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幼儿园蔡书灵那期:打造亮点 彰显办学个性 整合优势 推动特色兴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3:10:15

2004/2005学年度秋学期,我校在县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坚持以“依法办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以“欲求人人成才,先求个个成人;欲求人人优秀,先求人人进步”为办学理念,以“教学高质量,师资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环境高品牌”为办学宗旨,以“分区而治,一职多能,权力下放,重心下移”为管理模式,以“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素质为主,育人为本”为育人模式,以跨越式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深化改革为原动力,以队伍建设为驱动力,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远程教育,办好高三复习基地,用稳健的步伐将跨越式发展之路不断走好、走稳、走活。
   一学期来,我校上下,求真务实,奋发进取,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活力不断激发,学校声誉不断攀升。2004年9月我校被县教育局授予“学洋思试点校”和县“第三届规范学校”。2005年元月我校又被县教育局和县教育督导室联合授予“基本无流生校园”称号。2005年1月11日,盐阜大众报以《勇立潮头唱大风》为题报道了“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我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张佳禹同志的办学先进经验。2005年1月15日,我校成功举办了全县初中“校长沙龙”第二届年会。
   一、实行管理创新,推行精致化管理
   1、团结协作,实行分区负责制
   本学期,我校成功与县四中合并,并在原四中校区建立了全县唯一的一所高三复习基地——县三中高中复习班,使得我校成为一所地跨南、北、中三大校区的大学校。为了便于管理,我校实行了“分区而治,一职多能,权力下放,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北校区由副校长于广春同志为分管校长,全权负责高三复习基地的日常管理;南校区由副校长戴祥明同志为分管校长,全权负责远程教育实验基地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本部由副校长徐永生同志为分管校长,全权负责素质教育基地的日常管理;少年体校由副校长王道荣同志为分管校长,全权负责少年体校基地的日常管理。四位副校长直接向校长张佳禹同志负责,按照“分工不分家,科学决策,民主集中”的原则推行合作化管理。分区管理模式给学校带来了新鲜的办学活力。
   2、科学决策,实行年级负责制
   为了推行精致化管理,学校实行了年级主任分抓年级的管理模式,负责对年级工作的决策与管理。初一年级南园由教务处韩松主任主抓,本部由教务处副主任仇玉云同志协抓;初二年级南园由团委书记徐为波同志主抓,本部由办公室主任李功流同志协抓;初三年级南园由教务处副主任李成宜同志主抓,本部由政教处副主任李士兵同志协抓;北园高三年级由教务处副主任李国章同志主抓;少年体校由训练处主任赵建友同志主抓。年级管理模式给学校带来了新鲜的教育活力。
   二、实行教学创新,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争先创优,实施新课改
   为了借助新课改的强劲东风,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教改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实施课程改革。一是利用会议、交流等手段大力宣传新课改,传播新课改,部署新课改,不断营造一个实施新课改,提升学校品牌的良好氛围。坚持学校、领导、老师“三方同进”,积极规划落实新课改的基本框架;坚持培训、学习、研究“三轮齐转”。二是通过“送出去”培训,让教师“走近”新课改,先后选派李光磊、张正标、殷瑞明等近30名同志到镇江、盐城等地参加新课改培训,30多人次参加各种形式的新课改培训,30多人次参加各种形式的新课改实验课堂的听课学习;三是通过“潜下去”研究,让教师“走进”新课改,目前我校80%以上的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新课改研究课题。由于我校新课改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展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蔡中茂老师在县初中新课改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张健老师在省新课改数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陆可爱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大赛中荣获“四项全能”光荣称号。2005年1月我校的新课改经验被《滨海教育(试刊)》刊登推介。新课改为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带来了新的时空。
   2、开拓进取,发扬“洋思”精神
