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眷通宝是什么铜做的:老中医的养生粥--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0:52
著名的中医专家朱良春,从三十岁开始到现在一直保持养生习惯,每天喝一碗自制的养生粥。他以90多岁的高龄仍在出诊看病,每天精神矍铄,都得益于每天的这碗养生粥。

      绿豆50克扁豆50克莲子50克薏米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

      以上原料加入特制的药水熬成粥即可,但是枸杞一定要最后粥快熬好前再放,以免药性丢失。

      特制药水就是黄芪水

      1.黄芪250克倒入砂锅,普通人每天30克即可。倒一些水先浸泡大约20分钟,沥干后倒进砂锅里加1000 CC水煮,大火煮15分钟之后滗出来,然后再加500 CC水,煮15分钟之后也滗出来,把这些水合在一起备用。

      2. 把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倒进砂锅,把烧好的黄芪水加入,盖盖子,大火煮开后换小火再煮45分钟。
      3. 再把洗干净的枸杞倒进去,再煮10分钟。

      4. 把烧好的粥分成五份,每份早晚各吃一碗。

      上面给出的分量是五天喝粥需要总量。

      黄芪补气,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而且黄芪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黄芪还可以泡水代茶饮。黄芪属温性,上火之人可以在黄芪水中加入莲芯绿茶,以起平和之作用,益心、肝、脾、肺、肾。黄芪大补元气,提高抵抗力功效,黄芪平时用来煮粥、泡水代茶能够起到补气强体。
莲子可清心养心,枸杞补肝,红枣、扁豆、薏仁养脾,薏仁清肺,

      平凡人服用3-4个月后精力较着好转,精力较着感应充沛,身体的力量增强。

      朱良春先生讲,台湾胡适先生讲演前凡是喝上一杯黄芪水,走上演讲坛启齿底气十足,声音洪亮。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正常,精力充沛。而苦入心,带点苦味的莲子正好能够清心养心,绿豆也是入心经的,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肝,肝藏血,主筋,肝经气血充足了,则筋得其养,体力强健;枸杞是入肝经的,是补肝的佳品。脾,脾主运化、升清,是后天之本,承担着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脾失健运就会出现营养不良,而红枣、薏仁、扁豆都是可以用来健脾的。肺,肺主气、司呼吸,管人体氧气供应和输送,肺气足生机才会旺盛,而薏仁补肺清热化痰的功效也是很好的。肾,肾是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的话,则导致脑髓失养,而莲子、薏仁、枸杞都入肾经,对肾有补益的作用。黄芪是大补元气的,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气足了能量就强,气虚了以后,能量就不够了,容易疲劳,耐力就差。 

      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容易疲劳,在中医看来是气虚的表现,而中药黄芪作用不凡,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它为“补药之长”,《本草求真》中,黄芪被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老年人均有肾虚的存在。肾既虚,则气化无源,无力温煦、激发、振动脏气,“脑髓渐空”,使脏腑、四肢百骸,失其濡养,从而出现三焦气化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血失流畅,脉道涩滞,而致血淤。所以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病因,是年老肾气渐衰。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一般来说,老年痴呆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会逐渐下降,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朱良春教授指出,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为“肾虚为本,血淤为标,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由此,他提出了“益肾化淤法”,并将其作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主要法则,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首先是补肾,朱老通常选用枸杞子、地黄、白芍、桑寄生、仙灵脾、益智仁、人参、山萸肉、何首乌、山药、菟丝子等药物;其次为化淤,用地龙、丹参、赤芍、桃仁、红花、胆南星、远志、菊花、龙牡、枣、柏仁等药物。

经过多年的诊疗经验,朱老还创制了“健脑散”,作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验方,疗效显著:

【组成】红人参15克,地鳖虫、当归、枸杞各20克,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制乳香、没药、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每早晚各服4.5克,开水送服,可连续服2~3月。

朱老指出,马钱子有剧毒,其炮制正确与否,对疗效很有影响。一般以水浸去毛,晒干,放在麻油中炸,但若油炸时间太短,则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油炸时间过长,则发黑炭化,以致失效,因此在炮制中,可取一枚用刀切开,以里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

除此之外,患者应适量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言语疏导,改善生活环境,使之心情舒畅,消除孤独和疑虑,适当增加高蛋白、低脂肪之饮食,并多吃蔬菜、水果,这对于痴呆患者的康复极有帮助。

      

      王绵之,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15岁开始随父识药辨病、出诊理症,研读中医典籍,19岁正式悬壶乡里。

