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多田光椎名林檎 mp3:日本逼袁世凯签订 二十一条 的时候,孙中山在干什么?(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7:43:32

日本逼袁世凯签订 二十一条 的时候,孙中山在干什么?(转)

.threadtags_tag {margin:0px !important;background:none !important;padding:12px 0 !important;color: #444 !important;} .threadtags_tag span {border:1px solid #E3EDF5; padding:10px 14px 10px 32px; background: url(http://images.5d6d.net/dz7/default//tag.gif) no-repeat 10px 50%;} .threadtags_tag a{color:#09C !important;} 相关搜索: 孙中山, 袁世凯, 日本, 签订日本逼袁世凯签订 二十一条 的时候,孙中山在干什么?  
1913年,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在他自己缔造的共和国成了通缉犯,被迫再度亡命日本。他重组中华革命党,再举革命义旗。为此他曾多次与日本人会谈筹款之事。1914年5月11日,孙中山致函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请日本助中国革新,中国将给予的报酬是“开放全国市场,以惠日本工商”。 8月24日,他与犬养毅说自己正在准备起兵举事,“此时若在中国内地发生动乱,必给日本外交带来极大好处,为此日本政府务必支援中国革命,此点请阁下予以关照。”谈及军费筹集情况,孙中山说:“如若此次仍不能筹足所需资金,即便附加任何条件,也靠阁下在日筹款。”犬养毅回答筹款的事要与头山满商议后答复。头山满虽然表示支持孙中山第三次革命,但他不能违反日本政府及军部而支持孙。孙中山通过他争取日本政府的支持,但日本拒绝给予他贷款。孙中山8月21日(也就是这次谈话前三天)曾走访过头山满,对此他心中是清楚的,所以他竟然说筹款“即便附加任何条件”也可以。  

1915年底(或1916年初)孙中山秘密会见了日本陆军参谋总长上原勇作,他在和上原勇作的谈话中要求日本支援中国革命,承诺“中国新政府可以东北三省满洲的特殊权益全部让予日本。”他说:  

“日本人口年年增多,东北三省的辽阔原野适于开拓。日本本来资源贫乏,而满洲,则毋庸违言,富于重要的资源,日本瞩目斯土,乃当然之国策。对此,我等中华革命党员能予充分谅解,故可以满洲作为日本的特殊地区,承认日本移民和开拓的优先权。”  

“不仅满洲,中国本土的开发亦唯日本的工业、技术、金融力量是赖。”  

甚至说:“倘日本真能以互助的精神,诚心实意地援助中国的革命统一,相互提携,为亚洲的独立与复兴通力协作,则中日两国的国界难道不也可以废除吗?”  

当然,孙中山也声明“东三省是中国领土,主权仍属于中国”。但这些文献表明为了寻求日本的支持,孙中山先生曾不惜以东北三省的特殊权益作为条件。还有“不惜任何条件”的许诺。  

即使在袁世凯死后,他在广州举起护法旗帜的1917年9月15日,在和日本社会活动家河上清的谈话中,“孙中山表示,希望日本方面给予'武器、军火和大量贷款’”。“孙中山特别说明,一旦他掌握了权力,将愉快地将满洲交给日本管理”。  

1918年11月16日,孙中山和日本松永安左卫门的谈话中再次提到以“领有满蒙”为条件寻求日本的援助。  

他说:“目前中国南北对立是日本助长起来的,日本如果改变援助北方派的政策,北方派就会不攻自灭。  

日本如果援助南方派的话,可以承认日本对'满蒙’的领有。”[10]  

孙中山虽然是明确反对《二十一条》的,但他愿意给予日本在满蒙的特殊权益、“承认日本对'满蒙’的领有”,和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二十一条》第二部分有关满蒙的要求相比又有多大的差别呢?只不过《二十一条》更加具体而已——  

(一)两订约国互相约定,将旅顺、大连租借期限,并南满洲及安奉两铁路期限,均扩展至九十九年为期。  

(二)日本国臣民,在南满洲东内蒙古,盖造商工业应用之厂房,或为耕作,可得其需要土地之租借权,或所有权。  

(三)日本国臣民,得在南满洲东内蒙古,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等各项生意。  

(四)中国政府,允将在南满洲及东内蒙古各矿开采权。......


