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人生4结账不了:小学语文学科的九个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2:01:58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必须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个大目标着眼,不能只拘泥于原有的学科体系,还应该着眼于小学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那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多少年来,无论是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的专著,还是国家多次颁布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大纲,都不曾有过全面而明确的论述。那么,小学语文学科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呢

从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

(一)基础性

小学语文知识的学前启蒙和正规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这一时期获得的语文知识,应对促进学生今后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基础性的知识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根据我国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小学语文学科总的基础目标可作如下概括:

1.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见部首,一年级应认识1000个左右高频字,其中400个左右会写;二年级应认识2000个左右高频字,其中1000个左右会写;五年级后应认识国家颁布的全部2500个常用字和500个左右的次常用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能用铅笔、钢笔(能用毛笔更好)正确书写,并有一定的速度。

2.拼音:掌握所有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熟悉书写规则和拼音方法。认识大写字母。

3.词汇:掌握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由常用字构成的约8000个常用词语(含成语)。

4.语法:知道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数词、量词、副词、连词等基本词类的一般特点。了解汉语基本句子的形态,知道一般复句的基本结构。

5.作文:知道简单记叙文、学生最常见的小议论文、应用文和诗歌的基本样式及特点;熟悉一般表达方法和最基本的文章结构方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文章,语句通顺、思想健康、立意新颖,有真实感受。知道常见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会正确书写。

6.朗读、背诵、说话: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轻、重读和适当停顿;五年在课内和课外应有100~120万字的阅读总量,懂得常用语文工具书的查法;能熟练背诵指定的名篇佳作,至少能记住100篇可作为范例的文章;在当众发言前,能记住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顺序等;能用普通话当众回答问题或与人交流,能连贯、得体地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果说,一个小学生能全面达成以上目标,即可认为其语文基础已够扎实的话,那么,除此之外的知识就是非基础的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非基础的知识是可以的,但是在课程和教材中若随意增加非基础的内容和要求,就会造成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降低课堂教学效益。反之,在我们的课程和教材中,如有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经常被忽视的话,无疑也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人文性

从学科联系和学科德育的角度看,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首先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特别是对他们人文情感的熏陶。多年来,我们见到的各种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中无不充满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不仅在选作课文的童话、诗歌、散文、小说里,在编者精心设计的练习里,在与学生的任何语言交流中,甚至在大多数实用文体中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人类应有的美好情感。如果说,文以载道的“道”中除了政治思想内容之外,还应包含人类所有灿烂文化和美好情感的话,那么,文以载“文(文化)”或文以载“情”则是语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激情、以境陶情,才可能以文教人、以情感人,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只有工具性而没有人文性的语文课是不可思议的,大概事实上也是不存在的。语文课程和教材除了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外,还应使其达成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的人文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知道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应初步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初步具有为集体服务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热心参与适合儿童参加的公益活动;初步具有坦率、真诚、合群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怀。

3.初步具有热爱学习,并善于在实践中、劳动中学习、向优秀人物学习的品质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态度,初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4.对自然美和人格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初步具有健康的审美观。

5.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懂得爱惜自己的声誉,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相信自己只有通过学习和努力,自己所预期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明白任何人的帮助都是暂时的和有限的,都不能代替自己的努力。

我们若在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编写中紧紧抓住上述人文目标,就能不断给学生以学习动力,也抓住了教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

(三)部分工具性

我们说语文只具有部分工具性,首先是因为语文学科的所有领域和所有语文产品确实并不都有工具性。

一般地说,如果不是在打比方,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那些催人泪下的情节和那些美好、独到的意境不具有这种工具性,其所具有的主要是形象性和思想情感的感染性;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表的新闻、社论等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也不具有这种工具性,有的只可能是舆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而不等于我们常说的那种语文工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似乎只有语文工具书才具有语文工具性,而实际上语文工具书和小学语文教材一样,所应具有的只是典范性和可查找性。尽管上述这些离开了语言文字,一切就会化为乌有或根本什么都谈不上,但是,这就如同任何一部自然科学著作或一部哲学著作离开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同样也什么都谈不上一样,其中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精神并不等于语言文字。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文,主要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用来从事下一步学习、工作和交际的语言文字材料本身。换句话说,语文这个工具常常仅限于语文形式或语言文字材料这一半。

