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谷隐藏任务:针法精华经验谈(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08:50
今天谈谈中医针刺疗法的临床精华,作为礼物送给大家!

在谈临床操作之前,先说明一下,如果是新手,基础理论薄弱的人,要先看几本书:
1、人体解剖学
2、针灸学
中医学院的教材就可以。
3、《针灸秘验》彭静山、费久治著
4、读完上面书籍后,平时要熟读《内经》和《针灸大成》,要反复读,一读到老!!

有了以上1、2、3项基础知识后,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内容。

提醒:好的东西都不会有长篇大论,甚至越说越糊涂!其实,真传就是一张纸!!

第一讲 理论

1、以通为用

《小品方》云:汤药治其内,针灸治其外。就是说,由脏腑失调导致的经络不通或由经络不通导致的脏腑失调,都可以用针刺来决经络之雍滞,通经络之气血。针法以止痛救急见长。以通畅经络为宗旨,偏于泻。
因此,针法的根本理论就是以通为用!

2、通法的种类

有微通、温通、强通、浅通、深通、割通法。

微通法:就是用普通毫针来刺激穴位,是当前医疗部门的常规方法。

温通法:就是火针法。用以治疗陈寒久痹,瘰疠和体表肿块。

强通法:就是粗针法。用以开通经络的久雍久滞,治疗顽固疾病的好方法。

浅通法:刺络放血法,对闭阻的经络区淤滞的曲张性毛细血管网毫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放血,祛淤生新,使经络通畅;或三棱针刺井穴或百会、太阳以抢救中暑、中风等昏迷。

深通法:用芒针透刺穴位或深刺腹部穴位至脏腑间隙,以治疗多经同病以及脏腑之气机久滞,内脏平滑肌等痉挛剧痛,服药无效者。

割通法:属针刀方法。以后另起一篇陈述,这里略过。

3、补泻

各家针灸书大论针法的补泻方法,搞得人眼花缭乱。其实,普通毫针轻刺激就是补,毫针重提重插,快如捣蒜(捣臼法),以及除毫针微通法以外的其它通法,都属于泻!

第二讲   针具与操作

1、毫针,即市面上销售的普通毫针。

操作:进针要快,以得气(酸、麻、胀、重等)为准。之后行不同角度的轻微提插,寻找感传点,一旦出现循经感传,就根据患者虚实的不同,行轻重提插刺激,重手法(泻)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如能使感传的“气”达到疾病的部位,即所谓“气至病所”,疗效会很满意的!这是疗效好坏的关键所在,所以,医生要平心静气,手法灵活机巧,要耐心寻找“感传点”!如果感传到中途便停止不前,则可以在其停止点再刺一针,继续应用手法,象接力一样,将“气”送入病灶!
如果只得气而不出现感传,也不必强求,不过疗效会差些,治疗时间要长些。
当然,也有不出现得气的,这种病人疗效会不满意,不适合针刺疗法,另改其它方法治疗。
这里要顺便说一下,就是古代的针具,由石针、骨针、竹针、到铜针、铁针、金针、银针,都是较粗的,所以,我临床常用的毫针一般选直径0.5的,效果很好。


2、火针,有粗细之分,网上有售。

操作:在选定的穴位上用龙胆紫药水作标记。消毒后,点燃酒精灯,将火针烧至发白,迅速刺入穴位,并迅速拔出,用酒精棉球按针眼片刻。根据部位而定刺入的深浅。操作要领就是“红(发白)、快、准”。注意不要伤及大血管和神经!

治疗寒痹久痛、麻木,按上述方法操作。

如瘰疠和体表肿块,如乳腺增生,要刺入肿块中心部位,留针30分钟,可刺五针,即中间和四边各一针,外观如鸡爪。3-5天一次。一般不超过60天可痊愈。对于卵巢囊肿和腹腔内贴近脏器的囊肿,要技术娴熟才可以操作。

3、粗针,为直径1-1.2的特制不锈钢针,长度1.5寸-2尺不等。一般为自治,一些生产针具的医疗器械厂可以联系定做。


操作:首先消毒。因为有些长针过长,难以正常化学和高压消毒,可以用酒精灯由头至尾烧,但不要烧红,来回10秒钟就可以,然后用碘伏擦拭,之后用酒精棉球脱碘。

粗针的刺法就是循经刺,以决雍开塞,如疏通河道之淤积,对于多种内脏和经络的气机久痹,有良好疗效!

