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华天大酒店洋妞:周有光:文字学的轮廓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0:38:47
文字学的轮廓画2010年01月27日  来源:作者赐稿   摘要:    文字学是中国首先创立的一门学问。许慎在公元100年写成《说文解字》,阐述造字和用字的六书原理,开文字学的先河。研究汉字的学问起初称“小学”,清末改称“文字学”,1950年代称“汉字学”,名称的...    文字学是中国首先创立的一门学问。许慎在公元100年写成《说文解字》,阐述造字和用字的六书原理,开文字学的先河。研究汉字的学问起初称“小学”,清末改称“文字学”,1950年代称“汉字学”,名称的一再更改标志着认识在逐步前进。起初只研究汉语的汉字,后来把汉族和非汉族的汉字型文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这是“广义汉字学”。视野再扩大一步,把人类的所有文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微观的和宏观的研究,这是“人类文字学”。文字学就是人类文字学,正像语言学就是人类语言学。           文字学的内容包含:文字起源论、文字分类法、原始文字学、古典文字学、字母文字学、比较文字学、应用文字学等。下面尝试为文字学勾画一幅最简单的轮廓画。           文字起源论           文字起源于图画的说法比较可信。原始图画逐步发展,分化成为图画艺术和文字技术。这是“象形起源说”。世界各地发现的原始文字都证明了这个说法。汉字的甲骨文中有许多动植物的名称,都是动植物的素描。古代埃及圣书字的碑铭体有明显的图画性质。古代两河流域的早期丁头字也是图形文字,后来才变成丁头笔画。“象形”无疑是文字起源的主要途径。           此外还有一条次要的造字途径:指事符号。这里所谓指事符号是广义的,包括一切有表意作用的原始刻画符号。例如:画一弯代表一只小船,船上画几条短线表示其中有几个人,这也是指事符号,一条短线代表“一”,两条短线代表“二”,三条短线代表“三”,这也是指事符号。           许多民族都有文字神造的传说,认为上帝创造文字,一次造成,一成不变。科学研究发现,文字是人类创造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是不断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又分为两种不同理解:一、认为文字是按照民族语言的特点而各自形成和演变的,这种理解被称为“文字自变论”。二、认为人类文字在不自觉中有一种共同的进化规律,正像生物在不自觉中有一种共同的进化规律一样,这种理解被称为“文字进化论”。           文字分类法           人类语言的分类已经基本上有了标准。人类文字的分类法还是各人各说,莫衷一是。文字分类法是文字学的先行课题。           文字的特点是文字分类的客观依据。文字的特点有三方面。1、符号形式:分为图符(图形符号)、字符(笔画结构)和字母。2、语言段落:原始文字大都是长语段(篇章、章节和语句),成熟的文字大都是短语段(语词、音节和音素)。3、表达方法:分表形(象形)、表意(会意)和表音(音节、辅音和音素)。三方面的特点可以组成一个“三棱形”层次表,每一方面有三个层次,包括一切文字的类型。有单层次的类型、双层次的类型。从表达方法来看,主要有五种类型:1、形意文字,2、意音文字,3、音节文字,4、辅音文字,5、音素文字。           例如:“现代中文”的类型是“(符号形式)字符+(语言段落)语词和音节+(表达方法)表意和表音→(简称)意音文字。“现代日文”的类型是:(符号形式)字符和字母+(语言段落)语词和音节+(表达方法)表意和表音→(简称)意音文字。           原始文字学           许多民族创造过萌芽文字,但是只有极少几种发展到能够“按照语词次序无遗漏地书写语言”的成熟水平。没有达到成熟水平的文字统称“原始文字”。表达方法都是以表形和表意为主,属于“形意文字”类型。           世界各地原始文字,分为四个层次:刻符、岩画、文字画和图画字。刻符和岩画都是分散的单个符号,没有上下文可以连读成词,很难知道原来的意义和作用,一般不被认为是文字。具有文字性质的图画(文字画)和具有图画形式的文字(图画字),都能分析出大体上定形的符号单位,不能完备地按照语词次序书写语言,需要用口头传授来补充说明。           刻符。