   为了把“学洋思试点校”这一品牌做实做细做活,本学期我校继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走“学洋思”之路,力求在“神似”上下功夫,优化30分钟的授课效果,精编15分钟的课堂练习。一是学习洋思人的教育思路,致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充分提高授课效益。本学期每门功课都安排了两套练习,其中一本指定为课堂检测本,通过课堂检测,明确了授课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益,也为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朱海艳、程素梅、冯海霞、刘显会、蔡中茂、孙开平、孟怀成、朱光瑾、王海英、殷瑞明、武仕燕、徐迎春、胡卫东、李爱萍等老师备课认真,课内检测批改及时,工作认真负责,通过评比再次掀起了学洋思新高潮。二是学习洋思人的教学精神,树立师德典型,充分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本学期我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2004年11月23日组织全体初三任课老师到条港初中学习取经,学习条港人的敬业精神,弘扬洋思人的奉献精神。谢应标、李锦萍、李宁、王宿海、田春兰等老师年纪已高仍任教主科,副校长戴祥明、办公室主任李功流带头任教初二、初三两个班级语文,团委书记徐为波同志任教双班语文,还担任班主任。由于这些同志的榜样作用,广大教师在工作上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学生着想。在驻城三校期中期末联合检测中,我校三个年级“百强生”均超过50人。学洋思为我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创设了新的天地。
   3、精通业务,开展大练兵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我校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让广大教师大练基本功。一是把好教研活动关。开学伊始,我校就要求备课组拟定一项教研专题。为了能使计划落到实处,要求教研活动做到三保证:时间保证,每周三下午第三节的文科和每周四下午第三节的理科教研活动定期开展,并做详细记录;人员保证,每次教研活动组织者、承办者、负责者、参预者都落实到具体人,同时安排一名中层领导挂钩蹲点;内容保证,教务处在《教务处工作计划》中对每周教研活动的内容都作了详细安排。由于教研活动扎实,我校涌现了一大批教研高手。戴祥明、邱孔龙等老师在《语文学习报》等省级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已达40多篇。二是把好网络关。我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远程教育实验校,网络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教学信息为我校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我校积极鼓励教师上网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实况,下载优质的教学资源。陆可爱老师在“语文天地网站”上注册的个人网页,点击率日益攀升,带动了一些青年教师上网学习的热潮。三是把好练兵关。教学过程中的备、讲、批、辅等各个环节,教务处严格把关,加强指导和督查,提出了“八备”“六课”“三有利”“三能力”的教学要求。“八备”即备学生、备大纲、备教材、备目的、备要求、备方法 、备板书、备作业。“六课”即人人上好合格课,中老年教师上研究课,新上岗教师上好亮相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三有利”即教学改革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学习气氛的活跃,有利于“双基”的夯实。“三能力”即组织教育教学能力,制作课件能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能力。四是把好青蓝帮扶关,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帮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校通过比赛促练、比赛促学,竞赛出成果,竞争选人才,学校上下人人参与,形成了练功热、练功潮。“外塑形象,内练苦功”已成为三中人的口头禅。
   三、实行教育创新,加强教育管理
   新学期伊始,学校就明确了教育管理的工作目标,努力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夯实根基。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
   本学期以来,政教处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了对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以规范的制度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以严格的法制教育来坚定学生的方法观念,以入理入情的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的情感思维,使学生的文明修养、道德规范方面的素质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开学前一周起就组织了对初一新生的学前军训与常规教育,并多次出专题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校的预防毒品教育在2005年《滨海教育》第二期以图片新闻形式被报道。
   2、班主任管理,严而有序
   本学期以来我校继续狠抓班主任管理,加大对学校所布置工作的检查力度,并及时通报。一是继续实施并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考评细则,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一位班主任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二是因两校合并,并有多名刚参加工作的新班主任,因此我校还举办了班主任培训班,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使全校的学生管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三是对班务工作组织月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四是定期召开班会观摩课,让班主任相互学习,相互督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加科学规范及时地管理好每一个学生,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本学期,我校还在全县率先建立了“家校通”信息网络工程,使班主任与学生家长随时取得联系,不受时空限制,拓宽了学生管理的领域,向现代化管理模式又迈近了一步。
