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妹小九九直播火舞:人生哲理:用“中观主义”的态度面对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18:55:59

人生哲理:用中观主义的态度面对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处世态度。因为人生观念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处世态度也往往大相径庭。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宗教教徒大多是消极而悲观的。因此,很多人认为选择宗教作为信仰,只是老年人的事,除非在事业或情感上遭受了重大打击。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佛教,亦或其它宗教,我们在教堂、佛堂等地看到的年轻人很少。由于这种误解,使得许多人自决于智慧与真理的大门之外,或置身于物欲横流的红尘,或纠缠于政治斗争的漩流,这都是非理性的。笔者并非任何宗教教徒,也不鼓励大家去信奉什么宗教,因为宗教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只希望人人都是能够把握智慧与真理思想的人。

 

有人说,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天资+热情+机遇”。这里,“天资”是先天的,“机遇”是后天的,唯有“热情”才是现实的。天资是你与生俱来的某种天分,让你靠直觉就能感受或理解某个学问的本质、道理及用途。当你了解自己有能力做什么,就能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让天赋自由的人,都认为工作就是深刻喜悦的来源。许多人在某方面有天生的能力,却不认为那就是自己的天职。热爱工作的人常说自己很幸运,自认没有成就的人反倒会说自己运气不好。若缺乏适当机遇,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天资何在,或这份天资能创造多高的成就,而机遇只是看你能否获得、创造,及如何把握、是否把握。

 

当我们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或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时,就乐于主动参与,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反之,则会有意识地回避、抵抗,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采取的是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他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几乎一生都在周游列国。在他游历期间,遇到很多挫折,包括隐士们的冷嘲热讽,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立场,仍“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实施治国平天下的志愿。在理想无法实现时,亦不轻言放弃,转而在学生中推行自己的主张,成为一代宗师。

 

与孔子把握“智慧与真理”的积极入世的态度相反,历史上还有许多消极避世的隐士,他们无法接受现实社会的污浊,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淡泊无为的消极生活;更有许多追逐名利仕途的小人,他们利用职权、金钱、关系等资源,为自己谋求私利,获得的是“名”与“利”,抛弃的是人性与道德。这是一种看似“积极”的态度、实则比消极更猥亵人性的人生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以死亡来衡量,人类的一切奋斗和努力都是徒劳。历史上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旦死后,丰功伟业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即使权倾一时,即使富可敌国,即使名满天下,这一切在死亡面前又显得何等苍白!

 

人间有善、恶两种力量。在“人之初,性本X”的论点中,“X=无”之说,是笔者比较推崇的,也就是说:人之初,人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一切都与个人性格及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相关。这里凸显了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出实施这一“教育与学习”行为的主体――人本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性。俗话说:积极心态的人,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光明;消极心态的人,即使在光明中,也只能看到黑暗。这里的前者,就具有“善”的种子,后者就刚好相反。一个没有贪欲的人,欲望不会成为他的牵挂;一个没有嗔恨的人,嗔恨的种子不会在他心中发芽;一个没有愚痴的人,无明不会遮蔽他智慧的眼睛。

 

人生有悲、喜两种情感。文学作品对现实的反映还停留在生活表层,没有深入挖掘苦乐产生的实质。悲观、乐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一般人而言,往往和性格及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乐观主义者,或者由于天性比较开朗,对什么事情都想得开,看得淡,重视过程多于结果;或者由于对人生无知,没有远大的理想,得过且过;或者由于出生优越,一生不知愁苦,对任何事情都充满自信;或者认为科学至上,对人生抱着必胜的信念。而悲观主义者,或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被怀疑束缚了自身的发展;或是因为性格的缺陷,对社会及世界采取对立的姿态;或是因为长期生活在逆境中,理想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无法得到体现,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念。这里,可以略微指出宗教的某些局限性,也就是宗教在很多场合是抱有“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的,比如“人类毁灭”啦、“来世转世”啦等等。

 

在“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哲学之外,还有一种“中观主义”,那就是在智慧的启示下如实观察,如理思维,正确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光明面和阴暗面。既看到人生存在的痛苦,又对通过修行所能抵达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无助地沉溺在痛苦之中,才能积极坦然地面对人生,运用智慧去改造生活、改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