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飞机火箭gif:玛瑙的形成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7:29:51

玛瑙的形成原理
       摘 要:该文对宇宙岩石学基本原理、宇宙凝胶态矿物学基本原理、玛瑙形成的基本原理、各种玛瑙的形成原理、二氧化硅液态熔体分异原理进行了较深入地演绎阐述。作者通过长期对大量的玛瑙实物和玛瑙产地进行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发现,玛瑙是在太空中形成的。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凝胶态熔球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在振动力和波动力的作用下,球体内就会建造出平面或曲面层状构造,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玛瑙。该文在结合实物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归纳出30余种玛瑙的形成原理。文中还例举了与各种玛瑙构造相同的各类岩石的形成原理。
  

l  玛瑙的概念
  玛瑙是指具有曲面或平面层状构造的石英隐晶质体。
2  玛瑙的矿藏资源分布
  玛瑙是资源分布最广的一种矿物,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世界上出产玛瑙较多的国家有巴西、印度、美国、乌拉圭、马达加斯加、英国、法国、墨西哥、纳米比亚、日本、希腊、俄罗斯和中国等。
我国是一个玛瑙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宁夏、新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安徽、贵州、陕西和台湾等省区发现了玛瑙产地。有些地域辽阔的省区,玛瑙资源的分布也很广泛。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东起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自治旗,西至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各主要盟、市、旗、县均不同程度地发现了玛瑙产地。
3  玛瑙的矿藏类型
  玛瑙的矿藏可以出现在山顶上、河床里、戈壁滩上和砾石层中,而被人们发现最多的还是在农民的耕地里。一旦在某处发现一颗玛瑙,往往就会找到一大片玛瑙,其分布范围有时会达到数平方千米、数百平方千米,而且这些玛瑙通常又都分布在同一地层内。
4  宇宙矿物岩石原理学
笔者经过十余年的仔细观察和深人研究发现,玛瑙是在太空中形成的。不仅如此,太湖石、灵璧石、英德石、昆山石、寿山石、青田石、鸡血石、菊花石、树纹石、翡翠石、铁矿石、花岗石和大理石等岩石也都是在太空中形成的。我们把在太空中形成的岩石叫做宇宙岩石。天然的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水晶、黄铁矿、绿宝石、自然金、自然铜、锆石、方解石等矿物晶体也都是在太空中结晶而成的。在太空中结晶的矿物晶体叫做宇宙矿物晶体。
在太空中运行的由某些化学成分构成的各类岩熔体统称为宇宙岩熔体。质量较小的宇宙岩熔体通常都处于失重和微重力状态,在液体内部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等因素作用下,一般呈球体或近球体形状。质量较大的岩熔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也呈球体或近球体形状。因此,宇宙岩熔体也可称做宇宙岩熔球。
  宇宙岩熔球经常遭受砾石或砂尘暴袭击。笔者通过对大量的矿物和岩石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当一颗外壳处于塑性状态的宇宙岩熔球遭到砂尘暴袭击时,在某一瞬间,从某一方向撞入到它体内的砂尘颗粒的二维分布密度,有时竟会达到平均每平方毫米至少有一个颗粒。
在太空中运行的砾石和砂尘颗粒的直径大小相差特别悬殊,较小的砂尘颗粒的直径不足0.1毫米,较大的超过了10毫米,而那些巨砾,有的直径可以达到数十米、数百米以上。一般来说,质量越小的砂尘颗粒在太空中的分布密度越大,反之,就越小。砾石或砂尘颗粒常常成帮结队地在太空中运行,有时还可以形成浩浩荡荡的砾石流或砂尘流。当宇宙岩熔体或其他天体遭到砾石流或砂尘流撞击时,就形成了宇宙砾石雨或砂尘暴。
4.1  宇宙岩石学基本原理