   3、狠抓常规,效果显著
   本学期学校坚持以一日常规为切入口,以推动其他常规的完善与发展。首先,精选参与常规管理的学生,并认真组织培训。其次加大了常规管理的检查力度。每天一公布 ,每日一整改,每周一总结,每周一兑现,基本达到“杂物而不乱撂,讲话低声调,下课不皮闹,人人有礼貌”的一日常规要求。第三,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召开班会、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求所有学生佩载校徽,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第四,开展活动促提高。本学期先后组织了四次常规管理大活动。即开展了“创文明校园,从我做起”的全校性的文明卫生百日竞赛活动;开展了“学校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常规管理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新世纪,新奥运”的主题作文竞赛活动;开展了法制电影观后感比赛活动。
   4、后进生管理,举足轻重
   我校始终把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一是提出了“五优先”的要求,即对后进生要优先关怀,优先表扬,优先参与活动,优先提高,优先辅导。二是建立了后进生台帐制。由班主任上报后进生名单,由分管领导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生活、学习情况,并多次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谈话严肃而诚恳,要求明确而得体,使他们鼓起自信,再扬前进风帆。三是惩戒制。对严重违反校纪的学生,给予严肃的处分,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四、丰富校园文化,关爱职工生活
   1、关爱教职工,丰富业务生活
   为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办公室、工会、团委会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多种活动,使教职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得到放松,精神得到愉悦,生活更加充实。本学期,组织全体师生第二次为胡海滨老师捐款,共募集了近一万元的爱心款;探望生病教职工二十多次,为整生日的十四位同志过集体生日,发纪念品,设庆贺宴,充满了人文关怀;关心离退休同志,为省劳模于连洪同志申请困难补助,为四位本年度退休的同志开欢送会;为生病的总务副主任吴廷荣同志筹集爱心款近一万元;为了改善教职工的住宿条件,还筹建了一幢二十个单元的宿舍。学校组织教职工进行棋类、球类等竞赛,教师节、国庆节、元旦期间还组织朗诵、歌舞、书法等竞赛活动。还为退休老同志和老职工建立了阅览室,平日里对教职工本人买房,结婚,整生日等送上一份“心意礼”。
   三中“以诚信的态度团结人,以宽松的环境留住人,以适当的待遇吸引人,以浓厚的人情关爱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成为三中前进的不竭动力。
   2、关爱学生生活,浓郁校园文化
   团委会、教务处、政教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一是国庆节组织学生举行诗朗颂,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尊心;二是手抄报比赛,培养了学生读书绘画能力;硬笔书法比赛,提高了学生的书法水平;手工制作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三是现场作文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四是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积极录制反映校园生活DVD比赛,让学生撰写等观后感,让学生从思想深处受到教育。初三(6)的戴楷同学的演讲稿《普通话,我怎不爱它?》在2004年《演讲与口才(学生版)》第12期上发表。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
   五、实行服务创新,强化后勤管理
   1、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学校加强后勤方面安全教育和监督,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食堂和校园商店管理,签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并定期检查,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加强物资管理,健全并规范物资的登记、汇总、检查管理制度,实行公共财产损失赔偿制度,严格控制和掌握物品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和报废关。加强水电管理,为创建平安校园作贡献。
   2、加强基建维修,改善校园环境
   本学期为了改善校园环境,对校园建筑进行了全面维修,先后对三个校区的部分损坏地面、画廊、食堂、学生宿舍进行了维修、粉刷等,本部还新建了水冲式厕所,筹建一幢教职工宿舍楼。分管后勤的副校长王术祥同志和总务主任徐伟同志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三中的环境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3、搞好勤工俭学,增加教学费用投入
   本学期,对本部食堂、校园商店、门面房、一体印刷等进行了续租;对校园食堂、校园商店进行招租,增加了教学费用的投入。
   4、加强住宿生管理,改善住宿条件
   本学期学校对学生宿舍进行维修,粉刷,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除明确专人管理住宿生外,学校还定期召开了三次住宿生会议,并提出了有关要求,做到了强化管理,责任明确。
   今后,我校仍将坚持把全面提高质量作为重要目标,把学洋思作为主线,把跨越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开拓创新,搏拼进取为三中再创新高而努力奋斗!