《二十一条》所提出的有关在满蒙的权利和孙中山的许诺大同小异,不知道为什么日本政府始终不接受他的条件,支持其革命事业。这恐怕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被我们所忽略的问题。孙中山是政治家,但对于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许多史实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报告 道具 TOP

袁爱兰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袁爱兰 (老袁阿姨)当前离线

管理员

UID
帖子
1622 
精华
31 
积分
44153 
阅读权限
200 
来自
湖南常宁福建福州 
在线时间
9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1 
最后登录
2010-11-10 

管理员

2# 发表于 2009-6-1 17:36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http://buchayanzhi.blog.hexun.com/4261337_d.html
孙中山被誉为“国父”,大大言过其实?

爱走极端,这是中国史学界最大的弊病,孙中山先生一直被誉为的“国父”(所谓中华民国的国父),其实大大的言过其实。

  且不论一生的成就,单从个人的品德来说,“国父”就有许多不可取之处。

  其一。当杨振宁被举国痛骂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国父的行径有多么令人心寒之处。

  宋庆龄女士,作为其挚友的女儿,作为一个支助革命几十年的老友的女儿,而不惜娶之,何况是丢弃自己的老婆娶之,这是何等之卑劣,何等之无耻。

  其二。如何对待黄兴将军。

  没有黄兴的鼎力支持,便没有孙中山国父形象。同盟会成立之际,由于孙创立的兴中会会员少,而黄的华兴会以湖南人为骨干,力量大大超越兴中会,当时选党魁的时候,可以说,黄兴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抱有士大夫性格的黄兴对下层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终于使孙中山当选,其后来,光复会排挤中山,要把他挤出同盟会,也是黄兴力排众议,做大量的说服工作,才使中山先生保住了地位,最后还导致了光复会分裂出去。黄兴对中山忠心耿耿,然而二次革命以后,孙对黄排挤的手段,令人心寒,黄死后,孙还指示其党羽在舆论上压低黄兴,导致黄在革命事业的功绩被大大湮没,其手段之毒,莫此为甚。

  其三。如何对待其哥哥孙眉

  可以说,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孙眉是个坚决的拥护者,筹款的数目大的惊人,最后导致倾家荡产,其后,孙眉由于过分支持革命,几乎没钱治病,而中山则坐视不理,导致孙眉病死,其人性卑劣由此可见一斑。

  其四。走后门

  孙中山辞去大临时总统后,北上和袁世凯会面,不肯接受个人勋大位以蒙蔽天下人,却明确提出要国家公费送其子其女公费美国留学,且国家支柱的钱比其他留学生多的多,试问,这是一个标榜天下为公的人应该的行为吗?和现在大众讨论的腐败行为有何区别。

  其五。有奶便是娘

  中山一生,崇尚的是有奶便是娘的观念,先卖国于日本,后维志于军阀,后投靠于苏俄,有奶便是娘,可恶之极。因此其·革命事业,也终究没有有点成就,最后死去时,连广州市都没统一,可见其能力之低下。

