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人巳月佐良娜图片:高考“规范化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17:07

高考“规范化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规范议论文是指与议论性散文、杂文、随笔、评论等文体相对而言的一种议论文体,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清晰的论证结构的议论文。主要特点,一是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二是语言合乎议论语体,准确、概括、逻辑性强。三是论证结构严密,合乎规范模式;其中论证结构规范是写好这一类型议论文的关键。

一、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

典范议论文的写作要突出体现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论点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选用论据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须分析说理,把问题展开、论透,也就是要充分论证。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为此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例文1: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05年广东卷)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简评】本文是2005年广东一篇满分作文。作者用议论的写法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观点正确,能针对现实,颇有时代气息。论据鲜活,材料典型,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总分结构,条理清晰。是议论文只的三要素突出、完备的典范的议论文。

 

二、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概括、逻辑强

文体不同,也就决定了语言的不同。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概括、生动和符合逻辑。1.准确。议论文一般是用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选用词语时,要求达到准确的程度。2.鲜明。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二爱憎分明,鲜明的感情色彩贯穿在行文当中。3.概括。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所说明的道理的普遍意义也就越大。4.严密的逻辑性。判断准确,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这是议论文语言的本质特点。

 

三、论证结构:要严密,逻辑性强,合乎规范模式

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典范议论文应该结构严密,逻辑性强,结构完整,合乎规范模式。考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结构”意识,往往是疏漏松垮、缺乏论证力度的。高考中的议论文中档卷,大都属于“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类型。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

(一)全文结构采用“总---分---总”式。即“三段论”。

这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如2001年满分作文《诚信所至,金石为开》开头引用古语,提出论点,这是引论。本论先说诚信的作用,再说诚信的适用范围。结尾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是典型的“总一分一总”结构,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

“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

1.引论(开头)与结论(结尾)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

2.本论部分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呈分列式布局,从几个层面展开论述。

本论部分的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采用总提式以引出分论点(段首句),然后各用一个单句(陈述句)对分论点进行简析,以过渡到下文的举例(举例论证,每个例证均扣住分论点)。在使用一组论据来证明同一个论点(分论点)时,还要注意这一组论据内部间的有机排列以及总结照应(对本段的分析说理加以小结升华)。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千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2.先分后总;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例文2:                                 生命如风

在风、雨、雷、电中,我偏爱风。(为什么?)

喜爱风,是因为风的来无影、去无踪;喜爱风,是因为风的温馨,风的热烈,风的潇洒,风的狂暴。(原因)

有人问我:“四季之风,你最偏爱哪种?”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又怎能惟一?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的风都有一种人生境界。

春风,太温柔太温柔,宛如婴儿的小手,亲抚你的脸。她默默送来梅的清香,捎来春的绿意。“吹面不寒杨柳风”,不寒是假的,微寒总有吧?正是这丝丝微寒,使人不至于在这阳光灿烂的春日陶然睡去,而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哦,春风,你拂去冬的寒意,吹来了满眼的勃勃生机。这样美好的春风,教我怎能不爱?

夏天亮丽而生动的色彩造就了夏风的热烈。这热烈的夏风使人觉得胸襟开阔,使人想起遥远的海边踏浪,想去险峻的高峰歌唱,想在月明风清的夏夜里乘风揽月。朋友,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夏风赠给你的这份清爽吧!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叶落的时候,秋风早来了。“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见秋风并不为人们所青昧,况且它还曾大胆地吹破过杜甫的茅屋,怎能不叫人记恨?但不管怎样,我爱秋风,而且偏偏是爱了那伤人而人避犹不及的萧瑟。萧瑟之于我,竟然是一种生命的绝响。我喜欢在秋日的黄昏,看秋风吹落满枝的枯叶,感受那份叶落归根的留恋。也喜欢在静静的秋夜独自爱步,自由地呼吸凉爽的空气。让秋风拂去我一身的疲惫,还我原来的靖醒。白天难得有放松的时候,但这寂寂黑夜瑟瑟秋风,却让我的心胸开阔而澄清。我爱秋风!