另外,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把语言文字看作是思维和表达的工具,而不看作是思维和表情达意的材料。殊不知,从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功能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外壳,主要体现的是材料性而非工具性。写文章、说话有如盖楼,语言文字基本上是起着砖瓦和预制件的作用而不是起瓦刀的作用。因此,我们说语言文字是基础工具,还不如说语言(有时包括文字)是材料和载体更为切合实际,这是说语文只有部分工具性的又一个原因。

从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累积性和外显性特征。

(四)实践性

从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过程看,记住语文的实践性特征更为重要。小学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掌握。学生离开了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即便在语文课上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也因不能运用而无法巩固和转化为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实践和语感培养为基础,把默读、朗读、背诵、说话、书写、作文六项主要语文技能作为学生练习和实践的基本点。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像对待外语一样,把语文技能分解成“听”、“说”、“读”、“写”四大项,但是实践证明,“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和通用能力,并不能像“读、背、说、写”那样形成可灵活运用的语文技能技巧。对于正常儿童在学前阶段就早已听懂、听熟的母语来讲,“听”的训练基本上仅囿于“注意听”的范畴。过去我们对于“听”的所有切实可行的要求,几乎都是通过“注意”来解决的。“听”对于学习语文的要求是如此,对于学习其他任何知识,都概莫能外。反过来,“听”也不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正如语文老师常对学生说的:“你只是听,所以你忘了;而你读过了,所以你记住了;你运用了,所以你理解了。”因此,应强化朗读、背诵、说话、书写和作文在语文实践中的地位,借以促进倾听、观察、归纳、联想和想象等一般学习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实践只有技能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注意用于实践的一般能力的培养。简述如下:

1.听话能力:作为一种注意的能力,应能做到专心倾听他人讲话,听清音节、听准音调、听懂意思;听记一段话时,不遗漏主要内容。

2.观察能力:观察细致,能按照合理的观察顺序观察;善于发现事物的特点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3.读解能力:知道阅读、感知和归纳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步骤。

4.联想和想象能力:善于即时联想,想象比较丰富,能把分散而有一定联系的知识条理化和结构化。

5. 创新能力:初步具有创新意识,凡事都有好奇心,善于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归纳问题和选择计划,形成可行的实践思路。看问题不墨守陈规,敢想并敢于动手操作。

语文课程和教材要使学生达成上述能力目标,就必须创设让学生能主动探索、自学自练和自主评价的问题情境,必须以培养语文表达、传承和交际能力为重点。事实上,儿童的聪明才智大多是在他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五)累积性

从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的。语文学习主要是靠集腋成裘、日积月累地学习和积淀,主要是依照不断地感悟范例、积累范例、比较和运用范例的方式来掌握。

这种累积性首先是基于语文学习需要自我不断感悟这一特点。我们在学一篇课文的时候,只是听老师讲就非常不够,总是要经过初读、细读和深读等几个感悟阶段,才能真正理解这篇课文。如果只读一遍两遍,无论你怎样精心,也只能做到了解一个大意,而不会领会深透,要体味并掌握文中的意境和精妙的语言就更加难以做到。只有不断领会,才能偶然得之。