  宇宙岩熔体遭到砾石或砂尘暴撞击时,那些动量相对较大的砾石可能会穿过熔体而形成外表光亮的或挂着岩浆的卵石,那些动量相对较小的砾石和砂尘则可能被捕获而在熔体内熔化,其中未能熔尽的残余体就成了包裹体或捕虏体。
宇宙岩熔体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熔体内会产生振动和波动,在振动力和波动力的作用下,那些种类不同且不互溶及互溶度较低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会相互分异,而那些种类相同的粒子或互溶粒子则会向一起凝聚、堆积。当其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岩石或矿物晶体。
  宇宙岩熔球在冷却为固相之前,一般都会因遭到砾石雨、砂尘暴或其他岩熔体撞击等原因而产生振动和转动。因此,岩浆球的表面几乎处处都要遭到砾石或砂尘的多次撞击,其体内则会出现次数繁多方向紊乱的振动和波动,撞入其体内的捕虏体或者全部被熔化或者局部被熔化。所以,在宇宙岩熔球冷却为固相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复杂的变质建造过程、分异过程、重组过程和结晶过程。
4.2 宇宙凝胶态矿物学基本原理
   在太空中运行的液溶胶态岩熔球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后,在振动力和波动力的作用下,熔球则可能会逐渐被建造成为以化学键相结合的凝胶态塑性岩熔体为球壳,以液溶胶态岩熔体为球核的岩熔球。
当这种壳核构造的岩熔球遭到一颗砾石或砂尘撞击以后,在球体内就会产生以撞击点为中心高低压相间分布的一组由内向外运动的球面波。处在同一高压波带内的同种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或互溶粒子会向一起聚集而堆积成为结构紧密的片状或层状凝胶体,并将与其种类不同的粒子或与其不互溶及部分互溶的粒子向其邻近的低压波带内排斥。由于高压波带和低压波带都在沿着波面的法线方向运动,所以,每一层带都会交替成为高压波带和低压波带。因此,曾被排斥在低压波带内的物质,当其处于高压波带时,这些物质将会进行重新筛选和组合,也是将同种粒子或互溶粒子向一起聚集并堆积成为片状或层状,同时也将那些与其种类不同的粒子或与其不互溶及部分互溶的粒子向此时的低压波带内排斥。由于后形成的高压波带的位置是先形成的低压波带的位置,所以,相邻的两个波带内物质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矿物岩石是由两种颜色的矿物集合体按着带状交互排列而成的,就是这个缘故。
  已经形成了片状或层状构造的凝胶态岩熔体,如果又遭到了砾石或砂尘的撞击,倘若所产生的波面与原来的片状或层状构造相互重合,则会使这种片状或层状建造得到继续加强,即将球体内的物质分异成为界线更清晰的堆积更紧密的片状或层状构造;倘若所产生的波面与原来的片状或层状构造不重合,那么就会改造或破坏原来的构造,而按照新产生的波面所形成的高、低压波带的位置和形状重新建造片状或层状构造。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弹性的片状或层状构造的凝胶态岩熔体来说,在砾石或砂尘的撞击下,所形成的纵波会使熔体产生拉伸和压缩形变振动,并由此而使物质分异得更加彻底,而界面波、层间波和弹性波则会使凝胶态岩熔体内的片状或层状构造趋于规范化。所谓片状或层状构造趋于规范化,是指同一构造层中物质的化学成分、密度分布、层的厚度处处趋于均匀和一致,并有膨胀为球面或伸展为平面的趋势。
5  玛瑙形成的基本原理
根据宇宙凝胶态矿物学基本原理,在太空中运行的以二氧化硅熔体为分散介质的液溶胶球体,当它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在振动力及其所产生的波动力作用下,可能会建造出层状构造。如果球体内建造出来了比较规范的曲面层状构造或平面层状构造的凝胶态熔体,那么,当它在太空中缓慢地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玛瑙。
  在玛瑙的层状构造中,各层内一般都具有相互平行的纤维状晶体结构,每根纤维状晶体都垂直于它们所在的构造层的层面。构造层中纤维状晶体的生长原理与普通晶簇中晶体的生长原理相同,但它们二者之间所处的生长环境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普通晶簇的生长过程中,发育最好的晶体其延伸方向与基底垂直或近于垂直,不垂直于基底的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常常被前者所排挤而淘汰。而生长在玛瑙内同一构造层中的晶体,由于它们处在空间特别狭窄的同温同质的二氧化硅凝胶态熔层内,因此,自从它们生长出微小的晶芽时起,就都垂直于基底同步地向着对面延伸。又由于二氧化硅凝胶体的流动性很差,因此,各个小晶体在生长过程中无法驱逐其周围的杂质,难以淘汰与其相邻的小晶体。所以,它们只能生长成比绣花针还细的纤维状晶体。
