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砖h版1 2武侠古典:青瓷莲瓣纹碗上的荷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14:33
  在中国传统的图案艺术中,莲花纹、莲瓣纹是古代陶瓷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草》释:“荷,芙蕖……其实莲。”莲本指荷实,后世莲荷混用,故荷花亦称莲花,荷花纹亦即莲花纹。以莲花作为图案造型,历代画家、艺人、工匠应用于建筑装饰、雕塑艺术与陶瓷等日常生活器皿的装饰上,历史也极其悠久。在不少出土文物中发现一些稀世珍品,如1922年在河南新郑出土的春秋初期的青铜莲鹤方壶,便是其中之一。魏晋以后,历经南北朝,直至隋唐,莲花在佛教中,成为圣洁之象征,不仅普遍用于佛座造型,而且发展成为各种建筑艺术和日用器皿等装饰题材。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以莲花作为装饰花纹的非常普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分别在湖北武昌、南京南朝梁代大墓和河北景县北朝墓出土的以莲花为主题纹饰的青瓷莲花尊是当时青瓷的代表作。隋朝青瓷碗和高足盘、盏、钵罐的外壁均有刻划图案化的莲瓣纹。唐代长沙窑双耳罐上有褐绿彩水涛莲花画面,风格趋于写实。宋代佛教世俗化,文人墨客追求莲花的高洁、典雅、美好的特有品质,莲花纹大量出现,普遍使用于各类瓷器上。宋代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多在盘、碗、瓶、罐、枕上分别用刻划、模印、彩绘等手法,表现优美、清雅的莲花图案。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江苏省宝应县城发现了一处北宋时期的墓群,在出土的十余件青瓷器中,莲瓣纹碗就有四件,图案设计独特,莲花纹饰华美,雕刻技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出水芙蓉的优美风姿。
  
  青瓷刻花四层十三瓣莲纹碗:口径14.8厘米,底径5.8厘米,高6.7厘米,敞口,圆唇,弧腹,矮足,灰薄胎,满施青绿色釉,外壁釉下刻四层十三瓣仰莲纹,中间两层瓣叶肥大,叶上部呈圆弧形,底层瓣叶略小,上层瓣叶隐约在下层大瓣叶之中,这样从碗壁的底足向上至碗口,四层瓣纹呈重叠错落排列,不但显示出花瓣的丰富层次,也体现出较强的立体感,使整器宛若一朵正在盛开的娇艳柔美的莲花。
  
  青瓷刻花三层十二瓣莲纹碗:口径13.4厘米,底径5.8厘米,高7厘米,敞口,圆唇,浅弧腹,灰薄胎,施青绿色釉,外口沿一圈刻浅弦纹一道,外壁圈足向上至碗口弦纹之间刻三层十二瓣莲纹,中间一层瓣叶较长,上下层瓣叶较小。瓣叶轮廓由两条斜直的弧线构成,叶上部均呈尖状,显得清瘦秀丽。
  
  青瓷刻花三层十瓣莲纹碗:口径14.8厘米,底径4.9厘米,高6.3厘米。
  
  青瓷刻花三层八瓣莲纹碗:口径13.7厘米,底径5.8厘米,高7.1厘米。
  
  这两件器物均为敞口,圆唇,深弧腹,均满施绿色釉,色深沉,外口沿饰深弦纹一道,足部向上至口部弦纹之间刻莲瓣纹,分别为三层十瓣和三层八瓣。与上器相比,这两件莲瓣纹瓣叶更加浑圆,丰满肥壮,体现瓣纹的另一特色。
  
  四件青瓷莲瓣纹碗外壁雕刻的均为仰莲瓣纹,瓣叶的形状有尖头莲瓣和圆头莲瓣两种。尖头莲瓣线条挺拔,瓣叶俏丽秀美。圆头莲瓣线条柔韧,瓣纹雍容饱满。莲瓣的层次从三层到四层,环其外壁的瓣叶从八瓣、十瓣、十二瓣到十三瓣,较多的瓣层,丰硕的瓣叶,由浅入深的刻纹,恰似莲花绽放,绚丽多姿。瓣叶的宽窄、长短、大小、多少以及叶瓣轮廓线弧度的斜直变化,使莲花造型姿态各异,并给人以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意境。
  
  宋代耀州窑青瓷刻花装饰最具特色,不但刀锋犀利,且线条流畅,变化多端,为宋代同类装饰之冠。这批具有耀州窑风格的青瓷莲瓣纹碗,体现了该窑刻花工艺的较高水平。作者在日常用品圆形器的碗壁上,利用口大、足小、弧腹的特有造型,设计出莲花盛开的生动图案。雕刻的技法也很讲究,有“竖刀”和“偏刀”之分,“竖刀”使瓣纹线条刀痕垂直而深,“偏刀”在胎体上是由浅而深,两者相互结合运用,给整体莲花产生浅浮雕的艺术效果,使日常生活中的碗成为一件淳朴庄重、素雅脱俗、精美绝伦、极具观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宋人周敦颐给人们留下赞美荷花品格的传世名句。中国是莲的原产地,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莲花具有特殊的感情,将她视为美好、纯洁的象征。在我国传统文化意识中,莲花图案的广泛运用,有很多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如“连?莲?年有余”,有吉祥、幸福之意;“并蒂莲”象征纯洁的爱情;“莲籽”,寓意“连生贵子”;“连枝藕”,表示合家团圆,子孙满堂等等。宝应出土的青瓷器上那优美、清雅的莲花图案,不仅再现了莲花优美的风姿,也使我们领略了莲花纯洁高贵的品质,从而也感受到了内涵丰富的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