1950年代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5000年前的彩陶,上面有分散的几十个刻划符号。1970年代在临潼姜寨遗址发掘出6000年前的彩陶,上面有分散的刻画符号102个。有人认为这些刻符就是甲骨文的祖先,缺乏有力的证据。八卦也是一种刻符,有分组分层和帮助记忆的原始功能,把它说成是汉字的祖先,缺乏证据。           岩画。文字与岩画同出一源,这里可以看到图画和文字即将分化的初始状况。中国各地发现了不少岩画,近年又在金沙江岸发现崖画群。以圆圈代表太阳,以月芽代表月亮;“弓”像弓,“田”像田;动物有全身、半身、直立、蹲坐、侧面;四足兽只画两足、马有长脸和鬃、虎有大嘴和利齿:这些都跟甲骨文像。岩画以象形为主,指事为副,有符号复合化的初步迹象。           文字画。文字性质的图画。从岩画到文字画,图画开始离开原始艺术走向原始实用文字。例如:美洲“欧吉蓓少女幽会信”:熊图腾的女子写信给狗图腾的男子,邀请按照图形的路线前来相会;信中画出途径、湖泊、住房等。当事人看了能明白其中的示意。           图画字。图画形式的文字。往往采取连环画形式,水平明显高出于单幅的文字画。有的是图画和文字合一,图画就是文字;有的是图画和文字分开,图画上面再加图形文字,相互说明。例如:四川凉山尔苏族“沙巴”巫师的长篇连环画式的“日者”占卜书,图形可以归纳成为200多个符号单位。又如云南纳西族东巴教巫师的“东巴文”,有许多连环画式的经书,图形符号可以归纳成为许多符号单位。           原始文字有共同的特点:符号表形或表意,偶尔表音是例外,完全表意也是例外;有的是囫囵的文字画,有的可以分析出符号单位;阅读单位代表篇章或章节,大都不能分成句子或语词,不能完备地按照语词次序书写语言,要用口头传授来补充记录。原始文字都有超语言性,可以说成任何语言。           古典文字学           从原始的“形意文字”到能够完备地按照语词次序书写语言的“意音文字”,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年。发展成熟的意音文字有:西亚的“丁头字”、北非的“圣书字”、中美洲的“马亚字”、中国的“汉字”和云南“规范彝文”。“意音文字”属于人类文字史的古典时期,又称“古典文字”。           “丁头字”是苏美尔人所创造,5500年前在“两河流域”达到成熟水平,代表人类历史上最古的高度发达的西亚文化。丁头字可以分为单体符号(文)和合体符号(字)。单体符号大都起源于指事和象形,合体符号大都变成会意和形声。           “圣书字”创造于北非的埃及,略晚于丁头字。圣书字开始也是图形文字,后来演变成为三种字体:1、图形体(碑铭体)、2、草书体(僧侣体)、3、简化体(人民体)。书体变化没有影响文字的结构和功能。发展了内在的表音符号,可是四千年间始终保持意音制度。           汉字成熟于3300年前的黄河流域。形体从“图形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演变成“笔画体”(隶书、楷书),又发展出书写快速的“流线体”(草书、行书)。汉语原来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后来发展成以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为主的语言。汉字的功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古代基本上都是“词字”的文字,演变成“词素字”多于“词字”的现代汉字。形声字(意音结合)从甲骨文中的大约百分之三十,发展到今天的超过百分之九十。但是汉语汉字的基本结构始终维持着意音制度。           云南“规范彝文”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字,有表意字2300个,表音字350个,共2650字,1987年实行规范化。           “马亚字”创造于公元初期的中美洲(现在墨西哥),16世纪被西班牙人毁灭,只剩下三个写本,可是在森林中保留下来许多石刻碑文。马亚字的释读到二次大战以后才获得突破性的收获。它外形虽然奇特,内在结构也是意音制度。           各种古典文字的外形迥然不同,它们的内在结构有惊人的相同之处。它们都是由三类符号组成:意符、音符和定符。它们出身于图形符号,久已离开了象形阶段,主要用表意和表音方法来表达语言。           字母文字学           “字母文字学”,简称“字母学”,研究字母的起源、传播、演变和现代的应用问题。字母文字是继形意文字和意音文字之后在人类文字史上第三个发展阶段。