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富美加宅男女神: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35:09

                                                    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探析

【摘   要】针对我国现行财务制度逐渐满足不了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需求的现状,本文以中职学校会计环境变化为起点,分析当前财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中职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提出大体思路和一些具体的核算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 财务管理 教育成本
  
  据了解,各中职学校会计核算遵循的主要是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近年来,国家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进行分类改革,这一系列举措对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各学校办学理念、运作模式的转变导致会计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原有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如何在新形势下制定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来指导中职学校财会工作,值得我们探讨。
  
  一、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环境呈现新变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中职学校办学机制日趋灵活,资金来源不再完全依赖财政,筹资渠道多种多样。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接受投资机构的投资基金等现代融资手段在学校筹措办学资金过程中被广泛运用。
  同时,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民办学校和股份制学校等多种所有制学校数量大幅度增加,这部分学校的运行及财务管理大多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其高效的办学效率、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示范作用日益显著,推动着学校财务管理向国际化方向前进。旧的传统学校财务管理观念及方法将越来越来不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部官员早2007年就曾表示,中职教育将以依靠国家助学金体系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方式转向免费教育。一些地方已经全面推行或者在少数专业(如涉农专业)中推行免费教育,这些政策措施的推行一方面大大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中职学校财
  务管理带来新课题。
  
  二、现行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长期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预算为中心,不重视财务分析,不重视成本核算,学校的财务工作处于“记帐工具”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进行成本核算,投入和产出无法相匹配
  “教育成本”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伴随着教育经济学产生时出现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教育的经济价值》(1964)一书中辟专章论述了教育成本,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概念,把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划分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此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成本进行了界定,虽然人们对教育成本的表达有所不同,但对其本质内涵基本达成共识,即教育成本的内涵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耗费的资源价值。教育成本具有阶段性,受教育者因接受教育的阶段不同而形成不同阶段的教育成本。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科目仍按照政府收支分类设置,支出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五类,没有成本类科目。在旧的经济体制下,学校经费全部靠国家财政拨款,不存在成本核算,现今的职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和巨大的资金压力,与企业有着越来越多的相似点,同样需要开源节流,同样需要注重管理。同时,免费教育实行后,生均教育成本将成为财政部门对中职学校拨款的主要依据。
  (二)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紧张,资金管理薄弱
  一方面,中职学校管理人员仍只注重向财政要经费和向学生收费,经费管理的短期考虑较多,而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尝试多渠道筹资,实现学校跳跃式发展往往被管理者忽视。
  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对中职学校拨付资金有限,在中职学校在校生迅速增长,规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财政预算仍沿袭旧的做法,即人员经费按编制内实有人数拨付,公用经费保持不变。在学校人员编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预算拨款连年保持不变,或者增幅甚小。学校资金普遍困难,很难筹措资金购置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实习场地及设备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生源的快速增长,这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不得不“在黑板上开机床,在练习本上演工艺”。“在德国,最先进的设备往往在职业学校,而我们是别人不要的设备在职业学校。”一位职业学校的校长曾感叹地说。
  (三)事业收支全部采用收付实现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比如:每年九月是学费收入最集中的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的学费拖欠到第二年,这部分欠交的学费未在当年确认为应收债权,虚减了资产。而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不计提减值准备,又导致资产虚增。再如,有些基建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若干年,由于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而无法转为固定资产,长期挂在往来账上,使学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明显不实。
  (四)固定资产价值体现不准确,欠公允
  现行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固定资产从入账之日起即以原值体现在报表上,无法反映其净值和新旧状况,导致资产虚增。一旦需要更新或报废,由于缺乏可靠的依据,往往凭主观判断,要么提前报废造成资产浪费,要么因经费紧张迟迟得不到重置,随意性较大。
  (五)会计报表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全面
  现行学校财务制度要求报送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等,未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实质上,学校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恰恰是以现金流入和流出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未编制现金流量表,无法及时掌握学校某个时期内现金的流向、变化状况等信息。此外,学校财务制度对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比较笼统,大部分学校披露的会计信息也很粗浅,有些甚至没有披露,不利于会计信息的阅读、理解,也会影响管理层的决策。   三、中职学校财务制度改革设想
  
  (一)建立成本核算机制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现实,中职学校在遵循《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同时,应建立成本核算机制,计算生均教育成本,并注意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
  以“权责发生制”结合现行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原则,划清费用的受益期限和受益对象,切实做好成本核算,使管理出效益。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信息,才能正确核算教育成本,真实披露学校的教育活动,为中职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为了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必然投入更多的教学设备,以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但大量教学设备的投入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才能正确核算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成本和经济效益,才能正确评价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的绩效。建立折旧制度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大措施,以提取折旧费的形式使学校投入的国有资产保值,是中职学校区别于行政职能部门管理的重要标志。
  只有在实行“权责发生制”及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计算教育成本。教育成本的计量应科学,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科学确定纳入成本核算范围的支出项目,包括:教师的工资福利、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的购置费、师资培训费、教学设施设备的折旧费、教学用水电费等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直接支出。建议增加“教育成本”科目,用来计算和归集人才培养成本,从而核算出生均教育成本。
  (二)改革预算拨付方式,尽早实行免费教育
  中职教育实行免费教育已势在必行,但免费教育实行后,学校经费如何保障将是相关部门急需考虑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更应科学地计量中职教育成本,财政部门应改变以往以教职工编制数为主要依据拨付预算的方法,应以生均教育成本为参考依据向中职学校拨付教育经费。
  (三)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强化对会计信息的披露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由于目前会计制度的约束,学校编制的收入支出表不可能反映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和资金运动状态,因此,编制现金流量表必不可少。同时应强化会计信息的披漏。比如:具有重大影响的债权债务、学校向金融机构借贷款情况、接受外界投资等信息,均要及时予以披露、说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强化政府和社会对学校资金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