   在有些宇宙矿物体内较厚的层状构造中,却存在着粗大的相互平行的结晶体结构。主要是由于其生长空间比较大或者是生长成为晶体的胶态或凝胶态熔体的粘度比较小的缘故。目前,人们见到最大的相互平行且挤在一起的结晶体是玄武岩中的六方柱形的柱状节理体。
6  各种玛瑙的形成原理
  玛瑙是具有层状构造的石英隐晶质体。层状构造是玛瑙最基本的构造。一般来说,一颗玛瑙除了具有层状构造以外,往往还会有其他形式构造。人们通常根据玛瑙层状构造的形状或其他构造的形式,将玛瑙划分成为许多不同种类。现将各种玛瑙的形成原理分述如下。
6.1  环带玛瑙的形成原理
   环带玛瑙是指内部具有球面层状构造的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以二氧化硅凝胶态熔体为球壳,以二氧化硅液态熔体为球核的球体(以下简称为二氧化硅壳核构造熔球),当它遭到砾石或砂尘撞击后,如果球体内产生了强烈的球面波,并且没有导致平面波发生,那么,在球体内就会建造出球面层状构造,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环带玛瑙。在同一颗玛瑙的表面,有时会出现多组同心环纹理结构,一般来说,这是由于在玛瑙的形成过程中,每一组同心环都曾遭到过一个砾石撞击的缘故。
   在自然界中,许多种类的岩石也都具有球面层状构造,其形成原理与环带玛瑙的形成原理相同。
6.2  条带玛瑙的形成原理
   条带玛瑙是指内部具有平面层状构造的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以二氧化硅层状构造凝胶态熔体为球壳,以二氧化硅液态熔体为球核的球体(以下简称为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当它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如果球体内产生了强烈的平面波,全部球体或部分球体在撞击的方向上产生了压缩和拉伸形变振动,那么,球体原来的球面层状构造就会全部或部分被改造成为平面层状构造,甚至可以在没有任何层状构造的凝胶体位置上建造出平面层状构造。冷却为固相之后就形成了条带玛瑙。许多种类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也都具有条带构造,其形成原理与条带玛瑙的形成原理相同。
6.3 木纹玛瑙的形成原理
   木纹玛瑙是指内部具有锥面或柱面的木纹层状构造,并且纤维状晶体比较粗大的玛瑙。人们通常称其为玛瑙质木化石,并且还根据它们各自的不同颜色,又将其划分为猫眼石、虎眼石和鹰眼石。
  这种玛瑙的形成原理是,质量较大的二氧化硅壳核构造熔球,突然遭到分布密度很大的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后,大量的砾石或砂尘在同一方向上撞击到球体内,并在球体内产生强烈的单心或多心圆锥面波或圆柱面波。对于单心的圆锥面波或圆柱面波来说,可以在球体内建造出一组圆锥面或圆柱面层状构造,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有“树心”构造的木纹玛瑙。对于多心的圆锥面波或圆柱面波来说,这些波面相遇后则会演变成为一组柱面波,这样,就会在球体内建造出一组柱面层状构造,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没有“树心”构造的木纹玛瑙。
   通常人们所见到的所谓“木化石”的形成原理与木纹玛瑙的形成原理相同。在个别“木化石”上还可以见到“树皮”、“节疤”、“蛀孔”等细致构造,皆由撞击所致。
6.4 阴阳玛瑙的形成原理
  阴阳玛瑙是指表面具有深浅相差很悬殊的两种颜色,并被一条分界线分开的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当它遭到从某一方向飞来的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在密集的撞击振动及其所产生的波动作用下,如果被撞击的半个球面发生了强烈变形和轻度熔融,则其颜色就会迅速变浅,那么,当它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阴阳玛瑙。在条带玛瑙的形成过程中,也常会出现阴阳玛瑙。许多具有阴阳面的砾石,其形成原理与此相同。

6.5 水胆玛瑙的形成原理