 

 

 

切实抓好五项工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作 者】朱五华

【内容提要】江苏省盐城中学的办学经验证明,努力创办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抓好实施素质教育的五项工程,即:明确办学目标,端正办学方向的先导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工程;强化教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探索素质教育途径的核心工程;改革管理体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关键工程;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工程。

【关 键 词】国家级/示范中学/素质教育

 

根据全国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教委的部署,近几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以启动现代化工程创建国家级示范中学为契机,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李岚清副总理来盐中视察时,对盐中的做法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盐城中学的办学思路是对头的,方法是正确的”。盐城中学始终坚持围绕着实抓好五项工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这个主题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一、明确办学目标,端正办学思想, 抓好实施素质教育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学的先导工程

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和盐中现有的办学条件及发展的可能性,制定的“九五规划”瞄准21世纪,明确提出了“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办学目标。具体任务是近期内把学校创建成国家级示范中学,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学校现代化。

办学实践说明,怎样创建国家级示范中学,创建一个什么样的示范中学,是创建过程中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升学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虽然不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在目前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都聚焦于升学率高低这样的大环境下,真正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实施这样的转变,不仅要有学校本身的努力,更要得到社会,特别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反复学习,认真对照了省教委制定的创建六十条标准,认识到国家级示范中学,不同于传统的重点中学,“示范中学”重在“示范”,贵在“示范”。要“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之“范”;“示”严格执行各项教育法规之“范”,“示”素质教育之“范”。

为了能真正发挥学校的示范作用,盐城中学把办学思想的转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启动创建工作的先导工程。每学期学校都通过各种形式举办素质教育研讨会,现代教学理论专题讲座,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岗位培训,研讨、调整素质教育教改实验方案等等。通过反复的学习、宣传,使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创建观。检验一所学校是否符合国家级示范性中学的标准,绝不是仅看一所学校每年升学率多高和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而是全面的考察评估。既要看学校升学率,更要看成才率;既要看智育,还要看体育,更要看德育;既要看学校硬件,还要看学校软件;既要看学校教学,还要看学校管理。必须全员参与,全面创建。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决定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四有”人才、开拓性和创造性人才。在即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单纯接受知识教育的观念和方式已经远远落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三是确立以法办校、以法治校的法制观。示范中学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教育教学法规,按法定教学计划开全课程,上足课时,课时的增减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而是法制观、素质教育观的体现。星期天一律不得补课、辅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氛围,使全校教职工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抓好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示范性中学的主体工程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直接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素质教育的水平。有没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群体队伍是衡量一所中学是否具有示范性的重要条件,也决定着这所学校素质教育的成败。基于这一认识,几年来,盐城中学根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标准,一直把建立一支让社会、家长放心,让学生称心的高水平、高质量教师队伍作为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实施素质教育,争创示范性中学的主体工程来抓。

1、当好“后勤部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保证。一是解决好教师房子问题。俗话说“安居乐业”。为保证教师乐业,必须解决安居问题。盐中除了新建办公大楼外,还先后建造了6幢宿舍楼,75%的教职工住上了套房。1983 年以前的毕业生住房基本达到二室半一厅;1990年以前的毕业生住房基本达到二室一厅。到1998年底,有望可以全部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二是解决好教师的“孩子”问题。主要是在政策允许和可能范围内协助解决好教职工子女的入学和就业问题。三是解决好教师的“炉子”问题。四是解决好教师的“篮子”问题。学校除每月为教职工解决液化气供应外,还大力办好食堂,解决教职工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由于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教师的工作就更加安心。