1/谨守督脉,以背为枢。
督脉为诸阳所会,内藏脊髓,联通命门,为奇恒之腑,为五脏六腑之大系,四肢百骸之根结!而督脉贴近背心处,5-8椎附近为脏腑阴阳上下及手足六经的交接之处,无论身体何处有障碍,此处按之必有奇痛!这是不传之秘!今天公开给大家,这点非常重要,以后讲温灸和推拿时都用得到,要深刻领会!!

我们下针的第一步就是这个地方,无论什么病,第一针就是这里!

用20公分长的直径1.2的粗针在背心痛点靠上五公分处进针,用双手捏住针尖上2公分处,快速刺入皮下,沿督脉皮下软组织直接向下刺入,一般针感为麻窜至尾骨或腰部,其它还有多种感觉,都是好的反映,要留针1小时。

2/第二步,按“华佗夹脊”的分布方法,在相应疾病的督脉区再如上法扎一针,长度以10-15公分为宜。留针1小时。

3/第三步,在患病经络上,用直径1毫米的针,根据具体病情区域,选用不同长度的针,循经皮下平刺。留针1小时。举例:如坐骨神经痛,腰腿风湿痹痛,用1尺半长的针,自环跳下针,针与皮肤呈15度角,循太阳经向下刺,以患者感觉有麻电感放射到足跟或局部酸胀发热为准,留针半小时。

粗针对临床多种急慢性疾病和顽固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如心脏病,胃病,癫痫,肾炎,肩周炎,腰突,妇科病,遗尿,男科病,外科炎症等等。

4、三棱针与梅花针,商店有售。

操作:

缓刺,对肘窝、腘窝、太阳穴见到静脉血管怒张,则用三棱针慢慢刺半分至1分深,缓缓出针,使黑血流出变为红色时,用酒精棉球压迫止血。可治疗急性肠炎、痢疾、中暑,霍乱、高热等。

速刺,用三棱针点刺十宣,手足十二井穴,少商穴,耳尖、耳垂等,用手挤压出血如绿豆大,治疗中暑,中风昏迷,咽喉肿痛,腮腺炎等。

挑刺,在腰背,骶部找红色痣点,将局部捏起,用三棱针刺入半公分,横挑。
可治疗瘰疠,针眼,痔疮,顽固痤疮等。

叩刺,用梅花针叩打患处轻微出血,治疗皮肤病,如顽癣等。

刺络,用普通毫针刺病变经络区域的曲张毛细血管,使淤血散尽。如腰腿痛常见委中穴区出现淤阻的络脉网,用针刺破放血后,疼痛显著减轻或消失。

对严重的糖尿病、血液病等禁用!!

4、芒针,以针体细如蚊芒,针体长,极为柔韧见长,商店很少见到,可与生产针具的厂商联系。

操作:
透穴,如阳陵泉透阴陵泉,风池透风池,内关透外关,合谷透后溪等。可多经同治。
脏腑间隙深刺,对于顽固的脏腑气机闭阻疼痛,如顽固的胃痛,呃逆,输尿管结石等,往往一针解决病痛。结石不超过0.5的,常可迅速排出!此法只可在腹部操作,不可用于胸部,以免出现血气胸。没有十分的把握和经验,千万不可随便操作!!切记!!

第三讲   选穴

选穴很重要,临床常分三种。即常规穴、阿是穴、痣点。

1、常规穴一般不多,主要记住募穴、五输穴、十宣、耳尖、耳垂、大椎、风池、环跳、三阴交、会宗、百会、太阳及面部几个常用穴。要研究《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杂病歌》和八脉交汇穴,很有意思。

2、阿是穴很重要,一般都在病变区局部,有时在病变所属经络的远端也可出现痛点或舒适点。用拇指循按查找就会找到。针刺时往往能迅速解除病痛。如手阳明病变导致肩周炎、阑尾炎(非化脓性,化脓而未穿孔者,可针药并用,避免手术),在小腿足阳明经就能找到阿是穴,在背部和腰骶部也能找到,针刺后,使疼痛显著缓解或消失。学者可以举一反三。关键是要扎准!要“得气”才好。

3、痣点,我们详细来说一下。因为我临床常选阿是穴和痣点治疗疾病,感觉疗效胜于用常规穴。

1、痣点的特征:
颜色不同,白色、黄色、棕色、黑色、红色等等。

大小不一,小如针尖,大如蚕豆。

形状多样,点状、斑状,与皮肤相平或稍微高起。常见的是黑色和红色的,呈点状的,有的高出皮肤。

数目有多有少,一般随病情缓慢进展而逐渐增多。而有些急性病一开始就出现众多痣点。

其分布特点是在病灶区、胸腹腰背部,相关经络区都可以找到。
如果出现在两经之间,多为慢性病后期,多经同病的结果。

2、痣点的变化

疾病刚开始时少,范围小,呈针尖大小,颜色单一。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变多,范围加大,形状增大,颜色驳杂。

