===FeS
3Fe+4H2O(g)===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
Fe+SnCl4===FeCl2+SnCl2
(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
还原为单质锡 Fe+SnCl2==FeCl2+Sn)
三,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1,还原性: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4HCl(g)+O2===2Cl2+2H2O
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
2H2O+2F2===4HF+O2
2H2S+3O2(足量)===2SO2+2H2O
2H2S+O2(少量)===2S+2H2O
2H2S+SO2===3S+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3H2S+2HNO(稀)===3S+2NO+4H2O
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
H2S+4Na2O2+2H2O===Na2SO4+6NaOH
2NH3+3CuO===3Cu+N2+3H2O
2NH3+3Cl2===N2+6HCl
8NH3+3Cl2===N2+6NH4Cl
4NH3+3O2(纯氧)===2N2+6H2O
4NH3+5O2===4NO+6H2O
4NH3+6NO===5N2+6HO(用氨清除NO)
NaH+H2O===NaOH+H2
4NaH+TiCl4===Ti+4NaCl+2H2
CaH2+2H2O===Ca(OH)2+2H2
2,酸性:
4HF+SiO2===SiF4+2H2O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
2HF+CaCl2===CaF2+2HCl
H2S+Fe===FeS+H2
H2S+CuCl2===CuS+2HCl
H2S+2AgNO3===Ag2S+2HNO3
H2S+HgCl2===HgS+2HCl
H2S+Pb(NO3)2===PbS+2HNO3
H2S+FeCl2===
2NH3+2Na==2NaNH2+H2
(NaNH2+H2O===NaOH+NH3)
3,碱性: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4,不稳定性:
2HF===H2+F2
2HCl===H2+Cl2
2H2O===2H2+O2
2H2O2===2H2O+O2
H2S===H2+S
2NH3===N2+3H2
四,非金属氧化物
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O2===2SO3
2SO2+O2+2H2O===2H2SO4
(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
SO2+Br2+2H2O===H2SO4+2HBr
SO2+I2+2H2O===H2SO4+2HI
SO2+NO2===SO3+NO
2NO+O2===2NO2
NO+NO2+2NaOH===2NaNO2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2CO+O2===2CO2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CO+H2O===CO2+H2
氧化性:
SO2+2H2S===3S+2H2O
SO3+2KI===K2SO3+I2
NO2+2KI+H2O===NO+I2+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H2S===4NO+SO3+H2O
2NO2+Cu===4CuO+N2
CO2+2Mg===2MgO+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2H2===Si+2H2O
SiO2+2Mg===2MgO+Si
3,与水的作用: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3NO2+H2O===2HNO3+NO
N2O5+H2O===2HNO3
P2O5+H2O===2HPO3
P2O5+3H2O===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3H2SO4(浓)===2H3PO4+3SO3)
CO2+H2O===H2CO3
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SO2+2NH3+H2O===(NH4)2SO3
SO2+(NH4)2SO3+H2O===2NH4HSO3
(这是硫酸厂回收SO2的反应.先用氨水吸收SO2,
再用H2SO4处理: 2NH4HSO3+H2SO4===(NH4)2SO4+2H2O+2SO2
生成的硫酸铵作化肥,SO2循环作原料气)
SO2+Ca(OH)2===CaSO3+H2O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鉴别)
SO3+MgO===MgSO4
SO3+Ca(OH)2===CaSO4+H2O
CO2+2NaOH(过量)===Na2CO3+H2O
CO2(过量)+NaOH===NaHCO3
CO2+Ca(OH)2(过量)===CaCO3+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2
CO2+2NaAlO2+3H2O===2Al(OH)3+Na2CO3
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SiO2+Na2CO3===Na2SiO3+CO2
SiO2+CaCO3===CaSiO3+CO2
五,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6FeO+O2===2Fe3O4
FeO+4HNO3===Fe(NO3)3+NO2+2H2O
2,氧化性:
Na2O2+2Na===2Na2O
(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
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Al.
Fe2O3+3H2===2Fe+3H2O (制还原铁粉)
Fe3O4+4H2===3Fe+4H2O
3,与水的作用: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 ;
2H2O2===2H2O+O2. 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
BaO2+H2SO4(稀)===BaSO4+H2O2)
MgO+H2O===Mg(OH)2 (缓慢反应)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2O+SO3===Na2SO4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MgO+SO3===MgSO4
