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惑仔什么时候拍的:[教程]听风对联学院2010级对联课程第四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3:53:22

罗浮居士
诸位朋友,大家好!
上一讲谈了对联的构成要件之一:关联性,今天要谈的是对联的另一项重要的构成要件——


四、词性与结构


前面我们已说到过,对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所表现的乃是对偶句式及句法,简而言之,就是词语要讲究对仗,这就要求任何一副对联,其上下联词语的词性必须对应,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哪类词属于实词,哪类词属于虚词。

 


按常见的划分,实词表示有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由此具体到对联创作,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代词对代词,量词对量词,副词对副词,叠词对叠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等。

同时,一副对联其上下联词语的语法结构也应对称,语句格式应当一致,如词组对词组,短语对短语,等等。

要做到这些,我们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基础,对于现代汉语中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逻辑等方面的应用性知识,要有基本的了解与相应的掌握。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对联既然是中国古代的产物,怎么会用到现代汉语的规则呢?

 

实际上,现代汉语原本就是建立在古代文言文及近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语言规范,是现代人对中国汉语系统的学术归纳与分类。

 

 

我们看到,古代和近代的优秀对联,包括其他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等,其文字和词语的运用及其特点,也基本上是符合现代汉语之规范的,换句话说,过去的人们其实已经懂得了汉语的自身规律。

 

关于现代汉语的话题就不过多展开了,毕竟我们不是在上现代汉语课程。

 

言归正传,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对联实例来谈谈词性与结构:

 

庭院深深,青灯白发芭蕉雨。

 

这副对联是我曾评过的论坛联赛之出句,出句者大鹏鸟,乃是听风群体中大家熟悉的一位佼佼者。

 

先让我们看一下,我在《居士与幽灵》系列的《时空穿梭》(续)中是怎样评述这一出句的——

哟,好凄美、凄婉而又凄凉的出句!庭院深深,应是典引欧阳修的《蝶恋花》以及李清照的《临江仙》之词中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深深,叠词也,使得深愈加地深,使得深向更深处深入,使得深乃深不见底,使得深不仅是指庭院的幽深,同时还指一种心灵的幽深,一种与世隔绝的深邃的孤独!后面是主题的展开,青灯、白发、芭蕉雨,既是一种情景、情形、情愫、情韵,又是一种境地、境遇、境况、境界,这是一套组合,或者说融合更恰当些,表现出庭院深处的某个人物,其独守空房、灯影相怜、韶华不再、寂寥无涯的处境与心境,估计是一位深闺女子。整个出句通俗、流畅,而且基本运用了形象性的词语,如作为背景的庭院是形象的,后句全部是形象的,其中芭蕉雨不仅形象,还透着一种生动的韵味,我们仿佛听见了那雨打芭蕉的淅淅沥沥的声音,使人宛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难以排遣的孤寂与伤感。作为修辞的叠词深深则是意象的,它将灵性赋予了全句中的形象词语,使它们的融合产生了深远的意境,当然,同时又是形容词的深深本身也有形象的一面。我想,这句出句看似浅显,实乃高深,真要对好,难度不小。

 

 

今天特意借用这句出类拔萃的出句来作为范例,因为它很典型地并几乎包含了我们所要讲的词性与结构。为此,在这我需要将其词语分解开来——


雨:一个名词;
芭蕉:一个名词;
青灯:一个词组;
白发:一个词组;
深深:一个叠词,同时也是一个形容词;
庭院:既可看作一个名词,也可看作一个词组。


现在分别予以解说。

 


1、雨,词性是名词。它在汉语文字中既是一个字,同时也是一个名词。

 

 

汉语文字中,有的字只是一个字,而不是一个词;
然而多数的字既是一个字,同时也是一个词,如这里的“雨”;
很多的词都是一个字的,仍然如这里的“雨”;



但也有很多的词则不是一个字,是由两个及以上的字组成后所表达的一个词义;
其中,有的拆开后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只是一个字,如“咖啡”,拆开后一个是“咖”字,一个是“啡”字,都仅仅是一个字而已,而不是独立的一个词了,不存在任何词义;
然而多数的拆开后就回到了单个字的原有词义。

 

 