2、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带动青年教师茁壮成长。盐中现有159名教师,老教师较少,绝大多数都是中青年教师,这部分教师是事业发展的骨干,是把学校带进21世纪的中坚力量,也必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所在。创建国家级示范中学不是割断历史,更不是推倒重来。作为有70年历史的老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盐中有良好的校风和教风,各个学科教学活动各具特色,班主任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创建工作的基础,需要继承和发展。为此,我们对一批老教师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离开教坛之前,抱着对盐中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带出一批年轻教师。每学年初,学校都要举行一次新教师的“拜师”仪式,安排一部分老教师与新教师签订为期三年的《新老教师挂钩协议书》,新老教师“结对子”,老教师为新老师“指路子”。协议规定形式、规定内容,要求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争取在三年内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给青年“压担子”,条件好的还要“给位子”,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全校18个教研组长有14位在35岁以下。

 

3、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促使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永恒的课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靠在教学实践中磨练。为了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和提高全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盐中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学链中的中心环节,多年开展了系列教学竞赛活动。新教师开设“新秀杯”竞赛课;三十岁以下教师开设“五四杯”竞赛课;三十到四十岁的教师开设“而立杯”竞赛课;四十到五十岁教师开设“不惑杯”竞赛课;五十岁以上教师开设“红烛杯”竞赛课。对每种杯赛都提出了不同要求。如对“而立杯”竞赛课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即一份教案、一堂课、一份试卷、一篇论文、一场教育理论考试。每一次竞赛都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前后历时一个月。每学年参赛人数一般都在80—100 人左右,开设各轮竞赛课在120节左右,听课人数在3000—3500 人次之间。“新秀杯”和“五四杯”赛已坚持10年之久。从1991年以来全校共有29人获各种杯赛奖,在此基础上有一批教师分别参加了省、市各类优质课的竞赛。自1992年以来,全校各科教师参加市级教学竞赛有25人获一等奖,11人获二等奖,参加省级竞赛有4人获三等奖,6人获二等奖, 9人获一等奖(其中有3人为一等奖第一名)。 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些已成为本市、本校的学科带头人。

4、加强教研科研建设, 引导教师比经验型向理论暨学者型转变,推动教师素质向高层次发展。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证明:没有教科研支撑的教学是没有后劲的教学或低层次的教学;不重视教学理论学习,不重视教科研的教师也难以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盐中一直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以教研促质量,以科研上水平”的教学工作思路。近几年来,盐中先后承担了“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设计及实施”、“构建重点中学素质教育模式的实验性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为了推动各学科的教研建设,长期开展教研组“五个一”建设活动,即要求每个教研组要确立一项教研课题,建立一支课外活动队伍,开辟一个课外活动阵地,培养一批学科尖子,取得一项教研成果。盐中每学期都要举办教学研讨会,编写《江苏省盐城中学教学论文集》。1991年以来,全校教师在省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400 篇,获市级以上论文奖90篇,获全省优秀论文16篇,全国优秀论文9 篇,先后出版专著和各类教学参考书18本。有5 人分别参加了在匈牙利和国内召开的物理、数学学科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科研实践中,一批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从1994年以来,盐中先后有19名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教师。

5、狠抓教师师德建设,保证教师队伍健康成长。 盐中教师以勤恳勤奋的敬业精神以及对事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尊敬和称赞。但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师德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师教书育人的效果。根据形势的变化,学校领导确立了在师才和师德问题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认真修订了《盐城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盐城中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师德师风大家谈”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能正确处理好价值趋向和价值导向的关系,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关系等。制定实施了《盐城中学教师师德建设八不准》,实行了“一票否决权”,师德表现不好,不能晋升职称,不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要求每位教师自觉用“八不准”规范约束自己,收到明显的效果。学校没有一位教师违反规定,搞有偿家教,没有一位教师到校外兼职、兼课。

