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限春光完整版:[人文]清明节闲说丧葬旧俗,兼古人驳风水阴阳之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19:31
『关天茶舍』 [人文]清明节闲说丧葬旧俗,兼古人驳风水阴阳之论作者:李杜韩  发表日期:2009-4-4 21:59:00
回复 
         
“生死之事大焉”,这是一句哲理,但单独剔出来说,等同一句废话——谁不知道生死之大?哲理者要放在人类关于生死的种种理解上言,方为之哲,方能成理。当然,搞笑也在于:最严肃的人生话题,最没有标准答案,人家“不认理”,你也没折。
   中国的儒家视生死为礼立之大本,《荀子.礼论》云:“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生老病死成为文明,其发端之一是棺木的出现。旧约载约瑟死后被放入棺木,这风俗不是犹太人而是埃及人的发明,亚伯拉罕知道的估计是源于巴比伦的丧葬办法,把妻子撒拉丧于田间的洞里。中国棺材的出现,有史家说可能不会早于商朝,不过我以为更值得注意的是,大约在七千年前,中国人对死人的墓葬和生人的居所选择,都注意到与太阳位置的周期变化和季节性转变了,如仰韶文化遗址出现的公墓地,墓葬方向大多对着正西方,少数对着西北或西南,这是什么观念呢?有史家推测,西方为日落之处,死人要安息,进入幽冥,故向西而设。到商朝时期,无论王家宫殿,还是王的墓葬,都呈四方形,并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著名汉学家班大为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儒家原初传统中的“北极”“太一”思维(见班氏著《中国上古史实揭秘:天文考古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无论如何,这绝对是充满宗教意义的形制,而且这种方位意识很快与阴阳五行天象说,发展成一套方术观念,不仅影响到今天,而且民间还越来越繁复。李零先生说,方术涉及两大问题,一是宇宙,二是生命(见《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2000年),我以为,所有人都在此二者中有所立,才算叫做成年人。
   先秦时期,对死者的哀悼守孝,除了讲究身份之外也还要讲究谁站在哪一个方位。《仪礼》载:
   “三日,成服……朝夕哭,不辟子卯。妇人即位于堂,南上哭。丈夫即位于门外,西面北上;外兄弟在其南,南上;宾继之,北上。门东,北面西上;门西,北面东上;西方,东面北上。主人即位,辟门,妇人拊心不哭,主人拜宾,旁三,右还,入门,哭,妇人踊。”
  台湾学者蒲慕州教授认为这个或许只是古人的理想设计,实际行事未必家家如是,那有身份的人必定要遵从(见蒲氏著《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中华书局,2008年)。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仍有活力的丧葬礼俗是明清时期的民间样式。明朝是开三教合一的时代,皇家丧礼已有新元素,例如皇帝或皇后初丧,每座寺庙都要敲钟三万下,同时出殡请僧人颂经,为死者“上路”烧纸钱等,皇宫内外无异民间。还有一点,明清一个时期有一极为残暴的做法,就是宫人嫔妃的殉葬。殉葬习俗至秦之后废黜了相当长的时期,可到了明成祖再次被恢复,有可能到成化朝才被停止,而满清的努儿哈赤、皇太极、顺治又有恢复,想来让人毛骨悚然。
   明清时期丧事一般也分为殓、殡、哭、吊、奠赙几样。
   殓,死后第二天为小殓,第三天为大殓,殓的规格根据家庭经济能力而行;
   殡,即出殡,把死者移去下葬;