刺痣点后,痣点会变小和消失。全部消失说明痊愈,没有全部消失,即使只剩一个,也说明没有治愈,将来会复发。

3、操作

痣点小的对点针刺,大的刺中心。刺胸背部痣点可以把痣点捏提起来或推到肋骨上,以免造成气胸。要避开大血管。
逐个针刺,争取一个都不放过,多的分区,每天针刺一个区。
同一个痣点要隔天再刺。
要采用毫针微通法,寻求"得气"。一般痣点针刺,针感会比较强。有的浅刺就有针感,有的需要深刺才可以。如果治疗2天都没针感,就只好改其它方法了。
如果没有痣点,就选阿是穴,没有阿是穴,就选常规穴。

在治疗疾病时,以上诸法可以单独用,可以合起来用,要根据病情,要灵活运用。

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某个疾病辩证无误,处方对证,但就是无效,有时甚至病情加重,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经络被阻严重了!怎么办?针刺解决!经络通了,再服药,就会治愈。
如仲景治疗太阳经证,服药不效,针风池,再服药,就会痊愈!

学针灸,要抓住要领,要抓住方法,之后要广读各家之言,有取舍的吸收,要多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才能更上一层楼!

望学者深思之。
劉老師這一篇寫很平實,完全沒有兜圈子,全是很寳貴的經驗。
由衷感謝!