我曾担心过冬风,担心刺骨的冬风会残酷地扼杀一切生命的绿色,担心狂暴的冬风会无情地吹熄萌发生命的灯。可我现在才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冬风只是在履行它应尽的责任。试想,如果没有经过刺骨、狂暴的冬风的考验,如果没有经过冬天的洗礼,那生机勃勃的春风又何以出生?

四季之风,给了我太多对生命的感情:春风带给我生命的希冀;夏风告诉我生命的美好;秋风教会我冷静;冬风促使我拼搏。所以,要问我最喜欢哪一种风,我的答案有四种,随便哪一种,都是我的喜爱。正是因为四季之风,我才懂得了生活的道理,得到了生命的许多启示。

生命如风,我爱生命!我爱风!

[结构点评]本文结构明晰,呈总一分一总式。开篇总写“我”偏爱风的类型,主体部分依次分别写春风的温馨、夏风的热烈、秋风的潇洒、冬风的狂暴,结尾又总束全文,水到渠成。

 

例文3:                                 人生?美!

有人说,人生是一首曲子,它婉转悠扬,所以它是美的;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它丰富多彩,所以它是美的;也有人说,人生是一条路,它蜿蜒曲折,所以它是美的。但无论人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是优美的旋律,还是深奥的哲理,或者是向前的快感,归根到底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人生是美的。(总说开头,引起下文三段分说)

人生美在平凡。人的一生不必追求更多的功名利禄,只要活得平凡,淡泊一些,自然能体验人生的各种美好。在平凡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可以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宁静,可以体会“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失意无奈。平平凡凡才是美。

人生美在抗争、拼搏的过程。人从呱呱坠地到有所作为,都在抗争、拼搏着,在儿时,我们努力拼搏,在学习上不懈努力,总是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青年时,我们意气风发地工作在各条战线上,那里有我们的汗水和足迹。在拼搏中,在抗争中,我们“鹰击长空”,我们“气吞万里如虎”,我们如痴如醉!

人生美在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过程往往是伟大的,而结局则有时难免悲哀。人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当初没想到那般伟大,那般成功,然而到头来却只能面对接受朴素而平凡的“我”,我们不禁悲哀,这时我们只要坦然面对,心中必会多一份欣喜,意识到自己曾经毕竟为此而奋斗过,并没有虚度年华,这时,在人生的坦然中你会抛出一句:“忘记今生无悔!”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它的美也是丰富多彩的。面对人生,我们有权选择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我们不必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那样,人生如何完美,但我们可以平凡,可以拼搏,可以坦然,可以让人生之曲多一份悠扬,让人生之书多一份激情,让人生之路多一道风景。

人生本是可以片空白,只是有了人的种种行为才使得它美丽,只要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找到那一份坦然、超脱,你,我,他的人生总是美丽的!

评析:文章在选用人生是美的这个总论点之下,分成“人生美在平凡;人生美在抗争、拼搏的过程;人生美在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这样四个分论点来逐层论证,文章条分缕析,读者一目了然.

 

(二)本论部分常见结构形式

1.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并列式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1)分解论点,分论点平行,构成并列。(2)论据并列。

  要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3.考虑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重在前,无轻重按顺序。

4.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开头。

5.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6.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

 

例文4:                                感悟孤独

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无不遭遇和感受过孤独,体验和认识过孤独,把握和拥抱过孤独,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在孤独中得到升华,获得永恒的价值。

可以说,孤独对于人生,既是考验,又是财富。孤独孕育着智慧和创造,机遇和成功,力量和希望。孤独是最崇高、最圣洁、最动人的美。

真理卫士布鲁诺,勇敢地挑战传统的谬误,大胆提出人类不过是自然发展的产物的论断。在当时,他仅仅是黑暗中的一豆灯火,可以想象他是多么地孤独啊!可是,他从未动摇和反悔,即使遭受宗教裁判的残酷迫害,也始终没有屈服。当他被缚在十字架上焚烧时,他的最后一句话是: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布鲁诺的孤独体现了真理的巨大力量