  三、强化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 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途径,抓好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示范性中学的核心工程

创建示范性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高规格的人才。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和学生基础等因素,确立了盐城中学学生素质和培养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正确的政治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外语功底好、创造意识竞争意识强的跨世纪人才。能否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能完成这些目标的德育体系和课程教学体系。基于这一认识,几年来,盐中坚持不懈地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大胆地进行课程设置改革,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工作体系。 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盐中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早在1983年,盐中就制定了《盐城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大纲》,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90年代,又认真地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注意发挥学科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列性。在初一年级进行“爱我中华国宝”教育;在初二年级进行“知我中华国耻”教育;在初三年级进行“明我中华国策”教育;在高一年级进行“强我中华国力”教育;在高二年级进行“固我中华国本”教育;在高三年级进行“为我中华效力”教育。形成了相互衔接、前后连贯、有序递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序列。二是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性。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五千年来我国形成了以儒家为主流的道德文化体系,其中也包含了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中华民族良好美德和行为准则。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温、良、恭、俭、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际规范,“闻鸡起舞”、“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良好生活习惯等,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民族几千年延绵不绝、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这些内容成了我们不同年级的系列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大辩论的热门话题。在弘扬传统美德的教育中,我们尤其重视最基础的工作,即提高学生道德文明标准的教育,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了《盐城中学学生礼仪常规》,学校落实了常规领导小组,从教导处、学生处到各年级直至班级都建立了检查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网络,各年级做到天天有检查,周周有公布,月月有评比,促使学生把遵守“常规”转化为自觉行为,使良好的文明行为得到巩固,盐中也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三是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导向性。在初中阶段举办少年团校,在高中阶段举办中学生党校。几年来,先后有 400多名学生接受了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有17名学生加入党组织,还为高校输送了100多名建党对象。 四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建立了刘少奇、陈毅同志曾工作过的抗大五分校校史陈列馆和盐中校史陈列馆;在校外,充分利用了“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泰山庙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鲁艺烈士纪念碑”、“新四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陆公祠”、“施耐庵纪念馆”、“范公堤”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抓课程设置改革,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教材和课程设置是核心。1990年盐中就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对现行课程设置进行了积极而慎重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从1997年开始又进行了第二轮改革实验,主要内容是: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调整劳技课,完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选修课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最新科技动态两大系列,分别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根”的了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一系列是以语文、历史、政治学科为依托,先后开设了“甲骨文”、“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国京剧”、“中国楹联文化”、“中国文人和山水名胜”、“汉化佛教寺院概况”、“道教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漫话松、竹、梅”、“漫话围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欣赏”等20多个系列讲座。

