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东到丹阳北的高铁:德国育儿参考(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0:12:45

德国幼儿教育简介
http://baby.baobei360.com/Jiaoyu/Html/2007-11-2/37.html
  德国提倡的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
  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幼儿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还未纳入学校教育系统'由少年军领导管理。
  他们认为:
  1、孩子是一个人'但他需要时间去发展成为一个人;
  2、孩子是一个历史的人,他总是出生在某个空间,社会的某个阶层以及某个时代背景'他还面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历史;
  3、孩子是生活在一个与他互动的社会空间,他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以及乡土文化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非常重视幼儿的社会性);
  4、强调孩子生活在一个与他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海水、太阳、石子、树林、沙子等等都是他所要探索和利用的(所以很重视孩子发展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德国的幼儿教育突出的有两点:
  1、家长是教育的主人;
  2、孩子就是孩子,幼儿园是孩子发展的地方,要对孩子提供帮助,支持、鼓励、引导孩子用自已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看似“不近人情”的德国式育儿
http://www.sw61.com/Education/HTML/Education_2005.html
    德国爸爸Dirk的首度“不近人情”是对待孩子的发烧。宝宝Charles第一次发烧的时候,Dirk主张让宝宝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战胜疾病。他认为发烧是孩子身体内部的病菌在捣乱,如果用抗生素把病菌压下去,免疫力就会减弱,如果用自己的免疫力去压制病菌,免疫力就会提高……这个观点看上去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Charles后来再也没有得过大病,只是长牙的时候发过烧,靠他自己的免疫力很快就好了。现在他的身体状况很好。中国妈妈Ginny如今也认同了不能滥用抗生素这个科学的观点了。
  在德国人聚集的社区,每个周五,妈妈们会带上自制食物,聚会交流,孩子们则在一起游戏。Charles第一次去时,大家一起唱着歌,欢迎新朋友。那次聚会让Charles和快两岁的邻居Lily成了好朋友,Lily曾当过教师的德籍妈妈也和Ginny成了好朋友。两国妈妈交流育儿经,Ginny说中国家庭添了宝宝,不只拴住了爸爸妈妈,同时被拴住的还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会有5、6个人围着宝宝团团转。Lily妈妈很惊奇,她说,在德国,绝不会有这么多人围着孩子转,只有妈妈带孩子,即使是在职女性有了孩子后,也会有一段时间放弃职业,专心养育孩子,等孩子大些再出去找工作。
  Lily经常找Charles玩沙。一次,Lily居然抓了一把黄沙放进嘴里,当即呛得眼泪直流。Ginny将这“重大事件”告诉Lily妈妈,没想到她只是随意耸耸肩:“这很正常,她知道沙子不好吃,以后就不会吃了。”德国妈妈主张实验式的教育,鼓励孩子自己去认识事物。当看到Ginny对Charles说“不许”,Lily妈妈就会提醒Ginny不要强制地对孩子说不许,哪怕是很小的孩子也应征求他自己的意见。
  在德国的时候,因为环境相对比较干净,Ginny和Dirk让Charles随便爬
。到了国内,Dirk还是让他到处爬,到了宾馆就把他往地上一扔。Ginny觉得有的地方比较脏,就想把宝宝放在学步车里面,可是Dirk说:“干吗他还不想走的时候让他走?他要想走的话,站起来就会走的,你不要强行让他在一个东西里面走,这对他的发育不是特别好。”一开始Ginny有点不接受老让孩子那么爬,结果有一天孩子突然就站起来了,咚咚咚咚连走了4步。事实再次证明德国爸爸说对了。
  Charles很有忍耐力,即使尿布已经很湿了,但是他见爸爸妈妈很忙,就会先忍着,等他们不忙了,他才会出声提醒该处理他的尿布了。这也和Dirk的教育很有关系,小时候当他在那儿哭的时候,如果大人们正吃饭,Dirk会对Ginny说:“亲爱的,你也很重要,你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就把自己的时间都牺牲了,你把你的饭慢慢地享受完,让他知道他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但不是中心。”慢慢地,Charles就明白了,他可以等。从小他就睡在另一个屋里,早上醒来一看爸爸妈妈那边很安静,他就自己坐在床上玩,听到有了动静,他才会出声和爸爸妈妈打招呼。这个很能融入三口之家的小小人,让妈妈Ginny觉得他从来不是个负担。Ginny也从来不和孩子撒谎,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告诉他,并且说到的事情一定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就会明说,烦的时候则会说:“现在妈妈心里很难过。”这样Charles就会安静,不打扰妈妈啦。


德国父母育儿:让他做完整的人
http://edu.9ye.com/index/display~icbid~584~a~view~id~34196~type~article.html
    德国是原料缺乏的国家,今天它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虽然主要依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但家庭教育与职业引导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