凡·高生活清贫,经常没有钱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可是,他执着地从事绘画艺术,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不满足传统的技法,努力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创造了卓绝千古的独特风格,为人类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等许多艺术珍品。然而,在凡·高生前,周围的人只把他看作疯子,极少有人了解他的绘画的价值。可以想象,凡·高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

凡·高的孤独表现了美的永恒魅力

陈景润热爱数学,但生不逢时,正赶上了视知识为毒草的“十年动乱”。可是,他不顾形势如何严峻,条件如何恶劣,依然潜心于数学的王国,深入钻研,细心推演,孜孜不倦,如痴如醉,乐在其中。走路在思考,吃饭在思考,连做梦也在思考。他的时间、精力、智慧、生命全部属于数学,他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只为了数学。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作风,凭借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献身科学的忠诚,陈景润几乎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的孤独代表智慧的伟大价值

易卜生说:“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独的人。”我还可以说,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和最有价值的人、最为崇高的人和最具美德的人,都是孤独的人。

再有孤独袭来时,我肯定要热情地欢迎它,紧紧地拥抱它。我坚信,我的生命也将在孤独中创造价值。

 

例文5:                          给感情一把尺(分论点呈小标题式)

无论何时,月光都会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无论何地,蒲公英都会把种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贫瘠还是肥沃;身处“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在每个人心里种上了一棵“爱心”树,不管他是敌是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心灵、给情感一把尺,别让感情的亲疏迷乱了你我的良知。

(一)给感情一把尺,给理智一条路

生活给了我们无数路口,让我们用心去选择,当面临亲与疏的判断之时,该给心灵一把尺,去警示自己凭正义作出选择;该给感情一把尺,别让亲切阻断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途,让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长途,才会使心更轻松,才会使世界更加美好。

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回纥的幔帐,靺鞨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

是什么让伽利略不以旧的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

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乐》!

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让人类向着迈进;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是它让我们给理智一条路,给智慧一条路,给文明一个永恒!

(二)给感情一把尺,给民族一个振兴

林则徐给感情一把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背景下,发起了爱国思想运动,使中华民族的认知向世界迈进;邓小平给感情一把尺,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提出了祖国统一的新思路,让中国社会的发展选择了理智;战争中一位位母亲给感情一把尺,为了全民族的胜利,毅然献出了孩儿们的生命,让苦难的民族在鲜血的力量下奋起!

而今啊!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也给心灵一把尺,这把尺需要的不仅仅是奉献与理智,更需要英明果敢的大智,生死相许的大勇,勇于奉献的大义和这悲天悯人的大爱,他们不仅给理智一条路,更给民族精神一个完美的展现,他们无论感情的亲疏,为每一个病人送去了同样的爱!

目光可以忘却感情之尺!

蒲公英也可以忘却这把尺!

但你千万别忘了用感情之尺去衡量你的心,因为中国民族的振兴需要你用理智思维开辟一条成功之路!

[结构点评]主体部分以(一)(二)列小标题,从两个方面论述,全文浑然一体。

 

例文6:                                稳中求胜(04年福建卷)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点评:这篇文章得了满分,多少有点意外,因为从“发展等级”的“创新”的角度来衡量,这篇文章显得平平无奇,几乎找不到亮色。但它得满分又在情理之中,这就在于其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

文章先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吊起读者的胃口,接着得出“为人沉稳,稳中求胜”的中心论点,接着稳扎稳打,从“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步步推进,有例子,有分析,有推理,有总结,论证沉稳,不花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结尾回归开头,并将此结论扩而大之,升华了主旨。

 

2. “正反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如2003江西一考生的《公则生明》本论部分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对比的优点正在于此。使用这种结构应注意: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

例文7: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正例、反例论据对照)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选择心灵。

一个人一路走下来,不知要经过多少个分岔路口,不知要经历多少次痛苦的选择,不要参与多少次灵魂的斗争,可是,往往是那短短的一瞬,有时成全了你,有时毁灭了你,你的路途也在那一刻决定了它的光明与黑暗。

有一个逃犯,在火车开进山区时准备跳车,这时,车尾的一个孩子被跌落的酒瓶扎伤了双眼,这节车厢一个乘客也没有,而警察的叫喊声渐渐逼进,逃犯左右为难,经过一番痛苦的斗争,他毅然抱起孩子向车前跑去,孩子得救了,警察告诉他:“你救了孩子,也救了你自己,因为你刚才要跳车的地方是万丈深渊。”