   水胆玛瑙是指内部含有液态水的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当它遭到冰球撞击后,如果冰球在二氧化硅球体内迅速溶化,并且因吸收了热量而使其周围的熔体迅速冷却,倘若冰球所溶化的水被包裹在二氧化硅球体内,那么就形成了水胆玛瑙。
6.6 葡萄玛瑙的形成原理
  葡萄玛瑙是指外壳上密布着许多球体构造的玛瑙。
在太空中快速自转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如果球壳的弹性很大,球核内的液熔体很多且粘度也很大,则当球体遭到密集的砂粒雨强烈地撞击后,因球体内压强增大,而使液体从撞击孔涌出并在球体表面凝聚成密密麻麻的小球体,那么,当其整体都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葡萄玛瑙。葡萄玛瑙也可以称做岩浆喷发玛瑙。
     目前,仅在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大漠深处发现了葡萄玛瑙产地,其中质量最大者为500千克。
6.7  圈眼玛瑙的形成原理
  圈眼玛瑙是表面具有一些同心圆带纹理结构的玛瑙。圈眼玛瑙的每一组同心圆带的纹理一般都是由两种颜色自内向外交替排列的,很像动物圆圆的眼睛。
   同一颗圈眼玛瑙的表面常常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圈眼,有时还会出现双心的、多心的和重叠的圈眼。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如果其外壳比较软或者构造层较密,内核液熔体较多,粘度较大,则当球体遭到砂尘暴撞击后,每一个撞击点都将在球面上作往复振动,那么,在球面波的作用下,就会在球壳的表层建造出以各个撞击点为中心的局部性的小球面层状构造,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圈眼玛瑙。
   从玛瑙的形成原理方面来说,环带玛瑙、条带玛瑙和树纹玛瑙都是圈眼玛瑙的极端形式和特殊形式。
   在许多种类的砾石表面都可以见到圈眼纹理结构,其形成原理与此相同。
6.8 流星雨玛瑙的形成原理
   流星雨玛瑙是指体内具有流星雨构造的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壳核构造熔球,如果当它遭到了砂尘暴撞击,并在凝胶态熔体上留下了各个砂尘颗粒的运动轨迹,那么当其全部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流星雨玛瑙。
   在流星雨玛瑙的形成过程中,一般会在球内建造出与流星雨运动方向垂直的平面层状构造。因此,使其成为流星雨条带玛瑙。
6.9  斑点玛瑙和斑块玛瑙的形成原理
   斑点玛瑙是指表面具有斑点物质构造的玛瑙。斑块玛瑙是指表面具有斑块物质构造的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如果球壳内含有大量的与二氧化硅不互溶或互溶度较低的物质,那么,当熔球遭到砂尘暴撞击时,就会有杂质从撞击的高压点处分异出来,并在球面上建造出斑点构造,而大量的斑点连成一片就建造出来了斑块构造。当它们冷却为固相后就会分别形成斑点玛瑙和斑块玛瑙。
   许多具有斑点或斑块构造的砾石,其形成原理与此相同。例如,湖南浏阳出产的菊花石,就是由于塑性的岩熔球遭到砾石雨撞击变形后,有白色的矿物从中分异出来,当其全部冷凝后就形成了菊花石。
6.10  陨星坑玛瑙的形成原理
   陨星坑玛瑙是指表面具有陨星坑构造的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当它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如果在球面上留下了凹坑,那么当球体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陨星坑玛瑙。
   在自然界中,许多种类岩石的表面都具有陨星坑构造,其形成原理与此相同。
6.11  指甲痕玛瑙和微裂纹玛瑙的形成原理
   指甲痕玛瑙是指表面上具有密密麻麻的形状像指甲痕构造的玛瑙。微裂纹玛瑙是指表面上具有密密麻麻的微小裂纹构造的玛瑙。
  在太空中快速自转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如果球壳的构造层较厚且凝胶体较脆,那么,当它遭到密集的砂尘暴撞击以后,就会在球壳的表面切开密密麻麻的小口子,而且后撞击形成的小口子总是将其附近先形成的小口子振荡成为圆弧形,看上去就像用指甲掐出来的指甲痕。所以,当球体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指甲痕玛瑙。