字母文字的发展又分为三个时期:音节字母时期、辅音字母时期和音素字母时期,后者的晚期又可以分出一个拉丁字母国际通用时期。           意音文字在西亚和北非成熟以后,经过二千年的孕育,诞生了字母。大约在3500年前,字母出生于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巴勒期坦”。这里是两河流域丁头字文化和尼罗河圣书字文化之间的文化走廊。以商业为生的北方闪米特人,需要简单实用的记帐文字,他们采取并改变意音字中间的表音符号,创造出简单而实用的“字母”。           现存已经释读的最古字母是3100年前的“比拔罗字母”(Byblos)。它在诞生以后向四方传播。向东传播的一支叫做“阿拉马”字母系统,后来演变成为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以及印度字母的各种字母,包括印度本土和东南亚的多种字母。向西传播的一支叫做“迦南”字母系统,后来演变成为腓尼基字母,又进一步演变成为希腊字母和罗马字母(拉丁字母)。           字母原来只能表示音节和音节中的铺音,叫做“音节-辅音字母”,简称“辅音字母”。传到希腊以后变成既能表示辅音、又能表示元音的“音素字母”,这是字母演进史上的重大突变。希腊字母传演成为斯拉夫字母、拉丁字母和其他已经消亡的多种字母。           拉丁字母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到罗马帝国时代(公元前30-后284),成为欧洲的主要文字。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使它成为当时欧洲许多新兴国家的文字。发现美洲和开通海上航路以后,西欧帝国把拉丁字母传播到整个美洲和大洋洲、大半个非洲和小半个亚洲。第一次大战以前,有60多个国家用拉丁字母;第二次大战以后,有160多个国家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通用字母。           所谓“拼音化”就是用字母拼写语言。以字母作为正式文字是狭义的拼音化。字母作为正式文字的辅助符号是广义的拼音化。中国在1918年制订汉字形式的“注音字母”;1958年制订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国语文政策规定,“拼音”不是法定的“文字”,它的作用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应用于汉字不便使用和不能使用的一切场合。           比较文字学           比较文字学主要比较各种文字的历史演变、应用功能、形体和结构、传播和发展。比较的目的不仅是了解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了解相互之间的共同性。           历史的比较。西亚的丁头字,诞生于五千五百年前,经过三千多年,到公元的前夜消亡了。北非的圣书字,诞生略晚于丁头字,经过四千年,到公元后第五世纪消亡了。汉字诞生于三千三百年前,比丁头字和圣书字晚三千年,现在有十几亿中国人在应用。           功能的比较。国际往来频繁,人们接触了不止一种文字,引起文字功能的优劣比较。以楷书为主的汉字,在手工业时代使用了两千年,并未感觉有什么不方便。接触到西方科技之后,发现汉字跟机械化有矛盾。于是在日本和中国掀起文字改革运动,尝试改进汉字的应用功能。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文字作同步的功能适应。           形体的比较。文字经过最初的图形符号时期之后,由于书写频繁,发生形体的“笔画化”,“同化”和“简化”。从任意的线条弯曲变成有规范的线条格式,叫做“笔画化”。“图符”难于分析成为笔画,笔数算不清;“字符”可以分析成为笔画,笔数算得清。原来变化无定的线条,经过“同化”成为数目不多的同类笔画;同时,文字的形体发生继续不断的“简化”。           结构的比较。文字发展到成熟时期,基本符号从“无定型”演变成为“有定型”,又由“单体符号”演变成为“复合符号”。复合符号的结合方式,汉字跟丁头字或圣书字不同。汉字把单体符号(文)和复合符号(字)写成同样大小的一个方块。丁头字和圣书字把复合符号散开排列,成为一串并列的单体符号,可长可短。汉字的“复合化”(主要形声化)被认为是文字的“繁化”。跟丁头字和圣书字比较,可以看出“复合化”和“繁化”有性质区别。           “六书”是汉字造字和用字的原则,也可以用来解说其他类型相同的或相近的文字。