标题: 搜集到的零金碎玉    作者: 刘志杰

古歌配方汇集

以歌赋形式记载、传授,流传针灸的理论和实践,实为针灸之一发明,它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易读易记,不少用之临床效如桴鼓。如《玉龙歌》中“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痛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以这种显浑承浆,后针风府的方法,用于落枕项强,风火牙痛,屡用屡效。故今将《百症赋》、《标幽赋》、《席弘赋》、《玉龙赋》、《通玄指要赋》、《灵光赋》、《兰江赋》、《玉龙歌》、《胜玉歌》、《杂病穴法歌》、等十首中有关临床治疗用穴,按人身部位分类、汇集。先列症状、穴位,后列出处,便于临床查阅。
1、 头部
头风——囟会、玉枕。
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百:指百症赋)
偏头痛——悬颅、颔厌。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百)
头痛——强间、丰隆。
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百)
项强恶风——束骨、天柱。
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百)
项强伤寒——温溜、期门。
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百)
瘿气——浮白。
瘿气须求浮白。(百)
疬疮——五里、臂臑。
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百)
头风头痛——申脉、金门。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标:指标幽赋)
偏正头痛——列缺、太渊。
列缺头痛以偏正,重泻太渊无法应。(席:指席弘赋)
头风——神庭。
神庭理乎头风。(玉赋:指玉龙赋)
项急——风府。
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通:指通玄指要赋)
头晕目眩——风池。
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通)
脑晕目赤——攒竹。
脑晕目赤,泻攒竹以便宜。(通)
头项强——承浆。
头项强,承浆可保。(通)
头痛难忍——丝竹空。
丝竹空疗头痛不忍。(通)
头项痛——后溪。
头痛,拟后溪以安然。(通)
偏正头痛——列缺。
偏正头痛泻列缺。(灵:灵光赋)
头部痛——列缺。
头部还须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兰:指兰江赋)
伤寒头痛——外关。
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动泻自安然。(兰)
头风——神庭。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玉歌:指玉龙歌)
头项强痛——承将、风府。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奖明补泻,
后针风府即时安。(玉歌)
偏正头痛——丝竹空、率谷。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
一针两穴世间稀。(玉歌)
偏正头痛——风池、合谷。
偏正头风痛难移,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
倘无痰饮合谷安。(玉歌)
眉间疼痛——攒竹、头维。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玉歌)
乳鹅——少商
乳鹅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时安稳免灾危。(玉歌)
头痛、眩晕——百会。
头痛眩晕百会好。(胜:指胜玉歌)
瘰疬——少海、天井。
瘰疬少海天井边。(胜)
头风——风池。
头风头痛灸风池。(胜)
头痛发热——外关。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痛发热外关起。(杂:指杂病穴法歌)
头部病——曲池、合谷。
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杂)
偏正头痛——列缺、太渊。
偏正头痛左右针,列缺太渊不用补。(杂)
2、面部
面肿虚浮——水沟、前顶。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百)
面如有虫行——迎香。
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百)
面赤如妆——通里。
连曰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针灸体便康。(玉歌)
面肿——颊车、合谷、临泣。
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杂)
3、口部
舌下肿痛——兼泉、中冲。
兼泉、中冲,舌下肿疼堪取。(百)
牙痛——耳门、丝竹空。
耳门、丝竹空,住牙痛于倾刻。(百)
口歪——颊车、地仓。
颊车、地仓,正口歪于片刻。(百)
喉痛——液门、鱼际。
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百)
颔肿口噤——阳谷、侠溪。
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百)
血虚口渴——少商、曲泽。
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百)
舌干口燥——复溜。
复溜祛 舌干口燥之悲。(悲)
舌缓不语——哑门、关冲。
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百)
失音嗫嚅——天鼎、间使。
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百)
唇歪——太冲。
太冲泻唇歪以速愈。(百)
牙痛——承浆。
承浆泻牙痛而即移。(百)
消渴——行间、涌泉。
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百)
喉风——天突。
谁知天突治喉风。(标)
牙痛腰痛咽痹——二间、阳溪。
牙痛腰痛并咽痹,二间阳溪疾怎逃。(席)
咽喉疾一百会、太冲、照海、阴交。
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席)
口歪——地仓、颊车。
地仓、颊车疗口歪。(玉赋)
牙痛——二间。
二间治牙痛。(玉赋)
口气——大陵、人中。
大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玉赋)
牙齿疼——吕细。
牙齿痛,吕细堪治。(通)
流涎——地仓。
地仓能止口流延。(灵)
牙痛——颊车。
颊车可灸牙齿痛。(灵)
噤口咽风——照海。
噤口咽风针照海,三棱出血刻时安。(兰)
口眼歪斜一地仓、颊车。
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歪左泻右依师正,歪右泻左莫令斜。(玉歌)
失音——哑门。
偶尔失音语言难,哑门一穴 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玉歌)
口苦——关冲。
三焦热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自消。(玉歌)
牙疼——二间。
牙痛阵阵苦相煎,穴在二间要得传。(玉赋)
口臭——大陵、人中。
口臭之疾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玉歌)
头项强急——承浆。
头项强急承浆保。(胜)
牙腮紧疼——大迎。
牙腮疼紧大迎全。(胜)
颔肿喉闭——少商。
颔肿喉闭——少商穴。(胜)
口臭——大陵。
心热口臭大陵除。(胜)
口噤——地仓、颊车。
口噤歪斜流涎多,地仓颊车仍可举。(杂)
口舌生疮——舌下窍(舌下两边紫筋)。
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粗卤。(杂)
舌裂出血——内关、太冲、阴交。
舌裂出血寻内关,太冲阴交走上部。(杂)
舌上生苔——合谷。
舌上生苔合谷当。(杂)
舌风舞——手三里。
呕噎——阴交。
呕噎阴交不可饶。(杂)
4、鼻部
鼻衄——天府、合谷。
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可追。(百)
鼻内无闻——通天。
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百)
咳嗽——肺俞、天突。
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百)
鼻痔——龈交。
鼻痔必取龈交。(百)
冷嗽——合谷(补)、三阴交。(泻)。
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一阴交。(席)
鼻渊——上星。
头风鼻渊,上星可用。(玉赋)
气嗽痰哮——乳根、俞府。
乳根、俞府疗气嗽痰哮。(玉赋)
咳嗽风痰——太渊、列缺。
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剌。(玉赋)
喘促——璇玑、气海。
尪嬴喘促,璇玑气海当知。(玉赋)
痰嗽——肺俞、丰隆。
丰隆、肺俞,痰嗽称奇。(玉赋)
寒邪之嗽——风门。
风门主伤胃寒邪之嗽。(玉赋)
喘嗽——天突、膻中。
天突、膻中医喘嗽。(玉赋)
鼻窒——迎香
鼻窒无闻,迎香可引。(通)
咳嗽寒痰——列缺
咳嗽寒痰,列缺堪治。(通)
鼻衄一禾髎。
两鼻衄针禾髎。(灵)
鼻窒——迎香。
鼻窒不闻迎香问。(灵)
喘痰——天突。
天突宛中治喘痰。(灵)
喘痛——昆仑。
住喘却痛昆仑愈。(灵)
定喘——尺泽。
吐血定喘补尺泽。(灵)
鼻渊——上星。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 内剌无偏。(玉歌)
不闻香臭——迎香。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玉歌)
咳嗽——身柱。

