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etc信用卡免年费:崛起标志在人才,制约人才瓶颈安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29:36
    崛起标志在人才,制约人才瓶颈安在?



   2011年2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专程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这已经是温总理第三次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问题时,温总理说,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人们议论最多的是GDP,但我以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我更重视另外两个数字,那就是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科研研发经费占整个生产的比重,这才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这些年我们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有很大进展的,超过80%的大学生都找到了工作。至于有关系、找门路,这是一种社会的坏现象,我们要转变这样的社会风气。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个别“拔尖”的科研人才;我们需要的,更有高等中等以及基本的技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可以看成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分布,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一望无际大草原的“平面”分布。“天生我材必有用”!从一定层面上讲,我们人人都是人才,就看是否,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行当,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我们中国人举世无双的聪明,只要每个人发挥自己五成左右的才智,都会成就一个现今世人想象不出来的“奇迹”。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每一个人,都发挥了自己了吗?我们的各行各业中,都把顶尖人才发掘出来了吗?还都远远没有!能把二流人才发掘出来就已经不错了。即使是在目前的“盛世”下,我们每个中国人平均下来,也就发挥了个三成不到。请问,什么比赛让人揪心?足球!什么比赛更让人揪心?中国足球!可怜可笑可悲的中国足球啊!2008春晚中赵本山宋丹丹搞笑中国足球了,那么我们中国足球的症结在那里呢?最根本的原因:“人才没出来!人才出不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人才没出来!人才出不来”!单单一个“腐败”太笼统了,有“体制”的问题,有“教育”的问题,有“文化”的问题。我们的问题成堆!我们的足球如此,我们的其它各行各业也大抵如此。
  
   我们的“拔尖”人才出来了吗?我们的中高考以及公考等制度,我们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运作模式,等等。我们的“机制”都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而“人才辈出”吗?中外硕博士组成的教师队伍,配备生产队副队长的领导干部,能构建和谐校园吗?去年,温总理在与网友交流的时候,曾特别强调,要在各级各类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去行政化”的问题。
  
   相比于其它管理方面弊端,我国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行政化”管理,是制约我们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而“人才辈出”之最大“瓶颈”。
  
   “去行政化”!全国重点大学的校长们都有一个疑问:何时他们肩头的副部级行政序列最终不再与校长这一职务比肩?这一疑问也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对的难题,“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二是让教育家办学。”支持“去行政化”者认为,内含“去行政化”的《教育发展纲要》,应是正确的“中国特色大学管理体系”,反对“去行政化”者则认为,这将使大学校长与同级别官员对话时“矮人一截”。“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标志着决策层力图破解该冰层的决心。当校长书记不再是副部厅局级,校园“一把手”的权力还有多大?校园的安静与书香是否就此保证?中国诸多教育体制问题能否能迎刃而解?《教育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了有关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等六项改革任务。其中的每一项任务都与,既是校长书记又是副部长厅局长的高校领导官员们,息息相关。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称:“高等学校比社会更渴望能够去行政化”。“教育去行政化给高校增加了更多的责任感,在教育界出现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生态环境有利于国家出现一批投身于教育的教育家”。实际上,行政化的问题不单出现在大学,也同样出现在公立中小学中。不单是大学,所有学校都应“去行政化”,都没有必要设置行政级别。对此,新教改方案提出的解决之道“政校分开”与“管办分离”若能落实,学校面貌必焕然一新。温家宝总理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让校长们安心校园,正是办一流教育的第一步。问题的关键在于:所谓“政校分开”与“管办分离”!在一个“官本位”的世界里,能行得通吗?
  
   我们的“教育产业化”管理,是制约我们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而“人才辈出”之又一重大“瓶颈”!
  