  有些玛瑙表面的裂纹很微小,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被人们发现,这样的玛瑙就是微裂纹玛瑙。它的形成原理与指甲痕玛瑙的形成原理相同。
   我国著名的南京玛瑙质雨花石的表面就因具有密密麻麻的微裂纹而被称为水石,只有将其放在清水中,才能显露出它的色彩和纹理。
   许多砾石的表面也都具有“指甲痕”或微裂纹构造,其形成原理与以上两种玛瑙的形成原理相同。
6.12  炸纹玛瑙的形成原理
   炸纹玛瑙是指外壳具有炸裂纹构造的玛瑙。
   当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遭到动量较大的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如果球体的外壳比较脆,就会因撞击变形而使球壳炸裂,那么,当球体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炸纹玛瑙。炸纹玛瑙也可以称做板块构造玛瑙。
   在自然界中,具有炸纹构造的岩石种类也很多。其形成原理与此相同。
   有些炸纹砾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连续遭到了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将炸纹砾石表面的“板块”撞击得很碎,其中许多碎块被撞人到球体内或者镶嵌在球表层。当球体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角砾岩。
6.13  合子玛瑙的形成原理
   合子玛瑙是指腰间围着一条带形纹理结构的玛瑙。
   当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遭到动量较大的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后,如果其腰围上的球壳被撞开一条环形断裂缝,并被球体内的熔体填平,那么,当球体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合子玛瑙。
6.14  夹胎玛瑙的形成原理
   夹胎玛瑙是指内部具有包裹体的玛瑙。
   当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遭到砾石雨、砂尘暴或冰块等物质撞击后,若撞击物不能完全熔融于其周围的岩熔体内,则当球体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夹胎玛瑙。
   夹胎玛瑙的种类很多,例如呈树枝状包裹体的树枝玛瑙,含有红色氧化铁矿物并闪耀着火红光彩的火玛瑙等。
   许多矿物晶体和岩石内也常有包裹体存在,它们的形成原理与夹胎玛瑙的形成原理相同。例如,水胆水晶、发晶、梅花玉等。
6.15  岛屿玛瑙的形成原理
   岛屿玛瑙是指表面具有岛屿形状构造,且其周围呈放射形结晶状态的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当它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时,就会在撞击点处形成一个凹坑,并在其周围凸起一座全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形山。如果在外部冲击力和内部压力作用下,将球壳拉开一条环形全封闭或半封闭的断裂缝,那么,在碰撞、振动和波动过程中,裂缝就会张开并被球体内的二氧化硅液熔体填平,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岛屿玛瑙。
6.16  环礁玛瑙和花边玛瑙的形成原理
   环礁玛瑙是指表面具有环礁形状构造,且其周围呈放射形结晶状态的玛瑙。
   在岛屿玛瑙的形成过程中,如果由于岛屿处的球壳在二氧化硅液熔体上进行强烈地上下往复振动,而使其边缘物质在液熔体中重熔,那么,当熔融体中的杂质在振荡过程中再度凝聚时,就会建造出来呈大波浪形状的环礁构造。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环礁玛瑙。
   在环礁玛瑙的形成过程中,与环礁相对的大陆岸边,往往也会被建造成为大波浪形状构造,人们把具有这种形状构造的玛瑙叫做花边玛瑙。美国、墨西哥和纳米比亚有花边玛瑙产出。
   在岛屿玛瑙、环礁玛瑙和花边玛瑙的形成过程中,有时还会在球内建造出平面层状构造;因此,使其成为岛屿条带玛瑙、环礁条带玛瑙或花边条带玛瑙。
6.17  半球玛瑙的形成原理
   半球玛瑙是指呈半球体形状的玛瑙。