MgO+H2SO4===MgSO4+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Al2O3+2NaOH===2NaAlO2+H2O)
FeO+2HCl===FeCl2+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g)===Fe2S3+3H2O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六,含氧酸
1,氧化性:
4HClO3+3H2S===3H2SO4+4HCl
HClO3+HI===HIO3+HCl
3HClO+HI===HIO3+3HCl
HClO+H2SO3===H2SO4+HCl
HClO+H2O2===HCl+H2O+O2
(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
但浓,热的HClO4氧化性很强)
2H2SO4(浓)+C===CO2+2SO2+2H2O
2H2SO4(浓)+S===3SO2+2H2O
H2SO4+Fe(Al) 室温下钝化
6H2SO4(浓)+2Fe===Fe2(SO4)3+3SO2+6H2O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H2SO4(浓)+2HBr===SO2+Br2+2H2O
H2SO4(浓)+2HI===SO2+I2+2H2O
H2SO4(稀)+Fe===FeSO4+H2
2H2SO3+2H2S===3S+2H2O
4HNO3(浓)+C===CO2+4NO2+2H2O
6HNO3(浓)+S===H2SO4+6NO2+2H2O
5HNO3(浓)+P===H3PO4+5NO2+H2O
6HNO3+Fe===Fe(NO3)3+3NO2+3H2O
4HNO3+Fe===Fe(NO3)3+NO+2H2O
30HNO3+8Fe===8Fe(NO3)3+3N2O+15H2O
36HNO3+10Fe===10Fe(NO3)3+3N2+18H2O
30HNO3+8Fe===8Fe(NO3)3+3NH4NO3+9H2O
2,还原性:
H2SO3+X2+H2O===H2SO4+2HX
(X表示Cl2,Br2,I2)
2H2SO3+O2===2H2SO4
H2SO3+H2O2===H2SO4+H2O
5H2SO3+2KMnO4===2MnSO4+K2SO4+2H2SO4+3H2O
H2SO3+2FeCl3+H2O===H2SO4+2FeCl2+2HCl
3,酸性:
H2SO4(浓) +CaF2===CaSO4+2HF
H2SO4(浓)+NaCl===NaHSO4+HCl
H2SO4(浓) +2NaCl===Na2SO4+2HCl
H2SO4(浓)+NaNO3===NaHSO4+HNO3
3H2SO4(浓)+Ca3(PO4)2===3CaSO4+2H3PO4
2H2SO4(浓)+Ca3(PO4)2===2CaSO4+Ca(H2PO4)2
3HNO3+Ag3PO4===H3PO4+3AgNO3
2HNO3+CaCO3===Ca(NO3)2+H2O+CO2
(用HNO3和浓H2SO4不能制备H2S,HI,HBr,(SO2)
等还原性气体)
4H3PO4+Ca3(PO4)2===3Ca(H2PO4)2(重钙)
H3PO4(浓)+NaBr===NaH2PO4+HBr
H3PO4(浓)+NaI===NaH2PO4+HI
4,不稳定性:
2HClO===2HCl+O2
4HNO3===4NO2+O2+2H2O
H2SO3===H2O+SO2
H2CO3===H2O+CO2
H4SiO4===H2SiO3+H2O
七,碱
低价态的还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
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2NaOH+SO2(少量)===Na2SO3+H2O
NaOH+SO2(足量)===NaHSO3
2NaOH+SiO2===NaSiO3+H2O
2NaOH+Al2O3===2NaAlO2+H2O
2NaOH+Cl2===NaCl+NaClO+H2O
NaOH+HCl===NaCl+H2O
NaOH+H2S(足量)===NaHS+H2O
2NaOH+H2S(少量)===Na2S+2H2O
3NaOH+AlCl3===Al(OH)3+3NaCl
NaOH+Al(OH)3===NaAlO2+2H2O
(AlCl3和Al(OH)3哪个酸性强?)
NaOH+NH4Cl===NaCl+NH3+H2O
Mg(OH)2+2NH4Cl===MgCl2+2NH3.H2O
Al(OH)3+NH4Cl 不溶解
3,不稳定性:
Mg(OH)2===MgO+H2O
2Al(OH)3===Al2O3+3H2O
2Fe(OH)3===Fe2O3+3H2O
Cu(OH)2===CuO+H2O
八,盐
1,氧化性:
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
(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2FeCl3+Zn===2FeCl2+ZnCl2
FeCl3+Ag===FeCl2+AgC
Fe2(SO4)3+2Ag===FeSO4+Ag2SO4(较难反应)
Fe(NO3)3+Ag 不反应
2FeCl3+H2S===2FeCl2+2HCl+S
2FeCl3+2KI===2FeCl2+2KCl+I2
FeCl2+Mg===Fe+MgCl2
2,还原性:
2FeCl2+Cl2===2FeCl3
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2Na2SO3+O2===2Na2SO4
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MgCl2+2NH3.H2O===Mg(OH)2+NH4Cl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3PO4+HCl===Na2HPO4+NaCl
Na2HPO4+HCl===NaH2PO4+NaCl
NaH2PO4+HCl===H3PO4+NaCl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
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
3NaHCO3+AlCl3===Al(OH)3+3CO2
3NaHCO3+FeCl3===Fe(OH)3+3CO2
3Na2S+Al2(SO4)3+6H2O===2Al(OH)3+3H2S
3NaAlO2+AlCl3+6H2O===4Al(OH)3
5,不稳定性: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2KNO3===2KNO2+O2
2Cu(NO3)3===2CuO+4NO2+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NaHCO3===Na2CO3+H2O+CO2
Ca(HCO3)2===CaCO3+H2O+CO2
CaCO3===CaO+CO2
MgCO3===MgO+CO2

