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3李复在哪:秦始皇至死未灭的诸侯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59:32
公元前221年,秦军虏齐王建,灭齐。秦王嬴政完成了海内一统的大业,结束了诸侯国兼并和混战的战国时代。但有一个诸侯国一直苟延残喘到公元前209年,即秦二世胡亥即位后,这个国家就是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二所提到的卫国,“始皇时卫未尝亡也”。

   卫国最早的国君是卫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平定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后,把原来“三监”的封地,改封给康叔。“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史记·卫康叔世家》}。卫康叔赴任之时,牢记周公旦的谆谆告诫——《康诰》、《酒诰》、《梓材》,遵照周公旦的教诲,释放奴隶,分给耕地,鼓励开辟私田,畜牧、手工业都得到迅速发展,使卫国出现了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大好局面。卫康叔之后,在其继任者治理下,卫国继续发展。特别是第十世卫武公,修康叔之政,自儆、励治、百采众谏,察纳椎言。《国语·楚语》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卫国政通人和,百姓和集,一派盛世。卫人深感其德,赋《淇澳》(《诗经·卫风》)赞美其高风大德。国君的封号也由伯爵晋为侯爵,再晋为公爵。

    公元前719年,卫国第十二世君卫桓公被其弟州吁弑杀。此后统治者内部一度为权而争、互相残杀、淫纵乱伦,致国家岌岌可危。毗邻的翟人{古代的北方民族}乘机侵扰,直至卫懿公被翟人所杀,卫国差点亡国。公元前660年,卫懿公的继任者卫戴公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齐桓公以卫屡次遭侵,国政混乱,率领诸侯伐翟,为卫筑都城楚丘,立戴公弟毁为卫君。《史记·晋世家》记载“过卫,卫文公不礼。”说的就是这位势利眼——看不起逃亡的晋公子重耳{后来即位成了晋文公}的卫君毁。他的没远见,是导致“晋文公重耳伐卫,分其地予宋,讨前过无礼及不救宋患也。”的原因之一。但不管这位卫文公如何,“存邢救卫”为齐桓公这位霸主赢得了声誉。

    战国时,卫国的地域东和南到山东菏泽一带,西到河南滑县,北到河南河北交接的地方,国都在今河南濮阳。《战国策·叙录》里说:“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卫国就是五个千乘国之一。卫国地处中原,土地丰饶,受到大国攻伐。智伯两次计划伐卫,一次给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想麻痹卫国;一次以太子假装逃亡投靠卫国来找借口,都被卫国大臣南文子识破了。由于卫国事先警觉,做了准备,智伯的军队到了边境就停止了前进。赵敬侯利用赵国刚平地方进攻卫国,卫国危急,向魏国求救,魏王亲自领兵与赵军战,击破赵国刚平,攻占中牟,赵国国内混乱。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国袭击魏国的后方,攻占棘蒲、黄城。这次由于赵、魏、楚的矛盾,卫国得以渡过危机。秦国也觊觎卫国,一次,秦国攻卫国的蒲{河南滑县},卫国派使者胡衍去秦国向樗里疾游说:如果秦国攻得急,卫国就会连同蒲一起投降魏国,魏国必然强大。以前魏失去的西河之外,无力收回,如果并卫以后,就有力量收回了。要是那样的结果,秦王必定怨你。樗里疾听了觉得有道理,在得了蒲地三百金后撤了兵。这次卫国又利用秦魏的矛盾保存了自己。{《战国策》卷三十二}

    战国末期,魏安釐王趁秦、赵长平之战互相削弱的机会,乘机攻卫,“攻尽陶卫之地”,{《韩非子·有度》}“削卫之地方六百里”{《吕氏春秋·应言》}。卫国在卫嗣君时,只剩下濮阳一地了。随着国家的衰落,国君的称号也由“公”贬号为“侯”{成侯十六年},再贬号为“君”{嗣君五年},这是强势所逼的无奈选择。

    公元前252年,卫怀君朝魏,魏国扣留并杀害了怀君。魏改立卫怀君的叔父,是为元君。元君是魏王的女婿,所以魏国杀怀君立元君。公元前242年,秦国在攻占的魏国的东地和卫国地方置东郡,卫都濮阳成了秦东郡郡治所在地。卫元君及追随他的臣民被迁到野王县。公元前229年,卫元君死了,他的儿子君角继位。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称始皇帝。不管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如何残暴,手段如何奸诈,但对卫国这样无关痛痒的小国——占其地,设郡治,强壮了自己;迁其君,留其爵,防范了其乱,昭示了恩德,表现出了千古一帝的气度。同秦始皇相比,那些自身已处危险境地,在唇亡齿寒的形势下,依旧相互攻伐、趁火打劫、损人不利己的王侯们,其国家败亡是在所难免的。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即位,废卫君角为庶人,卫国绝祀。延续了八百余年,历三十世四十三位国君,出过吴起、商鞅、吕不韦、荆轲等政治名人的卫国,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