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ⅱ 电视剧:东方宗教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27:08

       东方宗教哲学以中国宗教哲学和印度宗教哲学为突出代表。而以印度教(婆罗门教).佛教和道教为典型。

  哲学范畴宽大,而以哲学中的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核心。各种哲学的对比,均应以此三者为标志。在讨论东方宗教哲学中,也应以此三者为根本。

       印度教的宗教哲学有数千年的传统,以吠陀文化为起点,以奥义书集大成,以六派哲学为繁荣,以婆罗门教.印度教为载体,表现了印度宗教哲学的文明进程。

      佛教产生于印度,有别于印度宗教哲学。在批判和对抗印度六派哲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佛教宗教哲学。而后在内外宗教冲突下,转移到中国和东亚与东南亚各国,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终成中华文化组成部分,并深切影响中华文明进程。

      以中国古老“易经”哲学为基础的中国道教文化,从哲学基础上讲有7000年的历史,而道教以宗教的形式出现也有千余年历史。道教一方面继承中国古老传统哲学思想,一方面借鉴佛教的宗教形式,完成了从哲学观念向宗教哲学的转移,形成具有独特形态的中国本土宗教。构成中华文化儒.释.道三者之一,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印度教的宗教哲学,从哲学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方面看,有以下特点。印度教宗教哲学存在论是二元论。一方面强调梵我合一,另一方面又强调物质世界是能量总体的存在。印度教宗教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灵魂,灵魂是独立于物质躯体外壳的存在。人的转世轮回是灵魂的转移,人的灵魂是不朽的和个体性的,这一点与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存在论是一致的。灵魂与物质世界 的对立,形成了灵魂的灵性世界与物质世界的二元对立。而印度教宗教哲学的认识论认为,除了人和物质世界而后,世界上还有一个万能的神——“梵”。梵创造一切,统治一切。这个梵有许多人格化的化身,其目的是为了解救人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解脱的方法就是认识人是灵魂(小我),而不是物质躯体。通过瑜伽苦修方法,认识梵的神圣神性,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灵魂(小我)与梵(大我)相通.相符.相合,进入灵性世界,完成解脱。

        印度教宗教哲学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上,从哲学方法论上,用否定的思维方式即直感的方法论述事物本质。特别否定了西方哲学中言语和概念的作用,这一点对佛教影响很大。另外运用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使印度国民具有一种历史悠久的逻辑思维方式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深刻影响印度国民的思维,造成了今日印度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优势,这是在其它国家所没有的。

       佛教是在与印度教传统斗争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否定印度教灵魂观念,否定梵的存在,另一方面在印度传统文化范畴和语境中,又受到制约和影响。

       佛教哲学存在论最根本的是“刹那存在论”,即存在在空间上讲是因缘论,从时间上讲是缘起论。“缘起性空”,否定灵魂和梵的存在,否定西方哲学的实体论和本体论,建立起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观点。佛教般若类经的核心存在观就是“空观”。由于受西方哲学实体存在论影响,直到今天许多人对佛教“空观”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用没有.不存在等等奇谈怪论来论说佛教“空观”存在论。佛教“刹那存在论”,“人无我,法无我”,建立起有别于印度传统文化的崭新的宇宙观,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大创举。

       佛教宗教哲学认识论是与佛教“识论”紧密相关的。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佛学家玄奘大师从印度学习的瑜伽行派(唯识派)理论,就是佛教认识论的“识论”。与般若“空观”对外部世界认识方法不同,“识论”是专指从人本身出发的认识论。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包括对自身的认识,都与识有关。“识论”认识论讲,人对外部世界认识是通过人的感官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是对现象世界的反映论认识论。这种反映认识论在佛教大师陈那的佛教因明量论的现量中说的很明白。反映认识论不同于康德先验形而上学。这种反映认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完全一致的。“识论”创造出丰富庞大的理论体系。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建立了自我意识理论,包括意识.潜意识等等理论。对西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对瑜伽行派的宗教哲学的认识还很肤浅,更有甚者是把它当作西方哲学的唯心论而批判之。对佛教没有看懂学会就敢批判,这是很坏学风。佛教“识论”否定了印度教哲学存在论中的人与物质世界对立的二元论,建立了以“识论”为基础的宗教一元论,这也是佛教对人类文明一大贡献。