   哭,就是亲属示哀,哀而不文,纯情感的表达;
   奠,是祭奠死者,赙则是向生者致意。
   这个过程,还有许多繁文缛节,例如殓,不少地方有“浴尸”一俗,谓亲子能替死者的尸身洗浴,死者可免下地狱之苦。殡,往往要变通了,例如古时没有冰藏技术,若南方湿热,遇大暑天,尸体很容易腐臭,棺殓出殡要快,太细节的讲究不了;又再如一些地方,如果是客死异乡的,棺柩不能入室,这是风水之理,“冷尸入后,人不利也”。殡是葬礼中最容易五花八门,大讲排场的环节,如传杭州有个姓王的富商,替其父操办出殡,极尽华丽不单止,还特意顾了许多美女艳装前导,开路打头(拷,都成选美了)。哭,没什么可说的,这是骨肉亲情,哀之切痛之深也,不过“假孝子”又另当别论。吊,也有些说法,按古礼仪,苫次不应在幕内,而要在侧房,亲友在此见吊唁之宾,可明朝开始,已非不遵古法,一概向死者行拜礼,生者在旁答谢,所行之礼为四拜,或连续叩首。而且出现了孝子在幕内面南,而吊唁宾客面北而拜,主人再出幕外答谢。张居正吊唁诸大绶之死,这位诸侍郎的儿子效这种俗例,张居正很不高兴,说:“我来吊若父,诸子如何南面临我?”,呵呵,年轻人一不小心,把自己当皇上了。奠赙本来古已又有之,奠是置物于前,就是说去吊唁的人要带些礼物送上祭奠死者,以表致意,不过明清以还,奢华渐兴,你来我往,“豪气”得很,即便贫苦之地,亦不罕有。
   此外,明清民间的丧礼,还普遍存在“度亡”(请僧人到来做佛事);“成服”(一般是丧家设筵席,盛管乐,广招亲朋,以图为大家带来新的吉利;“做七”,传民间相信一个说法,人出生49天而生魄,故必然死后49天魄就消亡,魂魄是遇七而散,这里还有些风水命理在里头,故“做七”就是丧礼期间,每遇七日,就要做法事超度亡灵,不让它魂飞魄散,往生极乐。还有些今人看起来不太严肃的东西,例如“伴丧”与“暖丧”,请戏班来唱戏,呼朋唤友,大排筵席,甚至通宵达旦。至于丧服期间,生人之间的男女性事,估计大户暴富、礼教不严之地,会偶有发生,而到一旦激发了坊间说书人的灵感,往往就被无限渲染为艳情淫书,在剌激一下城镇闹市附近的无聊人们同时,也赚几个可怜的小钱过活。
   说到这里,似乎开头《荀子》言的礼之庄严好象变得很散淡,轻飘飘了。也是,也不是。民间从来不比庙堂,对于文盲与半文盲,或以手艺商业营生的大众来说,对生命与宇宙的看法,均不可能在正声朗诵中传授,零散的知识决定了他们对仪式看法、做法也是零散的,随从风俗,跟着走就是了,非常严肃严谨的礼仪不可能发生。但这又并不等于说他们只是做给生人看的,不是,绝大多数办丧事的人家,有一样东西是非常认真讲究的,这就是“阴宅”问题。明朝民间兴起了一个新的职业,清朝继续,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消失,这就是——“山人”,即今天称的“堪舆师”“风水师”(或简称“师傅”“大师”)。这是高人,懂得推论生死凶,洞识幽微,领取天机,专门帮办丧事的人家寻龙点穴,推论岁煞,择吉避凶,后来还包办了殃榜,他们一个特征是随身携带一本“通书”,口若悬河,手指随言语屈伸,头头是道。南方现在流传有一句俗话“一本通书睇到老”,指人不会变化,一条道走到黑,其实源头是从“山人”特征而来。选山坟,是不得了的事,影响到阳世间的子孙福荫,其它可以马虎一点,但阴宅选址,出殡入土的时辰、封填的程序、工艺等等,一样也马虎不得。越是殷实之家、官宦之家,越讲究这个。呵呵,“生死之事大焉”,不到节骨眼看不出重要呢。若是某位山人帮一显赫人家做了一次,而所推论之言,主人家最重视的东西果真出现了,那这位山人立即身价飚升,客源不断,厚利润隆。
