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铁血宝箱什么意思:古瓷鉴定口诀大全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29:49

190.粉彩与珐琅彩之不同 

粉彩用水和用胶,珐琅用油技艺高。 

粉彩打底玻璃白,白釉打底珐琅招。 

粉彩深浅玻璃白,深浅散开厚薄色。 

釉面凸出有低高,深浅高低非都高。 

珐琅油调凸出面,深浅都凸比面高。 

珐琅面易开小片,粉彩开片釉厚高。 

珐琅用硼亮明显,粉彩釉亮年久消。 

注解 

粉彩用水或用胶水调色,珐琅彩是用油,粉彩打底用玻璃白,珐琅彩直接画在白釉上,粉彩靠玻璃白散开色釉,珐琅彩靠厚薄勾对调色的,珐琅色釉高出平面,粉彩浅的地方几乎和平面一样高,珐琅有小的冰裂开片,粉彩只有厚的部位开片,而且以早期为多,到了后期釉厚的部位也不一定有小开片。珐琅彩是由于硼的适量加入而使釉面显得光亮。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一书第172页中介绍以锰、硼、硅组成色的基料后,再加上金属其他色料。这种技术使得珐琅彩成为一种新的彩瓷,过去珐琅技术一直是宫里拢断着。 

 

191.珐琅彩制胎及挂彩过程 

珐琅坯烧景德镇,图绘北京宫廷认。 

配料精确铅硅硼,好料色釉外国进。 

金红铜红铁红多,给氧温度严规训。 

注解 

珐琅彩是北京在素胎上绘制后,用800℃的温度烧制的,不是景德镇完成的,而是景德镇制坯运到京城后由宫内烧制的。 

彩料有些是进口的,对各种料的烧制温度和给氧情况都不一样,是严格控制的。 

砷是非金属元素,符号As旧名砒,灰白色,有金属光泽的结晶,质脆有毒,可作杀虫剂。硼是非金属,元素符号B,有结晶、非结晶两种,结晶的是透明立方体、有光泽、坚硬,是制造珐琅和玻璃的原料。 

 

192.雍正珐琅彩(1) 

雍正珐琅用四字,六字款识真不是。 

红色用金不用铜,低温宫烧是真事。 

注解 

书中认为雍正珐琅款是四字不是六字,但在近些年发现有六字的,而且也很精致,近年海峡两岸都承认了带双圈的珐琅彩器件。 

193.雍正珐琅彩(2) 

雍正珐琅宫廷烧,双圈六字胎先烧。 

运到北京上彩釉,珐琅此时严有着。 

注解 

200411月中旬投资报报道青花六字款为清雍正时景德镇预先烧成坯,运到北京再烧珐琅彩釉,所以说青料六字款双圈的珐琅彩是有的,不是假的。台湾故宫有一件。 

194.雍正珐琅彩(3) 

地白如雪生洁辉,薄如卵幕嘘云飞。 

蝶有茸毛花有露,细字楷篆棱角感。 

注解 

雍正珐琅彩洁白如玉,薄如纸,形容吹之可动,书中称嘘之云动,可见画工很精细,蝴蝶有茸毛,花有露珠,字的笔画细、楷篆都是写的有角有棱的。 

195.五彩、粉彩、珐琅彩的区别 

五彩料中没有砷,珐琅粉彩都有砷。 

五彩粉彩不含硼,珐琅硼多亮又新。 

康熙珐琅直落地,雍正珐琅白地真。 

注解 

五彩中不含砷,珐琅彩和粉彩都含砷,而五彩粉彩不含硼,珐琅彩中含硼含的多,这就是颜料的根本不同,又加上各种色料和控制烧造温度不同,这是珐琅彩的制作特殊之处。康熙时期是落地珐琅彩,雍正以后是白地之上的珐琅彩,也就是玻璃白上的珐琅彩。 

 

196.五彩断代妙招 

明清彩瓷很盛行,五彩断代要分清。 

可用青花断代妙,釉上清代釉下明。 

注解 

明代、清代彩瓷制作很兴盛。彩瓷的出现丰富了生活,也满足了皇室的欲望。五彩的出现更是增加了瓷器的品种及美感。一般来说明代是釉下青花,在同一瓷器上两次烧上青花的一般来说时清代烧制的有时称釉上再烧青花。这是断五彩瓷的一个标准。 

 

197.雍、乾炉钧釉辨认 

炉钧炉中低温显,蓝釉流淌蓝红点。 

红点为佳红泛紫,乾隆点密多蓝点。 

雍正紫红高粱红,要看款胎别走眼。 

注解 

炉钧在清代时期用700℃烧成,蓝釉流淌出现红点、蓝点,以红点多为佳品。雍正时红点泛紫色,称“高粱红”,而乾隆时期蓝点多,这是分代的标志。在鉴别时还要参照其他条件,如:款、底、足、胎等。 

 