作为四时感冒风寒表证来说,加味香苏散是一个基本方,对于一些身体比较弱的老人或者小孩,以及妇女经期的感冒比较好。另外,这个方子还有个好处,有香附、陈皮、苏叶,所以素有胃脘痛、胃气痛、胃寒痛,又受了外感,同时感觉胃不舒服的,可用此方,因为其还有理气健胃的作用。

有些人一年四季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流鼻涕,春天没有及时加衣服,夏天吹一吹空调,秋天空气太干燥,冬天一不小心受点凉,感冒就立刻找上门了,甚至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已经很注意了,但只要周围的人有点风吹草动,自己就跑不掉。其实,这主要是体质决定的,一般来说,这些人的特征是肌肉脆弱、腠理疏松,也就是说皮肤松懈不紧凑。

中医理论认为,凡是肌肉隆起的部位不结实,腠理疏松并且皮肤不致密的,肌肉通常比较脆弱,这样的人容易患感冒。对于这样的感冒,西药往往治标不治本,而一些中成药药性太弱,最好的方法就是煎几剂汤药来吃,一旦有感冒的苗头就吃,就能把体质改变过来,使自身抵抗感冒的能力增强。王绵之教授向大家推荐了《医学心语》中所载的加味香苏散,对于这类四时感冒非常有效。

【组成】紫苏叶5克,陈皮、香附各4克,炙甘草2.5克,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川芎1.5克,生姜三片。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等症。

王教授指出,感冒有很多种,有风寒引起的,有风热引起的,还有风寒、风热夹湿引起的,而加味香苏散所治的主要是四时感受了风寒之邪。由于病症比较轻,所以用药也比较轻,主要是用苏叶、荆芥来解表,在此基础上加秦艽、防风有助于解散肌表所受的风寒,加川芎帮助苏叶、蔓荆子上行而散风,跟川芎合起来治头痛。对于一些身体较弱的老人或者小孩,以及妇女经期的感冒比较好。

王绵之教授精通汤药煎服,下面是关于汤药煎服的一些建议。

1. 煎药法

(1)煎汤药的器具不能用器,也不能用精()锅,最好是用沙锅、搪瓷锅。另外,药锅上还要有盖子。

(2)煎药最好用天落水、地面水,也可用地下水、自来水,用自来水需要注意多放一些时间,可以消毒。

(3)一般来说,清热药、泻下药、解表药煎的时间宜短,其他药煎的时间可以长点,特别是滋补药,要更长些。

(4)煎药前,药一定要多浸多泡,一般先泡一个小时左右,如茯苓、鸡血藤时间要长一些,泡透后再煎。

(5)煎煮时开始用大火,煮开以后要用小火。煎煳了必须倒掉,不要再加水熬,否则会腹部绞痛。

(6)一般情况药煎两次,有的药剂特别大,药含的汁特别多,如补益剂中党参、黄芪、当归、熟地、枸杞子、天冬、麦冬等,可以煎3次。

(7)有些药需要先煎,用机器粉碎的可以先煎10分钟,人工打碎的至少要煎1个小时。先煎的药应该等凉了再加其他药进去,泡透再煎。

(8)还有一些药需要后下,如砂仁、蔻仁等药煎好以后,放进去,用筷子一搅,盖好闷着就好了,不用再煎,否则就没有香味了。

(9)有些药需要包煎,一是防止毛样东西刺激咽喉,如旋覆花;二是防止黏的东西容易煳锅,如菟丝子、车前子等。

2. 服药法

(1)中医汤剂的习惯用量,一般是一剂药煎两次,为一天量。有时病比较重,可以适当加量。

(2)药一般要温服,不要留在药罐子里热,煎好后应该倒出来,服药时隔水加温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避免冷服对胃的刺激。

(3)服药应注意与吃饭隔开,即空腹服药,一般离吃饭1~2个小时就是空腹了,不一定早晨吃才是空腹。

(4)有些药要注意时效,特别是打碎以后,如杏仁、桃仁、牛蒡子,凡加热炒过或存放时间长了会走油,吃了容易吐。

(5)在病人昏迷时,或者高热的病人,可以用羊角,把角尖锯掉,放在嘴里慢慢灌。

(6)补养药,或治疗内科杂病的一些汤药,不是由于外邪引起的,服药的时间可以不拘。

(7)祛邪的药,如发汗药、清热药、泻下药,煎的时间不宜过长,服头煎跟二煎通常间隔三四个小时。

(8)有外邪的病,例如解表药,服药的最好时间是在半夜

(9)慢性病、内科杂病往往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用药,不影响工作,可照常上班,早上空腹服就行了。