附录1

孙中山于临时大总统就职时宣誓
誓词是:
颠覆满洲之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自誓.
孙中山的誓词表明,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之职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之时.换言之,清朝专制政府下台,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之职自动解除.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存在一国两府,即北京的清朝政府和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京清朝政府派新军统帅袁世凯来南京商谈,解决一国两府的问题。谈了2个来月,最后谈妥。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要促使清朝让位,袁世凯促使了清朝的让位,这一天发生在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的让位是清朝让位的前提条件。孙中山不让位,则清朝不让位。清朝让位,则孙中山让位.清朝推翻了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之位.或者说,两者同时下台.
"天下为公"的反面是"天下为私".大盗之行也,天下为私. 大盗者,孔宋家族也.清朝放去了天下,放去了"爱新觉罗"一姓之尊荣,建立了民主的北洋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孔宋家族却去夺天下,盗窃国家财富,把国家政权当成自己谋取私利的手段.这完全是开历史倒车.这是通过宋氏三姐妹的性器官来达成的.宋美龄实际上是在卖淫.宋美龄卖淫,孔宋家族盗窃国家财富,配合默契.
“天下为公”不是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认为中国的天下是他的,所以他要打北伐内战夺天下,孙中山无“天下为公”的思想。“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在清退位时由清朝隆裕皇太后懿旨提出,国民党往孙中山脸上涂脂抹粉是不知羞耻.一个民贼包装得再好还是民贼。
国民党所说孙中山领导辛亥暴乱推翻清朝不符合历史事实。辛亥暴乱发生时,孙中山在美国流浪,孙中山与辛亥暴乱无关.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7日自美国回到中国,1912年1月1日到南京任临时大总统,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给孙中山.孙中山又于1912年2月12日自动辞职(根据孙中山誓词,清朝下台,孙中山自动解职),孙中山被各省戏耍了,孙中山因而对中国充满了仇恨。孙中山是各省拿来做样子给清朝看的。但这也是拿错了人,应该拿黄兴或宋教仁的。这一错误导致了退出历史舞台的孙中山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为孙中山吃日本和俄国的毒奶,为害自己的国家垫定了基楚。