“六书有普遍适用性”是比较文字学的一项发现。           意音文字达到成熟水平以后,基本符号的数目大致稳定了。丁头字的基本符号在苏美尔时代有2000个,巴比伦时代减少到640个,亚述时代又减少到570个。汉字的基本符号,《说文》有部首540个,《广韵声类》有“第一主谐字”947个,两共1487个,这是古代汉字基本符号的大致数目。《新化字典》(1971)有部首189个,有基本偏旁545个,两共734个,这是现代汉字基本符号的大致数目。丁头字和汉字的基本符号都是从多到少,数目大致相近。           传播和发展。西方流传一个说法,“文字跟着宗教走”,实际是“文字跟着文化走”。代表较高文化的文字,永远向文化较低的民族传播。文字的传播和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学习阶段、借用阶段、仿造阶段和创造阶段。传播的阶段现象在汉字历史上最为明显。           公元前后,汉字向南传播到越南,向东传播到朝鲜,从朝鲜传播到日本。在漫长的期间,都学习和使用汉语汉字,这是“学习阶段”。公元6世纪到9世纪,朝鲜借用汉字书写朝鲜语(吏读、乡札),日本借用汉字书写日本语(万叶假名),这是“借用阶段”。唐宋时代,越南京族和广西壮族在借用现成汉字书写京语和壮语之后,发展为仿造的越南汉字(喃字)和壮族汉字(壮字)。辽金夏三个北方朝廷仿照汉字造成各自的汉字式文字(契丹字、女真字和西夏字)。这是“仿造阶段”。日本在9世纪创造汉字式音节字母(假名);朝鲜在15世纪创造笔画式音素字母(谚文)。这是“创造阶段”。           文字制度的重大变化都是在文字传播到异民族以后才发生的。在原民族中间虽然经常发生形体的量变,可是不容易发生结构的质变。传播到异民族中间以后,矛盾大,成见小,由此引起新的创造。新的创造,特别是从意音制度变成表音制度,初期很难得到当地权威阶层的承认,只有文化低下的妇女们使用,被轻蔑地称为“妇女字”。可是新的创造简易使用,经过地下传播,最后从民间文字上升为正式文字。           应用文字学           应用文字学主要研究:语文规划、语文教学和信息处理。           语文规划。应用文字学的首要应用是,给没有文字的民族创造文字,改进和扩大原有文字的社会功能。二次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一百多个民族创造了新文字,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十多个创造了新文字,这是新文字的创造高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给每一种全国性的文字规定一个拉丁化的国际标准,作为国际信息交流的通用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定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编号ISO 7098)。           语文教学。日本在一千年前,开始用“假名字母”注音识字;二次大战之前,日文报纸、杂志和图书几乎全部注音。在中国,清末的“官话字母”,民初的“注音字母”,1950年代的“汉语拼音字母”,都发挥了注音识字的功用。近年提倡“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取得了“教改”的显著成效。           信息处理。印刷术的发明,要求“字形规范化”。打字机的发明,要求“字数定量化”。电报的发明,引出“信息处理”。           在电脑上如何输入汉字文本,是日本和中国共同遇到的瓶颈问题。输入汉字的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整字输入法,2、拆字编码输入法,3、拼音变换输入法。整字输入法不便实用。拆字编码输入法在日本只昙花一现,很快就进入无编码的假名变换输入法。1967年日本东芝公司开始研究无编码的“假名变换法”,1977年推出假名自动变换的第一台日文电子打字机,从此日文电脑进入无编码的时期。           中国在开始设计出笔画和部件的编码输入法时候,许多人欣喜欲狂!从此有越来越多人研究编码输入法,很快超过1000种,形成“万<码>奔腾”的局面。现在,“拼音自动变换汉字”的新技术逐渐普及,中文电脑也正在进入无编码时期。           原载《群言》2003年9月;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5期,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