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花田消息解锁:神奇的艾灸(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34:10
神奇的艾灸  艾的传统风俗

艾的基础知识 

艾的文化底蕴

艾的药理药性

艾的外用偏方

 

引言

 

要明白并接受艾灸,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艾。

因为艾灸的神奇之处首先就在于施灸的材料——艾。所以笔者就先从艾说起吧。

说到艾,大家都应该是很熟悉的了。

我国自古就有端午门前插艾草的习俗,有些地区还是家家户户都以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的艾人。或将艾叶悬于堂中,或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儿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而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据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因此古时也有人称端午节是我国古代的卫生节。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青气”。

 

2.1  艾的传统风俗

 

我国古代历来就有端午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间记载。民谚也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端午前后,天气渐趋炎热,蚊虫苍蝇滋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

而到了端午节,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古人认为艾是一种可以治百病的药草,插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害,从而使人身体健康。

从端午节的这种种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都是拿艾叶来僻邪、驱魔、防病、治病的。因此一到端午节那天,人们都会在太阳还没出来之前,纷纷上山去采摘一些艾蒿回家,插在门隙里以求无病无灾。关于这一习俗的沿袭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据说唐僖宗年间,黄巢造反,杀富济贫,一路攻城掠地,从山东一直打到河南,兵临邓洲城下时,在逃难的百姓中,有一妇女怀抱一个五六岁的大儿,手牵一个二三岁的小儿。黄巢问其原因,妇女回答说:“小儿是亲生的,大儿是邻友的,邻人一家死于战乱,只剩下这点骨血。黄巢杀来,宁可弃己子,也要保邻儿。”黄巢听了深为感动地说:“大嫂,不要怕,我黄巢专杀贪官污吏,豪强劣绅。你爱邻人之子,我爱天下百姓,有爱则不会杀。”

妇人自语说:“有爱则不会杀”。黄巢见路旁长满艾苗,灵机一动,伸手拔起俩棵,对妇人说:“有艾不杀,大嫂快回城传话,令平民百姓门上插艾为记,义军则不会伤害。”

妇人回城后,暗暗传话,全城百姓家家门上插艾,次日,正是端午节,黄巢义军攻下邓洲,杀贪官,除豪强,开仓分粮,万民欢呼!

从此,端午插艾就成了风俗,传至今日。

现在的老年人都说插艾蒿是用来避邪的,能保一年里生活平安顺利。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入药。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药。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由于人们缺乏科学常识,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所以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以保健康。

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我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就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其药效就更为直接。习惯上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一定的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祛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前屋后栽种艾草以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据专家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也均有记载。

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彦语。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种植,家家收藏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叶的药用价值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