      佛教哲学方法论,继承了印度宗教哲学传统,直观论.逻辑及辨证法都作为思维方法加以运用。特别是辨证思想,“是,非是,非非是 ”在佛教经文中更为多见,一部《金刚经》把辩证法运用到极致。

       中国本土道教的宗教哲学思想,来源于古老的《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易经》中的太极阴阳学说不但是道教宗教哲学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的基础。讲道教宗教哲学就应讲《易经》太极阴阳学说。

     《易经》太极阴阳学说从哲学存在论角度讲,是指世界万物都是能量的存在。阳象征能量的显现.扩张,阴代表能量内含和收缩。例如在宇宙空间,宇宙膨胀理论象征能量的“阳”,而宇宙黑洞理论象征能量的“阴”。用太极阴阳理论来表示宇宙万物存在,用阴阳表示宇宙存在实质就是能量存在,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最伟大的发现。虽然在印度传统文化中也提出了宇宙能量问题,但它是用实体论.本体论的不变的.永恒的.不朽的观点看能量的。没有看到能量的阴阳变化。从而没有看清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生存和消亡都是能量不同存在方式,而不是由万能的神——梵创造的。太极阴阳理论彻底否定了神的存在,恢复了自然界的本来面貌。与太极阴阳学紧密相关的是人的存在,人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中国人从古至今认为天地最大,从皇帝到百姓无不敬天奉地,这是对自然的崇拜,其中深刻含义就是人是自然之子。

     《易经》太极阴阳学从认识论方面讲,就是要看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不单是外在因素所致,而且还有内在阴阳变化引发的变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太极,二指阴阳,三指阴阳变化,由于阴阳变化导致万物生长。所以在《易经》中最基本的卦象是三画卦,这是表示万物变化的起点,也是我们解读《易经》的钥匙。而由六画卦构成的六十四卦只是三画卦的变化而已。易经的哲学认识论,就是对自然界认识的反映论,在易经卦象中有充分展现。中国道家的“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要遵循“道法 自然”法则,要求人要适应自然,按照自然变化规律办事。在中国的历书中,节气就是对自然能量变化的认识,从而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国的中医学,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武术文化,建筑文化,山水画,字画,古典音乐等等中,无不渗透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把握。这些中国人的文化宝藏,无不包含着太极阴阳学说的哲学观念。

      《易经》太极阴阳学说的方法论,充满了阴阳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新高度。德国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毫不掩饰对中国易经文化传统的钦佩,并把自己开创的历史哲学新领域的指导思想归结为来自中国文化。黑格尔辨证发展思想的核心,就是否定思维新模式,就是有名的否定之否定定律。这说明中国易经文化的世界顶级水准。但是,黑格尔理解的易经发展变化的辨证法,与中国易经哲学有巨大差距。易经阴阳辩证法,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是阳,阳极是阴,阴阳互换,阴就是阳,阳就是阴。原来阴阳是指同一个东西,只是根据能量变化有时叫阳(不是专指纯阳),有时叫阴(不是专指纯阴)。阴阳称呼,只是对能量变化方向和程度的断定,而不是有什么阳能量.阴能量之说,这种说法是西方“一分为二”思维,不是易经辨证思维。从易经六十四卦象看,用西方哲学解释易经哲学是行不通的。易经阴阳学说是彻底的一元论,它打破了西方传统哲学中的“一和多”.唯物和唯心.绝对和相对,等等概念中的二元对立。对西方哲学中的无限和永恒的观念,是一个彻底的批判。中国《易经》辨证法,早在7000年前,就站在了世界思维方式的最高峰,深深影响了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发展,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了解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才能懂得中国人的生活。

      终述东方宗教哲学,可以看到东方宗教传统与西方宗教传统之间巨大区别,其主要原因是宗教哲学的不同。从本质上讲,东西方哲学根本区别就在于哲学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区别。认识这种区别,正视这种区别,才是在今天全球一体化中应该做的事。不能象西方某些宗教哲学家那样,把世界各地宗教看成是由“一”变异为“多”的历史过程,全球一体化就是把“多”再变为“一”。这种思路和想法还没有脱离西方传统哲学的框框,因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