  德国提倡的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 
  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欣赏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 
  尽管德国家庭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与东方的孩子相比,他们较少有依赖他人的意识。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孩子们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择下离开家庭或家乡到外面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 
  父母们在家教中十分注意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的指导。 
  1、孩子出生后,父母便给孩子一个银行账户(在德
国5马克即可开一账户)。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财以便懂事后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和打工钱。
  2、从蹒跚学步起就开始注重孩子坚强性格和参与意识的培养。孩子跌倒后,父母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为陶冶情操,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手工活动,如家庭布置、花园布局以及机器维修。 
  3、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遇到的个人问题和烦恼增多,父母注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尽量去理解孩子。 
  4、在择业问题上,尊重孩子意愿并加以适当引导,确保孩子有一个自己喜爱的职业。
(何云 本文来自:中华育儿网)


一个德国人成功育儿的八条经验
http://www.eduzhai.net/youer/351/374/youer_130286.html
    德国人卡尔威特的一个孩子,在不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他教育孩子的经验是:
    1.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的语言,而不要把小猫说成“喵呜”。
    2.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独立思考解答
    3.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复述
    4.培养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有时父母故意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
    5.开阔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7.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父母应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决不敷衍
    8.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中国妈妈和德国妈妈最大的区别
http://www.ci123.com/article.php/24254
    我只生了1个乐乐,从她出生就有姥姥、姥爷、小姨、姨夫、姑姑、爷爷、奶奶甚至还有我的叔叔、姑姑、以及我84岁的奶奶——乐乐的太姥姥,轮班照顾。对了,还有走马灯一样更换的11个保姆。而我认识的第一个德国妈妈依丽莎白,生了凯瑞丝、哈娜和苏依三个女孩,她在柏林一个亲戚都没有,就是自己一个人快乐地带着3个孩子。
  离开伟大的老人,我必须尽快转变成“德国妈妈”,独立而从容地养育孩子。
  18个月的乐乐在适应新生活方面,远比我这个30多岁的中国妈妈出色得多。突然离开那么多亲人的我,在德国最初的几个星期,简直如同跌入18层地狱。我由衷地想念我的妈妈。从乐乐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和我们住在一起,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爱,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和乐乐。我们要离开北京时,妈妈瘦得只剩下45公斤了,这样的母亲在德国是不存在的!在西方国家,祖父母或亲戚最多只是临时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职”照顾孙子,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的“适应期”足足持续了3个星期。我几乎每天都要给妈妈打电话,总希望她能来柏林和我们一起住一段时间。怎么也想不到,在职场上能拼能杀的我,作为妈妈却是如此脆弱。现在,每周四下午,我带着乐乐和依丽莎白的三个孩子一起聚会。看她从容地带着3岁半的、2岁的和2个月的三个孩子,我发现我必须要彻底转变,变成“德国妈妈”,才有出路。
  要想成为“德国妈妈”,必须扭转自己对孩子的那种无时无刻的紧张感……
  想成为“德国妈妈”,首先不能太关注自己的孩子。中国独生子女的一大弊端,就是孩子从一出生就变成家庭的核心,父母对他的感受、需求、喜怒哀乐,甚至每个表情都要做出应答。
  2岁的哈娜玩累了,自己躺在地板上就睡着了,她的妈妈继续干别的事情。18个月的乐乐睡个觉就费劲了,要一边喝着奶,一边听我唱儿歌、讲故事,家里其他人还不能出半点声音。现在上了幼儿园,中午12点,老师TINA把窗帘一拉,所有孩子自己上床睡觉,睡不着的自己坐在床上玩,不许出声。乐乐在幼儿园只能睡不到半个小时的午觉,我担心这会影响她的大脑发育。TINA听到后笑着对我说,“别担心,中午不睡觉,晚上能睡得更好!”