当代最新科技动态系列,主要是考虑到现代科技发展极其迅速,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最新知识还不可能在教科书中有所反映。为了让学生真正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选择地介绍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科技信息,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新激情。这一系列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学科为依托,先后开设“克隆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简介”、“厄尔尼诺现象”、“希尔伯特数学问题新进展”、“纳末技术和现代科技”、“灾变理论简介”、“环境与化学”等20多个专题讲座。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特点开设了美术、生物、家政等四大系列的劳技课。初中有编织、手工制作、花卉栽培、自行车修理等;高中年级开设了电工、制图、微机、钳工等。活动课程由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部分组成,各自形成系列。课外活动除正常的班团队会、体育活动、阅览活动外,学校先后成立了铜管乐队、合唱团、舞蹈队、艺术体操队、溪源文学社、集邮协会、围棋协会、摄影小组、田径队、足球队等26个学生活动团体和兴趣小组,参加总人数达1000多人。学校每年分别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校园文化节、科技活动和田径运动会。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以军分区为依托的袁庄军训实习基地,每年高一新生第一课就是军训一周,至今已坚持13年。建立了以新洋农场为依托的劳动实习基地,每届高二年级在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到农场劳动一周,至今已坚持12年。还建立了以江动集团、悦达集团、燕舞集团、电厂、纺织厂、各大商场、沿海滩涂、各大农场等社会调查基地。从1991年以来每年都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确定一个调查专题。如1991年结合抗洪救灾,调查专题是“抗洪斗争中的千名共产党员”;1992年结合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调查专题是“两个加快在盐城”;1993年结合学习十四大文件,调查专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4年建国45周年,又是改革开放15年,调查专题是“盐中学生看盐城”;1995年结合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调查专题是“寻找先辈足迹”;1996年结合学习六中全会决议,调查专题是“盐阜大地精神文明采风”;1997年结合建军70周年和香港回归,调查的专题是“双拥庆回归”。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经过几年的努力,盐中基本上形成了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特长爱好发展的必修课、选修课、劳技课、课外活动课、社会实践课“五板块”课程体系。学校的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从1992年以来,本科升学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在省级以上的竞赛中有826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242名,有12人进入国家冬令营,6 人进入国家集训队。

  四、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功能,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抓好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示范性中学的关键工程

盐城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起步较早。早在80年代,就针对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职责不明、动力不强、缺乏活力的弊端,率先进行了意在明确岗位职责、疏通管理渠道、提高管理效能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人事管理上,实行聘任制和任命制相结合,以聘任制为主;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年级制和教研组制相结合,以年级制为主;在质量管理上,实行循环制和年级制相结合,以循环制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1992年以来,“三结合三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在强调年级管理实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加强校长室、教导处对年级的领导和宏观指导,大力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积极探索年级制与教研组制的最佳结合点。在分配制度上,我校根据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新的分配方案打破“皇粮”不能动的束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中拿出30%,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行第二次分配,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在办学体制的改革上,先后与江动集团、悦达集团、新光集团、盐城农垦公司等企业进行联合办学,提高了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年来,盐中在没有增加一个编制的情况下,已由原来的36个班级发展为56个班级,学生人数从1600人发展到3600人。与此同时,为了充分发挥重点中学的示范作用和幅射作用,学校还与全市100 多所相对薄弱的中学建立联谊,帮助这些条件还比较差的学校尽快提高办学质量,每学期都要与百校校长、老师举行联谊活动,举行大型公开课,与联谊学校老师交流,向他们提供教育教学资料,共同探索办学规律和教学规律。同时每年都组织教师走出去,到一些兄弟学校进行示范教学活动。1995年还在百校联谊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洋农场盐中分校。现在正在酝酿建立其它分校,努力为盐城市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五、加大投入,改善设备设施, 抓好创建示范性中学的基础工程

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比较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没有相应的办学条件是比较困难的。

盐城中学原来的教学设施比较陈旧落后。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精神,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按照示范性中学和素质教育要求,大力加强学校硬件现代化建设。近几年的投入超过了过去40年来基础建设投入的总和,使校容校貌和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建一幢26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三幢8000平方米教学大楼;新建了一座面积达4500平方米,具有多种功能的体育馆;把原来的300米跑道改造为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新修筑了宽10米、长近1华里的校园南北主干道; 征用土地17亩,重建了校办企业和学生实习基地;先后购置了100台电脑, 扩大了微机室和新建了多媒体教室;建立了盐城中学电视台以及与此相关的卫星接受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每个教室都配置了25英寸彩电;建成了校内信息网并加入了中国公众多媒体网络。根据学校“九五”规划和市政府、市教委的安排,今明两年盐城中学还要投入1000多万元,主要用于改造和扩建图书馆,并分别筹建一座多功能的科技实验大楼和教工宿舍楼,还准备筹建一幢学生公寓,准备再苦干二到三年,使盐城中学大部分教育教学设施达到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学校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