附录2

陈炯明以法律统一中国理想的破灭和孙中山的广州西关屠城事件

  孙中山其人,广东中山人,在广东的外号为“孙大炮”。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孙在袁氏复辟帝制后历史,国共两党的版本均有不少不实及隐瞒之处。随着各种近年来多位学者对当年史料的研究,当年所发生的事情逐渐浮出水面。部份情况可以在“陈炯明”研究中心的网站查阅得到。我所知的部份内容主要也是得自该研究中心的有关资料,至于资料的真实程度如何,是否是一家之言,以及其他文献是如何描述的,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查证,但我还是倾向于相信我所看到的资料。有精力的朋友不妨可以做一些史料考证方面的工作,还历史的真面目于大众。
  孙在流落日本之后,重组国民党,要求党员“向其一人效忠”,引起了包括陈氏在内的诸多革命党人的不满,认为其背叛了革命的宗旨,是与民主要义所不相容的,造成了国民党的分裂。不过陈与其他人不同之处在于,虽然他并不同意孙的主张和做法,但是对孙仍然非常敬重。
  在一九二0年,陈炯明率领粤军从福建回师广东,在广东军民的支持下,驱逐了为害广东的桂系军阀后,作为广东境内的“军阀”主政广东。“粤军于26日克复增城,东莞。29日洪兆麟部及李,魏两部进驻广州。11月2日,炯明由石龙乘坐广九铁路火车抵省,广州报纸报导说:『迨陈总司令抵省后,信息传来,市民欢跃,争相燃放串炮。统观种种情形,洵有万众胪欢之象』〔华字1920。11。4〕。”[陈炳明研究]。
  “1920年11月,炯明率领粤军自闽南回粤,即欢迎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三总裁,由沪回粤,重组军政府,团结西南,为建立十二省联省政府的初步计划。这个初步计划,分两方面并进而行:(一)制订省宪;(二)实施地方自治,建设广东为模范省,以「模范起信」来号召国人的注意。
   广东施行地方自治以县为单位,故设立县议会,使行政与立法两权,在这单位上,亦互有制衡的作用。为了「发扬民治精神,确立民权基础」,又确定县长,县议员民选的政策。
   陈炯明回粤就任省长后一个月,广东就颁布了「暂行县自治条例」,「暂行县长选举条例」,和「暂行县议会议员选举条例」〔华字1920。12。8─1921。1。11;革献1970。6,51:475─99〕。一年后,在1921年9月,民选县议员完毕〔华字1921。9。10〕,而11月,民选县长亦告完成〔华字1921。11。11〕。”[陈炯明研究]
  “1920年粤军回粤,陈炯明于11月2日回抵广州,即积极进行建设广东为模范省的工作,整顿粤军,遣散民军回乡。并邀请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三总裁由沪回粤,重组军政府,团结西南,为建立十二省联省政府的初步计划。但是孙中山于29日回抵广州,不到两个月,即主张援桂,向外发展,把许崇智部12营(约四千余人)改编为军政府(孙本人)直辖,并大量召集新兵,包括为陈所遣散的民军〔美3735,1920。12。31,广州〕。是时,陈炯明是兼任军政府的陆军部长职,孙中山此举,显示了早有以武力来扩展个人势力的野心,而亦表示对陈存有异心。”[陈炯明研究]
  此时,陈和孙的政治主张现出来极大的分歧的局面。陈主张以联省自治的模式,和平统一中国,建立中央、地方分权自治的联邦制的宪制民主国家,但孙希望武力统一中国。
  陈在广东主政期间,在广东省内推行省内自治,力图将广东建设成为联省自治的模范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广东境内一度出现久违的太平盛世和繁荣景象。