  另外,中国父母养孩子和养猪的标准差不多,一味地追求胖。乐乐出生时5斤7两左右,其实完全正常,但所有亲戚都觉得她“先天不足”。从此以后,我永远被“乐乐太瘦”这个问题所困扰。到了德国我才惊讶地发现,乐乐在他们班上比2岁的孩子还要高和壮!中国家长要求孩子小胳膊小腿胖得都要象“藕节”一样,可以做米其林轮胎的“形象代言人”。而我从1996年第一次到德国,10年以来还没发现一个德国“藕节婴儿”……
  入园第一天,我嘱咐TINA:“乐乐胃口不好,中午饭一定要让她多吃。”TINA却笑着告诉我,孩子自己最清楚什么时候吃饱了,不用管。这也是中国妈妈无法接受的事情。德国孩子很规矩,真是“食不言,寝不语”,一声不吭地把土豆和面条往嘴里塞。而乐乐一边吃,一边说话,一边玩,还总是拿小勺给旁边的孩子喂饭。几分钟以后,TINA把小饭碗收走,乐乐几乎什么都没吃呢,午餐结束了!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我好像已经逐渐开始变成一个“德国妈妈”了。有一天,乐乐爸爸和我一起数钱。突然,他严肃地对我说:“以后你可得省着点儿花,我们得把钱攒起来将来全留给乐乐,要送她去美国留学,总得给她买一套房子吧……还有,将来乐乐有了孩子,我们当姥姥姥爷的,可得帮她带孩子啊。”
  我听得目瞪口呆,这个地道的“中国爸爸”,急待改造……


德国育儿重视科学实验
http://blog.163.com/home1008@126/blog/static/7525657320086258116983/
    一个硕大的肥皂泡,在夕阳下变幻着斑斓的色彩,比这色彩更绚丽的,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这是我去年暑假在德国威兹勒小镇看到的一对年轻夫妇和孩子嬉戏的情景。
    这对叫约克里的夫妇,正在自己家里和两个儿子做大肥皂泡的实验。他们先将各种洗涤剂以一定比例混合倒在一个澡盆中,然后用金属丝弯成一个大圆圈,在肥皂水里蘸一下再抬起来,一个大大的肥皂泡便诞生了。
    接着约克里又让他的两个儿子站到澡盆中间。这次,他们用砂布将呼啦圈缠起来代替金属丝,然后夫妻俩一起慢慢转动蘸着洗涤剂的砂布呼啦圈,一瞬间,夕阳下就出现了一个犹如彩虹般绚烂的大肥皂泡。惹得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叫着,也不由得吸引了我们。
    在这个实验游戏里,约克里夫妇让孩子们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在配比洗涤剂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不过,当我们走上前去,约克里操着不是很流利的英语对我们说:“其实,我不必马上让他们学会这些知识,只要能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们自然会产生兴趣。有多大投入,就会有多大收获,即使这些实验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来说,却有相当大的帮助。”
    如今,德国小学课本中那些有趣的实验,往往会成为一些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题目。心理学家查理•哈代就经常带着儿子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里开心地做实验,他们拆过自行车,做过小马达,每一次实验成功,父子俩都会无比地兴奋。他们曾按照儿子的课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加热烧瓶,使烧瓶里的水沸腾后盖上盖子,然后将烧瓶底部浸入冷水中,使其停止沸腾。最后用冷水从烧瓶的顶上浇下来,看烧瓶里的水会怎样。
    课本里的正确答案是“水会再次沸腾”,并给出了正确解释。在实验中,当水再次沸腾的瞬间,他看到了儿子脸上那又惊又喜的表情。
    在访德期间,我们还见到了一位三十出头的玛丝女士,听说她小时候是远近闻名的“捉虫女王”,一天最多曾捉过101只蝉。现在,她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了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儿丽娜。
    现在,丽娜不但能应付各种各样的昆虫,就连捉蛇都不在话下。她可以轻易地叫出各种昆虫的名字,甚至还能分辨出它们的年龄。
    实际上,只要父母教育得法,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的兴趣。