心灵的选择需要巨大的勇气,而它往往使你的灵魂得到升华。(正例)

有一个乡村小旅店来了一位客人,大方阔绰,谈吐不凡。老板娘与自己的女儿便起了歹心,想独吞那位富商的钱财,于是她们绞尽脑汁;选择了最狠毒的方法:毒死他!后来,她们得手了,正当母女俩沉浸在金钱的狂喜中不能自禁的时候,蒙在那人脸上的面纱被风吹掉了,原来那是她们多年前出门闯荡一直未归的儿子和哥哥,本想第二天再表明身份给母女俩一个惊喜的男孩,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

心灵的选择需要心中的一秆天平去称量,任何大的偏失和差错都会给你的心灵留下永不消褪的污渍和伤痕。(反例)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毫不设防的用真心对待别人,而别人却早已设起屏障,没有关系,只要我们选择了无愧我心的道路,那么就感铭自己的博大吧!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立刻回头吧,上帝塑造了人,也给了人犯错的机会,重新选择一条路走,否则你将在黑暗中越陷越深,以至于黑暗把你无情地吞没。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选择白云的飘逸;

没有大海的辽阔,可以选择小溪的幽雅;

没有雄鹰的矫健,可以选择小鸟的无忧;

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绿。

心灵的选择,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就让我们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洗涤我们的心灵,上它们放出永恒的光芒!

[结构点评]本文主体部分列举了两个对比强烈的故事,文章的主题在对比中凸现出来。开头与结尾的语言文采斐然。

 

3.“递进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采用这样的结构方式,可以论点为中心点从前因后果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等多角度进行线性思考。如2002高考作文《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文章先摆出女学生拒绝广告的现象,接着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再评论女学生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层层递进,说理深刻,从而透彻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层进式:设问导思,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路。

基本模式: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方法)---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

      举例练习:写作《要钻牛角尖》,可以这样纵向展开: (学生先练习)

      (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

      (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

      (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

      (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会怎样)

可以简化为问题式的五步法:

提出问题(由材料提出,存在什么问题即是什么)

      分析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即为什么)

      问题的严重性(危害即怎样,其实属于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联系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解决问题)

      说明方法的意义(会怎么样)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递进式结构可以和总分式结构综合运用。比如,可以从“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分别设立分论点,进行阐述。

 

例文8: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井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例文9:                          我喜爱的一句箴言

我喜爱的箴言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说过的话,她说:“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是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能力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目的必须达到!”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镭的母亲——居里夫人。

我喜爱这句箴言,是因为这是居里夫人的肺腑之言。作为一个曾受到爱因斯坦高度赞扬的伟大科学家,她不是一个凡人;但她又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她不像某些“仁人哲士”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似地高谈阔论些大道理;她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母亲。她理解我们,并不把我们看成无知的青年。她亲切地对我们说:“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非但如此,她的一生不懈地追求,也通过这句坦白直率地表达出来了。众所周知,她的生活的确不容易。镭发现前不久,她的丈夫因车祸不幸身亡,这对居里夫人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她并没有倒下,因为她坚信,她的能力是否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如何这种目的必须达到!自信力是她强大的精神支柱。正是靠着它,她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乐章。

我喜欢这句箴言,还因为在我迷茫的时刻,她不断给我以信心和力量。一个人的一生,就像在黑夜中行路,没有坚强的信念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特别是年轻、思想不成熟的时候。每当我对自己选定的道路,特别是学习上的道路有所怀疑时,我的脑海里便出现居里夫人亲切的面容,她微笑着告诉我:“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我便想起居里夫人坎坷而伟大的一生。我想居里夫人读中学时,她会预料到她将来能成为镭的母亲吗?不,谁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是她之所以能成取得那样辉煌的成就,只因为她比别人多了一股强烈的自信力。这自信力,使她吃苦而不怨苦,受累但不觉累,结果——她成功了。而我呢?我的生活也有坎坷,但是,焉知我辈非鲲鹏?我所缺少的,正是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的那种自信力!心灵的窗户,一捅便亮。我相信,我的能力也是要做某种事情的,而且无论如何这种目的必须达到!