   “教育产业化”,主张要像兴办工商业一样兴办国民教育,要像办企业一样办学!企业可以多种经济成分,国民教育也应该搞私有制学校;企业讲投资讲回报讲利润讲分红,学校也应讲投资讲回报讲利润讲分红;企业搞股份制,学校也可以搞股份制;国有企业搞改制,公办学校也可以搞改制。总之,凡是企业可以搞的事情,学校也大体这样去做。
  
   “教育产业化”理念中,教育与经济,学校和企业,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所以,他们无意或有意地回避教育的固有属性,制造教育产业化的种种舆论,在教育领域掀起一场沙尘暴,迷惑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特殊社会产品,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行教育产业化政策。教育究竟能不能产业化?关键在于对教育的属性要有,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而得出这种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的关键则在于,对教育产品应当进行多角度的立体分析。
  
   “教育”,具教化之功能,是人谋求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教育”是保存知识整理知识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发展知识的特殊行业,在传承文明发展文明诸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必须“为公立学”,保证教育不为任何特定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的利益所左右。
  
   “教育产业化”,却把“教育”仅仅当作一般商品,无视“教育”之特殊性。“教育产业化”,明显减缓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产业化”下,种种“教育”乱象,部分抵消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一些人高举“教育产业化”旗帜,堂而皇之地将“教育”变成商品来谋取高额利润;一些地方官员在“教育产业化”的旗号下,不仅将其权力范围内的高中技校等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国有“教育”资源出让给民营资本,甚至将优质的初中小学以“改制”名义卖掉。在财政拨款不到位的情况下,“教育产业化”,也成为一些学校乱收费高收费的“理论根据”,甚至成为“教育”领域极少数人“寻租”活动的挡箭牌。“教育产业化”,片面夸大“教育”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之所谓“经济功能”。上述“教育”乱相,对“教育”功能和性质的扭曲和异化,坑害了广大老百姓和学校的教职员工,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教育产业化”,使“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受“教育产业化”影响严重的一些地方一些学校,“教育”价值失衡,“教育”行为失措,学校功能变异,学术精神沦丧。这是对“教育”根本性的伤害。
  
   东北一大款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不出十年,大学里将都是我们这些人的孩子”!“国外有皇家贵族学校,我们为什么不办一所这样的学校?我们将来从小学到大学配套成龙,把先生培养成高级人才,我决不培养工农兵!培养工农兵可以砸我的牌子”!
  
   “教育产业化”理念,反映“典型暴发户”之诉求!“教育产业化”,与我党“执政为民”之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教育”也是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摆脱贫困和卑微地位,最有效最合理的途径之一。正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一钱障目不见泰山的“教育产业化”,造就了目前我们社会中“教育”的“严重不公”。“教育产业化”,背离“以人为本”之人文精神,剥夺弱化弱势群体的教育权,严重降低国民素质,加快两极分化,破坏社会稳定。“教育产业化”,背离“素质教育”,使“育人”成空话,严重降低“国民的人文素质”。“教育产业化”,加强了教育的殖民与买办化倾向。“教育产业化”,使专业设置趋利化实用化,淡化基础学科建设,影响科学技术的独立发展。“教育产业化”,利益驱动高校盲目升级与扩招,不仅严重影响质量和信誉,而且渐使大专毕业生就业“民工化”,零薪酬就业,交上岗费上岗,等等。“教育产业化”,一面为老板们大量提供廉价劳动力,一面也在社会各阶层中培育着不稳定因素。
  
   “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制约“人才辈出”的瓶颈是什么?我们的问题成堆!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育行政化”与“教育产业化”首当其冲!积重难返,是客观的现实;快刀斩乱麻,也不失为一策。如之奈何?目前根本去除“教育行政化”与“教育产业化”的最大阻力,当然还是来自“既得利益集团”。教育投入科研投入的增加,相对容易做到,而有关体制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政校分开”与“管办分离”等,却实际上关系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诸多深层次矛盾!
  
   还是我们的葛优师爷说得好:“酒一口一口喝,路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呢,咔,容易扯着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