德国人怎样教孩子学音乐
http://www.bjtzjz.com/exec/news%5C20056%5CNews210%5C25103734.shtml
  德国有8千多万人口,合唱团有4万个,还有2.5万个业余或专业乐团和舞蹈团,大约每4个德国人就有1人会熟练地演奏一种乐器或在合唱团唱歌。很多德国人对声乐、器乐都很在行,可以说德国是音乐之邦。这与德国人在儿时所受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德国孩子是玩多学少,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长与客人津津有味地谈论音乐作品时,当他们演奏自己钟爱的乐器时,当他们领着孩子参加音乐会时,孩子对艺术的爱恋便产生了。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比用棍棒压迫儿童苦学有效得多。但前提是要成功地创设能够让孩子感受音乐美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参与其中的欲望。
  快乐的学校音乐教育 德国幼儿园里见不到孩子们正襟危坐的模样。老师主张音乐课先要让孩子去接触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如三角铁、铃铛、木琴、鼓号等,老师放手让孩子去摸摸、敲敲、弹弹、吹吹,让孩子利用一切机会感受音长、音色、音高、音准以及噪声与寂静等。老师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与乐曲的理解,进行即兴的动作表演,或出一些有关音乐表现的题目,如“美丽的春天”、“冬天的滑雪场”等,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用动作、琴声、模仿的音响,表现一幅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音乐图画。德国的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它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多彩的社会音乐活动 德国通常每年要举办100多个音乐节,广场音乐会随处可见。一天,慕尼黑皇宫前的广场贴出海报: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为今晚的音乐会执棒。当晚,广场上站满了人,有不少是全家而来的听众,他们静静地凝神谛听,孩子们安静地坐在家长身边,接受神圣的音乐洗礼。这种场景充满了音乐的感召力,儿童的心灵在这里得到深深的滋润。德国的教堂一般都有儿童唱诗班,这也是孩子得到音乐熏陶的一种方式。当他们用纯净甜美的童声合唱进行赞美和祝福时,不仅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也让周围的成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德国育儿:善良教育每一天
http://www.jxllt.com/?artid=NDA0ODk=&F=dmlldy5odG0=
  汉斯是典型的德国人,虽然生活在广州,但生活方式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却一直沿袭着德国人的做法。
  在女儿雪丽很小的时候,汉斯家里就养了只猫。那是汉斯在结婚前收养的,他来到中国,也把猫带到了中国。雪丽刚会走路,汉斯就送给她一只小兔子,雪丽爱它如珍宝,刚会写一点字,就开始为它作生长记录,自觉地担负起了喂养它的责任。后来,汉斯还让她养了一只鸟和一只小乌龟。好多中国朋友都劝他,不要让孩子养宠物,一方面是孩子接触宠物不卫生,另一方面是如果宠物有个三长两短,孩子稚嫩的心灵会承受不住。但汉斯却认为,只要家长掌握尺度,让宠物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孩子就不会因宠物而染病;宠物出现生老病死的情况,这是自然规律,孩子早晚都要明了这一真相。除掉这些顾虑,孩子养宠物,为的就是培养其善良的天性:孩子本身就是弱小的,让他们学着照顾宠物,其实也就是在学习照顾比自己还要弱小的生命。
  汉斯的善良教育,在雪丽身上开展得比较顺利。不过,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有一次,我陪汉斯一家逛街,在街拐角处,有个跛腿的小乞丐,一把拉住雪丽的衣襟,把破盆子递到雪丽面前。雪丽慌了,打掉小乞丐的手:“干什么?!这么脏,你赔我衣服!”