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化     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6题,每题4分,共24分)
7.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A.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NH3             B.用铜片和稀硝酸制NO
       
C.用锌粒和稀硫酸制H2                  D.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O2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石蜡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B.1,2-二氯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炔
C.由CH2=CH-COOCH3合成的聚合物为
D.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分子式为C2H4O2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H3COONa、BaSO4都是强电解质;②硬铝、碳素钢都是合金材料;③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④ 0.1mol·L-1NaOH溶液与0.1mol·L-1Ba(OH)2溶液的pH相同;⑤适量CO2分别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都会出现浑浊。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水中通入SO2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B.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Na、Mg、Fe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
D.浓硫酸、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都能将木炭氧化为二氧化碳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放电时铅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得到氯气,阴极得到金属钠
C.给铁钉镀铜可采用CuSO4作电镀液
D.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发生析氢腐蚀
12.向20.00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下列示意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题,每题6分,共12分,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22.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2Fe3++3Cu=2Fe+3Cu2+
B.向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入双氧水:2I-+2H+ +H2O2=I2+2H2O
C.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 + 2OH- = SO32- + H2O
D.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
23.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Y、Z在同一周期,X、Z在同一主族,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中X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3ZO4
C.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D.X与Z所形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非  选  择  题
30.(16分)某研究小组测定菠菜中草酸及草酸盐含量(以C2O42-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菠菜样品预处理后,热水浸泡,过滤得到含有草酸及草酸盐的溶液。
②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滴加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足量醋酸,使CaCO3溶解;过滤得到CaC2O4固体。
③用稀HCl溶解CaC2O4,并加水配制成100mL溶液。每次准确移取25.00mL该溶液,用0.0100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平均消耗标准溶液V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是       。(A.灼烧成灰  B.研磨成汁)
(2)步骤②中“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至      。(A.弱碱性 B.弱酸性   C.中性)
验证CaCl2溶液已“足量”的操作和现象是:                          。
(3)步骤③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锥形瓶、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有     。
(4)经计算,该菠菜样品中C2O42-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若样品的质量为m g,则菠菜中草酸及草酸盐(以C2O42-计)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已知: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C2O42-的摩尔质量为88g·mol-1)
31.(17分)二甲醚(CH3OCH3)在未来可能替代柴油和液化气作为洁净液体燃料使用。工业上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CH3OCH3的新工艺主要发生三个反应:
① CO(g) + 2H2(g)CH3OH(g)       △H1=-91 kJ·mol-1
② 2CH3OH(g)CH3OCH3(g)+ H2O(g)     △H2=-24 kJ·mol-1
③ CO(g)+ H2O(g)CO2(g) + H2(g)      △H3=-41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新工艺的总反应为3CO(g)+3H2(g)CH3OCH3(g)+CO2(g)  △H
该反应△H=_____________,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
(2)增大压强,CH3OCH3的产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原工艺中反应①和反应②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无反应③发生。新工艺中反应③的发生提高了CH3OCH3的产率,原因是       。
(4)为了寻找合适的反应温度,研究者进行了一
系列试验,每次试验保持原料气组成、压强、
反应时间等因素不变,试验结果如图12。
CO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其原因是          。
32.(16分)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K2FeO4)为暗紫色固体,可溶于水,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逐渐分解,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工业上制备K2FeO4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方法Ⅰ:次氯酸盐氧化法,工艺流程如图13。

(1)完成“氧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FeCl3+____NaOH+____NaClO → ____ Na2FeO4+____d       +____d
其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2)“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工艺得到的高铁酸钾常含有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操作是:将粗产品用__________溶解,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Ⅱ:电解法。以铁为阳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在阳极液中加入KOH。
(4)电解时阳极发生反应生成FeO42-,该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3.(15分)化合物Ⅴ是中药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化合物Ⅴ也可通过图14所示方法合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Ⅰ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含有   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2)化合物Ⅱ的合成方法为:

合成肉桂酸的反应式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物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3)反应①属于      (填反应类型)。化合物Ⅰ和Ⅱ反应还可以得到一种酯,该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化合物Ⅴ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分子中有三个苯环               b.难溶于水
c.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高三化学期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D:2  N:14  O:16  Mg:24   K:39
Cu:64  Cl:35.5  S:32  Na:23
第一卷(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25  53I治疗肿瘤。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72      B.19        C.53         D.125
2.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NH3             B.N2           C.SO2          D.H2S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白磷都不溶于水,但都溶于二硫化碳
B.NO和NO2都能用排水法收集
C.铵盐与碱共热时都能产生氨气
D.NO2是硝酸的酸酐
4.下列电子式表达正确的是(     )
A. 氨气        B. 氢氧根          C.过氧化氢          D.钠离子
5. 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   ②溴水  ③滴有酚酞的稀氨水  ④碘的淀粉溶液  ⑤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
A.①②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6.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mol氩气所含原子数为NA
B.18g重水(D2O)所含中子数为10NA
C.标准状况下,1LSO3的体积约为1/22.4mol
D.1.2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电子数为NA
m
VMM
CM
10d
VdW
100
1000dW
M
7.体积为Vml,密度为d g/cm3的溶液,含有摩尔质量为M的溶质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C=             B. m=            C.W%=           D.C=
8.某温度下,将N2和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 + 3H2  2NH3。某一时刻用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表示的该反应速率,其中正确的是(    )
A.v(N2)=0.01mol?L-1?S-1     v(H2)=0.02mol?L-1?S-1
B.v(N2)=0.01mol?L-1?S-1       v(NH3)=1.2 mol?L-1?min-1
C. v(H2)=0.06mol?L-1?S-1        v(NH3)=1.2 mol?L-1?min-1
D. v(H2)=0.6mol?L-1?S-1               v(NH3)=0.4mol?L-1?min-1
9.某短周期元素M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一个,关于该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其单质一定能与水反应放出H2
B.其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是一种弱酸
C.其单质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D.该元素在自然界可以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10.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S2O32-、K+、Na+、Cl-             B.ClO-、Na+、S2-、K+
C.Al3+、Cl-、K+、OH-               D.Fe2+、SO42-、K+、Cl-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NaHSO4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SO42-沉淀完全
2H+ +SO42- +Ba2+ +2OH- = BaSO4 ↓ +2H2O
B.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少量的稀硫酸     CO32- + 2H+  = CO2 ↑ + H2O
C.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     Fe(OH)3 + 3H+ =  Fe3+  + 3 H2O
D.钠与水反应     2Na + 2H2O = 2Na+ + 2OH- + H2 ↑
12.反应2A(g) +2B(g)   C(g)(正反应吸热)达平衡后,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压    B.减压     C.降温     D.升温
13.已知250C、101KPa下,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 CO2(g)    ?H = – 393.51KJ?mol-1
C(金刚石)+O2(g)= CO2(g)    ?H = – 395.41KJ?mol-1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14.下列实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l-
B.将溶液加热,没有氨气逸出,判断原溶液没有NH4+
C.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原溶液中有CO32-
D.向溶液中先加过量的稀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溶液中有SO42-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含有离子键,但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由不同种原子所形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16.下列溶液中Br-离子浓度与20ml 1 mol?L-1AlBr3溶液中Br-离子浓度相同的是(    )
A.30ml 1 mol?L-1 的MgBr2 溶液      B.30ml3 mol?L-1 的KBr溶液
C.30ml 1 mol?L-1 的NaBr 溶液      D.30ml 2 mol?L-1 的MgBr2 溶液
17.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水,析出5g晶体;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水,析出10g晶体。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10%      B.15%      C.20%       D.25%
18.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式分解:2A = B ↑ + 2C ↑ + D ↑,测得混合气体的质量在相同条件下是同体积H2的15倍,则A的摩尔质量为(    )
A.15g?mol-1     B.30g?mol-1     C.60g?mol-1     D.120g?mol-1
19.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O2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A.1:1 :1     B.2 :1 :2   C.2:3:1  D.4:3:2
20.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 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1 。当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降低为0.3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y < 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升高
第二卷(40分)
二、填空题(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21.按下列要求选择适当物质的符号填空:
A、MgCl2  B、金刚石  C、NH4Cl  D、KNO3  E、CO2 、 F、I2   G、SiO2
(1)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      , 熔点最高的是       。
(2)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3)属于真正的分子式的是     。
(4)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不相同的化合物是                    。
22 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a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bg。则a、b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你的理由是                                。
23.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X、Y、Z为常见化合物,Y的摩尔质量比Z的摩尔质量小16,乙、丙的摩尔质量相同,B的摩尔质量比D的小2,B、X的摩尔质量相同。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条件省略)