忽然咳嗽腰背痛,身柱由来灸便轻。(玉歌)
脾虚肺热,痰多咳喘——丰隆、列缺、尺泽。
咳嗽——肺俞、丰隆。
伤风不解嗽频频,久不医时劳便成,咳嗽须针肺俞穴,痰多宜先丰隆寻。(玉歌)
喷嚏——风门。
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玉歌)
哮喘——天突、膻中。
哮喘之症最难当,夜间不睡气遑遑,天突妙穴宜寻得,膻中着艾便安康。(玉歌)
气喘——璇玑、气海。
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曰夜苦忧煎,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取气海自然安。(玉歌)
吼喘——俞府、乳根。
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针疾自和,俞府乳根一样剌,气喘风痰渐渐磨。(玉歌)
痰涎咳嗽——肺俞。
若是痰涎并咳嗽,治却须当灸肺俞。(胜)
小儿吼闭——天突、筋缩。
更有天突与筋缩,小儿吼闭自然疏。(胜)
鼻塞 ——合谷、太冲。
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杂)
冷嗽——合谷、阴交。
冷嗽只宜补合谷,三阴交泻即时住。(杂)
喘急——列缺、足三里。
喘急列缺足三里。(杂)
5、耳部
耳聋气闭——听会、翳风。
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百)
耳中蝉噪——听会。
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百)
耳聋气痞——听会、迎香。
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内泻如神。(席)
耳聋——金门、听会。
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席)
蝉鸣——足三里、地五会。
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补泻五会间,且没向人轻易说。(席)
耳聋——听会。
耳聋腮肿,听会偏高。(玉赋)
耳闭——听会。
耳闭须听会而治也。(通)
耳聋气闭——听会。
耳聋气闭听会间。(通)
耳聋气闭——翳风。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百)
耳聋——听会。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百)
耳闭——听会。
耳闭听会莫迟延。(胜)
耳聋——临泣、金门、合谷。
耳聋临泣与金门,合乖浑后听人语。(杂)
6、目部
目眩——支正、飞扬。
目眩兮,支正、飞扬。(百)
目黄——阳纲、胆俞。
目黄兮,阳纲胆俞。(百)
攀睛——少泽、肝俞。
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百)
泪出——临泣、头维。
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百)
目中漠漠——攒竹、三间。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百)
雀目肝气——晴明、行间。
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百)
目眩——颧髎、大迎。
目眩兮颧髎大迎。(百)

眼痒痛——光明、地五会。
眼痒痛泻光明于地五。(标)
眼疾——睛明、合谷、光明。
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席)
目疼头痛——攒竹、头维。
攒竹、头维,治目疼头痛。(玉赋)
目症——睛明、太阳、鱼尾。
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玉赋)
眼烂——大小骨空。

大小骨空治眼烂,能止冷泪。(玉赋)
眼红——迎香。
搐迎香于鼻内,消眼热之红。(玉赋)
目昏——肝俞。
目昏血溢,肝俞辨其实虚。(玉赋)
眼痛一合谷。
眼痛合谷以推之。(通)
目昏不见——二间。
目昏不见,二间宜取。(通)
努肉攀睛——睛明。
睛明治眼努肉攀。(灵)
眼目疾——临泣。
眼目之疾诸疾苦,更须临泣用针担。(兰)
两睛红肿——睛明、鱼尾、太阳。
两睛红肿疼难熬,怕曰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玉歌)
眼痛——太阳。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针刀疾自平。(玉歌)
眼红——内迎香。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玉歌)
目烂——大、小骨空。
风眩目烂最堪怜,泪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
多加艾火疾应痊。(玉歌)
目昏——肝俞、足三里。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频泻动。还光益血自无差。(玉歌)
眼痛——清冷渊。
眼痛须寻清冷渊。(胜)
眼痛——上星。
头风眼痛上星专。(胜)
目内红痛——丝竹空、攒竹。
目内红痛苦眉,丝竹攒竹亦堪医。(胜)
目眩——申脉、金门、手三里。
头晕目眩项捩强,申脉金门手三里。(杂)
赤眼——迎香、临泣、太冲、合谷。
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侣。(杂)
7、上肢部
两臂顽麻——少海、三里。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百)
半身不遂——阳陵泉、曲池。
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百)
体重节痛——俞穴(十二经井荥俞之俞穴)
体重节痛而俞居。(标)
筋挛骨痛——魂门(补)