有的词只有一个词性,如“雨”,就是名词;但是也有很多词除了本义的词性之外,还可以兼有不同词性,看用在什么地方,与其他词语的不同结合而产生另有的词性。

 


2、芭蕉,词性是名词,专指某种植物。芭蕉一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芭”指古代的一种香草,“蕉”指一种生麻,因此拆开后的两个字也算各是一个名词。

在之前所讲的内容中,我曾这样说过:“中国的汉字与世界各国的文字乃大相径庭,其不是用字母拼接及连缀所成的,而是独具特色和充满情趣的方块字……”

 

 

今天就这段文字要进一步所说的是,汉字还具有形式结构上的奇妙之处,譬如偏旁(或叫边旁)。

 

请看,“芭蕉”这两个字是相同偏旁,即都是草字头,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下联的时候,也要用两个相同偏旁的字所组成的一个名词来对应。

 

 

因此说,我们所谈的汉语文字结构在对联中的运用,不但要落实在语法结构上,还应当表现在形式结构上,亦即不仅要做到词性与结构的相符,而且在文字形式上也要力求对称,此乃中国文字的特色,在对联上的体现尤为显著。那才臻于完美。

 

 

现在选一些当时参赛联中应对“芭蕉”的名词,看看对得如何?

 

 

“茉莉”, 是用两个相同边旁的字所组成的一个名词,不足之处在于,上联的“芭蕉”,相同边旁都是草字头,但下联的“茉莉”,相同边旁也是草字头,若用其他相同边旁的名词则更好;另外,茉莉也是植物,对芭蕉则有小“合掌”之忌,这属于上一讲涉及关联性的内容。

“琥珀”, 两个字边旁相同,且非草字头,而是玉旁,很完美。

“寂寞”, 两个字边旁相同,且非草字头,而是宝盖头,从文字形式上说符合要求。这里的问题在于,寂寞不是名词,而是一个形容词,按理说,词性上不相符。

不过,我在之前的第一讲中也曾谈到过:“对词性的运用,我把握得较宽,汉字的词性往往是多重的,看用在何处,怎么用,怎么理解,要结合整句”。


因此说,在这里我们可以结合整句来看,上联的“芭蕉雨”是一个用两个词合成的短语,下联的最后一字是“天”,即也是以两个词合成的短语“寂寞天”,那么,这样的短语反映的都是特定场景,故而,“寂寞”虽然是形容词,在这里却不妨当作名词借用。


当然啦,我并非是主张这样做,适度的宽限并不表明原则的改变。

3、青灯,白发,两个都是属于偏正结构的词组。

 

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按照一定的语义搭配关系和语法结构规则组合起来的语法单位。

 

通常所见的一种说法,是将词组也称为短语的;

 

另有一种说法,是说只有实词与实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才叫词组。

 

我虽然并不反对将词组也称作短语,但我个人认为,词组与短语好象还是略有区别的,短语应该是一句层次贯通、意思完整的句子了,只是这个句子很短而已。不过,在这里我还是以已被较为普遍认同的学术结论为基准吧。

 

偏正结构的词组,简而言之,即一个词是主要的,另一个词是修饰主词的,如“青灯”,“灯”是主要的,“青”是修饰“灯”的。通常来说,大多是后一个词为核心,前一个词起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常用的还有:

 

动宾结构的词组,即前一个词为动词,起支配作用,后一个词受动词支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人或事物,如“打字”;

 

并列结构的词组,一般都是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词,合在一起表示一个特定的意思,但两者并无从属或主次关系,这在下面解说“庭院”时还会谈到。

 

他还有:主谓、连谓、兼语、介宾……一大串乱七八糟的结构,这里不予赘述了。

 

总之,划分得这么多这么细,搞得如此错综复杂,那都是学究们的事情。

 

我们只需基本了解其中主要的概念以及结论性的东西即可,不必个个都去殚精竭虑地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那许多星光灿烂的古今文学大师,似乎没有几位在这方面拥有极其系统性的专业知识的,可是他们的伟大作品却往往成为语言文字的经典范本;

 

许多星光灿烂的古今文学大师,似乎没有几位在这方面拥有极其系统性的专业知识的,可是他们的伟大作品却往往成为语言文字的经典范本;

而在这方面精通高深理论的专家、博士、教授们呢?好象也没看到有几位写出了垂世名著嘛,哈哈!