这种累积性还基于语文训练需要不断反复这一特点。我们看懂一篇课文并不难,做到流畅地读背说写似乎也不是很难,但是要学得很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就不容易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读书历来讲究复读和涵咏,背诵历来讲究复背,写字历来讲究历练,作文更是讲究多写和反复修改。只有不断进行语言积累、思想积累和经验积累,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种累积性还基于语文学习需要将大量外在的语文材料不断点化成学习者自己的语言和精神这一特点。要学好语文,书读少了不行。但是教材的选文不具有可读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更不行。作为教材,选文还要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语言优美、琅琅上口,要值得读和背;有些段落的结构、句子的形式及大量的词语要值得模仿和尝试着运用。总之,累积性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又一大特点。

(六)外显性

从语文学习活动的形式看,大部分都是可外显的。语言有声,文字有形,都是可以外显的。朗读、背诵、写字、说话、作文等语文基本技能在学习和运用时都是可以外显的,都具有向外传递信息的功能,即宣传和交际功能,所以相对于其他各学科的学习水平来说,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是最容易当众展示和让他人感觉到的。

一个人在朗读时,人们通过欣赏,即可大致知道他的语文程度如何;一个人在背诵时,人们通过聆听,即可大致知道他的语文理解和记忆水平;一个人在书写时,人们通过观赏,即可大致知道他的书法水平、审美取向或文字速记能力;一个人在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时,人们通过倾听,即可大致知道他的认识水平、演说水平及文学水平等;一个人在作文时,也不自觉地显示出他多方面的语文才能或不足。朗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接收信息,还是为了传递和表达信息;背诵的初衷,当然也不只是为了接收信息和陶冶情感,可能更是为了展示某种信息和背诵者的语文才华。如果说,一个人的书写或作文常常是为了给人看的,那么,他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绝对就是给别人听的。

总而言之,朗读、背诵、写字、说话、作文等语文技能训练既是一种学习活动,又是一种展示性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一种以学生的展示性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书声琅琅”应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为明显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积极的语文学习活动时,在主观上可能并不是为了展示什么,但在客观上却一直都在展示着他的语文水平。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应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充分展示语文水平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成功意识、引导学生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跳板。

从学习对象和内容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广域性、开放性和易学性特征。

(七)广域性

从语文学习的内容和范围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文世界有多大,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范畴就有多大。

1. 若从联系生活这个角度看小学语文,三百六十行,行行都离不开小学语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几乎都要用到小学语文,小学语文知识在人类社会无所不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外延究竟有多大不清楚。我们只知道小学语文是人们随处都可听到、见到和感受到的。小学语文学科的内涵有多少,还是不清楚,我们只知道许多大文豪在晚年还能够背诵的优秀诗文,有不少其实就是小学语文课文。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我们还想说,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学语文教育。

2. 若从学科结构体系这个角度看小学语文,其知识体系可涉及语音学、文字学、语法学、词汇学、语用学、逻辑学、文学、哲学、美学等诸多范畴,能力体系更是涉及了阅读学、朗诵学、演讲学、写作学、心理学、交际学、书法等多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为了从各方面丰富和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近年来的诸多语文教材均选入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各种体裁的文章,内容更是涵盖古今、广及宇宙,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知识均有涉及。小学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虽然主要不是介绍语文知识的,但还是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历史沿革到当今社会发展,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伟大的精神财富,要靠语言文字来珍存和传承,现代社会政治、外交、经济、教育、文艺、军事等各方面的信息都要靠语言文字来表述与沟通,其中大量的内容都可与小学语文相联系。

因此,小学语文教材选篇的内容一定要广泛,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只要能够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密切联系的好文章,经过精心编排和文字加工,都可以用来做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热爱生活,真正学好小学语文。