(10)泻下药除了外感病、热积,以空腹服为好。

(11)疟疾用中药治疗,一定要在发病前1~2个小时服,迟了,吃药反而会导致症状加重。另外,疟疾定时发作,提前说明病容易好,推后说明病加重了,计算时间时必须把这个时间算在内。

(12)寒病用热药治,可等药汁凉一凉,防止服用以后病气太盛,容易吐。吐时可在舌头上用鲜生姜稍微擦一擦,严重的可以加生姜汁三五滴,不能多。

 

邓铁涛

邓老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  邓氏温胆汤

冠心病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加上劳逸不当,恣食膏粱厚味,或七情内伤,以致痰淤痹阻心络而成。 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淤相关。本虚主要为心阴心阳虚,标实主要为痰与淤。因心主火,为阳中之阳,故阳气虚是主要方面。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一般表现为胸腔中央发生压榨性疼痛,严重的还可以迁延到脖子、下巴、手臂乃至胃部。它与心绞痛的间歇性疼痛不同,即使患者停止运动或在紧张情绪消失后也会存在。在其发作时,还可能伴有眩晕、气促、出汗、寒战、恶心及昏厥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对于冠心病,邓老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针对南方人多为气虚痰阻的病理特点,提出了“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五脏相通,心脾相关”、“痰淤相关,以痰为主”的冠心病三大论断。在治疗上,他主张益气除痰祛淤,喜欢用温胆汤加参(党参、丹参),被同行推为“邓氏温胆汤”。

【组成】竹茹10克,枳壳6克,橘红6克,法夏或胆南星10克,云苓12克,甘草6克,丹参12克,党参15克(若口干,改党参为太子参30克)。

【用法】水煎服。

与原“温胆汤”相比,“邓氏温胆汤”以橘红易陈皮可加强宽胸之力;轻用竹茹意在除烦宁心,降逆消痞;枳壳代枳实,宽中又不破气伤正;党参补气扶正,且用量以15~18克为宜,多用反而不利豁痰通淤,或用太子参30克活血化淤。在临床上,它除了用于治疗冠心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心衰及各种内科杂症。在具体治疗时,可以以治痰为主兼活血,也可以以活血为主兼祛痰。另外,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淤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何首乌。

大黄牡丹汤,对治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由于寒温失调或饮食失节或喜怒无度,而使“邪气”(淤秽之物如粪石之类)与“营卫”互相搏结于肠道,致使运化失职,糟粕积滞,气血淤阻,积于肠道而成肠痈。如果诱发肠痈的淤热没有出路,那么淤热与血肉便腐败成脓。本病为实证、热证。因此,有效而便捷的治法便是祛邪从下而出,邪有出路,则脓不成而证自安。

自从西医在中国迅速发展后,危重病人都送入了医院急诊室,中医治疗急症的机会几乎没有了。邓铁涛教授认为,中医治疗急症有许多散在的宝贵经验,问题是没有加以系统总结,使之成为有效常规手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邓教授便对急性阑尾炎运用针灸、中药及外敷法进行综合性治疗,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

急性阑尾炎,旧称盲肠炎,在中医当中被称为缩脚肠痈,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起病原因大多为脾胃功能失调,再加上其他诱因,如饮食不节、突然奔跑等,致使糟粕积滞,气血淤阻,积于肠道。如果诱发肠痈的淤热没有出路,那么淤热和血肉便会腐败成脓。因此,邓老常用“下法”治疗本病,方药以大黄牡丹汤为主方加减化裁。

【组成】生大黄12克(必须后下),芒硝9克(冲服),桃仁6克,冬瓜仁24克,粉丹皮12克。

【用法】上药(除芒硝外)加水6升,煎至1升,去渣后再加入芒硝,煎沸,一次服完。

【功效】泻热破淤,散结消肿。

【加减】痛甚者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者加紫花地丁、金银花;出现包块者(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者于后期酌加党参或吉林参以扶正。

邓老认为,只要急性阑尾炎诊断一成立,越早用“下法”越好。用药三四小时后,若仍不见泻下,可再服一剂,必于当天达到泻下之目的。得泻后,第二天仍用“下法”,直到痊愈。但后期泻下药应有所减轻,而增加清热解毒药。当然,病情恶化,如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时,“下法”则宜慎用。如果本病发展成为阑尾周围脓肿时,仍然可以用“下法”。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腹痛已除又没有发热,病看上去好像痊愈了,也仍需要服大黄牡丹汤三剂以彻底治愈。