4、深深,形式上是一个叠词,同时词性上是一个形容词。
罗浮居士(529128551)  20:58:06
关于“深深”,我在上面引用的一段评联文字中已有充分评述,但在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或许有的朋友会认为“深深”其实应属于并列结构的词组,我想,从结构关系上来看,这样认为也未尝不可,不过我个人观点还是倾向于它就是一个特殊形式的词。


现在再选一些当时参赛联中应对“深深”的叠词,看看对得如何?


“淡淡”, 淡对深,词义、平仄皆相对,不错;


“落落”, 落落用得很好,指豁达开朗、潇洒自然的一种人生态度以及性格与举止,然而,落落是否也隐含着一种失落或落寞呢?我想,细细读来是有一层这个意思的;




“寂寂”, 写出了一种氛围与心境,很好;
 
“潋潋”, 潋潋乃水之波纹及流动,较为生动,但尚不如上联的深深更有深远意味;

 

 

“郁郁”,对得相当出色!


郁郁葱葱,描绘了树林的翠绿春色;郁郁,更揭示着一种隐伏于春色下的忧郁的心境,仅仅“郁郁”一个叠词,就蕴含着双关之意,表现出景致与情感的强烈对比。


原句是:“楼台郁郁,素月红颜杨柳风”,我记得自己给了这句参赛联是一个最高分,尽管后面的“杨柳”与上联的“芭蕉”均为植物,属小合掌,被我略微扣除了几分。

 

5、庭院,既可看作一个名词,也可看作一个并列结构的词组。

 


何以这般说呢?这就是我曾不止一次讲到过的,要与其他词语以及整句的结合来予以分析和运用,这里既包含了适度的宽限性及灵活性,也表明了在文学艺术的创造上以及对于文字语言的理解上,不应过于教条和刻板,原则固然要讲,思维不宜僵化。




类似性质的还有很多,如“江山”、“风月”……云云,不一而足。

 

这里单就庭院而言,若作为名词来看,它就是指一类有厅堂、台阶及院子的寓所,至于里面是否还有亭子、花卉、树木、太湖石以及才子佳人等,那就自己想象吧,反正我是很想有一座这样的雅舍的(也是想象);

若作为并列词组来看,庭与院是有区别的,庭,单解本义则为厅堂;院,一解为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二解为某些机构及场所,如学院、医院、法院、检察院、国务院,等等。庭比院规模要小些,即使在引申义上,如法庭,也比法院小,法庭是法院中设立的审理案件的处所,如民事审判庭。

 

正由于这个特点,参赛联中对“庭院”的词语有:“情怀”、“星辰”、“画堂”、“秋风”、“水光”、“洞湖”、“楼台”等等。


有的是一个名词,有的是一个词组,有的既是一个名词又是一个词组,有的词组还不属于并列结构的词组,然而,基本上都可算作对上的,相对贴切些的如“洞湖”、“楼台”等。

 

当然,从完美主义的角度说,最好是应力求对出一个能与“庭院”的词性与结构一样的,也就是说,既可看作一个名词,又可看作一个并列结构词组的。

但是,多数的词与词组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词就是词,词组就是词组,无论在怎样的语句环境里,都应泾渭分明。

 

试看一例——

晴窗挹翠,锦座凝香,小院风流春正好。

 

这也是以前论坛的联赛出句,出句者剑寒凝飞雪,我在《居士与幽灵》系列的《时空穿梭》之开场白中曾这样评介道:“哈哈,此君名气不小呢,才识过人,很有个性,是江湖上文武双全、行踪飘忽的一流侠客,怎么这句出句却象一句委婉、绮丽的词呀?”