+丙
A
B
X
Y
Z
C
D

+丙
+丙
+丙
+丙
(1)丙、B的化学式分别是:丙        ,
B                           。
(2)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第24题每空1分,第25题每空2分,共18分)
24.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如果小烧杯的质量为32.6g,用“↓”
表示在托盘上放上砝码,用“ ↑”表示从托盘上取走砝码,请用箭头在下表中填空,表示称量过程,并在游码尺上画出游码位置(用??“ ∣”表示)
砝码质量(g)
50
20
20
10
5
取用砝码情况
25.下图表示在没有通风橱时制取纯净的氯气时设计的装置图,图中A、B是可以控制的弹簧铁夹。
(1)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            ,
其作用是                  ,
水槽中应盛放的液体是             。
(2)简述操作过程(从氯气产生开始)
在收集氯气之前,应               ;
当氯气纯度符合要求时,应         ;
当氯气收集完毕时,应                     。
四、计算题(8分)
26.使1.92g铜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完全反应时,共产生1.12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求:
⑴ 反应中被还原为NO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⑵ 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
高三化学期中考试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 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21.(1)         ,         。         (2)         。
(3)           。                    (4)         。
22.        ,                                            。
23.(1)         ,            。
(2)
(3)
三.实验题(24题每空1分,25题每空2分)
24.
砝码质量(g)
50
20
20
10
5
取用砝码情况
25.(1)                    ,                                            ,                     。
(2)                                ,                                ,                          。
四.计算题 (8分)
26.

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 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                   。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实验Ⅱ: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Ⅰ。实验Ⅰ、Ⅱ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①                              ;
②                               .
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硫酸的反应情况,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先关闭活塞a,将6.4g铜片和12mL18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圆底烧瓶,最后铜片完全消失。
①写出上述过程中烧瓶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
②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导管未画全,请直接在原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
③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有                           ;
(2)事实表明,上述反应全部结束后,硫酸仍有剩余。为定量测定剩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学生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学生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通过计算确定剩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种

②乙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后全部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加蒸馏水定容,取20ml于锥形瓶中,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再求出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你认为乙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准确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填“能”或“否”),理由是                                            。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Al
Al2O3
Fe
Fe2O3
熔点/℃
660
2054
1535
1462
沸点/℃
2467
2980
2750
-
I.⑴某同学根据数据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推测是否合理?答: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II.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⑵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⑶B与A的差值为             mol。
⑷B点对应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mol,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
氢氧化钠溶液
苯和液溴的混合物
硝酸银溶液



铁丝
K1
K2
4、某校学生为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I)                 (II)                                           (III)              (IV)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关闭K2,开启K1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过一会儿,在(Ⅲ)中可能观察的现象是                                       。
(2)整套实验装置中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有                (填装置序号)。
(3)反应结束后要使装置I中的水倒吸入装置Ⅱ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简述这一操作方法

(4)你认为通过该实验后,有关苯跟溴反应的原理方面能得出的结论是

5、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电解制碱技术是离子交换膜法,如图为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
离子交换膜
精制饱和
NaCl溶液
a
烧碱溶液
(1)透过交换膜的离子a是                     ;
I
II
III
A
B
+

(2)现有离子交换膜A和B将电解槽分为I、II、Ⅲ三个区域(如下图所示),在这种电解池中电解Na2SO4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钠、硫酸等物质。A为   离子交换膜、B为   离子交换膜(填“阳”或“阴”),电极均为惰性电极。Na2SO4溶液应该在      区(填“I”、“II”或“III”)加入。通电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在III区得到                 。
6、下图是工业制取Cr2O3流程图。已知:溶液A中含Na2CrO4和NaFeO2;D是实验室常用的氧化剂;“氧化碱熔”是指在通入空气条件下跟Na2CO3共熔。
铬铁矿
Fe(CrO2)2
溶液A
氧化碱熔后用水浸取
中和至
中性
沉淀B
中和液
C
浓缩
酸化
D
E
F
G
KCl
浓硫酸
强热

(1)写出框图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D            、F          ;
(2)写出有关的反应式:铬铁矿→A                                            、
E→F                                                 。
7、某实验人员做了下列实验:将一定量1.00mol/L CuSO4溶液和2.00mol/LNaOH溶液混合,得到一种浅绿色沉淀X。将0.499g X隔绝空气在1000℃以上强热,得到一种红色固体Y,质量为0.316g。Y溶于酸得到另一种红色固体0.141g。
(1)该实验人员认为沉淀X可能含有SO42-。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确定这一判断。
(2)通过计算确定X和Y的化学式。
(3)混合时CuSO4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写出X→Y的反应方程式

