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重制版明教大招:吕日周讲话:创新就可夺第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43:26
     一争天下无难事,创新就可夺第一                                 ——在菏泽新闻学院《记者摇篮》                 《学院快报》编采人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吕日周                     (2008年11月12日)同学们好:   在座的同学大部分可能都是院新闻系的,有一部分同学已外出搞实践了。我想送给大家两句话:“一争天下无难事,创新就可夺第一”。只要大家敢于竞争,这天底下就没有困难的事情,任何目标你都可以实现。只要你敢于创新,敢于改革,就能够夺取第一。我说的意思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校不在大,出人就行。学校好不好,关键在校长,同时也在大家努力不努力。每个人都要争取夺第一:争取做国内的第一名记者、做山东省的第一名记者、做菏泽市的第一名记者和学院的第一名记者。在《记者摇篮》、《学院快报》里面,你们也要争第一,虽然每个单位第一只有一个。但是你若争取,全国的第一也就有千千万万个。不管在哪里大家都要争第一,有一个争第一的目标,即使第一的目标没有达到,也要争先进、争模范、争上游。人不能甘于落后,甘于落后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   有的同学说,我们这个学院小,该落后;我家庭穷,该落后;我来自山区,该落后;我先天不足,该落后。如此等等,都不是不能夺第一的理由。越是来自落后的地方、越是先天不足、越是家庭贫寒、越是我们过去的基础不太厚实的,越要立志气,争第一、争先进、争模范、争上游。   但是怎么争呢?光是在嘴上争是不行的,大家要先立志。要肯早起迟睡,下苦功夫。不能光说志气大,志气大就能争第一吗?没有本事能争第一?想想本事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一,是从学习中来的。早起迟睡,把别人玩的时间用到自己的学习上来,把别人打扑克、过春节回家玩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争分夺秒,吃苦耐劳去学习,去学好书本知识。   学习没有什么巧办法,学中文、当记者,第一个笨办法就是在学习中“背”。背书、背句子、背段落、背文章。看着哪篇好,你就背,早晨背、晚上背,背会了就是自己的话了。中国有句话叫“话到舌尖不得不说”,你背会了,你也就会说了;你会说了,你就会写了。我给大家教的办法都是笨办法,那些好的语言、好的句式,你都要去认真学习模访。第二个笨办法是“比”,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研究段落、研究中心思想、研究时代背景、研究写作技巧、研究它的特色。这个研究也有诀窍:一般的文章不要研究,要研究第一的文章。找最好的作者,学最好的文章,包括现在谁的通讯写的最好、谁的诗歌写的最棒、哪一篇报道写的最好、人物专访写的最好……这个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比如:过去新华社穆青在河南写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下子震动了全中国,大家就把这篇文章拿来看一看,这文章写得为什么这么好,怎么开的头?怎么结的尾?亮点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弄清其中的奥妙。   第二,是从写作中来。是要多写,你不写不行!当记者实际就是在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成果要写出来。当好记者就能做好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最基础的功夫还是在调查研究上,然后自己动脑写成文章。现在哪一个领导干部不是大学文化程度?那他再念别人的稿子,就是耻辱,是他本人的耻辱。既然你当领导,你就要自己来写,说自己的话。你老是拿着稿子念,就是懒汉的象征。不写文章的人是一个不完整、不完全的人。即便是搞自然科学的人,他要想有成就,也必须要有文学语言功底,不然自然科学的文章也写不好。   第三,是从“走路”中来。就是要多走,要走遍天下。走路,就是读无字的书。凡是没有去过的地方,都应该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那个地方的人在干什么、想什么、有什么问题,从中找到语言的源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发源地,更重要的是在多走的前提下,走到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走到那些思想闪光的地方、思想与思想碰撞的地方、矛盾复杂的地方、问题严重的地方,总之,走到人们最需要你的地方。这样你就有了比较优势,有了融合优势,有了创新优势,就占据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