  期间,孙指令粤军入桂进行援桂战役,至21年11月胜利班师回粤后,孙迫陈强行北伐,陈反对之,孙陈决裂,陈要求孙下野。“驻广西的叶举部队,饷粮无着,间道回粤,卒引致了六一六事件的发生,而广西乃重陷于匪盗的世界。”[陈炯明研究]。注:六一六事件即史称中山舰事件。
  1922年6月16日,叶举部在陈不知情下围攻总统府,此时孙已离开总统府,并在叶举部有意放行下徒步到海珠公园海军司令部处,登楚 豫舰避难。次日(17日)从中午一时起,在海珠、天字码头(现北京路临江路路口)、士敏土厂等多次地方炮轰广州城及白云山、观音山、大沙头等地一百余发。平民死伤、财产房屋损伤无数。广州平民代表登舰请求孙停止炮轰,孙答“若果陈氏今早抵省,我即今早开炮;今晚返省,即今晚开炮!”,意为如果广州市民不再请陈回来主持政局就可以不开炮。以市民作人质要挟,可见孙之真面目矣。自此,孙自绝于广东人民。 后在多方及国际调停下,舰队驶离广州,退驻黄埔。孙在广州市外四乡大招民军 ,土匪流氓,趁机活动,乡民受害尤重。粤军因而进击,将孙击退至白鹅潭一带 。孙之陈策部攻陷江门,江门商店被大肆抢掠一空。粤军陈德春部击溃之,遂收复江门。孙之前兵工厂长朱卓文部在香山(今中山市)召莫五千匪军,粤军陈永善部进剿。北伐军受孙命回师进犯粤境,由于不得人心,均被击溃或击退。
  六一六事件后,孙开始联俄容共,开门揖盗,秘密签定了出卖外蒙古等地的卖国协议。
  陈炯明于一九二二年八月孙中山离粤后,由惠州返回广州,企图继续建设广东为 模范省的工作,以贯彻其联省自治的主张。
  “但是,陈炯明要以法律来统一中国的希望,不久就被破碎了。不到半年,孙中山雇用的滇桂军,和吴佩孚支持的沈鸿英军队,联合由广西沿西江蜂拥而下广州。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受贿叛变,叶举率部退三水。是时,纸币低跌,前方各将领来电要求驰赌禁,以维币值,炯明覆电云:『粤军可倒,赌不可开』。炯明不愿遗 祸桑梓,遂于(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五日通电下野,即日回海丰,三十日抵香港。
  先是,孙中山在上海密派邹鲁,叶夏声南下香港,提用西南关余存款二十四余万 ,以收买在广西的滇军杨希闵,范石生,桂军沈鸿英,又运动驻梧州的桂军刘震寰,关国雄旧部粤军第四师莫雄,及驻肇庆的邓铿旧部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陈济堂倒戈。是时,杨希闵与沈鸿英表面上是支持政学系岑春暄,杨在宣言中有拥护孙,岑携手统一中国之语。根据南京美国领事的情报,吴佩孚暗中资助沈鸿英,以控制陈炯明可能由福建向长江南岸方面发展的企图;广州美国领事向其政府的 报告中,附有吴,沈互通密电共十一件的译文。所以,孙中山于一九二三年重夺广东政权,还是得到吴佩孚的无意之助 。 ”
  孙在回到广东后,建立起独^*裁暴^*力^*政^*府。
  “孙政府在广州的成绩,除了破坏地方,荼毒人民之外,绝对没有一点的好处。重徵租税哪,苛抽杂捐哪,强拉役哪,变卖公产哪,杂赌公开哪,鸦片公卖哪,白昼杀人哪,掳人勒赎哪,以及压抑舆论哪,大兴党狱哪,凡此种种所为,别人所不敢干的,他的则优为之。日出不穷,犹未已也。搜括人民的脂膏,剥削人民的骨髓,以饱他们的私囊,供给那一班吃人不吐骨的凶狼兵士,而至于掘无可掘,抽无可抽,日暮途穷的时候,则又连他们向日所持以欺世盗名盗利的三民主义,也想牺牲不要,而欲试验共1产#主^义%的政策,朝三暮四,可知他们实在没有一定的宗旨,一定的方针,而且没有一点的人格 。”