(八)开放性

小学语文与中学、大学语文之间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分野,有许多小学课文内容在中学教材里也可看到,只是篇幅比小学教材略长一些罢了;有些大学语文课上讲的诗篇其实就是小学语文传统课文,只是教学要求有所不同罢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具有开放性的。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八种文体的写作,有一半在小学三四年级就已开始学习;其余在五六年级教学中要有所涉及。而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国用于高考的《考试说明》规定:语文高考只考查这八种文体。再如,高考《考试说明》中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需考查的八种修辞格,同样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角度看,国家制定的《简化字总表》《常用字表》《新旧字形对照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标点符号用法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以及《汉字部首规范》等等在大、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及其社会实践活动中执行起来,其标准大都是基本相同的。这样一来,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就不只是个基础性的问题,它是与中学和大学呈开放和连通状的。小学语文的知识结构也不是宝塔型的,而是全面向外开放的。反过来,它又常常是起铺垫作用的。因此,在小学里,要想把每个所谓知识点都一下子学深讲透,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有害无益。

小学语文教材还应该体现学科的开放性。教材选篇的开放性在于它的典型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材中阅读与积累的开放性,要体现课内课外密切结合,练习形式多种多样,答案最好不“唯一”,因为语文中的语义和表达方式本来就不都是唯一的。识字提倡多认多复现,这样才有助于提前读写;而写字练习的要求则不可追求一次到位,也不可能做得到一步到位。只能适当放缓一些,使其逐步到位;教材中的练习要精,部分练习可选做,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做到丰富性与条理性相结合,复杂性与简明性相统一,广域性与开放性相联系。

(九)易学性

从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看,其广域性、开放性特点,也决定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易学性。都说语文难学,也到处听说语文难教。实际上如何呢实事求是地说,因为语文有一个庞大、复杂的学科体系,所以做一个语文专家很难,但是对于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来说,并不难,小学语文学科应是最容易学习和普及的学科之一。理由如下:

1.语文最容易接触和运用:一个幼儿最先听到的是语文,最先说出口的是语文,最先认识的文字是汉字,最先写的和写得最多的字是汉字,最先背诵的是唐诗,阅读得最多的书是语文类的图书。一个人到了垂暮之年,可能许多学科的知识都忘记了,但是他还可以读报,甚至能大段大段地讲文学名著;一个从未上过学的文盲可能不识数,但是可能很会讲话,无疑也听得懂别人说话,有的还会写自己的名字。听话说话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尽管任何功课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来说难和易都是相对的,但是就语文学科来说,这种易学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2.到处都是语文媒介: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唾手可得,中文报刊浩如烟海,广播电视几乎家家拥有,大街小巷的中文广告和招牌铺天盖地,无论是谁,只要想学语文,就能学到语文;在教师和家长精心指导下,许多语文媒介都可选作临时教材使用,而且在任何地方都能学习。在大城市里,还有几个孩子不认识“肯德基”和“麦当劳”这几个字呢当然,在生活中也可以学数学,但是必须先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才能学习,而学习语文就无须这种转化。这也是其他许多学科无法比拟的。

3.语文最适合自学。一个一年级小学生如果认识了500个字,学会了汉语拼音和查字典,那他就初步具备了自学语文的能力。如果再有一套非常适合他学习的语文教材,他只要想学,即使没有教师,也能学习。这是因为好的教材中没有更多的基本原理、规则和复杂的公式需要老师讲解,不会有也不应该有他无论怎样努力也读不懂的课文,只有吸引他去阅读的更多更好的课文。语文学习是自我感悟型的。当然,如果有教师教,而且教得好,他会学得更快更出色。反过来,如果让一年级学生自学其他学科的知识,大概就没有这样轻松了。

4.语文的内容最容易记。语文的内容最具形象性和情感性,而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内容,人们一般是用左右脑协同记忆的,因而记得牢;语文的内容是最直接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而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是最容易产生联想的,联想记忆法是最可靠的记忆法之一。由于语文是生活之花的随处可见的表现形式,因而语文的内容复现率和使用频率最高,这几条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近二十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毋庸讳言,语文课上追求花架子、费时多而效率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上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用一串并没有多大思维训练价值的问题去诱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时所需的那几个词,而不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朗读、背诵、说话、书写和作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和语文创新,想方设法去发掘、培养和展示他们的语文才华。另外,当前的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和练笔,作文评改总是几句套话,缺乏具体指导,考试目的不明确,考试方式单一,不能全面考查真实的语文水平,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让人们觉得语文难学的重要原因。