  “雪丽!”汉斯的脸沉了下来,“到我这儿来。”
  雪丽不情愿地走到汉斯身边。那个小乞丐也跟着走过来,把破盆子伸到汉斯面前。汉斯掏出些零钱,放进去。随后,汉斯拉着妻子和雪丽回家。后来汉斯告诉我,那天回家后,他召开了家庭会议,严肃地批评了雪丽的做法,告诉她,每个人都有尊严,都需要尊重。如果你没有零钱,没关系,你可以不帮他,但你不能因此就训斥他,伤害他的自尊心。
  我听了他的转述,觉得他有点小题大做,这种事情用得着这么一本正经吗?汉斯严肃地说:“这是为了孩子有颗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是金子。”
  雪丽在幼儿园有个好朋友。雪丽过6岁生日时,特意请她到家里来做客。那个小朋友送给她一个公仔玩具。本来,气氛还算融洽,两个小朋友玩得非常开心。吃过生日蛋糕,雪丽把自己的小兔子抱了过来:“看,它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兔子。”
  那个小朋友听了,白了雪丽一眼:“不,我家的白白比它漂亮100倍。”
  “你把白白抱过来比比。”雪丽也急了,“没有比我的兔子更可爱的小动物。”
  小朋友哼了一声,没说什么,打电话回家,让父母来接他。小朋友走了,雪丽还在生气:“哼,我明天就让所有的小朋友都不理她,看她还敢说我的兔子不好。”
  汉斯觉得问题严重——雪丽竟然开始预谋报复了。他打电话到那个小朋友家,了解情况。原来,那个小朋友心情不好,因为她养的小兔子,在前两天已经死了,所以今天才和雪丽闹翻。了解这些情况后,汉斯建议雪丽和她朋友通个电话,两个孩子在电话里聊起来。聊着聊着,雪丽竟然哭了起来。原来,知道好朋友顶撞她的原因后,雪丽觉得,自己很对不起朋友:“她一定很伤心,我……我要送给她一只小兔子,和白白一样,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
  雪丽哭了,汉斯却暗暗地感到欣慰:无论孩子以后是否能成功,至少她有颗金子般的心。其实,这只是汉斯教育女儿的几个小故事,更多的故事,融入在每天的细节里。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不是讲两次大道理就能做到的,需要每天,甚至每时每刻。(文/瑞红图/崔莹责任编辑:三宅)

上海妈体验不一样的德国育儿观
http://www.goodbaby.com/htmls/94/60894.html
  本文作者的网名是“雷根斯堡小兄妹”,上海人,她现在和丈夫、一双混血儿女居住在位于德国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那是一个很古老的旅游城市,2005年11月12日,儿子童一出生在那里;2007年12月2日,女儿童心也顺利降生。
  2007年,女儿童心降生时,她发现当地医院不主张立刻给新生儿洗澡,这种新的育儿理念带给她不少影响。
  “雷根斯堡小兄妹”是一位非常尽职的母亲,她现在是电视媒体从业者,上班时间跟新闻打交道,而下班回家就对付可爱的混血儿女,并兼职担任摄影师,她的亲子照片拍得尤其出色。
  我家的两个孩子都是在德国出生的。在这短短两三年时间里,我惊讶地发现德国的育儿方式与中国竟有着天壤之别。今天我就专门写跟婴儿洗澡相关的内容。
  我知道中国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现在都流行请月嫂,而月嫂对婴儿每天的护理重点之一就是给婴儿洗澡。小宝贝一出生就要洗澡,一些家庭条件好的还专门购置塑料充气的小游泳池,这样婴儿可以每天在家游泳一次。
  这些婴儿清洁护理的理念和知识,应该都是专家灌输和培训的。但是,我在德国生儿育女后,所接受的育儿理念似乎完全不同,这真得让我一开始有点犯晕了。
   德国以及许多欧联盟国家在内,从2006年起,就在相关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在广大的医院开始普及婴儿洗澡的新知识:为了减少皮肤过敏和皮肤癌,要尽量给婴儿少洗澡
  女儿童心是2007年底出生的,当时我虽然在产床上还觉得晕头转向,但是我已经发现了这个变化
  因为儿子童一是2005年出生的,我记得他一生下来就被抱去洗澡,接着是称体重、量头围,然后在胳膊上扣上标签,干干净净地抱到了我的手里。
  但是两年后,在同一个医院,小女童心一生下来,医生先告诉我孩子的性别,然后就在暖台上用毛巾把孩子身上的羊水轻微擦干,称完分量就直接抱给我了。
  我当时还疑惑,怎么不洗澡就给我了?童心的小头发间隙还看得到胎脂呢!
