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名媛望族雷点:切莫践踏学生自尊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4:13:51
切莫践踏学生自尊心

  媒体报道:哈尔滨市一小学五年级学生赵非从小性格内向,上幼儿园时,一天老师给她吃葡萄,她连声说“谢谢”,老师有点不耐烦,说:“总谢我干吗?”一句话使小赵非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此再不说话,有事写纸条和同学交流。同学逗她,她只抿嘴笑笑,不敢说话,一过就是七年。

  平心而论,一句不经意的话,却使一个孩子变得沉默不语,而且竟然“长此以往”,这是那位幼儿教师万万没有料到的。经观察,赵非智力发育正常,情感丰富,语言器官无器质性变化,之所以“禁口难开”,是心理障碍,是一种潜在的惧怕意识在作怪,害怕自己再说起话来“惹老师厌烦”。

  南京建邺区一名小学生,因考试成绩太差,班主任老师当众一而再地说他大脑有问题,须要到脑科医院检查。这一挖苦,使这位只有12岁的孩子陷入绝望的境地中,写了“求救信”给扬子晚报乞求叔叔阿姨们救救他,否则只好到那“没有烦恼的地方”去了。

  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具有一言九鼎的影响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乃至微小的埋怨、责备,必须慎之又慎,切莫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上海市静安区三所中学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同学在“你认为教师应该避免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一栏中写着:“讥笑讽刺学生,不尊重学生。”可见青少年学生多么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可是,时下有不少老师对某些不顺眼的学生,动辄就开口用“笨蛋”、“无脑”、“不可救药”等等粗言恶语当众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打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一种心理虐待。

  这种“心理虐待”,又被称为“心灵施暴”,有辱学生的人格,与体罚相比,这样残酷的“心罚”会使孩子的心灵扭曲,甚至造成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成为“问题少年”。

  近些年来,媒体上报道了一些中小学生,因老师的挖苦、责备、斥骂而自暴自弃、逃学、出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警悟和反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师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谆谆告诫着我们,不要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摧残人才。

  自古道:“师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者要确立这样的理念:师生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绝不能凌驾在学生之上而肆意践踏学生的自尊心,而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学生口服心服,“不令而行”,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