   当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如果某一部分球壳被撞击变形,并在振动过程中伸展成为平面,其余部分球壳膨胀为球面,使球体被改造成为半球体形状,那么,当其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半球玛瑙。
6.18  圆台玛瑙的形成原理
   圆台玛瑙是指呈圆台形状的玛瑙。
   在玛瑙的形成过程中,如果由于撞击力、振动力和波动力较大,球壳凝胶态熔体的弹性较强,球核液态熔体的粘度较大等原因,使撞击方向上相对的两部分球壳伸展成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并且使球体被改造成为圆台形状,那么,当其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圆台玛瑙。
6.19  沟壑玛瑙和凸鬏玛瑙的形成原理
   沟壑玛瑙是指外壳具有沟壑构造的玛瑙。
   当塑性很大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如果其外壳被撞击出沟壑构造,那么,当其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沟壑玛瑙。
  在沟壑的形成过程中,有时会建造出凸起的鬏状构造。具此构造的玛瑙叫做凸鬏玛瑙。
   具有沟壑构造和凸鬏构造的岩石种类很多。例如,太湖石、灵璧石等。其形成原理与以上两种玛瑙的形成原理相同。 

 6.20  天坑地缝玛瑙的形成原理
   天坑地缝玛瑙是指具有天坑地缝构造的玛瑙。
   当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遭到砾石雨强烈撞击以后,如果球体被撞击出一个大深坑,并有一条大裂缝通过深坑,则其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天坑地缝玛瑙。
6.21  对称条带玛瑙的形成原理
   对称条带玛瑙是指内部具有对称条带构造,表面呈对称条带纹理结构的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当它遭到动量很大的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如果球体在撞击的方向上产生了强烈地压缩和拉伸形变振动,使球壳的腰围上张开一条环形断裂缝,并使球体的球面层状构造全部伸展成为平面层状构造。那么,当其冷却为固相以后就形成了对称条带玛瑙。
6.22  镶嵌玛瑙的形成原理
   镶嵌玛瑙是指表层具有砾石镶嵌的玛瑙。
   在玛瑙形成过程中,如果有砾石镶嵌在球壳上,那么,当其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镶嵌玛瑙。
6.23  隧洞玛瑙的形成原理
   隧洞玛瑙是指具有隧洞构造的玛瑙。
   在玛瑙形成过程中,如果有砾石流及砂尘流穿过了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体,并且直到其冷却为固相后,被撞开的隧洞仍然存在。那么,一颗隧洞玛瑙就建造成了。
   具有隧洞构造的岩石种类很多,其形成原理与此相同。例如,太湖石、英德石、灵璧石和昆山石等。
6.24  石臼玛瑙的形成原理
   石臼玛瑙是指形状像碗、罐的玛瑙。
   在玛瑙形成过程中,如果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遭到了砾石雨或砂尘暴强烈地撞击,并在振动力和波动力等因素作用下建造成为碗、罐等石臼形状,那么,当它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石臼玛瑙。
   在我国曾发现过一些被称作冰臼的花岗岩巨砾,其形成原理与此相同。
6.25  晶洞玛瑙的形成原理
   晶洞玛瑙是指洞穴内生长着晶簇的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当它遭到砾石雨撞击以后,如果有一部分球壳被撞人到球核内,并且球核中的二氧化硅液熔体又在冷却过程中结晶成为晶簇,那么,就形成了晶洞玛瑙。
6.26  钟乳玛瑙的形成原理
   钟乳玛瑙是指内部具有钟乳形层状构造,横截面呈同心圆纹理结构的钟乳形状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当其遭到快速飞行的砾石雨强烈撞击时,如果被撞击的球壳凝胶体在振动力和波动力的作用下,建造出钟乳形层状构造体并伸入到球核的液熔体中,使球内压强迅速增大。倘若此时还有其他砾石“协同”撞击,而导致球壳破裂,并使球核内的液熔体飞溅出去,那么,当球体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钟乳玛瑙。