筋挛骨痛而补魂门。(标)
腿膝肘臂四肢麻木疼痛——八风、八邪。
手连肩脊痛——合谷、太冲。
手连肩脊痛难忍,合乖浑时要太冲。(席)
手不如意——曲池、合谷。
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席)
心痛手颤——少海、阴市。
心痛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席)
肘痛——尺泽、太渊。
五般肘痛寻尺泽,太渊针后却收功。(席)
筋急不用——尺泽。
尺泽理筋急之不用。(玉赋)
腕痛难移——腕骨。
腕骨疗手腕之难移。(玉赋)
肘挛痛——尺泽、曲池。
手挛痛兮,尺泽合于曲池。(玉赋)
手臂工肿——中渚、液门。
手臂红肿,中渚液门要辨。(玉赋)
臂痛——肩井。
肩井除臂痛如拿。(玉赋)
两肘拘挛——曲池。
但见两肘拘挛,仗曲池而平扫。(通)
两肢懈惰——照海。
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通)
肘痛筋紧——尺泽。
尺泽去肘痛筋紧。(通)
两肩难任——肩井。
肩井除两肩难任。(通)
心疼手颤——少海。
心疼手颤针少海。(灵)
五指不伸——中渚。
五指不伸中渚取。(灵)
腕中无力——腕骨。
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 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玉歌)
两臂痛——肩井。
急痛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原来真气聚,补多深少应其中。(玉歌)
肩背痛——背缝、五枢。
肩背风气连臂痛,背缝二穴用针明,五枢亦治腰间痛,得穴方知疾顿轻。(玉歌)
两肘拘挛——曲池、尺泽。
两肘拘挛筋骨连,艰难动作欠安然,只将曲池针泻动,尺泽兼行见圣传。(玉歌)
肩红肿痛——肩。
肩端红肿疼难当,寒湿相争血旺,若向肩明补泻,管君多灸自安然。(玉歌)
手难伸——合谷、尺泽。
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玉歌)
手臂工肿——中渚、液门。
手臂工肿连腕痛,液门穴内用针明,更将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玉歌)
手生疮——劳宫。
劳宫穴在掌中寻,满手生疮涌不禁。(玉歌)
五指不能屈伸——大指内侧横纹头针1—2分,小指本节尖灸3—5壮。温灸10—20分钟。
拘挛——尺泽。
尺泽能医筋拘挛。(胜)
两手酸痛——肩于、曲池、合谷。
两手酸疼难执物,曲池合谷共肩于。(胜)
臂疼背痛——三里。
臂疼背痛针三里。(胜)
手指疼连肩——合谷、太冲。
手指连肩相引疼,合谷太冲能救苦。(杂)
肩痛连脐——手三里。
手三里治肩连脐。(胜)
手颤——少海、阴市。
心痛手颤少海求,若要除根阴市睹。(杂)
8、下肢部
四肢懈惰——照海。
腿疼——后溪、环跳。
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百)
转筋——金门、丘墟。
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百)
中风——环跳。
中风环跳而宜刺。(标)
膝痛——阳陵泉(烧针)
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烧针。(席)
脚痛膝肿指麻——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太冲。
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指头麻木自轻飘。(席)
转筋——鱼腹、承山、昆仑。
转筋目眩针鱼腹,承山昆仑立便消。(席)
腿膝肘臂四肢未梢麻木疼痛——八风、八邪。
冷痹——环跳、腰间(肾俞、命门、腰阳关)
冷痹——环跳、腰间(肾俞、命门、腰阳关)。
冷风冷痹疾群众观点愈,环跳腰间针与烧。(席)
中风——顶门、百会。
暴中风顶门百会。(玉赋)
脚气——三里、绝骨、三阴交。
脚气连涎,里、绝、三交。(玉赋)
腿脚乏力——风市、阴市。
风市阴市驱腿脚之乏力。(玉赋)
膝肿——阴陵、阳陵。
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玉赋)
脚气——绝骨、三里、三阴交。
绝骨三里三阴交,脚气宜此。(玉赋)
脚痛——商丘、解溪、丘墟。
商丘解溪丘墟,脚痛堪追。(玉赋)
足肿——太溪、昆仑、申脉。
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玉赋)
腿脚重疼——髋骨、膝关、膝眼。
腿脚重疼,针髋骨膝关膝眼。(玉赋)
步行艰楚——足三里、中封、太冲。
行步艰楚,刺三足里中封太冲。(玉赋)
腿风湿痛——居髎、环跳、委中。
腿风湿痛,居髎环跳与委中。(玉赋)
行步难移——太冲。
且如行间难移,太冲最奇。(通)
筋转——承山。
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通)
脚腕痛——昆仑。
大抵肚子腕痛,昆仑解愈。(通)
膝股痛——阴市。
股膝痛,阴市能医。(通)
膝肿——行间。
行间治膝肿目疾。(通)
腿痛——髋骨(委中上三寸,膝膑上一寸)。
髋骨针腿痛以祛残。(通)
两足拘挛——阴市。
两足拘挛觅阴市。(灵)
两膝风邪痛——犊鼻。
犊鼻治疗风邪痛。(灵)
后跟痛——仆参。
后跟痛在仆参求。(灵)
转筋、久痔——承山。
承山转筋并久痔 。(灵)
足掌痛——涌泉。
足掌下痛寻涌泉。(灵)
脚气——阴跷(照海)、阳跷(申脉)。
阴跷阳跷两踝边,脚气四穴先寻取。(灵)
腿股风——居髎、委中、环跳。
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二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玉歌)
膝腿无力——风市、阴市。
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玉歌)