【答案】1、实验Ⅰ:氢氧化铁胶体(或胶体)(1分);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有气泡产生(2分);Fe3++3SCN-=Fe(SCN)3(1分);Ba2++SO42-=BaSO4↓(1分)。实验Ⅱ: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2分)2Fe3++3CO32-+3H2O=2Fe(OH)3↓+3CO2↑(2分)
①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CO32-没有还原性(1分);
②SO32-水解能力较CO32-小(1分)。
2、①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2分)
2Cu+2H2SO4+O2=2CuSO4+2H2O  (2分)   ②B装置中导气管长进短出 (2分)
③Na2SO3、Na2SO4、NaOH    (2分)
(2)①在通入O2之前,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2分)
②否 (1分)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溶液中的Cu2+会和NaOH反应,Cu2+的蓝色会干扰滴定终点的正确判断(2分)
3、Ⅰ⑴合理 (1分)     ⑵NaOH溶液     (1分)
Ⅱ⑴H++OH-=H2O  (1分)          ⑵ NH4++OH-=NH3·H2O  (1分)
⑶0.008   (1分)      ⑷0.032mol   (2分)      7mL (2分)
4、小试管中有气泡,液体变棕黄色(1分);有白雾出现(1分);广口瓶内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1分)
(2)III和IV(1分)
(3)反应结束后装置II中存在大量的溴化氢,使I的水倒吸入II中可以除去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染空气(1分);开启K2,关闭K1和分液漏斗活塞(1分)
(4)苯跟溴能发生取代反应(2分)
5、(6分)(1)Na+(1分)
(2)阳(1分);阴(1分);II(1分);2H2O+2e-=H2+2OH-(1分);H2SO4溶液(1分)
6、(1)B、Fe(OH)3;D、K2Cr2O7;F、Cr2O3(每个2分)
(2)4Fe(CrO2)2+8Na2CO3+7O2 8Na2CrO4+2Fe2O3+8CO2↑(1分)
Fe2O3+Na2CO3 2NaFeO2+CO2↑(1分)
或4Fe(CrO2)2+10Na2CO3+7O2 8Na2CrO4+2NaFeO2+10CO2↑(2分)
4CrO3 2Cr2O3+3O2(2分)(不配平不给分)
7、(1)把绿色沉淀X用蒸馏水多次洗涤,至洗涤液中用BaCl2溶液检验不出SO42-后(1分),用稀盐酸溶解绿色沉淀(1分),此时再用BaCl2溶液检验,溶解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X中有SO42-(1分)
(2)因为Cu2O∶Cu=0.316∶0.141(1分)           可判断Y为Cu2O(1分)
根据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可设沉淀组成为mCu(OH)2·nCuSO4,则有(97.55m+159.62n)∶ (m+n)=0.499∶0.316(1分)
即可得m∶n=3∶1(1分)所以X为3Cu(OH)2·CuSO4或Cu4(OH)6SO4(1分)
(3)4∶3(1分)Cu4(OH)6SO4 2Cu2O+3H2O+SO3+O2