居里夫人的这段话,曾给我以力量,所以我异常珍爱它。我不知道将来是否能成就一番事业——人的一生,总是要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的秀丽山水,无论我们望哪里的灿烂星空,无论我聆听何处的神圣天籁,无论我吸吮何处的甘洁崖泉,只要我心中充满了对自己的信任,我将永不忘怀激荡我心胸的那句箴言:“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

评析:作者先提出所喜爱的一句箴言,以“我喜爱这句箴言”为标志,然后用“是因为”、“还因为”领起两个段落,前者从居里夫人失败、挫折乃至成功的过程揭示了自信力的重大作用,后者从我的迷茫、怀疑乃至自信力激起我“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的思想变化说明了自信力的威力。最后用我将永不忘怀激荡我心胸的那句箴言:“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作结,体现了文章层层递进的脉络结构。

 

4。启感式结构。这种写法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引材料、亮观点;:发议论;:联现实;:做结论。

结尾时,要用不同的语言重申自己的看法,作好分析议论后的小结,使文章结构完整,首尾照应。如果能再选用两三句支持证明你看法的名言,或评价事例的名言放入文中就更好了。

例文10:                              自然才是美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这样写道:“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无独有偶,一个小女孩也这样告诉她的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味道的。”小女孩的话和女作家的话意思相近,可是小女孩的话却要生动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女孩是非常自然地说出这句话的。她说话的时候,无须考虑要讲究语言的修辞;女作家则不然,她要刻意雕琢语言,而过分的雕琢反失却自然。可见,自然才是美。

当今青年学子中,象那位台湾女作家那样刻意为文的并不少,其作品矫揉造作有余,清新自然不足。尤其在华丽文风盛行的风气下,不少的人竞相追求一种飘浮、朦胧的意境。结果,朦胧过度,反成晦涩,令人不知所云。我曾在《大学生》上看见过这样一首诗:“明月高悬/孤星冷照/离开了你/我的世界/只剩下/一根冷冷的弦”。这就是典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除了把读者弄得一头雾水之外,还给读者心中平添一股怒气:这也叫诗?!

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诗文家的传统。李白曾经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见他也是不赞同刻意为文的。不只李白,还有清代的袁枚,他主张“性灵说”,也认为文章贵在自然,不能有空泛的话。中国近代有“才女”之称的张爱玲,她的小说《金锁记》就由于过分讲究技巧而招致许多文学家的批评。著名文学家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这样写道:“技巧将是女士的最大的敌人。”看来,刻意雕饰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章贵在自然。

当然,我们提倡写文章要自然,并不是要大家不注重语言的锤炼,而是要反对刻意为文;诚心诚意希望青年学子们多写一些自然、清新的文章。

评析:文章首先以台湾女作家与小女孩的话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原因,推出论点;然后联系当今青年学生文风不正的现象,强调端正文风的必要性;再以李白、袁枚、张爱玲的正反事例论证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文章家的传统,强调端正文风的重要性;最后特别说明“提倡写文章要自然,并不是要大家不注重语言的锤炼,而是要反对刻意为文”,是“诚心诚意希望青年学子们多写一些自然、清新的文章”,在辩证说理的同时,照应了观点,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5.片段组合式:

例文11:                            微笑着走向成功

古龙曾经说过:微笑时可以应付一切的表情——冷漠、热情、嘲讽、仇视、关怀、成功、失败……确实,微笑可以使一切的困难迎刃而解,微笑是激励人走向成功的一种力量。

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不论是重大的还是不起眼的,但每个人在成功之前都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因此有很多人面对挫折而屈服,面对困难而低头,从此一蹶不振,与成功无缘了。那么,成功到底有多难,真的就可望而不可及吗?当然并非如此。回首历史,放眼中外,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就是在我们身边获得成功的人也不少啊!我觉得,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微笑起着重要的作用。