198.古瓷乌金釉辨认 

乌金釉色黑又亮,很少有泡砂纸样。 

泡儿像似豆油泡,那是清代以前相。 

注解 

康熙和清中早期和乌金釉的白釉料内都含紫金砂,釉色乌亮当看泡时,可见泡中有的泡色不是白亮而是有褐色的点,(因胎中含紫金土)再看其形、款(款的料色很重要),火石红、工艺、如接口、内外旋纹ˇ。一般釉子用三、四十倍显微镜看多似砂纸打过的样子,显白色点时,一般来说是不够代的。 

 

199.古瓷茶叶末釉辨认 

茶叶末釉黄青色,点点滴滴如茶沫。 

泡儿少疏黄黑点,看胎看釉款釉色。 

重要款底火烧红,器形轻重胎老过。 

注解 

茶叶末釉的色是点状的,鳝鱼黄色、泡儿少、稀疏,点中有黑有黄,有褐色,再看型、胎釉,火石红、底足重、就可以鉴别出真假,手摸釉面润滑。从釉足边上看沿着釉边有酱色、火石红。 

 

200.茶叶末呈色与辨别 

茶叶末釉铁呈色,紫金砂浆先蘸过。 

做釉用铁很少量,铁铅呈色严操作。 

用镜看泡泡难见,口沿有泡釉薄过。 

好似砂绞松香膏,内有黑褐黄点末。 

注解 

茶叶末是清代雍正时烧制成功的,茶叶末是利用宋以前唐代铁烧青釉的技术,在胎、釉和温控上加以严格要求烧成的,非常漂亮,烧前先在胎上罩一层紫金砂浆,再罩一层釉,再烧;一般泡很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口沿上有泡,在釉层中见到像各种色粒,绞在松香油里一样,呈鳝鱼黄色。 

 

201.古月轩 

古月轩瓷美又细,古月轩款不写制。 

康雍乾朝御烧做,藏瓷何处难寻觅。 

古月轩款堆料款,查釉观色要细致。 

注解 

古月轩是清代有名的藏瓷地方的名称,但查不出在京城何地,但有一点古月轩的瓷不写制,古月轩是清代宫廷的高级瓷器的款识。但款不写制字的是对的,如果写其他款样,真的少、假得多。 

 

202.乾隆画工精 

乾隆艺高先画样,制瓷要靠瓷画匠。 

一笔一画临摹迹,篆写款识不走样。 纹饰细画多繁密,一眼看去乾隆相。 

注解 

乾隆常由艺高的人先画出样,再用瓷画匠画在瓷上,一笔一画地临摹,款识用篆字大写,不能走样,纹饰多繁密是特点。 

203.清代瓷器看泡 

清代胎面白清色,泡在胎面扁平坐。 

青花釉中有大泡,胎好釉好款看过。 

注解 

清代的胎釉的夹层面比较白,不像元代的胎面那么黄,也不像明代的那么青,那么灰,泡像馒头形状,但泡像压过似的,面是平的,青花中釉层中出现大泡。 

204.元明清泡对比 

元泡比明干涩硬,元泡胎面黄污重。 

元代大泡零星出,单个出现少聚众。 

永乐苏粒比元小,元如小米干又正。 

明胎釉层显灰白,清代层面白又净。 

元泡不如明代稀,分别永宣大泡用。 

注解 

元代的泡干涩属硬泡,不那么亮,胎面显黄污,大泡零星出现,很少有大泡聚成群的,明代永乐时的泡比苏籽粒小,干泡比元代的小,每朝帝与加工瓷的胎釉工艺技术的先进情况有关,元的泡像小米粒,永乐的像苏籽粒,这是大小的区别,元的胎显黄,明代胎显灰白,青代显白,元泡与明代比较,明代后期早期与元代相比,都比元代稀,这是指一般情况,也有特殊的,区别永宣看大泡的分布情况,宣大泡成群,永乐不是这样,永宣瓷大泡小泡几乎一样,主要区分是在看大泡上,永乐没有大泡。 

 

205.元明清画工鉴 

元代人物画胡人,历史要人故事纯。 

缠枝牡折梅枝花,扁菊粗细双线纹。 

莲瓣分开西域莲,葫芦叶成百花纹。 

器上讲究多层图,海涛线粗大浪沉。 

蕉叶中心多独梗,卷草点画出元门。 

明代人物重历史,人物山水说人文。 

头饰服饰多汉化,昭君明妃出塞人。 

莲瓣不分海涛细,云尖中心少图纹。 

满面风情中原史,龙凤级别分官存。 

松竹梅蓝莲石榴,如意吉祥顺利仁。 

藏纹梵文和八宝,冥器随葬埋入坟。 

清代人物多样化,历史人物画戏人。 

有眼无珠神态怪,蕉叶双边加回纹。 

山水村庄五层次,写实功笔画传神。 

粉彩青花釉里红,写意高超笔生魂。 

注解 

元代的人物画往往画当时西北的胡人服饰,以历史故事为多,缠枝花为多,扁菊粗细两线组成为一特点,莲瓣纹分开以画西域莲为特色,各种花常组在一起,统画葫芦型叶子,器面多层纹饰,海涛线粗像大浪压下,蕉叶独梗,莲瓣分开,卷草上常常加明、清解释,有几处点画出毛刺。 