高中毕业班摸底考试试卷
化 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别答在答题卡和第Ⅱ卷上。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本卷共16题,每题3 分.共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H2SO4、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⑤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②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⑥用铜为阳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的阳极反应式:4OHˉ—4eˉ=O2↑+2H2O
⑦水的电离方程式:2H2O H3O++OH
⑧已知含0.5 mol H2SO4的稀溶液与含1mol NaOH的稀溶液反应放出57.3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H=-114.6kJ/mol
A.③④⑤⑧   B.②④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⑤⑦⑧
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粒子的大小决定的
C.分子晶体中不一定都有化学键,但溶于水时,一定不破坏共价键
D.硫酸工业中,在沸腾炉中的热交换器是用来把反应生成的热,传递给进入沸腾炉需要预热的空气,还可以冷却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硫
4.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N-N键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键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C.N4沸点比P4(白磷)高            D.0.1mo1N4气体转变为N2将放出882kJ热量
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  )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 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  Fe3+
6.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升高
C.在H2O2分解过程中, 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7.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①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 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②试管里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管壁上有“银镜”出现;③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出现盐析现象,加水溶解;④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共热可得到乙烯;⑤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⑥用盐析法分离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混合溶液;  ⑦用渗析法除去蛋白质胶体中混有的少量Na+和Cl-。
82615205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②⑦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钠溶于醋酸溶液中:CO32- + 2 H+= H2O + CO2↑
B.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2-+CO2+2H2O=Al(OH)3↓+CO32-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
9.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10.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1的溶液:Mg2+、SO42―、NO3―、Cl―
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K+、Na+、AlO2―、SO42―
C.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NH4+、Na+、NO3―、HCO3―
D.含有大量S2-的溶液:Na+、ClO―、Cl―、CO32―
11.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以任意比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H+) + c(M+) = c(OH-) + c(A-)
B.0.1 mol/L的NaHCO3溶液:c(Na+) > c(OH—) >c(HCO3—) >c(H+)
C.氯水中:c(Cl2)=2{c(ClO—)+c(Cl—)+c(HCl)}
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 mol/L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c(CH3COO—) + c(OH—) <  c(CH3COOH) + c(H+)
12. 如右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B极是正极
B.(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2∶2
C.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Ag,电镀液是AgNO3溶液
D.装置(丁)中X极附近红褐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负电荷
13. 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有机物都能与浓溴水发生反应
B.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
C.将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阿司匹林消耗氢氧化钠最多
D.使用FeCl3溶液和稀硫酸不能鉴别出这三种有机物
14.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X、Y同主族,X元素的原子有2个电子层,每层上均有2个电子;Z处于第2周期第ⅤA族;W元素是地壳中质量分数第2的元素,其单质是现代信息技术中应用的重要材料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相比,X>Y
B.X元素的原子半径比Z元素原子半径小
C.Z元素的非金属性一定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D.Z的单质不能助燃,因此Y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不能在Z的单质中燃烧
15.一定条件下,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发生如下反应:
2X(g)      Y(g)+2Z(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气体Z的平衡浓度不变的是
A.恒温恒压下,充入1 molX(g)         B.恒温恒容下,充入1 molY(g)
C.恒温恒压下,充入2 mol Z(g)            D.恒温恒压下,充入1 mol He(g)
16.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SO42-的离子浓度为0.2mol/L,当加入等体积0.2mol/L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K+离子的浓度最接近于
A.0.125mol?L-1      B.0.225mol?L-1    C.0.250mol?L-1     D.0.450mol?L-1
2010届高中毕业班摸底考试试卷
化 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写清楚。
2.第Ⅱ卷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17.(4分)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将浓氨水逐滴滴入装有生石灰的烧瓶中,可以制取氨气。
②取1mL 20%蔗糖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水浴加热约5min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加热,可检验蔗糖是否发生水解。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又低于刻度线,此时须再加入蒸馏水至刻线。
④用小刀切取少量金属钠做实验,切剩的钠要立即放入原试剂瓶。
⑤分液漏斗分液时,先将下层的液体从下口流出,然后再从下口流出上层的液体
⑥测定某溶液pH时,取一小块干燥的试纸放入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的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⑦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先将氯化铁固体加入盐酸中溶解,然后加水稀释;
⑧向100℃时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⑨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不使液体滴到试管外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
⑩配置100 mL 1.00mo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NaCl固体。
座号
得分
评卷人
18.(13分)
下图所示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若烧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则:
① 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C→B→B→D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CuO、无水CuSO4粉末。此实验的目的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② 为了使B中CuO反应充分,在不改变现有药品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有(写一种)                                                   。
③ 加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若烧瓶中盛装Na2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则:
① 烧瓶内产生的气体主要有(写化学式)             。
② 用产生的气体做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各仪器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顺序是(填字母)(  )→(  )→(  )→(  );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19.(8分)
为了减少污染,使实验绿色化,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KBr、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FeSO4(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右下图所示), 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大小的KClO3晶体,盖好表面皿。
打开表面皿,向KClO3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试描述下列各处反应的现象,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KClO3+6HCl(浓)=KCl+3Cl2↑+3H2O)
a处:
b处:
c处:
d处:
得分
评卷人
20.(12分)
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1)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                   ;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D的结构简式为                        。
(2)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①的反应类型                    。
(5)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的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21.(9分)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C,B与D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已知B、D二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二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有两种是气体;两种是固体。
试回答:
(1)写出由B、C二元素所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其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键名称)。
(2)写出均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A元素的单质与B元素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已经在宇宙飞船中使用。其构造如图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则a是         ___极,
a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22.(6分)
放电
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 3O2        2O3
(1)若在上述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所得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mol (保留一位小数)。
(2)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L,其中臭氧为_________L。
(3)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0.896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20.0g铜粉的反应器中,充分加热后,粉末的质量变为21.6g。则原混合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
2010届高中毕业班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考生若答出其他合理答案,请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第Ⅰ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D  2.D  3.B  4.B  5.C  6.A  7.B  8.D  9.A  10.A  11.A  12.B  13.C  14.C  15.A  16.B
第Ⅱ卷共6题,共52分。
17.(4分)   ①④⑥⑦(全对给4分,漏选1项扣1分)
18.(13分)
(1)① 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2分);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装置,干扰H2氧化产物的检验(2分)。
② 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H2SO4缓慢滴下(或在烧瓶中加水或将烧瓶放入冰水中或用冰毛巾捂着烧瓶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2分);
③检验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或检验氢气是否纯净(2分)。
(2)① O2、NH3(2分)。   ② A→D→B→E(或D)(2分);有红棕色气体出现(1分)。
19. (共8分,每空2分,现象、方程式各1分)
a:无色溶液渐变成黄色  2Br—+Cl2=2Cl—+Br2
b:无色溶液渐呈蓝色  2I—+Cl2=2Cl—+I2  I2遇淀粉溶液呈蓝色
c:溶液的红色渐渐褪去  2OH—+Cl2=Cl—+ClO—+H2O
d:硫酸亚铁溶液变红色  2Fe2++Cl2=2Fe3++2Cl—  Fe3+遇SCN-呈红色
    (2)H++HSO3—    SO2↑+ H2O    (2分)
(3)负 (1分)    H2 +2OH— —2e-    2H2O   (2分)
22.(6分)
(1)35.6 (2分);   (2)3 (2分); (3)0.5 (2分)