  进了病房后,医生也没来给童心洗澡。由于这是我的第二次生产,所以护士连传授换衣服、换尿片的常识课也免了。
  我忍不住问护士:“你们怎么不给婴儿洗澡啊?“
  护士说:“现在规定不可以给小BABY洗澡了,你们父母也不要洗,一定要等到孩子脐带自然脱落了才可以第一次洗澡!”
  我当时心想,脐带脱落要等一周左右呢,孩子7天不洗澡,肯定得臭了!
  等到第7天,童心的脐带自然脱落,我发现这个可爱的小胖妞根本没有臭,哈哈!
  我分析原因可能是德国气候比较干燥,而且婴儿刚生下来时,汗腺包括泪腺都没发育好,孩子每天唯一的运动就是吃奶、小便、拉臭臭,然后就是呼呼大睡,所以环境比较单一、干净,同时婴儿也有自身清洁系统。我记得第一天在宝宝的发隙、耳窝、手心看到的胎脂,很快也都消失不见了。
  我最近看到过类似的科研结果:孩子离开子宫、脱离羊水环境后,由于他的皮肤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并不适宜立刻被放到水中洗澡。而且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水质不同,自来水所加的消毒剂种类和剂量也不同,婴儿对不同水质的适应程度也不同,科学家认为越来越多的孩子皮肤过敏可能也和过早、过多的洗澡有关
  童心的儿科医生关照我,每周给孩子洗两次就足够了,洗澡时水温应该保持在38度左右,室内温度不低于22度,婴儿在水中时间不超过5分钟,否则孩子皮肤容易干燥和过敏同时洗发香波和沐浴露要少用,因为它们会洗掉婴儿身体表面的油脂,而这层油脂对于婴儿的保暖、防止感染及外部刺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是任何精制的油脂所无法替代的
。雷根斯堡小兄妹
  (以上育儿经验纯属作者的个人体会,没有对比和求证的企图,仅供大家参考)


德国育儿专家谈婴幼儿急救
2008-04-11 15:08:23 文章来源:新华网   
http://health.886120.com/1046/2008-04-11/243890.shtml
  孩子好奇又好动,而危险无处不在。不论在卧室还是在游乐场,父母都应该学会应对紧急情况,比如孩子摔跤、误服了药片或将手指头插进了电源插座。
  德国红十字会为家长开设急救课程的儿科专家达妮埃拉•施文克说,孩子刚刚会爬的时候,危险最多。她建议父母在此阶段给家里的抽屉、柜子尤其是电源插座上锁。
  如果孩子触电尚未脱离电源,手里仍拿着插入电源插座里的毛衣针,施文克建议:“直接接触不行。首先给孩子盖上毛毯抱出危险区。如果知道保险丝在哪里,立即拿掉。”呼叫孩子,如果仍有呼吸,就让孩子侧着躺。如果没有呼吸,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和实施心肺复苏,同时尽快叫医生。
  一旦孩子烫伤,必须立即脱掉湿衣服。她建议:“应该把烫伤的部位放在温水里。”每隔10分钟降温一次。
  窒息是孩子面临的又一危险。施文克说:“绝不能给小孩吃口香糖、葡萄或坚果等食物。这些东西很易堵住呼吸道。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量用手指伸到孩子喉咙里,疏通呼吸道,或者将孩子头朝下拎着。”
  对于膝盖擦伤,施文克建议:“用水清洗伤口,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一下。”她告诫说,要时刻预防伤口感染,很小的创伤也要注意。孩子还会经常摔伤头部,如果摔伤后几小时或几天后,孩子疼痛不减、哭闹、呕吐或昏迷不醒,就需要送医院救治。X光能够检查出头骨挫伤,大脑受伤的信息只能通过CT扫描获得。
  毒药对孩子来说尤其危险。植物、日用品和药片可能造成孩子中毒。误吞药物,尤其是治疗血液循环疾病和高血压的药物,通常会造成严重后果,但误喝一口洗涤液通常不会有太大危险。如果孩子吞吃了药片,一定要请医生评估中毒程度以及会造成多大危险。


德国:幼儿教育也需要人性化
http://www.d3kt.cn/news/20064/show33013.htm
    德国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美的系统著称。可是对于儿童,严谨的德国人似乎多了些宽容,他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甚至于对于那些在常人眼里的儿童,他们也能找出孩子闪光的一面。
    下面是2个儿童教育科研工作者考察德国时看到的德国教育片断,也许能作为一个例证,帮助大家了解一种优秀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是如何深入地渗入到教育各个环节的。
    随意进出的安静角
    在德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室里,都有一个独立的区域,称为安静角。
    幼儿园的安静角是半开放和安全的,里面有柔软的垫子和抱枕,还有洋娃娃,3~6岁的孩子可以在里面翻跟头,也可以在里面与洋娃娃相拥,满足自己肌肤贴近的要求。
    小学的安静角倾向于封闭,一般三面是柜子,一面是布帘,里面有沙发、桌子和书籍。在上课期间,如果哪个孩子想独处,可以自行进入这个区域,老师不会干涉他,但老师会格外关注这个学生,因为他的行为暴露了他心理上的需求。
    我们曾经与在安静角独处的学生聊天,他们的回答是其他学生也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
    这种制度让我们感到非常新鲜。这种设计至少起到帮助孩子们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同时也给老师提供了可观察的外部行为,为进一步的支持性帮助提供了可能。记得在一本关于德国大学精神的书中,提到了寂寞,作者认为德国大学的杰出成就与耐得寂寞有关系,而基础教育安静角的设计,其实已经把对独处的需求合理化了。独处是精神的放飞,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