腿痛——髋骨、膝眼、膝关。
髋骨能医两腿痛,膝关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叟病不生。(玉歌)
脚足草鞋风——昆仑、申脉、太溪。
红肿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玉歌)
脚气——足三里、三阴交、绝骨。
寒湿脚气不可熬,显浑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玉歌)
足背痛——丘墟、解溪、商丘。
脚背疼起丘墟穴,斜针出血即时轻,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玉歌)
行步艰难——太冲、三里、中封。
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攻,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抓。(玉歌)
鹤膝风——阳陵泉、阴陵泉。
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攻。(玉歌)

髀痛——肩井。
髀痛要针肩井穴。(胜)
膝肿——行间。
行间可治膝肿痛。(胜)
行步艰难——中封、太冲。
若人行步苦艰难,中封太冲针便痊。
足背痛——商丘。
脚背痛时商丘穴。(胜)
脚风缠——委中。
委中驱疗脚风缠。(胜)
腿膝酸痛——环跳、风市、阴市。
腿股转酸难移步,妙穴说与后人知,环跳风市及阴市,泻却金针病自除。(胜)
臁疮——血海。
热疮臁内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胜)
两膝肿——膝眼、三里。
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胜)
转筋——承山。
两股转筋承山剌。(胜)]
脚气——复溜。
脚气复溜不须疑。(胜)
踝跟骨痛——昆仑、绝骨、丘墟。
踝跟骨痛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胜)

脚膝诸痛——行间、三里、申脉、金门。
脚膝诸痛羡行间,三里申脉金门侈。(杂)
转筋——然谷、承山。
脚若转筋眼发花,然谷承山法自古。(杂)
两足难移——悬钟、条口。
两足难移先悬钟、条口后针能步履。(杂)
两足酸麻——太溪、仆参、内庭。
两足酸麻补太溪,仆参内庭盘跟楚。(杂)
脚痛连胁——环跳、阳陵泉。
脚痛连胁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杂)
寒风湿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针尾烧。(杂)
9、胸腹胁部
胸中苦闷——建里、内关。
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百)
心下悲凄——听宫、脾俞。
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百)
胁肋疼痛——气户、华盖。
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百)
肠鸣——下脘、陷谷。
腹内肠鸣下脘谷能平。(百)
胸胁支满——章门。
胸胁之满何疗,章门不用细寻。(百)
膈痛——膻中、巨阙。
胸痛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百)
胸满噎塞——中府、意舍。
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百)
胸膈瘀血——肾俞、巨?。
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宜征。(百)
胸满项强——神藏、璇玑。
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百)
脐风——然谷。
脐风须然谷而易醒。(百)
腋肿——委阳、天池。
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百)
烦心呕吐——幽门、玉堂。
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百)
脐肿——阴陵、水分。
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百)
完谷不消——脾俞、脾俞膀胱俞觅。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公孙、内关、中脘 。
胃冷难消化——魂门、胃俞。
胃冷难消化,魂门胃俞堪责。(百)
寒疝——大敦、照海。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百)
痃癖——冲门、血海。
痃癖分,冲门血海强。(百)
心腹胁肋——照海(阴跷)、内关(阴维)、列缺(任)、公孙(冲)。
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标)
心下痞满——十二经井穴。
心下痞满而井主。(标)