另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配合针灸治疗和外敷法。

1.针灸疗法

针刺阑尾穴(双侧),用泻法深刺之,运针一二十分钟,接电针机半小时,再留针1小时。每天1次,连刺3天。此点多有压痛,进针时须刺在痛点上。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强刺激足三里。有发烧、恶心、呕吐者加曲池、合谷、内庭等。每日针2~3次,至症状消失。体质较差、病情较轻的,宜用较弱刺激。

2.外敷法

三黄散外敷。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流行感冒,喝几服汤药见效快

时行感冒,古称时行伤寒,今名之曰流行性感冒。 本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是:既伤卫又伤气,也能伤肺,更能波及于神明,扰乱于肠胃。因此,必以表卫受束,热毒闭肺,逆传心包,扰乱肠胃为其辨证准绳。

国医释读流行性感冒,在古代中医学上称为伤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性极强。本病一年四季都可能流行,但春天和冬天两个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正如古人所说“春有余寒,热疫易行;冬有烈风,寒疫易行”。对体质较弱者来说,不用药物治疗很难痊愈,服中成药有时效果不明显。对此,任教授认为,流行性感冒只有用方药辨证论治,方能快速而又不伤身地治愈。

流行性感冒是风寒之邪由表及里侵入体内,因此应该以辛温解表为主。但是,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症状,所以在治法上,既不能单纯解表,也不能单纯清里,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诊治:发病初期应以表里通解为法;一旦邪气内陷,则须以清热解毒透表为主,使邪气外出,以缩短其病程,促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

1. 毒郁腠理

【症状】壮热不退,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耳聋,目赤,呕吐,口渴,大便燥结,胸胁汗出,舌红赤,苔薄。

【治法】辛凉和解通腑。

【方药】增损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12克,黄芩6克,枳实3克,薄荷6克,陈皮3克,黄连3克,黄檗3克,栀子3克,白芍3克,大黄6克,广姜黄2克,白僵蚕(酒炒)9克,金蝉蜕10个。

【用法】水煎去渣入冷黄酒30克、蜜15克,和匀冷服。

2. 陷心包

【症状】持续性高热,剧烈头痛,神昏谵语,烦躁不安,惊厥抽搐,小便赤涩,舌红赤,苔黄厚而干,脉洪数。

【治法】开窍通络,解毒泻火。

【方药】玳瑁郁金汤

【组成】生玳瑁3克(研碎),生山栀9克,细木通3克,淡竹沥20(冲)毫升,广郁金(生打)6克,青连翘6克(带心),粉丹皮6克,生姜汁(冲)2滴,鲜石菖蒲汁(冲)10毫升,紫金片(开水烊冲)1克。

【用法】先用野菇根60克、鲜卷心竹叶40克、灯芯草2克,用水1.2升,煎成800毫升,取清汤,分两次煎药服。

3. 热犯膜原

【症状】发热或微恶风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少色黄,舌淡红,苔白腻,脉浮滑而数。

【治法】清热和胃,行气解毒。

【方药】达原饮

【组成】槟榔6克,厚朴3克,草果仁15克,知母3克,芍药3克,黄芩3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何任  被誉为“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第一人”。

六种常用的中医抗衰老方剂,通过对身体气血的调和,以及肾阳的补充,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1. 扶桑至宝丹

【组成】桑叶500克,巨胜子120克,白蜜500克。

【做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100丸,一日2次,白开水送下。

【功效】驻容颜、乌须发、祛病延年,服至半年以后,精力能生,诸病不作;久服不已,自登上寿。老人服之,步健眼明,又能消痰生津、补髓添精。

2. 枸杞子酒

【组成】枸杞子200克,白烧酒500克。

【做法】枸杞子洗净,剪碎,放入瓶中,再加入白烧酒,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每日摇动1次,1周后即可饮用。边饮边添加白酒。

【用法】根据酒量,晚餐前或临睡前饮用,通常每次服10~20克,不得过量。

【功效】促进肝细胞新生,抗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降血糖等。长期服用可补虚延年。