 

到明代重视历史、山水、人文、衣服和头饰以汉族服饰为内容,如昭君出塞、花瓣、海涛都在器肩线条上用了细画云尖,中间很少加图纹,风情以中原为主,龙凤也有了级别,平民不能用。如:民间大量用如意、吉祥、顺利、仁义。同时出现了佛教的梵文、八宝,但元代死后入葬的冥器被延续,有目的的烧制瓷器入葬。(古代实行薄生厚葬) 

 

在清代除延续下来的部分内容外,写意写实画更加丰富多彩。画戏剧服饰人物渐渐多起来。任务哲理故事画面出现。但人物常常是一笔点画的眼睛,有眼无珠显得表情怪异,山村、小桥流水层次分明到达五层次,写实功笔画非常传神。特别是除青花外的釉里红、五彩、粉彩写意写实,技艺高超、笔意生辉。 

 

元明清各自都有它的时代特征。 

206.清末—民国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是名家,清末民国瓷画家。 

绝技特色各个有,能画能写八大家。 

绘画写字都珍贵,瓷板绘画开创家。 

若有八友瓷画雅,书花瓷器都称佳。 

珠山窑为御窑由唐英、年希尧任督造。珠山八友是清末瓷画最有名的大师,王琦善画人物,衣褶流畅,邓碧珊善画肖像。徐中南善画毛竹。田鹤仙画梅著称。王大凡画人物见长。王野亭擅画山水。程意葶擅画翎毛花卉。刘雨岑擅画花鸟。 

邓碧珊、王大凡、王琦画人物有神。而邓碧珊创画瓷板画,得此八人所作瓷画难能可贵,实属瓷画双获。 

八友之外还有何许人?华伯涛、王步。 

王大凡、王步曾拜清代大画家改七芗、沙山春和费晓楼为师,而王步是画师王秀春之子。因此他们二位也是当时的大画家,被收藏家视为珍品。 

1、刘雨岑:号王成,雨成,澹湖渔人。国外展出作品——描金牡丹绣球纹瓷盘。 

2、王大凡:名_,号稀平居士。“万国巴拿马博览会”获奖。他创造了落地粉彩。 

3、王琦:号碧珍。别号陶述道人,俗称“西法头子”《暗闹一场》《钻钱眼》《节节高》名噪一时仿王羲之字体,突出人物,不绘布景。 

4、汪野亭:名平,号付芳居士。 

5、程意葶:名甫,号佩古斋主人。 

6、田鹤仙:号志荒老人,(梅),老梅。 

7、邓碧珊:号铁肩子。 

8、徐中南:名陵,号竹里老人。

 

编后语

本书的出版,使我想起青少年时代喜欢收藏邮票、钱币,到80年代转为喜欢古瓷器。为了能够尽快学习到古瓷器的鉴定方法,自己一方面去博物馆、古玩市场,另一方面从书中学习,在学习中为了易背、易记,就将鉴别中的要点编成口诀。 

 

就这样一学、一编,十几年就过去了,特别是1995年以后,辞去其他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古瓷的研究学习中,经多年的编写后,积累也多了,就有了编写成册的想法。 

2005年初,本想为家族留用的古瓷器鉴赏编写成册,在这年秋天我有机会将本册给北京到唐山办国宝展览的艺术总监王曙光看,王曙光很热情,并介绍我到古陶瓷修复专家、鉴赏家王启泰老师那里,王启泰老师看后给了很使我欣慰的评价,后来王启泰老师又拿到耿老(宝昌)那里,最后由王启泰老师执笔给写了序,这使我有了一定要写成书的想法,在接触王启泰老师的过程中,又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 

 

因此,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此书是在学习老一代的鉴别论述后成稿的,又是在学习中国传统鉴定的基础上成书的,我深知那些掌握中国传统古瓷鉴定的专家、学者是启蒙老师,也是古瓷鉴别道路上永远的老师。 

 

在此书成稿过程中,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和书籍,如:耿老(宝昌)的《明清古瓷器鉴定》、《故宫博物院明初青花瓷》;冯先铬先生的《中国陶瓷》,还有北京燕山出版社的《古瓷鉴定指南》一编、二编、三编;童书业的《说瓷》等书藉。也读阅了一些博物馆的图录,有关中国近代出土的瓷器报导,拍卖瓷器图录,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国立博物院藏中国清代瓷器等许多书籍。 

 

在学习中去北京、天津、云南、海南、湖北、四川、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江西、福建、陕西、甘肃等地的古玩市场、地摊,古玩店学习,这些实践知识为我的爱好和学习产生了助推力,为努力钻研、潜心研究古瓷鉴定学确立了决心,因此古瓷鉴定家和那些摊店主都是我的老师;书本、图片、实物、残片也是我的老师,在这里我不得不说没有他们、它们就没有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