   风水堪舆,本于今生来世,阴阳交互的世界观,先秦至汉皆盛,魏晋隋唐衰慢了许多。不过,传晋朝的郭璞有《葬经》一书,总结前人整理成说,以风水之术显名,但这个说法很成问题,唐修《晋书》,<郭璞传>记其生平著述甚详,独不见著有《葬书》一说。而现今见到的最早评论此书的文字,为北宋张载对此书的批评,之前一点声息也没有,故有学者推论,是书很可能是北宋中期之后才出现的。《晋书.郭璞传》记郭璞早年得博学有才,好古文字,妙于阴阳算历,但说话有点结巴,当时有个姓郭的老人家,客居河东,精于卜筮,郭璞拜其为师,老人授《青囊中书》九卷,郭璞从此精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郭璞后来收的一个徒弟叫赵载,这个人心肠坏,偷了这本《青囊》来看,还未读完,书居然离奇地被焚毁了。然而郭璞的一身本领,并非都受到权贵们的青睐,传载郭璞因喜卜筮而常为缙绅耻笑。这不难理解,晋见以潇洒出尘、超然象外为上流,卜筮一事,戚戚于人事得失,可谓风流尽失也,这也接间证明两晋南北朝时期风水卜筮的衰弱。到宋元,释道普于市井山林,普通市民才开始讲究起家山福址,才认同风水轮回之说,故到明清时期的风水堪舆理论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其中理论揉杂了释道与儒,其技则融方术巫术于一体。
  明代是风水于民间官宦极为盛行的年代,也是禁风水最严厉的年代。明太祖曾颁令,凡溺于风水之说,逾年不葬者,要“杖八十”。明英宗曾有遗诏,皇后钱氏要与他合葬,钦天监说这样做恐怕会动了风水,按风水说,英宗的“皇堂,虚其右圹,而中有道可通往来,其一东行北转而至者,为孝庄玄堂相去可数丈,中隔不通”,而要与钱皇后合葬,则必需打通中隔,这样就恐怕不合于风水格局,动了风水。而英宗不以为然,说:“朕已折之矣。今开圹合葬,不为动风水乎?!”,又说,如果自己的皇堂不通,那意味着天地遭塞,是为大凶。英宗用手指在纸上指划道:“若如此通,通则风气流行,恶得言动?!惟一点诚心为之,料亦无害。”(见清徐乾学撰《读札通考》,转引自郭彧编著《风水史话》,华夏出版社,2006年)。明代不少知识人对风水说亦持批判态度,《明史.儒林.曹端传》载“端初读谢应芳<辩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学,毁淫祠百余”。上面提到的停尸经年不葬,在明代是容易见的现象,对此,黄佐在《奉泉乡礼》中云:“生时尽心孝顺,死不许随力葬埋。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见也。贫者穴土藏棺,存礼而已。不许轻信风水祸福之说,及兴发某房之说,停藏父母至数十年不葬,以致尸棺暴露,鸦(冫食;此字为“冫”加一“食”字,暂查不到汉语拼音的读法)狗食,伤害天和,变生瘟疫,惜哉,痛哉!晓谕明白,听者省之。”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生意场官场上的人特讲风水,其实也无它,富贵若浮云,而求富贵之心非浮云也。对风水好者,想死后继续富贵之行的不算太炽,想在生者,子孙后世代代富贵者则第一要义,为何停尸经年不葬,此等骇人听闻的事做得出来,原因在这里,求富贵,求平安,求大吉,是风水能够盛行的主要内因。其实想深一层,如果对人间万事有一深刻洞察力的人,风水之力有多少,基本可以心中了了,明代吕坤临终前自撰《墓志铭》,命家人切勿用阴阳家言办丧事。唉,若大一个时代,万马齐奔而要力争上游者,不负出代价不可能,而自甘逍遥者,你的享受和权贵也就很薄了,历代如此,人间恒理,你家的风水能变多少?故大智者,不问卜筮,不事鬼神之祀,不是完全无神而是觉得这玩儿,大局在人处已是明了,可必多此一举。
   通观古今中外,于风水玄学、占卦星相玄耀于世者,均非大家。戚戚于阴宅阳宅与趋吉避凶者,你大气不起来,其实人生在世,如果能活几十年的,哪一个比哪一个绝对的好?用句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到哪里去”,谁都一样。
  
  
  二00九年四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