  其间,最令人发指的事件是在两朝刻意掩盖下现在已没多少人记得广州西关屠城事件。广州西关,现在的位置大约应该是人民路一带,为当时乃至今日之广州最繁华之地。
  西关屠城事件发端于广州商团与政府的冲突。广东省市镇里商团与县乡里民团的组织,始于清末民初,因为战祸经年,匪盗猖獗,地方人民组织武装力量以自卫。一九二四年五月下旬,广州市政厅宣布一件「统一马路业权」案,藉以抽收铺底捐,这可以说是一年多来孙政府连续抽收各种苛捐杂税的极点。使广州市民实在达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广州及附近商团组织了大罢市等活动,并对广州市实行了戒严。后经谈判调停,风波暂息。在八、九月间,商团与政府军发生了三起严重冲突事件。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商团和政府军的争械事件,孙政府军强制没收了商团经由合法手段(经孙政府批准的)进口枪械,二千名商团赴大元帅府请愿还械,以罢市为威胁。孙采用强硬态度。孙在一军事会议上,决定先打商团再打陈军的策略。八月二十二日起。南海,番禺,顺德,台山,东莞,增城,新会,清远,高要,曲江,阳江,罗定等二十余县属内的一百三十八处乡镇,先后罢市, 。是时,广州市商店,闭门关户的,亦在十分之九以上。二十六日晚,广州总商会、商联会等代表7人面见孙进行调停,孙以炮轰西关作为威胁。九月十三日,孙中山已离开广州赴韶关,准备北伐。九月中旬,孙政府购备三百箱煤火油(kerosene oil),以为焚城之用。十月九日,商团与孙达成协议,孙答应发还枪械及其他取消苛捐杂稍之要求,而商会答应让一次收取相当于整个广州市一个月的房租金的一次性捐税。十一日,孙中山仿效苏俄办法,组织「革命委员会」,自任会长,与苏俄政府代表鲍罗廷共同筹划镇压商团事宜。孙中山在韶关逗留了仅一个月,于十月十三日突回广州镇压商团,遂促成了十月十五日西关屠城的惨案。
  商会认为孙不会采用过激手段,决议集中西关自卫,拒绝复市。十四日下午,许军,福军与警卫军开始在回澜桥,西门,太平门一带向商团进击 ,两方相持 均 四五小时后,吴铁城遂开炮轰击西关。
  “十 五 日 晨 , 商 团 退 守 西 关 内 围 , 以 街 闸 为 护 , 与 政 府 军 互 相 射 击 。 十 一 时 左 右 , 政 府 军 唆 使 理 发 工 人 , 以 三 百 箱 煤 油 , 放 火 焚 城 。 西 关 房 屋 , 密 切 相 连 , 材 料 又 多 用 木 材 , 一 时 火 势 蔓 延 , 无 法 控 制 。 下 午 二 时 左 右 , 商 团 遂 停 止 其 抵 抗 。 到 了 晚 上 , 大 部 份 西 关 已 在 火 焰 之 中 【 85 】 。 据 目 睹 者 报 告 , 政 府 军 占 据 屋 顶 , 向 逃 出 街 上 的 人 , 不 分 商 团 难 民 , 乱 行 射 击 。 一 大 群 难 民 , 逃 往 太 平 马 路 , 被 政 府 军 迫 退 回 火 区 , 卒 至 焚 毙 【 86 】 。
  大 火 到 十 七 日 晨 , 才 自 行 烧 尽 。 据 二 十 日 《 华 字 》 的 报 导 一 ) 先 抢 劫 , 后 焚 烧 的 地 点 , 统 计 大 小 街 道 三 十 余 条 , 商 户 约 二 千 余 家 , 损 失 五 千 万 以 上 ;( 二 ) 抢 劫 地 点 , 统 计 大 小 街 道 六 十 余 条 , 商 户 一 千 余 家 , 损 失 不 可 估 计 。 其 惨 酷 情 形 , 《 华 字 》 描 述 如 下 :
