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领:一百万的诱惑 ——美国CBS真人秀《幸存者》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20:27:37

一百万的诱惑

——美国CBS真人秀《幸存者》分析

《幸存者》是由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20005月精心策划并隆重推出的一个电视真人秀节目,它的播出在美国引起了极大反响,收视观众的总人数超过美国其他几个电视网络观众人数总和,竟达到4000万以上,并持续在美国电视收视排行榜中稳坐头把交椅。其最后一小时的广告价格也狂长至每分钟60万美元的的天价,仅此一小时的节目收入就达3600万美元。此后,世界各国也随之掀起了“真实电视”的流行风潮。

在《幸存者》中,十几名参赛者(参赛人数不定)由CBS公司从近万名应征者寄来的录像带中挑选出来后,他们所面临的是自然与人性双重挑战,首先参赛者要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自然区域内,接受自然风雨的洗礼,没有任何粮食供给,依靠及其基本的工具维持生存,必须自己寻找食物,并参与各种测量智商,体力的竞技竞赛,以野生状态生活若干天。他们除了要努力在竞争中赢得免死金牌,同时还要接受人性的考验与挑战,游戏规定每周参赛者都要投票选出一名被淘汰者,因此他们为获得支持、淘汰对手而钩心斗角,绞尽脑汁,此间他们可以采取除了暴力以外的任何手段包括造谣、中伤、欺骗等卑劣手段。最后获胜者将获得100万美元的大奖,而其他参赛者按被逐出的先后顺序也会得到650010万美元不等的安慰奖。 他们的生活过程由节目组全部实时跟拍,制作成每周一小时的电视节目,还被放到互联网上供随时收看。《幸存者》参照了一个瑞典成功的电视节目《鲁滨逊探险》,但因为《幸存者》的成功直接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电视节目,所以一般认为,《幸存者》是此类电视节目的开山之作。而这类电视节目之所以能收到广大观众的如此青睐,在我看来,是由于——:

一、人性道德与金钱的博弈

这个节目从始至终充斥着以下几个主要元素:信任、猜忌、智力、体力、毅力。人们在一个荒岛上,为了争夺最终的100万美金,需要合作与竞争并存,策略与实践协调,人性道德与金钱的博弈。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个人能力的体现,以及人性道德与金钱的博弈。这里面没有永恒的友谊,没有真正的信任,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与欺骗,相互攻击。而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似乎钱才是王道。看来,100万是常人难以抵挡的诱惑,它完全可以激励人完成一些高难度的任务。这只是一个游戏,只要不违反规则,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不用考虑其他事情,只要你能幸存,只要你能赢得比赛,你就是强者,你就能赢得100万美金,其中包括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人性丑陋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它有展现出人类生存的无限魅力,一是与自然的抗争;一是个人技能的展现;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竞争。它展现出人类的一种生存潜能,或者可以叫做“生存之美”。“文似看山不喜平”电视节目作为媒介文本的一种,需要矛盾、冲突在里面,这个节目无论是从它的规则制定、游戏内容、晋级方式以及个人的发挥空间,都埋下或者留下了冲突的伏笔,正是这种具有极强的冲突效果、真实性以及具有诱惑力的奖励,吸引了大批参赛者和场外观众。《幸存者》可以说是贯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它从每一个角度单纯的以“生存”作为最终标准,弱化了社会对于人在其他方面的一些要求和规范,这一点似乎把人们调回到了“原始社会”,或者也可以说更接近于真实原本的“人性”。但是在当今社会综合文化背景的前提来审视这一款内容可以说是违背人们道德底线的节目,它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并且自荷兰创始,到被其他多个国家传用,都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应当是违背了当今人们审美情趣和大众传播价值取向的。

二、残酷的游戏规则

  生存挑战型一直是真人秀的主打类型之一,如《幸存者》、《奇异旅程》、《峡谷生存营》、《走进香格里拉》、《生存大挑战》等等。CBS播出的《幸存者》是生存挑战类型的最典型的节目形态。若干位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性别、职业的参与者,在恶劣的环境中,在极端严酷的生存环境中,经历若干天的野外艰苦生活,最后的生存者赢得100万美元的奖金。参赛者被放在极端严酷的生存环境中,不能携带与现代文明有关的奢侈品,接受严酷的生存考验。生存挑战型真人秀的主要特点就是将参与者设置在一个特殊的艰苦环境中,借助有限的苛刻的条件去完成各种难以完成的使命,在不断的淘汰之后,最后决出胜利者。

这类节目的游戏规则关键元素包括4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险峻程度。生存挑战节目选择的环境一般要考虑这样的因素:首先,对选手来说要艰苦,而且越艰苦越好。如沙漠、雪山、孤岛、陌生的异国他乡等等,《幸存者》是在世界各地荒凉的岛屿或野外,环境越艰难,选手的表现空间会越大,而命运也越能够引起关注;其次,对观众来说要奇异。环境如果奇异、陌生,观众会产生更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安全性、制作者对环境的可控制性会影响到我们对环境的选择。环境的艰苦往往与操作的难度成正比。2、任务的完成难度。设置的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完成难度。任务越难,选手的付出就越多,性格和能力的差异性就越明显,同时观众的投入就越多、关注度就越大。当然,在设置任务时候,要考虑到先易后难的阶梯性,还有考虑到个体完成和合作完成的配搭,还要考虑到任务难度不能超过参与者的最大能力等等复杂因素。3、条件的苛刻度。制作者在生存挑战类节目中对参与者的控制往往通过条件的提供来进行。任务的难度以及完成任务的能力依赖于制作者提供的各种条件。条件是一种控制难度的手段,使用什么条件则可以呈现参与者不同的性格。4、淘汰的残酷度。过去生存类节目完全根据参与者的自然生存能力来决定成败,基本采用的是硬性标准。但在真人秀中,这种规则越来越被残酷的淘汰规则所替代。在《幸存者》中,参与者用投票这样一种软性方式来进行淘汰选择。投票者就不仅仅是根据参与者的自然生存能力,而且还要根据其社会生存能力来进行选择。标准在软化的同时,人际关系进入了节目中,增加了节目的社会性内容。当然,实际上在更多的节目中,是将两种方式混合使用。结果往往不仅是那些缺乏自然生存能力的人被淘汰,甚至也可能是那些具备优秀的自然生存能力的人因为与他人的利益冲突或者性格冲突而被淘汰。淘汰的残酷性更加增强。

    不管这个节目是不是一个娱乐游戏性质的节目,观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想赢,就要不择手段,但是一款节目受到欢迎总是有它的过人之处。在整个电视节目中,“真人”与“秀”用对抗(体力、智力等方面)完美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人类竞争与生存能力的“强悍”,从这里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有一定的励志作用,并且可以从批判的角度,揭示人性的弱点。这类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大,因为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不成熟对此类节目所宣扬的东西并不会过于排斥,一旦社会信用缺失,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单纯的追求刺激,这一点是大多数观众的心理。同时,就算是形成了成熟“三观”的成年人也不会排斥这种“虚拟”的游戏节目,人们在审美疲劳的时代,总是希望找到可以一些新鲜的事物,“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 。于是人们作为观众,单纯的把《幸存者》这类节目当作游戏来看待,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虚化了其本身的负面意义,却又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人们的意识、行为。目前,中国有些节目也开始模仿《幸存者》的模式,只是其中少了很多暴露人性丑陋的细节。尽管从我在看节目过程中的感受——很有吸引力,让我觉得这至少是一档好看的节目,但在看完之后仍觉得无法接受为争夺100万美金中体现的极度拜金主义和不择手段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