   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当它遭到砾石雨撞击以后,如果有一部分球壳被撞入了球核内,并且球核中的二氧化硅液熔体又结晶成为晶簇,那么,当球体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晶洞玛瑙。
6.27  砂心玛瑙的形成原理
   砂心玛瑙是指在环带层状构造的最内层含有石英晶体的玛瑙。
   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砂心玛瑙。
6.28  脉状玛瑙的形成原理
   脉状玛瑙是指生长在巨大的岩石体内呈脉状的玛瑙。  
   巨大的二氧化硅岩熔球遭到大量的砾石及砂尘撞击后,一般会形成普通的岩石结构及其构造。若在撞击、振动和波动过程中,球体内一部分二氧化硅熔体被建造成为脉形的层状构造,则当其冷却为固相后,就会在岩体内形成脉状玛瑙。
   当二氧化硅岩熔球撞人巨大未凝固的岩熔塑性体时,若二氧化硅岩熔体与其周围的岩熔塑性体不能混溶;则当其冷却为固相后也会形成脉状玛瑙。
6.29  剖面玛瑙的形成原理
  剖面玛瑙是指具有天然剖面的玛瑙。
   当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强裂撞击时,如果球体在剪切力的作用下被分割成为两部分,那么,当其冷却为固相后,就形成了两颗剖面玛瑙。
     剖面玛瑙的剖面上,一般具有环带、条带或既有环带又有条带的纹理结构。
6.30  复合玛瑙的形成原理
   复合玛瑙是指在同一颗玛瑙上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玛瑙构造的玛瑙。
   当二氧化硅层状壳核构造熔球多次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以后,往往会在球体内建造出多种玛瑙构造。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玛瑙构造能够保留到球体冷却为固相以后,那么,就形成了复合玛瑙。
   例如,既具有环带构造,又具有条带、圈眼和陨星坑构造的玛瑙就是一颗复合玛瑙。
   再如,既具有岛屿构造,又具有环带、条带和圈眼构造的玛瑙也是复合玛瑙。
  每一颗复合玛瑙都像一盘录像带,它不仅纪录了自己是由二氧化硅熔球因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撞击而形成的,还纪录了在其形成过程中所经历撞击的次数和各次撞击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能够体现出每次撞击时撞击物的分布密度,个体质量、化学成分、运动速度以及玛瑙自身在各阶段的演变情况。
7  二氧化硅液态熔体分异原理
   在太空中运行的岩熔球,相互碰撞并凝聚后就会形成质量更大的岩熔球,其中质量较大的岩熔球的直径可以达到几米、几十米或几百米。但是,这些岩熔球的化学成分可能比较复杂,它们可能会含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绝大部分元素。
   由于质量较大的岩熔球一般都是由质量较小的岩熔球经过碰撞、凝聚而形成的,并且在其凝聚过程中一般都会有砾石雨或砂尘暴向其体内撞击。因此,质量较大的岩熔球往往会被建造成为壳核构造的球体。
  具有壳核构造的质量较大的球体遭到砾石雨撞击以后,特别是遭到巨砾轰击以后,球体内就会产生强烈地振动和波动。在振动力和波动力的作用下,球核内的岩熔体就会沿着球壳的内壁自外向内建造出层状构造。由于球体的化学成分可能很复杂,又由于撞击球体的物质的质量、温度、物态以及其撞击方向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球体内的层状构造一般是不够规范的。尽管如此,球核内的岩熔体在这一过程中却会得到分异、迁移、重组而使之纯净化。倘若球壳一旦被撞破,就会喷射出矿物成分比较纯的矿物熔体。  
   按着以上凝聚--撞击--振动--波动--分异--净化--喷出--凝聚这种演变程序继续循环下去,有时就会在岩熔球内喷射出富含二氧化硅的酸性岩熔体。
   巨大的酸性岩熔球体,经过撞击,振动和波动等运动过程,就可以建造出花岗岩结构体,而那些花岗伟晶岩体则已经具有了比较规范的曲面层状构造。
   如果内核处在液熔体状态的花岗伟晶岩球体的外壳被撞破,那么就会喷射出比较纯净的二氧化硅液态熔体。
8  小结
   玛瑙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是在太空中运行的二氧化硅熔球经过与砾石雨和砂尘暴撞击而形成的。玛瑙不仅可以供人们观赏和使用,通过对它的研究,还可以发现岩石和矿物晶体的形成原理以及天体演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