  计 十 五 日 之 一 天 , 大 焚 劫 后 , 商 民 之 希 望 孙 政 府 停 止 焚 杀 , 殆 与 满 清 兵 入 粤 时 , 自 第 一 甫 杀 至 第 十 九 甫 止 , 市 民 叩 头 谢 恩 , 请 勿 再 杀 , ( 今 谢 恩 里 即 此 役 纪 念 ) 同 一 情 形 ; 而 暴 兵 于 十 六 日 仍 大 焚 大 掠 如 故 , 广 三 码 头 之 放 火 焚 毁 , 万 目 共 睹 , 皆 知 为 福 军 放 火 , 而 十 六 日 下 午 , 长 堤 一 带 又 抢 劫 如 故 。 至 十 七 日 , 本 为 暴 政 府 征 服 商 民 之 第 三 日 , 而 暴 政 府 仍 未 宣 布 解 严 。 福 军 把 守 太 平 路 禁 止 行 人 , 张 民 达 所 部 大 焚 大 掠 后 , 又 在 惠 爱 西 路 捕 杀 人 多 名 , 被 杀 者 有 穿 便 服 , 如 普 通 商 人 者 , 不 问 何 故 , 捉 到 就 杀 , 商 民 生 命 危 险 如 此 。
  西 关 屠 城 事 后 , 孙 政 府 即 马 上 进 行 掩 盖 工 作 。 现 特 将 ( 一 ) 美 国 领 事 ;( 二 ) 香 港 《 士 蔑 》 西 报 (Hong Kong Telegraph);( 三 ) 当 日 孙 政 府 的 官 方 报 告 , 三 方 面 对 屠 城 损 失 的 报 告 , 列 于 下 表 作 为 比 较 :
  美 [87] 士 蔑 [88] 孙 政 府 [89]
  (1) 焚 毁 房 屋 1100 3000 580
  (2) 被 抢 住 宅 600 -- 1881
  (3) 总 共 损 失 三 千 万 港 币 五 千 万 港 币 一 百 九 十 万 港 币
  (4) 士 兵 死 伤 数 百 人 死 政 府 军 死 一 百 人 , 政 府 军 死 伤 一 百 人 ,
  商 团 死 二 百 至 商 团 死 伤 较 少 。
  三 百 人 。
  (5) 平 民 死 伤 死 伤 远 超 一 千 七 八 百 人 死 受 伤 仅 数 人
  过 士 兵
  政 府 报 告 中 又 说 「 受 祸 最 惨 者 为 西 关 之 理 发 匠 , 因 与 叛 军 有 宿 怨 , 被 叛 军 乘 机 杀 害 者 有 七 八 十 人 」 。 理 发 匠 受 贿 放 火 , 究 竟 是 被 商 团 刺 杀 报 仇 , 还 是 给 政 府 军 杀 之 灭 口 , 真 相 如 何 , 仍 有 待 查 证 。 但 无 辜 生 命 的 牺 牲 , 确 是 证 据 昭 昭 的
  ”
  西关屠城事件后,粤军退至粤东一带,与孙军形成相持局面。1924年底,粤军在二次汕头会义后准备收复广州,但陈未能料到的是,受苏联训练装备苏联装备的黄埔军校池生军于一九二五年初已准备就绪。孙军使用的苏联装备以大炮、装甲车、机关枪最为有效,大炮口径九寸半,为快炮类。陈军火炮为七寸半。由于装备火力相差悬殊,孙军如入无人之境,粤军节节败退。有此一说,孙大炮之外号由此而来。十一月,粤军退入福建境内,最后这些军队大部被遣散回家,刘志陆率领约一千人投靠张毅。
  至此,陈的政治抱负彻底宣告破灭。
  陈炯明公后于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因病在香港逝世。弥留时,家人问以家事,先生作半苦笑,向其女言曰:“吾家事无可语”。其女公子退后,同人等问及对国家如何,先生突呈兴奋状,欲挥其手向同人取笔墨,然手已僵,张口对同人连呼「共和」「共和」两语,听之甚晰,惟「共和」二字后,则模糊不辨矣。


