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燃烧会有蓝色火焰:读 张 灵 甫 书 法 有 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54:34

读 张 灵 甫 书 法 有 感

张灵甫书法所特有的那种温文尔雅、优裕从容,即便纵观当代书坛也是难得一见,初读其书法所产生的身心震撼,至今难忘。观其绝笔书,乃典型的碑派书法,字型多呈纵势,楷中寓行,行中寓楷,楷行相间。看似信手拈来,其实举重若轻,刚柔相济,腴润秀劲,一派大家气象。其挥毫乃在生命完结之际,却毫无懈怠、荒率、随意之笔,更无一丝丝的火气、怨气、恨气、或 气,满纸自在从容!概其援笔拟文时,其意当不在书,真情流露,一任自然,恰与东坡“无意于佳而佳”相合。能出此等杰作之人物 ,岂止书法颇具非常之功乎?

目前,能够见到的张灵甫手书作品还有一件《我辉煌将士书》,书体与风格与绝笔书极类似,也是碑体行书,字型多呈扁势,中规中矩,从容不迫。张灵甫这两件作品均与时下所谓“极具视觉冲力”的书法作品迥然不同,没有刻意强调形式构成,用笔技巧,墨色变化等,却极耐品味,余韵久远。

张灵甫生前的那一时期,出现过诸如康有为、沈曾植、李瑞清、于佑任、王世堂、郑孝胥等一批书法名家。那一时期的书法承袭清末碑学之绪,以势为是万尚,变古为新,南北兼收,碑帖互用。王朝宾先生在《尚势出新的民国书法》一文中称,“清中、晚期,碑学大昌,与帖学俨然壁垒。然六朝碑版无行草书,进入民国之后,时事多变,思想活跃,学人多不规矩于波磔界格,行书书写便宜,应用广泛,资质优雅,抒情达意,世人多好,碑学家亦难违拗,故民国书家多长在行书,纳碑版笔势于行草书中,行书继明末之后再放异彩。”由此,不难看出张灵甫行书之与碑版互融的渊源所在。

此外,我们能够见到的还有张灵甫的一件行书对联:“雄词脱手坚如铸,秀语生花璨欲飞。”上款署“平一同志”,下款署“张钟麟”。从风格上看,活脱于佑任碑体书法面目。这件作品把于佑任碑体书法干净利落而又洒脱不羁、朴质奇崛而又雄逸豪放的艺术特征表现得很充分。以至于笔者初次见到这幅对联时,误以为是于佑任所书,细察之下才发现款署为“张钟麟”。资料显示,张灵甫少年时很受于佑任赏识,并因之获举荐于黄埔军校,开使了二十年戎马生涯。作为孙中山先生的辅佐,民国元老级人物,于佑任先生对近现代中国影响甚远,其书法的仰慕者、追随者甚众。张灵甫显然在北魏法书和于体书法的学习上下过很深的功夫,其中,与其曾受于公亲炙有极大相干。笔者以为,自民国迄今,学于书最似者,唯张一人而已。

除以上碑体书法外,还有一件作品足以佐证张书深具传统功夫,这就是现存南岳衡山忠烈祠内的《74**阵亡将士碑》,也是张书中难得一见的篆书作品。碑文“为主义死”四字为篆书,有李斯笔意,落款署“张灵甫”。

    张灵甫三件传世之作,均无意于书,反得工妙。其我《辉煌将士书》文曰:“我辉煌将士们,淮阴之战,关系极重,必先下破釜沉舟之决心,然后才能得到扫六犁廷之战果。这一盘棋,我们千万输不得。不要忘记了。我们是攻击军,我们曾得有辉煌之军誉,更不要忘记我们是王左公一手训练之部队。各望奋免,毋忘国羞。”再看临终绝笔,:“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战之最后,以一弹饮绝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据《张灵甫将军碑》载,其“其平生崇尚文山公之气节,且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尤精兵法。战闲休整,或向下属讲述用兵韬略,或则游历山川,临池泼墨。”目前,世人只知张灵甫其人、其事而不知其书法,若非四十四岁英年早逝,但就书法而言,必成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