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桥未来规划:44.贫困地区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39:40
         
           
             贫困地区
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 平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起惠及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到2004年云南省还有700多万贫困人口,占全国的10%左右。这些贫困人口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是: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生态失衡,生存环境差,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形成了条件性贫困;社会发展程度低,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居多,文化教育滞后,形成了素质性贫困;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人均收入低,形成了经济性贫困。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条件性贫困和经济性贫困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要树立人本观念,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要地位。要使这些地区加快发展,与全国和全省人民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

1、要牢固树立民族贫困地区建设和发展,人才是关键的思想。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的经济合作和竞争将日趋频繁,各国之间综合国力较量更为激烈。人才作为综合国力的制高点,又将成为竞争的焦点。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资本、技术、信息及各种物质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和转移,唯一不能转移,引用的是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中国及中国西部地区知识创新的重中之重。西部贫困地区,尤其是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除社会发育程度低、生存环境差、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条件差外,更重要的是人才缺乏,形成了由条件性贫困,导致了素质性贫困,素质性贫困带来了经济性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民族贫困地区没有人才的大开发,人才的大注入,人才的大交流,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所以要牢固树立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是关键的思想,人才兴则事业兴。

2、科学制定贫困地区人才战略规划,避免人才培养使用的盲目性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西部地区,具体说就云南而言,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少数地区、少数干部,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才规模较小,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学历结构不协调,专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人才队伍不稳定,人才潜能未被充分发挥,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人才在地区、行业和产业之间分布不合理,人才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创业环境尚需改善,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科学制定人才战略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目标,整合人才资源,构建良好的用人机制,对人才发展的方针、途径、手段、阶段、步骤、重点、对策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以及对所需的人、财、物、时、地等作出统筹安排,把贫困地区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实现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党政管理人才能力明显增强,结构更加合理,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素质有较大提升,人才在地区、产业、城乡间的分布更加协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加健全;人才流动新体制、新机制初步形成,人才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人才成长创业环境更加优化,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目标,努力开创贫困地区人才工作的局面。

3、扶贫项目与人才支持相结合,让人才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树立“一手抓人才,一手抓项目,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的思想。因为项目连接干部,项目搞好了干部也得到锻炼,项目连接发展,从贫困地区的实际看,发展只有靠上项目,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项目多了自然就推动了发展,上了项目,实施项目发现了人才,培养了人才,因此做到扶贫与扶智结合,扶贫项目与人才支持结合;二是扶贫与扶智结合,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共性就是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低。要加大扫盲力度,让青壮年文盲在文盲的基础上接受扶贫致富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每年国家、省、地、县各级要有一定的专款对青壮年农民进行扫盲和技术培训,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三免教育的范围,避免新的文盲的产生,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回乡青年的职业培训,鼓励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要加大村社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村社干部的素质;三是扶贫项目与人才支持相结合,通过项目实施,使用一批人才,培训一批人才,让人才在实施项目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使项目在实施中带动人才的培养;四是建立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责任制。国家机关单位到扶贫点扶贫要克服临时性思想,本单位的领导在一届任期内亲自抓扶贫攻坚,换人不换地点,不脱贫不脱钩,做到带着感情去扶贫,做到真扶贫。扶贫开发工作要列入政绩考核,要与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挂起钩来,由组织、人事、扶贫等部门定期检查考核,对表现好、政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提拔使用;对不负责任,表现差的给予批评或者处分或降级使用;五是要增加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就业指标,改变一方面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大批大中专毕业生闲置的现状,激励人才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一批热心贫困地区发展的大中专毕业生深入贫困地区建功立业,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4、落实各项措施,形成人才发展的良好机制

一是在党政管理干部方面。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乡村三级党政干部队伍主要承担着扶贫攻坚的组织、协调指挥和实施的重要任务,党政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扶贫任务的完成,影响着执政党在贫困地区的形象。所以要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和考核。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解决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纪律、宗旨意识等根本问题。尤其要解决党政干部对贫困地区的感情问题,要教育干部带着感情去想事,带着感情去干事,凡是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党政干部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提拔使用,优先选拔到发达地方挂职锻炼,优先交流到发达地方任职,优先得到一级培训,鼓励中央及省级部门的干部到贫困县去工作和挂职,充分施展才干。在条件特别艰苦的乡镇工作的干部,向上浮动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工资,坚持工作五年以上经考核优秀或成绩突出,给予破格使用,并将浮动的工资作为固定工资记入本人档案;二是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极鼓励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到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对长期在重点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工资档次和工作水平。为他们提供科研、开发和推广资金,鼓励他们进行技术承包,按承包所得的资金做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充分地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凡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工作业绩参与技术职务的评审和晋升,外语和论文只作参考,不作硬性规定。对广大农村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进行普查,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对技术进行评审和认定,凡符合初职和初职以上条件的通过认定后,每月要给一定量工资和扶持经费,充分地鼓励他们发挥专长,带动一片;三是在企业管理人才方面。要以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遵循企业家成长的规律,注重国有企业人才与乡镇企业人才的结合,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人才工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高经营管理和驾驭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培养一批能够引领和推动区域经济和县城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企业带头人和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凡在贫困地区办厂,办企业,开发资源的税收、工商注册,给予优惠和优先。

5建立人才培养网络,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劳动力转移培训师资的力度。

一是中央省级大专院校根据贫困地区的人才实际,每年要有一年的经费和一定的时间对县乡两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在提高对扶贫工作认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让他们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每年要有一定的经费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进行专业培训。成立扶贫、扫盲、科技文化为一体的学校,学校有一到二名专职人员,负责扶贫工作和培训的事务性工作;二是要把基层科技人才的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结合起来,在扶贫项目上要充分使用受训人员;三是重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农业职业学校(学院)、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和科技示范园及基地、农场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培训一批熟练运用实用技术的种养行家里手;一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一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工巧匠;一批农产品营销经纪人和营销能手;一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一批依法组织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带头人;一批乡土人才。即:“六个一”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