A

她,一个很丑的孩子,连做梦都想变得漂亮起来。有一天,爷爷对她说:“只要你微笑着做满一千件好事,精灵就可以帮助你实现自己的愿望。”从此以后,她真诚地待人,在微笑中帮助一个又一个有困难的人走出了困境,她感到无比快乐与幸福。长大后的某一天,她站在镜子面前,发现自己果然变美了——虽然容貌未变,但脸上那充满快乐、自信的微笑,确实使她显得很可爱。她成功了。

B

她,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姑娘,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教书。第一天上课,孩子们又吵又闹,她气得哭了。老校长告诉她,她还缺少一种老师的气质。于是她勤奋钻研,认真备课,与同学共同讨论,而且始终保持着一种和蔼可亲的神态——微笑。一年后的她,讲课生动熟练,仪态大方,微笑的脸上洋溢着善意与友好。教师节那天,她收到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敬爱的老师,你是我们最年轻最好的老师,我们爱您!”她再一次哭了,感动得哭了。她也成功了。

C

他,坐在轮椅上,从未站起来过。因此,他不愿与别人接触,整天蓬着头,肿着眼,一语不发,透过玻璃望着灰色的天。一天,住在对面的女孩看见了他,送来了微微一笑。突然间,他心中一震,觉得自己不该再这样下去。从此,他开始阅读大量书籍,不断投稿写稿……当他第一次拿到获奖证书,当他面对着成千上万封读者来信,当他成为著名作家后,他想到了那微微的一笑,他决定也要对更多的人微笑,并鼓励他们都微笑着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是啊,在微笑中,鼓起勇气,直面挫折;在微笑中,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在微笑中,伸出友爱之手,助人一臂之力,在微笑中,努力进取,超越自我。有微笑在,成功还很难吗?微笑,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微笑——成功的力量。

[评析]文章诠释微笑着走向成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切入点选取得比较好,很能引发读者的同感;而且采用片断组合的手法,布局新颖,层次井然。

 

6.六段综合式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七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不要过于详尽。举例时可以采用“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若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反面例子,可以用“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如果西施没有娇好的容貌,……如果西施仅有娇好的容貌,……)等假设句式把主要例子变成对比材料。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7.议论文"六步作文法"

一.由事件、材料入题(50——100字)

二.提出论点        (50字)

三.分析事件材料    (100——200字)初步论证:反——正

四.展开论证(反面)

1.摆出观点         (50字)

2.列举事例2-3个   (150字)

3.分析总结         (50字)

五.联系论证(正面)

1.提出观点         (50字)   

2.列举例证2-3个   (200字)

3.分析总结         (50字)

六.结论(正反)    (50-100字)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法例谈

议论文确定好中心论点固然重要,但设置好分论点,深入论证则更加重要。这是因为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证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设置分论点的技巧。动笔前应该围绕中心论点精心提炼和拟写分论点,并将其放在每一层的段首。

一.拟写分论点的要求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

分而有理,就是列举推敲分论点的角度要科学合理,重心准确。围绕中心论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论点之间应该不重复,不包含,不交叉;重心要准确,紧扣关键词,不能偏移。

分而有序,就是要统筹所罗列出的分论点,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安排好他们之间的顺序,或由重到轻,或由小到大,或由浅到深……不能东扯西拉,杂乱无章。

分而有度,就是分论点在数量上应该达到最合理的个数,既不能太多(三四个足矣);也不能太少(尽量不低于三个)。因为分论点如果在五个以上,在规定的800字的考场作文里,每个分论点就只能有100字左右的篇幅了,这样的话,—般很难把分论点说深说透;分论点如果低于三个,结构上则会有不完整、不匀称之感。

分而有范,就是每个分论点要表达得精炼规范,具体来说,每个分论点不应该太长,字数最好控制在20个字以内;如果分论点太长,考官往往不容易—眼看出。每个分论点的字数应该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因为这样的句子既醒目,又更能显示考生不同凡响的表达能力,还能体现构思的整体性、严密性和精巧性。

 