 

这句出句很美,不再复述了,这里单提其中的“风流”一词。

 

“风流”就是一个形容词,特定情形下,也可借用为名词,但不宜作为词组来用。

 

然而参赛联中有些却是这样对的:“水静”、“月转”、“月落”等等,属于用词组或短语来对一个词,这显然是违背对联的词性与结构之规则的。

 

不过,大多参赛联还是对得不错的,其中我特别赞赏的是“玉案描宣,紫毫题意,朱文拓落兴犹然”这句下联,尤其是“拓落”一词,拓落,也可写为落拓,是一形容词,对风流很妥、很绝,因拓亦指印章,这里所含的双关义要比“风流”(风的流动,竟有不少朋友这样理解)的所谓“双关”高明得多。

再看一例——

月落春江萦柳梦。


这仍是以前论坛联赛的出句,这里单提一些参赛联是如何对“月落”的。

先说对得好的,如“风拈”,原句是“风拈花露润诗情”,我在评联中的评语是:“此句有两个词用得不错,拈和润,尤其是拈颇为传神,有了前面的拈,才能给后面的诗情涂上花露水嘛,哈哈!”

 

日出”,对月落十分工整;


“云蒸”,原句是“云蒸曲径绕松魂”,“ 云蒸的蒸字用得很形象,我想,作者是领略过山中云雾的,的确雾气弥漫,象蒸汽似的。特别是庐山上的云雾吧,很具代表性。人在云雾里沿着山中曲径穿行,耳边响着松涛声,你几乎看不见那满山的松树,只能随着云雾缭绕,感受着松柏的精魂……(我之评语)


还有其他对得也很不错的,如“ 莺啼”、“ 风催”、“ 心牵”、“ 烟迷”、 “云飞幽谷寄兰思”(我之评语:高雅,简朴,美感)等等。

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有一些对句居然也是用“风流”一词来对“月落”的,如“风流香径乱花魂”、“ 风流原野舞花姿”、“ 风流峡谷袭兰香”等。

 

 

对此,我是这样评述的:

 

风流?为什么用风流?从文辞使用的普遍状况来看,最常见的风流是一个词,一般有三解,一是形容有功绩、文采或有影响力的名士,如风流人物;二是指有才学及不拘礼法、洒脱不羁的人,如风流才子;三是指男女间的浪漫情感或放荡行为以及与此有关的,如一夜风流、风流韵事等。除此,还有一些引申义。另外,还有形容四散消失的,如风流云散,但极少使用。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若用风流来对上联的月落,那势必只能解为是风与流两个词构成的一个词组,这样,风与月都是名词,落与流都是动词,才能正确对上,我想,作者肯定也是这样理解才使用风流这个“词组”的,而不是通常所说的风流一词。汉语很奇妙,一个字大多可以是一个词,而一个词时常未必是一个字,在这里就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特点。问题在于,这样做虽然也可以解释,但这样使用必然会产生歧义,而且,假如作者是为了使其产生双关义而有意这样使用的话,我认为更没必要了,如此双关效果适得其反,容易让人曲解。我们对句还是要根据上联的题义及意境,对出相符的或相对的题义及意境,如果上联是在比喻手法上有双关的内涵,则下联要一样做到;同理,如果上联是在词性修辞上含有双关,那下联也要在词性修辞上反映出来。既然这次上联的月落是一种结构一层意思,那下联的风流就不应有两种结构两层意思。

 

显然,月落不是一个词,其结构是一个主谓词组,表述的是一层意思,就是月亮沉落了;

 

风流不是一个词组,它就是一个词,也应只表述一个词义,作者将其作为“词组”来用,“风流”似乎按作者的意图变成有两层意思了,即,既可按原本的词义来解,又可解为“风的流动”,嘿嘿,想法不错,实际却违背词性与结构之规则,即便“风流”真的产生了“风的流动”之意,也是强迫它产生的哟!

 

对联的词性与结构,还需要在对联的实践中不断加以学习、运用、交流、对比、揣摩,从而逐步加深认识和理解各类词和词组的性质、结构、作用及功能。

今天是最后一讲,关于对联的概论、基本创作方法及构成要件,至此就讲完了。所讲内容中,有错误的地方,敬请朋友们提出批评、指正;有争议的地方,则让我们求同存异吧。

 

 

 

我不是一个谦虚的人,因为“谦虚使人退步”,但偶尔在关键的时刻还是需要真诚地谦虚一下的,此刻便是,哈哈!

当然,关于对联的知识与理论还有很多很多,当由其他更好的老师来讲授。

 

非常感谢大家!

2010-10-31

发表在听风论坛:

http://tingfenglt.com/showthread.php?t=104374&p=153935&pp=0#pid153935pid15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