高三化学高考模拟试题3
一、选择题
1.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  ②容量瓶  ③蒸馏烧瓶  ④坩埚  ⑤分液漏斗  ⑥滴定管  ⑦燃烧匙  ⑧烧杯,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⑥⑧       C. ①③⑤           D. ③⑤⑦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小苏打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B.碳酸钠水解:CO32-+2H2O H2CO3+2OH-
C.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溴水:SO2+Br2+2H2O== 4H++SO42-+2Br-
D.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 == BaSO4↓+2H2O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4.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    )
A.硫酸铜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Cu2+的数目
5.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 0.08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
A.c1:c2=1: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6.下列对有关物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ClO4、H2SO4、H3PO4的酸性逐渐增强
B.CH3CH2OH、    —OH、CH3COOH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等质量的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所消耗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D.HF、HCl、HI三种氢化物的分子间作用力由弱到强
7.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
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有有色产物生成能溶于浓硝酸
C 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硫酸根离子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8.2004年7月德俄两国化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发生聚合得到高聚氮, 这种高聚氮的N-N键的键能为160kJ/mol(N2分子中的键能为942kJ/mol),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高聚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聚氮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B.高聚氮晶体中每个N原子和另外3个N原子相连
C.高聚氮可能成为炸药
D.高聚氮转变成氮气是氧化还原反应
9.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I                                                II                                        III
A、图I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II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III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III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10.对于热化学方程式:SO3(g)     SO2(g)+1/2O2(g) ;△H=+98.3kJ·mol-1的描述有如下四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y表示SO2的含量)
y
时间
500℃
300℃
y
时间
300℃
500℃
y
时间
300℃
500℃

A                     B                 C                 D
11.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O、S、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Na、Mg、Al、S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KOH、Ca(OH)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
12、如图所示,温度不变时某容器分隔A、B两部分,A、B之间挡板可以左右自由移动,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有A中充入 和 ,在B中充入 和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的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后A、B两容器的体积比为1:2
B.平衡后A、B两容器中的SO3体积分数相等
C.平衡后A、B两容器中的SO2转化率相等
D.平衡后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A<B
13.将一元酸HA的溶液与一元碱BOH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所得溶液显酸性,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混合前酸、碱pH之和等于14,则HA肯定是弱酸
B.若混合前酸、碱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HA肯定是弱酸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混合溶液>纯水>BOH溶液
D.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满足:c(B+)>c(A-)>c(H+)>c(OH-)
加热
14.硝酸铜是制备Cu-Zn-AI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制取硝酸铜现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用:①Cu与稀硝酸反应制取,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②Cu与浓硝酸反应制取,Cu+4HNO3=Cu(NO3)2+2NO2↑+2H2O;③首先氧气与铜屑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 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需硝酸的量③最少
B.制取相同量的硝酸铜①产生的有毒气体比②少
C.三种方案中硝酸的利用率③>①>②
D.三种方案的反应都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
15、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
(1)配制100 g 10%的 溶液,称取 晶体溶于90 g水中
(2)测定 晶体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时,所用的晶体已经受潮.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4)中和滴定时,用含NaOH的KOH配制成的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