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媛律师:世界各国硬币用场面面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02:36

    美联社7月3日报道,由于金属价格上涨,铸造一分钱硬币所花的成本早超出了其面值,美国铸币厂首次表示,将考虑停止铸造一分钱硬币。

 

     美国:用硬币交过路费,美国现在流通的硬币共有1分、5分、10分、25分、50分、1元等6种面额,其中,25美分的硬币最常用。由于信用卡的普及,硬币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一般只有在自动售货机、投币停车、投币电话时才用得上。有意思的是,在一些收费公路上,除了电子收费通道外,还有专门投入硬币即可通行的关口。记者习惯在车里备放一些硬币,一是为了投币过路,二是为了投币停车,当然,也是为了应付路口的乞讨者。

    英国:没有硬币不坐车,在伦敦坐公共汽车,必须得准备好硬币。记者刚到伦敦时,一次上车没带硬币,便把一张5英镑的纸币递了进去。起初司机兼售票员不接钱,只是挑起眼皮瞄了记者几下,大概看到记者一脸无辜而困惑的表情,他才勉强拿过纸币,又慢腾腾地从钱箱里扒拉出3.5镑硬币找给记者,最后按一下按钮,车票终于打出来了。买票的过程中,汽车只能停在车台等着,而司机动作的故意夸张更延长了时间,这让记者对全车人虎视眈眈的目光有了深刻的记忆。从此以后,记者上车前都要先看看包里有没有足够的硬币,否则宁可不坐。 

    泰国:成堆硬币扛着花,泰国硬币分为10铢、5铢、2铢、1铢、50分和25分六种,最常用的是10铢和1铢。由于币种繁多,每次出门只要花钱就会找回一堆硬币,因此在泰国,零钱包是必备品。而大多数人回到家就把身上的硬币放进罐子里,买小物件时再拿去用。时间一长,许多人家里硬币成堆,又懒得扛出门花,成了不折不扣的鸡肋。中国驻泰使馆有一位外交官,谈起泰国硬币“苦大仇深”。原来他驻馆3年,卸任前家里积了一瓷罐硬币,约有几千铢之多,回国前必须用掉。于是某一天,他痛下决心,抱着几斤重的瓷罐下楼准备一举花光,却不慎跌倒在马路边,罐破币散。在摄氏40多度的艳阳天里,他无奈地蹲在路边捡硬币。

    丹麦:“屎克郎”当小费,北欧国家丹麦至今未加入欧元区,依旧使用本国的“克朗”。该国硬币面值从25分到20克朗均有,1克朗约合人民币1.5元。丹麦是个高消费国家,因此硬币使用不多,往往在打电话、买矿泉水或找零时使用,最大面值的硬币都买不了一个汉堡包。不过,丹麦人通常使用10克朗硬币当做小费。由于“10克朗”的发音极似中文“屎克郎”,久而久之,当地华人华侨便以讹传讹,说成用“屎克郎”付小费。  

    日本:离不开“小钱”,日本人习惯把硬币称作“小钱”。“小钱”共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和500元6种面值。东京市内地铁的起价是170日元,而纸币的最小面值是500元,因此,日本人一般在买地铁票时,都会自备“小钱”。 1元的硬币基本上没什么用,5元的硬币在日本十分抢手,因为它的发音和日语中“缘分”的发音一样,而且5元硬币是日本“小钱”中唯一中间有孔的。常有讨巧的人,把5元硬币穿上红线后送给朋友或情人表达心意。甚至还有一些小吃店,为了表示希望客人再次光临,而把穿上红线的5元硬币当作纪念品送给顾客。 

 

     土耳其:硬币全用来买面包,土耳其人爱用硬币,最常用的是1里拉的硬币。最典型的情景是土耳其人拿着硬币买面包。一般1个新里拉可以买3个面包,所以会经常看到手拿硬币的小孩蹦蹦跳跳去商店买回好几个大面包。足不出户的老人和忙于家务的穆斯林主妇们,经常会从楼上叫住沿街叫卖面包的小贩,在吊篮里放入硬币,小贩把面包放在里面。这些是在土耳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场景。所以土耳其人风趣地说,他们的硬币基本上全用在买面包上。另外,硬币在乘公共汽车和付小费时也不可或缺。在餐厅用完餐,土耳其人都会在结账夹子里放入几枚硬币。老道的服务生只要接过来就知道收益了,很难想象在里面放入一张纸币后,拿起结账夹那一刻时服务生的表情。 

    菲律宾:小乞丐对硬币不“感冒”,菲律宾的乞丐无处不在,甚至在车辆穿流的主干道上也能看见他们灵活的身影。一旦塞车或遇红灯,总有一些孩子敲车窗讨钱。记者刚到菲律宾时,对儿童乞丐非常同情,总会给他们5比索。但有一次在包里搜刮半天只找到一个1比索的硬币,便递给小孩,小孩接过来随手便扔进草丛里,又继续敲另外的车窗。我非常诧异,当地朋友说,1比索对他们而言意义不大,因而对我的同情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