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钱斯迅雷:月港东溪窑兴衰简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1:33:29
 
龙海县政协 张国靖
月港东溪窑是明清时期福建漳州地区以盛产“江东瓷”著称的名窑场。瓷器生产的兴起、发展和衰落的变迁,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最终至于破败几乎成为历史的陈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东溪窑的瓷制又得到恢复和发展,昔日的月港名瓷又焕发出它绚灿的光采,重为人们所珍视。

明代漳州月港是现今龙海县的海澄镇,原是海澄县县城。1960年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成为龙海县,县城设在石码,月港乃改为海澄镇。
明代中叶,由于福建沿海民间对外贸易的兴起,特别是在泉州港闭港以后,外贸私商纷纷向漳厦转移。月港因其地理上的优越条件,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对外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从明中叶至明未清初,繁华富庶了近二百年,被誉为“市镇繁华甲一方”的“小苏杭”。平时,月港海船输出的货物中,主要有瓷器、铁器、纸张等。其中尤以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备受人们的青眯与欢迎。(见《东西详考》卷四)
在明代,福建的瓷业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漳州所属龙溪县东乡的东溪村附近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具备建窑烧制瓷器的良好条件,东溪窑乃应运而兴,开始烧制”江东瓷”,为发展月港瓷器生产奠定了基础。东溪窑所产瓷器,俗称月港江东瓷器,又称“月港瓷”、“石码瓷”、“漳瓷”,是当时福建外销瓷器中重要品种,有广阔的国外市场,因此,扩大生产成为必要,推动了东溪窑制瓷事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外销陶瓷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大。东溪窑瓷品外销也日益增多。据《巴达维亚城日记》记载:“1603年荷兰在麻六甲海峡捕获葡船1200捆生丝,价值225万盾;以及大量瓷器,运回本国出售。”明万历年间(1573——1619)每年夏秋风汛期届,由月港发舶的商船多以百计,少亦不下六、七十艘。满载瓷器、丝绸、布匹等抵达东南亚诸国和地区,再转往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地贸易。在这些外销的瓷器中有不少是月港东溪窑所产的名瓷。
月港东溪窑的瓷产之所以长时期兴盛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月港成为瓷器外销出口的港口这一因素所推动;还由于瓷品本身独特的艺术造型和与众不同的品种,为陶瓷外贸市场所欢迎。东溪瓷的产品较多,其著名传统产品:“东溪双耳络子樽”、“绿东溪石榴樽”、“三角二耳东溪炉”三种向为中外瓷艺欣赏者所珍爱。据说,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收藏有此三种珍贵瓷器,还认为此古物价值连城(见自《留伶斋说瓷》)。东溪窑在明中叶就开始烧制白釉米色器,其纹如冰裂,旧漳琢器虽不及德化,然犹可玩,惟退火处略黝,越数年,黝处又复洁净。(见《福建通志·物产篇》,可见在产品质量上亦具特点。东溪窑产品多属案头摆设及观赏把玩之物,并非日常生活所用的陶瓷器皿。品类有观音、弥勒等人物瓷雕,还有花瓶、香炉、水盂、笔筒等。常按闽南民间习俗将“炉、瓶、盂”三件配成一副。造型小巧玲珑,为人们所喜爱。东溪窑虽属民间窑,“私窑”,而不是“官窑”,但因产品制造越来越好,瓷品结构越制越巧,而且质地优良,富有特色,因而为人们所珍藏;有一部分瓷器还被呈送朝廷选用。
月港东溪窑的瓷器生产,随着福建沿海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月港的繁荣而兴起;但在明清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因漳泉地区政治环境的重大变化而渐趋衰微、没落。其衰落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各点:
第一、嘉靖二年(1523)日本封建主贡使藉口浙江宁波冲突事故,乘机焚掠闽浙沿海地区。之后,倭寇见我沿海防务空虚勾结海盗,大肆走私掠劫,十六世纪中叶最为猖獗,福建沿海地区受害甚烈,漳州亦不幸免。月港东溪屡遭破坏,几度窑毁业停,窑工星散,元气大伤,终至一蹶不振。
第二、隆武二年(1646),郑成功起兵抗清,后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漳州月港是郑成功抗清力量与清军争夺之地,这里战事不断。当时,自江东(东溪窑所在地)到九龙江以东地区皆为“弃土”,这给月港的海外交通带来极大的破坏。加之,月港是一个内河港口,货物外运,须经厦门港出海,因此,月港必然为天然良港厦门港所取代。月港的衰落给瓷业生产带来相应的影响,东溪窑乃随之而衰落。
第三、清王朝慑于郑成功的军事威力,为了割断人民与郑成功义师的联系,沿海厉行“海禁”。为防止内地人民对郑成功抗清军的支持,顺治十八年(1661),下“迁海令”,勒令闽、浙、粤沿海居民分别内迁20至50里,并严厉执行。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迁海今”才撤销。月港东溪窑所在的漳州,也受“迁海令”的制约。东溪窑从昔日大量生产,降至仪能维持零星生产,终于最后倒闭歇业。
第四、东溪窑本是民间私窑,到了清代,清廷依明旧制,在江西景德镇建立御器厂的官窑,大量烧制宫廷所需用的瓷品,征用了东溪窑的工艺能手和熟练工人到景德镇供职。在“迁海令”未颁行之前,实际已被调遣殆尽,使东溪窑无法再维持生产,东溪窑遂从衰败走向彻底没落。

新中国建立后,在人民政府关怀重视下,漳州地区瓷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各地建立了国营瓷厂、镇(村)办瓷厂或集体和个体瓷器工场。无论是规模、产量、品种、工艺和外销的数量、质量都大大超过明清及解放前时期。随着,东溪窑瓷产的复苏(解放初自江东的东溪迁往月港的海澄)与现代陶瓷烧制工艺的不断提高,漳州地区和龙海城乡生产陶、瓷品的主要厂家有:龙海瓷厂(地点在海澄月港)、县花釉陶总厂(地点在石码镇)、漳州电瓷厂(地点在龙海步文坂上),以及邻县等陶瓷厂大小计七八家。其中,尤以龙海县花釉陶总厂所生产的“花釉陶系列产品”以工艺新颖、造型美观,质量优良获得海内外较高的评价。该厂生产的产品品种有:烟茶酒具、花瓶、笔架、动物、玩具等共二百多种。赢得广大消费者及收藏家、鉴赏家的欢迎。产品系采用优质瓷土或陶土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高温精制烧成。经有关部门、专家的严格检验、鉴定,认定产品质量稳定,具有釉面光滑、着色清雅、翡翠斑烂、古色古香等特色;已经多年获国内外高奖。自1984年起参加美国路易斯安娜州世界博览会和1985年香港。中国陶瓷展销会曾经多次多项获奖。1985年还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1986年又选送22种优良品类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旅游工艺品展销会。近年,花釉艺术彩陶挂盘,又荣获国家轻工部颁发的大奖“百花奖”和创作设计二等奖。目前,花釉陶瓷年产量达100多万件以上,产品畅销海内外,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在国际陶瓷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