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久悬户: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董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42:36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董姓

莆田新闻网 www.ptxw.com  2009-9-18 [来源:莆田新闻网]


  

  姓氏源流:董姓由皇帝赐姓而来。上古帝王颛顼的苗裔中有叫董父者,善于饲养龙,帝舜命他专门饲养龙,赐封董父为侯,又赐其为董姓。东周时,董父后裔在晋国任董史,董督晋国的典籍,其后人世袭这个职务,遂世代相传。
  董姓入闽有二支。1、东汉末年,董仲舒后裔董奉,医术高明,称“董仙杏林”,携家入闽,居长乐董乾村。董奉为人冶病,概不收取酬金。凡治愈者,只需种杏五株,病轻者种一株,五年时间,杏树郁然成荫,董奉后裔由长乐迁入莆田;2、唐末五代时,河南光州固始人董章(漳),携其侄子(一说子)董思安,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定居仙游一带,明弘治《兴化府志》有传。宋大观中,仙游县来苏里人董公偃,工诗善文学,品行高洁,福建转运使陈觉民表奏以“八行”举荐,大司成考核无误,呈朝廷欲授官,惜未赴行病卒。董姓古代家族发祥地在陇西郡,福建堂号为“三策堂”、“正谊堂”。
  莆田董姓首登科第者为董公偃,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及第。
  明、清之际,福建董氏族人渡海迁入台湾,现多分布在台湾的台北市松山区、大安区、屏东县车城、台北县、高雄县、高雄市及彰化县二水、永和市等地区。
  董姓人口数全台湾排序第70位。莆田市约6千人,排序第61位。全国排序第35位。
  郡望:陇西
  门额题匾:陇西世家
  姓联举偶:
      一代儒宗留古训 
      千秋良史著廉风

  联上句说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的故事。董仲舒专心研究《春秋公羊传》,担任过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提出“天人三策”的建议,各种不在六艺、不属孔子学术的学说,都应该取缔摒弃,不能与正宗的儒学同存在,这个建议被武帝所采纳,开创了以此以后两年多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国学的先声。这种学说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了封建神学体系,中心就是所谓:“天人感应”说。在教育上,他又主张以教化为堤防,设立太学,设庠序。他的著作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联下句说明末清初莆田董氏先贤董国栋的故事。董国栋,字隆吉,明崇祯十五年(1642),乡试考取举人,其时国势已倾,战火不息,董国栋尚能自持,以读书研史为务,俟至清顺治十二年(1655),再开科取士,董国栋擢史大成榜进士第,官任武宣县主簿。任上勤勉奋进,劝农桑,修城垣,建学校,延名师,百姓信服,在史书上留下珍贵足迹。

      搏技咸称卧虎 
      操行堪占世鳌

  联上句说董姓先贤董宣的故事。联下句说宋代莆田名儒董公偃的故事。董公偃字安义,古兴化县来苏里人,博物洽闻,操行纯正,宋大观中,转运使陈觉民表奏其品行属天下第一,大司成考核无差。乡大夫林迪、陈易等乡绅名士都十分敬仰他的为人学术。

      良吏箕裘千秋裕 
      大儒风范万世昌
  联意讲唐末五代时仙游名臣董思安的故事。五代乱世,朱文进杀闽主王曦篡权,董思安身长九尺,勇冠一时,他与留从效、王忠顺合谋恢复王氏政权,杀绍颇,立王延政从子王继勋为刺史。南唐大军攻建州,城陷,董思安领兵退居泉州。(林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