二.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1、横向分解法:就是从不同角度横向展开分解论点。

(1)横向分解“是什么”。

A.从中心论点的内涵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

如,2006年湖南高考命题作文“谈意气”,某同学就是着眼于意气内涵的挖掘,对其进行分解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虽然作者以“充满意气的人”为引子展开,但三个层次的实质都集中在“意气”的内涵上,即坚韧不屈、勇敢不惧、自信乐观。

2006年高考安徽考生写的《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从“阅读”内涵的角度分解论述的: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方法:追问对象法。即先用一个句子将中心论点表达出来,然后再看这个论点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材料:2006年广东高考题是“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一句话提炼中心论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雕琢”涉及的人有: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就可提炼出如下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分论点二: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分论点三:洪战辉用爱周琢心中的天使。

例文1                          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广东考生)

    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

    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

    是的,只要有爱。

    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们对他的敬意“飞”走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他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为什么?因为丛飞用爱心包容世界。他用唱歌演出所得的三百万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贫困学生,自己却成了深圳的“穷人”。他的高尚、他的纯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爱!他的博大的爱,感动了中国。

    是的,只要还有爱。

    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穷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

    爱,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

    有谁还会毫无思考毫无进取地抱怨自己没得到天使的眷顾呢?其实,天使就在我们心中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

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练习:以“最美的颜色”为题写一篇作文。

    示例:中心论点---什么是最美的颜色

    分论点一: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青春活力的象征。

    分论点二: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活热情的象征。

分论点三: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纯洁人生的象征。

 

B.从中心论点的外延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角度对其进行分解。

如2007年高考江西一考生写“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语文”的外延拓展,对其进行分解的:在那一泓清泉里,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在那一泓清泉里,我观赏了优美的生活图景;在那一泓清泉里,我感受了大的神奇;在那一泓清泉里,我领悟了宽容的博大。考生着眼于“语文”的外延,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人文,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语文”的丰富博大。

    方法:追问内容法:追问内容,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再以06年广东高考“雕琢心中的天使”为例:

    先用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一: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

    分论点二: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乐观的天使(受贬时);

    分论点三: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词坛的天使(文学上)。

    练习:以《拒绝窝囊废》为题作文。

    中心论点: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

    分论点二: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

分论点三: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2)横向分解“为什么”

这是一种因果分解,主要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的意义和原因。如,2007年高考吉林卷一考生写的《帮助——盛开的花朵》一文,在提出“帮助,是盛开的花朵,自有她的芬芳和硕果”之后,这样安排分论点: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点燃生命的希望;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开出了青春的芬芳;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结出了事业的辉煌。实际上,作者也正是从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帮助”的意义。

方法: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事物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抓住了其中几个主要原因,也就形成了几个分论点。这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材料:以“说‘安’”为题作文。(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说“安”》

    中心论点:京剧是一种安和、安稳、安详的“高级艺术”。

    分论点一:剧情方面,京剧是安和的。

    分论点二:伴奏方面,京剧是安稳的。

分论点三: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

例文2:                              说“安”    北京考生

    傅雷曾对“高级艺术”给出如下概念: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典雅自然,不装腔作势,过火恶俗,炫耀技巧。这种高级艺术中所体现出的安和、安稳、安详,在京剧这里得到印证。

    剧情方面,京剧是安和的。它不以紧张激烈刺激观众情绪的剧情来吸引人。京剧不要观众大哭大笑,感情激烈起伏。京剧只是在叙述清楚情节的条件下展现优美。像《宁武关》、《马思远》等老戏,虽曾名动一时,并有小翠花等名角以此为拿手戏,但终因剧情过于惨烈复杂而被逐渐抛弃。《乌盆记》在现在也只是唱一唱“十八张半”里的段子而已。今天,常上演的如《玉堂春》、《拾玉镯》、《龙凤祥》、《卖水》等剧目,剧情简单平和。

    伴奏方面,京剧是安稳的。文革中“创新”的以钢琴伴奏样板戏、《杨门女将》中老太君的“一席话恼得我火染双鬓”插入小提琴,均让人听着大感逆耳。只有京胡,与唱腔相安无事。像《武家坡》、《坐官》里的流水,由京胡伴奏,才会有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