附录3

孙中山“卖国”抄
扬天石作《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必须从史实出发,而不能从原则出发”的态度,揭露了《孙中山与“租让满洲”问题》。
“据内田良平回忆,早在1898年,孙中山就曾对他说:'即使俄国乘革命之机夺取中国之领土,亦不足深忧。革命政府一旦成立,清朝政府必将奔逃满洲,以俄国为后援,以维护其国命。为此,新政府不得不与日本结成同盟,攘击俄国,与俄国之冲突终不可免。由此可以认为,革命愈早发生愈为有利。本来,吾人之目的在于灭满兴汉,革命成功之时,即使以诸如满、蒙、西伯利亚之地悉与日本,当亦无不可。’”
“1906年,孙中山曾游说日本朝野人士,声称:'满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国革命目的在于灭满兴汉,中国建国在长城以内,故日本亟应援助革命党’。”
“1907年,庆亲王奕匡力致书伊藤博文,要求日本政府将孙中山驱逐出境。伊藤征询内田的意见,内田表示:'自前年以来,孙文屡向我朝野人士表示,日本如能援助中国革命,将以满蒙让渡与日本’。他向伊藤建议说:'纵令日本驱逐孙文出境,中国革命亦不能避免。日本为长远着想,压迫革命党殊不明智,故不如劝孙自动离境。’”
“在《孙逸仙之革命与满洲独立》一文中,小川说:'孙逸仙与黄兴俱长期流亡日本,接受有志人士之援助,与我辈亦有长期交往,我辈亦曾给予相当援助。彼屡屡向我辈陈述:日本需要满洲,满洲与日本有不可隔离之关系。其地原为满洲人之土地,对我中国汉人来说并非绝对必要。我辈革命如能成功,如满洲之地,即使满足日本之希望,当亦无妨。上述主张,孙逸仙在座谈中一再重复,此在有志人士之间殆为众所周知之事实。’小川并埋怨,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实行汉、满、蒙、回、藏统一,创制五色旗,完全忘记了当年说过的话。”(G按:五色旗为“北洋政府”之旗。)
“《东亚先觉志士记传》还说:1900年惠州起义之前,孙中山曾通过清藤幸七郎之姐,访问日本妇女界著名人物下田歌子,请她协助尽力筹措军费。下田称:'革命成功之日,须将满洲让与日本。’孙答'可以’。”
“1913年春,孙中山访问日本时,曾对桂太郎说:'日本真正理解中国,能协力建设新中国,即使将满洲等地提供给日本也没有关系。’山田纯一郎也回忆,当时,桂太郎曾向孙中山说起日本人口增加的趋势,表示将来日本除向满洲发展外别无他法,询问孙中山能否以共同的力量使满洲成为乐土,孙中山表示同意。”
“1915年末或1916年初,孙中山和日本陆军参谋总长上原勇作密谈,再次表示:'为了立即打倒专制横暴的袁世凯,确立全体国民所支持的革命新政府,收到中日结合的实际效果,希望日本至少以预备役将兵和武器编成三个师团,支援中国革命军”,在此一条件下,'中国新政府可以东北三省满洲的特殊权益全部给予日本’。据记载,孙中山当时说:'日本人口年年增多,东北三省的辽阔原野适于开拓。日本本土资源贫乏,而满洲,则无庸讳言,富有重要的资源,日本瞩目斯土,乃当然国策。对此,我等中华革命党员能予充分谅解,故可以满洲作为日本的特殊地区,承认日本移民和开拓的优先权。’孙中同并说,不仅满洲,'中国本土的开发亦唯日本的工业、技术、金融力量是赖’”。
“1917年9月15日,日本社会运动家河上清访问广东军政府,孙中山又曾表示,希望日本方面给予'武器、军火和大量代款。’他说:'这样,我们就能够推进到扬子江流域,将我们的政府迁移到华中的某一战略要点,然后,向北京进军。’他声称,一旦完成任务,为了中国和她的邻国的完全解放,将与日本结盟,并且宣布'亚洲是亚洲人的’这一原则。孙中山特别说明,一旦他掌握了权力,将愉快地将满洲交给日本管理。对此,孙中山解释道:'当然,我们乐意将满洲保持在自己手中,但是,我们不像你们那样需要它,我们认识到你们巨大的正在增长的人口迫切需要活动场地,中国在南方有丰富的发展余地,千万中国人民已经或正在去苏门答腊、爪哇、西里伯斯岛、婆罗洲、海峡殖民地、法属印度支那、暹罗、缅甸等地,成为富裕者,并且每年寄回家乡几百万美元。这样广阔的区域合法属于亚洲,它们是中国的希望所在,比满洲更能给人以指望’。”
“孙中山的这一思想一直延续到1923年左右。据日本陆军参谋佐佐木到一的记载,当年,孙中山还曾对访问广东的日本人说,'将来国民党实现对中国的统治的时候,必定将满洲委托给日本’。只是在国共合作并实行联俄政策之后,孙中山才不再发表类似的言论。”
“高崇民《上半生简述》云:'1915年袁世凯阴谋要作皇帝,与日本订立卖国条约21条。孙中山为换取推翻袁世凯,一度主张把东三省让给日本。我在日本留学东京时,亲耳听到中山这种错误主张,表示坚决反对,黄兴当时也反对。’”(《高崇民诗文集》,第374页,沈阳出版社,1991)
辛亥革命爆发之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筹措北阀资金,曾与日本人密约一千万贷款“租让满洲”,终因日本陆军大臣石本新六的反对,和隆裕太后即时认可清帝优待条件下诏退位而避免。在杨文中也有详细证据。孙中山还曾与日本台湾总督密约,帮助日本人镇压台湾反日志士,以换取日本人支持他以台湾为其革命的基地,在杨文中也有陈述。兹不再一一摘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