心胀咽痛——太冲。
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标)
脾冷胃疼——公孙。
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标)
胸满腹痛——内关。
胸满腹痛刺内关。(标)
胁肋疼痛——支沟(飞虎)。
胁肋疼痛针飞虎。(标)
虚喘——足三里。
虚喘须寻三里穴。(席)
食癖气块——手三里、足三里。
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席)
胃中有积——璇玑、三里。
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席)
胸满不思食——阴陵泉、承山。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席)
小肠气痛——大杼、长强。
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席)
水肿——水分、气海。
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席)
腹痛——公孙、内关。
腹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席)
阳明恶吐——风府、上脘。
阳明二曰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席)
男子痃癖——三里。
男子痃癖三里高。(席)
膀胱气才——风府、三里。
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功夫席浅深,倘无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席)
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关元、气海。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针气海,关元同泄效如神。
脐腹痛——阴交、涌泉。
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席)
痃疝——期门、大敦。
期门大敦能治坚痃疝气。(玉赋)
心闷——劳宫、大陵。
劳宫大陵可疗心闷疮痍。(玉赋)
心悸虚烦——三里。
心悸虚烦刺三里。(玉赋)
脾泄一—天枢。
天枢理感患脾泄之危。(玉赋)
盅胀——三阴交、水分、三里。
阴交水分三里盅胀宜刺。(玉赋)
热壅三焦——关冲。
脾虚黄疸——腕骨、中脘。
脾虚黄疸,腕骨中腕何疑。(玉赋)
饱满气逆——足三里。
欲调满之气逆,三里可胜。(玉赋)
翻胃——中魁。
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玉赋)
心惊——通里。
通里疗心惊而瘥。(玉赋)
腹疾有块——内关、照海。
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玉赋)
九种心痛——上脘、中脘。
上脘中脘疗九种之心痛。(玉赋)
腹痛便秘——大陵、外关、支沟。
肚痛秘结,大陵合外关于支沟。(玉赋)
胸结——涌泉。
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通)
腹胀血膨——期门。
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也。(通)
七疝偏坠——大敦。
稽夫大敦去七疝 之偏坠。(通)
腹胀——内庭。
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尺。(通)
胃心痛——劳宫。
劳宫退胃心痛亦何疑。(通)
心胸痛——大陵。
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通)
腹痛——阴谷。
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通)
肋胁下疼痛——阳陵泉。
肋下胁边者,刺阳陵泉而即止。(通)
心下寒——少泽。
少泽应除心下寒。(灵)
腹坚——中脘、下脘。
中脘下脘治腹坚。(灵)
胸中之病——内关。
胸中之病内关担。(兰)
脐下病——公孙。
脐下公孙用法拦。(兰)
腹中气块——内关。
腹中气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玉歌)
腹痛——大陵、外关、支沟。
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若是胁痛并便秘,支沟妙效非常。(玉歌)
脾病——间使。
脾家之症是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间使二穴针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玉歌)
心痛——上脘、中脘。
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玉歌)
翻胃——中魁。
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穴莫教偏。(玉歌)
腹胀——内庭 、临泣。
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要显浑,两足有水临泣泻,无水方能病不侵。(玉歌)
心胸痛——大陵。
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玉歌)
腹满虚胀——水分、水道、三里、阴交。
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玉歌)
肾气冲心——关元、带脉。
肾气冲心得几时,须用金针疾自除,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玉歌)
脾泄——天枢。
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玉歌)
心脾疼痛——上脘。
心脾疼痛上脘先。(胜)
胃冷——下脘。
胃冷下脘却为良。(胜)
心疼——巨阙。
霍乱心疼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胜)
脾心痛——公孙。
脾心痛急寻公孙。(胜)
痞满——章门。
终年或变劳层者,痞满脐旁章门诀。(胜)
吞酸——膻中。
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胜)
小肠气痛归来。(胜)
腹胀——水分。
腹胀水分多得力。(胜)
霍乱——中脘、三里、内诞。
霍乱中脘可入深,三里内诞泻几许。(杂)
心痛——劳宫、不泽。
心痛翻胃刺劳宫,寒者少泽细手指。(杂)
胁痛——阳陵泉。
胁痛只须阳陵泉。(杂)
腹痛——公孙、内关。
腹痛公孙内关尔。(杂)
心胸痞满——阴陵泉、承山。
心胸痞满阴陵泉,针到承山饮食美。(杂)
泄泻 ——三里、内庭。
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杂)
胀满水肿——水分、中脘、腹溜、三里。
水肿水分与复溜,胀满中脘三里揣。(杂)
内伤食积——手三里、足三里、璇玑。
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想应块亦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