    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京剧从不强调暴力或者血腥。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和各出戏里的打仗场面,均以“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为原则,将其艺术化、抽象化,以强调其中的体态美、动作美或人物思想感情。最受观众喜爱的生旦两行中的梅、余两派,以安详典雅为最大风格:既不是程派的一唱三叹,也不是马派泼辣激昂。京剧,既不是凌叔华等京派作家的阳春白雪,也不是评剧的下里巴人,它安于中庸,以安详为风格。

    然而,处于今天的社会中,京剧要发展,京剧要创新,京剧要与时俱进,不能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正如章治和所言,要推陈出新。这个“推”,既是“推广优秀传统戏”,又是“推开落后的原则”。京剧,要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立于“国粹”这一地位安然不动!

    材料:说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追问原因:

    分论点一: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分论点二: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分论点三: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例文3

                                         谈意气    湖南考生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的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的窥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佯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练习:古训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示例:先把题目扩展成一个中心论点(一个句子):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论点追问原因,就可以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一: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

    分论点二: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

分论点三: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3)横向分解“怎么办”

就是从解决问题办法的角度分解论点。如2007年高考广东考生写的《爱,用心来传递》,在确立了“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的中心论点之后,从三个方面分解论点: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作者从“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三个方面,阐述传递爱心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一:追问办法法。即就中心论点问一个“怎么办”。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2006年湖南高考,题目是“谈意气”。我们可先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分论点二: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分论点三:自信乐观,历风雨阴霾,拨云雾见日。

    练习:以《学会欣赏别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示例: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一个句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即得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分论点二: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

    分论点三: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方法二:追问结果法:即以中心论点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或影响。

    例:《诗意地生活》

    中心论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分论点一: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分论点二: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分论点三: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例文4

                                        诗意地生活  (湖南考生)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

    练习: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作文。

    示例:中心论点:题目却是。用推想结果法提炼分论点如下:

    分论点一: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分论点二: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分论点三: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2.纵向分解法。就是按照议论文由浅入深的顺序,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逐步地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1)时间为序,纵深推移

如《在荣誉面前》一文这样分解论点:荣誉只表明过去;有了荣誉时不能骄傲;应把荣誉当成新的进步的起点。作者将“荣誉”放在时间的链条上,着眼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安排分论点,从而将议论引向了纵深。

(2)由表及里,逐层分析

(3)步步推进,解决问题

这种分解方法,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步步跟进,以解决问题的归宿。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文在提出“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之后,这样分解论点:

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②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A.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B.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C.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③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A.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B.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修辞分解法:借助修辞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1)比喻式分解。如:教育是导航标;教育是启明星;教育是支船桨。

(2)对比式分解。运用联想、对比手法分解中心论点。

(对孔明)我们铭记他的成功,忘记他的失败。

(3)比拟式分解。调动想像采用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2007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在爱的牵动下飞翔》一文,在确立了中心论点之后,采用比拟式分解:(借风筝之口向“引线”告白)爱我就不要把我牵得太紧;(借“蛹”之口向世人宣誓)不要用剪刀,剪开我周身的束缚,痛苦让我自己来承担。

例文5:                                谈意气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握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还记得黑色羚羊鲁尔·玛道夫么?有谁能想象一个曾经身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的小女孩如今却站在辉煌的奥运颁奖台上享受着王者的荣光?然而她的确做到了,她用一次次的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艰辛地铺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这路上的障碍与荆棘,也许多到无法想象。可是,充满着意气的她,何曾有过丝毫的退怯?意气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坚韧的生命是如此伟大。

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生命中奏出壮烈,奏出辉煌。人人都无法忘记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当日寇的铁蹄在神州大地上肆虐时,到处都是悲伤,遍地都是苦难,然后就在一个叫蕴藻滨的不起眼的小村庄,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药,全身浇满煤油冲入了敌营。随着一声声巨响传来,战士们的碧血染红了养育他们的土地。那一场战役没有一人生还,然而他们走得如此轰烈,历史不会把他们遗忘,因此这场战役被世界称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我们不会将他们遗忘,因此当我们追忆他们时仍会热泪盈眶。这群充满意气的可敬的英雄,勇敢地唱响了生命的华章。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

意气,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

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