    圣诞节的小马
    在一个特殊的小班里,10个可爱的孩子围着一位老师上泥塑课。因为圣诞节马上要来到了,老师正神采飞扬地给孩子讲耶稣在马槽里诞生的故事。桌面上摆满了各种不同造型的小马玩具,这堂课的主题就是用泥巴做一只小马。一个可爱的金发小男孩吸引了我们,他专注地摆弄着泥巴,其他孩子的嬉戏一点也干扰不了他,完全沉醉于自我世界之中。我坐在他旁边,静静地观察他的制作过程:揉、搓、拍、捏我不由伸出大拇指,给小男孩一个无言的赞美。
    课后,这个班级的老师告诉我,这些孩子都是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儿童,经过心理医生的测试作出判断后而组成这样一个需要特殊辅导的班。这些孩子并无智力问题,他们甚至是智力超常的儿童,他们专注某样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并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与天分,但面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大脑便会出现一片空白,无法正常听老师讲课。这种教学班除了有正常教学的老师以外,还配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些孩子经过一到两个学期有效的训练后,百分之百都可以进入正常班级学习,而做圣诞小马的那个金发小男孩便是一个很有绘画天分的孩子。积极鼓励孩子天分的张扬,而又采取措施极早纠正我们称之为的学习行为,这是德国教育中人性化感人的一面。


德国孩子怎样防近视
http://baby.zjol.com.cn/08baby/system/2008/06/27/009671331.shtml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近60%,居世界第二位,而作为医疗大国的德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却不足15%。这归功德国青少年眼睛保护协会在教育部门成立了专门防治近视眼的机构,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建立青少年视力档案,发现视力降低者,及时进行检查矫正
  近视150度以上要戴眼镜。协会认为,目前配戴合适的眼镜是矫正真性近视的主要方法。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戴眼镜,这样孩子总眯眼看东西,反而加深了近视度数。所以,如果孩子近视在150度以上,就要考虑戴足度眼镜。物理治疗、按摩、眼保健操等手段主要针对假性近视,对治疗真性近视的效果并不明显。
  预防胜过治疗。德国青少年眼睛保护协会提醒大家,1分的预防胜过10分的治疗。
  首先,从营养学上讲要增加肉类、维生素、牛奶、水果等的摄入,对预防近视会起到一定作用。平时在饮食上应做到3点:1.补充营养,除蛋白质、维生素外,钙、铬等元素已被证实是眼睛发育必需的物质;2.限糖糖可消耗体内的钙,诱发近视;3.保证充足的睡眠,使眼睛整体处于非疲劳状态。
  其次,科学用眼是预防近视的重要途径。12岁到18岁是近视高发期,由于教育制度不同,德国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并不重,相反他们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和远游。同时德国学校和家庭很注意创造良好的视环境,如充足的照明环境、远离电视等从小处着手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发现:电视儿童能力差
http://www.9939.com/pub/200902/123484064223.htm
    看电视过多的儿童,在语言和阅读能力方面的发展比较差,这是德国伍尔茨堡大学新近的一项研究结果。
  伍尔茨堡大学的心理学家沃尔夫冈?施奈德教授领导的一个小组对该市及附近地区330个家庭的孩子进行了长达6年的观察,在此间对参加试验的儿童进行经常性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注意力等项目的测试。研究结果证明,看电视时间特别长的孩子,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注意力的发展明显比其他孩子差。
  电视占用了儿童的阅读时间,电视里播放的娱乐节目比书本更有吸引力,而活动的图像又干扰儿童的注意力,这些对儿童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德国的幼儿园是怎样的
http://yuer.qe.cn/HTML/283716.html
    在德国,大部分幼儿园由教会、福利机构以及城市社团来管理,有些幼儿园也由企业和协会负责。幼教人员的中心任务是给孩子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一种学习氛围,让他们将来能够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幼儿园教育应对家庭教育起到辅助补充作用,帮助消除儿童发育缺陷,给他们提供各种广泛的教育、发展和培训的机会。
    政府对幼儿教育高投入
    在德国,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分为州立、私人或教会举办等几种类型。所有幼教机构的运作经费绝大部分由国家提供。政府在制定教育收费时,考虑到了不同家庭的收入以及各家庭的幼儿人数情况。家长将个人收入的3%交给区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送孩子入园。