诚然,小学语文学科还具有政治、历史和地理等人文学科所共有的特点如思想性等,恕不赘述。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如牢牢把握住上述九个特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就会得心应手,小学语文教学就不至于经常迷失学科方向,其困扰数十年的效益低问题也会有望得到解决。
  当前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大多数使用的仅仅是工作经验总结;第二、对调查法的重视很不够;第三,在实验法的使用上有滥用的情况,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二字;第四,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有的虽然用了定量分析,但由于对统计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因此分析方法不当,所得结论不科学。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是必须解决的。
  五、研究对象
    在研究计划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课题对被试代表性和典型性提出的要求,选定具体研究的被试,以保证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一个地区、某一类情景或某一类对象的一般规律性,以便研究的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确定研究对象的方式方法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如果是总体研究,对总体范围有具体说明;如果是抽样研究,则要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这部分内容可写在研究计划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写在研究方案中。
  六、研究程序
   设计研究程序,就是设计研究实施步骤、时间规划。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这样,研究者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依据此研究程序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与管理。
    七、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还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比较小的课题写成最终成果形式即可;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最后将阶段成果综合并发展成最终成果。或者将比较大的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分别有各子课题的成果形式和总课题的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向这方面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从课题研究的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据此进行检查验收。
    八、研究组成员
   在研究计划中,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
    九、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
    任何科研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研究用品,中小学教育科研也不例外。例如研究中查阅文献资料,不论研究资料是购买、租借还是复印,都需要一定的资料费。进行调查,就需要一定的调查费。印制问卷需要纸张和印刷费用,访谈调查有时还需要录音设备。进行实验要有实验设备和器材,要有实验费。最后的研究数据需要计算器和计算机统计处理,需要有计算器或统计上机费。有些较大的科研项目,还要开会研讨,这就需要会议费。

关于教育科研方案 

教育科研方案是在学校整体科研计划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具体实施计划,它为课题研究提供论证和评价的依据,并为课题实施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工作程序。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1、课题的表述。方案中的课题表述,主要是解释课题并揭示课题的论点,力图形成一个课题目标,以指导研究过程。课题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力求题目能同研究内容和课题任务相适应,在确立题目名称时,还要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和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课题名称必须简单、具体、明确。

    2、课题的意义与目的。方案阐释课题的意义与目的,在于揭示课题的价值和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提示成果目标,使科研方案自始至终在其导向下实施,不偏离方向。

    3、课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项科研课题的实施必须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下进行。我国教育科研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设计方案时,还要根据不同课题类型设计不同的科研方案,确立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比较具体的指导思想和应当遵循的一些具体原则。

    4、课题的研究范围。课题的研究范围,即是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采用资料等方面的计划范围。只有明确研究范围,才能使课题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才能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就一般情况而言,课题研究越精深,课题研究范围会越小。

    5、课题主要材料来源。材料(资料和事实)是课题研究不可缺少的依据。所以,在设计方案时,应当明确规定主要材料的来源,并占有充分的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6、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安排,不单单是个工作安排问题,而是一项创造性的整、分、合劳动,是确保科研方案顺利实施的保证。

    7、课题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课题研究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科研成果,如果科研成果及其表现形式以及成果的检测、评价手段等项目不在方案中得到必要的明确,就会使研究工作进人盲目状态,并使成果的检测、评价无从进行,其最终结果将是整个研究工作落空。

   8、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课题研究任务是要科研人员去完成的,这就需要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这种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不是一般的科研方法与科研人员的简单分工问题,它自身即是一项科研课题。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探索性工程,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所以,教育科研方案的设计,是教育科研过程的重要一步。教育科研方案设计,就是对一项教育科研工程绘制科学的施工蓝图。通常要在课题确立之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