3. 唐郑相国方

【组成】破故纸300克,胡桃肉600克。

【做法】将破故纸酒蒸为末,胡桃肉去皮烂捣,蜜调如饴。

【用法】每天早晨酒服一大匙,不能饮酒者,以熟水调服。忌芸菜、羊肉。

【功效】补肾肺,治虚寒喘嗽、腰腿酸痛。

4. 七宝美髯丹

【组成】何首乌、白首乌(米泔水浸三四日,去皮切片,用黑豆2升同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晒干,换豆再蒸,如此9次,晒干)各500克,赤、白茯苓(去皮,研末,以母乳拌匀晒干)各500克,牛膝(酒浸1日,同何首乌第7次蒸至第9次,晒干)250克,当归(酒浸,晒干)240克,枸杞(酒浸,晒干)240克,菟丝子(酒浸生芽,研烂,晒干)240克,补骨脂(以黑芝麻拌炒)120克。

【做法】上药石臼捣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9克,盐汤或温酒送下。

【功效】治肝肾阴亏、气血不足而致的须发早白、牙齿动摇、遗精崩带、筋骨无力等,以滋养气血,血足则须发柔美,故有“美髯”之名。

5. 单味药  古人提倡食用单味药物以延年益寿。

(1)黄精

将黄精根茎锉细,先水浸去苦汁,九蒸九晒,每日服食;或将黄精阴干捣末,每日水调服若干。黄精含有黄精多糖及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能补脾胃,治肺痨久咳、动脉粥样硬化及老年人糖尿病、虚弱等。

(2)地黄(又名生地

将地黄根洗净,捣烂,绞汁,煎浓,加白蜜再煎,煎成稠浓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天早晨温酒吞服30粒。熟地味甘微温,含有地黄素及多种氨基酸,尤以精氨酸含量最高,有强心、止血、利尿、降糖、保肝等作用,长于补血,治头眩、心悸、崩漏等。

此外,古代尚有服食芝麻、山药、甘菊、胡桃、菟丝子等药物来抗衰老的方法。

中医书籍中的补方很多,一般按“四季五补”的原则。所谓“四季五补”,就是春宜升补,夏宜清补,秋宜平补,冬宜温补,一般宜通补。

以茶为药,百病尽消 何氏茶疗养生法

在养生保健方面,何老对于茶疗,有着独到而深刻见解。他认为,饮茶对于老年人摄生保健、祛病延年极有帮助。老年人体质多偏于阴虚内热,当注意养阴清热。比如,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中风、失眠等病,多为真阴亏虚、虚火内炽所致。即使是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属阴虚内热的也为数不少。而茶叶正是清热之品,常喝自然有帮助。

雨前茶(如龙井)对老年人最为适宜,因甘寒无毒,香味鲜醇,“得先春之气,寒而不烈,消而不峻”。故若有规律地适量饮之,不少虚热病症就能在品茗谈笑中消失,对祛病延年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茶叶有治痢、明目、降火、解毒、益思、清热、消暑、消食、利尿、强心、少卧等多种功效,在临床上,对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防治高山不适,防治中毒,防治肠道疾病,防治皮肤与口舌生疮,防治膀胱炎和尿道感染,提精神,助消化,治结核,防癌等均有神奇疗效。不仅是老年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用适当茶叶来喝。

1. 醋茶

茶叶5克,水冲泡5分钟,滴入陈醋1毫升。可和胃止痢、活血化淤,治牙痛、伤痛及胆道蛔虫症。

2. 糖茶

茶叶2克、红糖10克,开水冲泡5分钟,饭后饮。有补中益气、和胃消食,也治大便不通、小腹冷痛、痛经等。

3. 盐茶

茶叶3克,食盐1克,开水冲泡7分钟后饮。有明目消炎、化痰降火、利咽功效,可治伤风微咳、咽喉肿痛、牙龈发炎、双目红肿等。

4. 蜜茶

茶叶3克,水冲泡5分钟,微温时冲蜂蜜5毫升,饭后饮。具有止渴养血、润肺益肾之功效,也可治虚弱、精神差、脾胃功能差及便秘等。

5. 奶茶

在煮沸的牛奶中加入少许白糖,按1勺牛奶、2勺茶汁比例饮用。能健脾和胃、明目提神,适宜体弱、消化不良、大病、久病者食用。

6. 菊茶

茶叶、杭菊各2克,以沸水冲泡。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久服聪耳明目、抗衰老,能治干咳、咽痛。

7. 枣茶

茶叶5克,沸水冲泡7分钟后,加入10枚红枣捣烂的枣泥。有健脾补虚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小儿夜尿、不思饮食。

8. 银茶

茶叶2克,金银花1克,沸水冲泡后饮。可清热解毒、防暑止渴,对暑天发热、疖肿、肠炎有效。

9. 橘红茶

橘红3~6克、绿茶5克,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每日1剂,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黏而咳痰不爽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