    德国法律规定,必须给 3~6岁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德国3~6岁的幼儿入园率能够达到90%。德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对幼儿园的设置予以规划、调控,对幼儿园的规模、招生数及工作人员的数量予以监管。另外,他们还要提供幼儿园的经费预算上交议会,为议会下拨经费时提供依据。
    幼儿园的环境
    走进德国的幼儿园,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到了一个有一大群孩子的家庭里,安全卫生、舒适温馨而丰富多彩。幼儿在这里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显得很愉快。德国幼儿园的门面一般都很小,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但推门进去,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幼儿园一般都是两层楼的建筑,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活动量都很大,胆子也很大,爬高上梯,一点也不含糊。老师只是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活动室内墙上贴的、挂的都是幼儿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有些零乱,但对幼儿来讲很亲切。大盆大盆的绿色植物随意放在橱柜上。桌子上,给活动室带来不少绿意和生机。
    幼儿园内的混龄编班
    在德国,“幼儿园”这个概念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德国幼儿园招收0~10岁的儿童,包括0~3岁的婴幼儿。3~6岁的幼儿和6~10岁的小学生。一个班内,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他们一般将年龄不同的孩子分成不同的组,每组有不同的老师负责。幼儿园里也招收上了小学的儿童,就像中国的“小饭桌”一样。中午小学生放学后,到幼儿园来用餐,下午放学后,到幼儿园来做作业,做完作业可以在幼儿园玩足球等游戏。通常幼儿园每个班墙上都有一张表格,记录着每位小学生放学时间、所在学校、联系电话等,便于班上老师对他们进行管理。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混龄编班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以及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认为:大小孩子在一起,大孩子会感到很骄傲,同时知道要去爱护小弟弟、小妹妹,而小孩子也可以向大孩子学到很多东西。
    教育活动的组织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
    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至于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可以去娃娃家,可以到户外玩。对于午餐和午睡,老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有的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2: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有的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
    学前班幼儿教育规定
    难道德国幼儿园老师就是天天带幼儿玩?一份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前班幼儿教育规定的资料显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有:
    (1)要培养幼儿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主见,不是老师怎么说,别的幼儿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
    (2)要培养幼儿敢于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个别幼儿的害怕心理。
    (3)要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如认识信箱,他可以把要寄的信放进去;认识电话亭,可以用来打电话。
    (4)培养幼儿手工劳动的能力,如写字、拿针等,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训练幼儿四肢的技能。
    (5)教幼儿认识厚薄,认识颜色,学认l~10的数字,认识具体的国家,认识不同材料制品
    (6)对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学唱歌、跳舞、培养节奏感。
    (7)培养幼儿熟悉马路上的交通规则,知道如何过马路、看红绿灯。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幼儿独立性似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通过玩来教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