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石之门变动率:我生病了吗?为健康储值,从善用健康检查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13:21

我生病了吗?为健康储值,从善用健康检查开始

游走健康与疾病之间,如何愈活愈健康
许多人有种观念:不生病就表示身体健康。除非察觉到自己身体有异样或明显不适,才会进一步就医检查,来了解本身的健康状况。然而,许多疾病在早期发展阶段通常无声无息,一旦逐渐形成具体的疾病症兆,发现时却错过治疗的关键时期。

为掌握提早发现、及早治疗的黄金良机,某预防医学院长陈医师以多年对预防医学之研究与临床经验,解释什么是常听到的「亚健康」,做健康检查对于我们身心健康有何帮助,以及当检查结果发现异常,该如何面对与处理。

Q:做健康检查跟门诊看病有什么差异?是不是被称为「亚健康」的人才需要做健康检查?
A:我常将健康检查比喻为车子进厂保养,表面上车子能发动能前进,但整个保养程序结束后,修车师傅就会一一报告有哪些地方可能未来故障率高、车开到一半容易出问题。健康检查便是如此,即使我们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但透过检查可以把疾病早期、甚至尚未显现出征兆的潜在问题筛检出来。

一般大众经常耳闻「亚健康」(Sub-health),这个名词并不是正式的医学名词,而是某些医疗专业人员用来描述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却未表现出明显疾病的状态;或者明明具有很多慢性的不适症状,却无法在就医过程中依据病史及常用的检查方法发现健康问题的所在。

这跟健康检查所针对的首要族群很接近,都是在描述目前没有疾病特征,但透过健康检查中的各项医师会诊问诊、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将没有症状的重大危险因子(如高血压、高血脂与高血糖)、早期肿瘤或病变(子宫颈病变、乳房、大肠、胃部或甲状腺肿瘤)、个人贺尔蒙分泌失调、营养摄取不均衡等,这些可能造成未来严重疾病的潜在性问题在第一时间筛检出来。

Q:很多疾病无法从一开始就觉察到明显征兆,往往经过一段演变的过程而形成真正的疾病;而所谓「亚健康」的人是否将来生病的机率会比一般人高?
A:简单的说,因为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疾病风险也跟着提高。这些异常的状况可以从影像检查或抽血等具体检测中加以判读。

检查结果通常可以归纳出两种状况,一种是病患自己感受的不适症状,如疲倦、头晕、皮肤痒、疼痛等,称为症状(Symptom);另一种是患者本身毫无知觉,却可以用客观指标测量,如血压、肝炎指数、尿蛋白、内视镜或超音波侦测出肿瘤等,这类称为征候(Sign)。有些已经可以明确指出健康问题所在的,即处于「疾病」状态;若毫无不适症状或明明有许多不适症状却无法用医师会诊或常用的检查方法侦测出疾病的,称之为「亚健康」族群,或许问题来自于荷尔蒙问题、营养素问题,或者来自于心理或睡眠问题。

很多疾病的起始点其实是一个危险因子,我们称之为「替代终点」,比如高血压在未来容易引发中风、心脏病,B型肝炎带原者最后会导致肝癌、肝硬化;彷佛选举时登记为候选人之一,这些人将来真正生病的机率就会比一般人高。当这些替代终点出现时,并不会有任何不适的症状,但却需要积极改变生活习惯、就医及安排定期健康检查的计划。

Q:从健康检查报告中的红字发现自己健康可能有问题时,是否必须做些改变来回到标准值?
A:健康检查中的标准数值都是经由专科医师统计,并且分析未来罹患疾病的机率所归纳而来的平均值。当你发现自己的检验结果不在标准范围时,无须感到惊慌或焦虑;重要的是要先确认严重程度及准确性,所以寻求好的医师提供完整解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

我要特别强调,单从一个检测数值,往往无法推断出你身体实际的状况。以肝炎指数为例,假设数值偏高,其引起的原因可能是本身为乙、丙型肝炎带原者,也可能是过胖、饮酒过量、或用药不适当等而造成肝指数偏高;甚至有时即使我们发现肝指数过高,其影响健康的未必是肝功能,而可能是心血管功能。确认了原因才能提供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一般大众的刻板印象认为,我们必须仰赖药物或其他医疗方式来解决问题,其实,多数时候我们只需调整平日生活中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或是工作环境,身体状况就能获得很大的改善。

Q:检查报告中哪些显示不正常的红字是需要立刻处理、治疗,或是持续追踪?
A:健检结果最常需要立即处理的状况有二种,一是急性感染或发炎疾病,例如尿道炎或急性肝炎;一种是疑似肿瘤的情况,其中以后者最容易引起恐慌。

如果从影像检查或抹片切片检查中发现疑似恶性肿瘤或疑似恶性细胞,就需要马上转诊就医做进一步检查或病理切片,来确认未来治疗或追踪方式。要提醒的是,千万别置之不理,而错过及时治疗的黄金关键时期。

此外,如遇到偏离正常指数过高的个案,比如饭前血糖(AC)指数190mg/dl、总胆固醇285mg/dl或三酸甘油酯(TG)720mg/dl时 ,一般人不容易觉察到身体不适,但已经渐渐威胁到未来健康,此时也应该就医治疗。

通常上述的状况可以经由仪器设备加以诊断,但是有些民众的不适状况不是靠仪器检查就能察觉,像是一般人常发生的头痛头晕、皮肤病变或淋巴结肿大等,就要透过医师问诊、理学检查及判断,才能快速找出问题的所在。

Q:如何改善身体状况、远离疾病?
A:中医称为养生调息,而西医除了透过检查、找出病因之外,往往鼓励大家透过均衡的营养与适当的运动,再配合放松与休息以重新调整生活的方式。此外,只要对患者的心理具有正面提振的效用,即使是宗教上的祈祷拜佛、参加心灵疗愈课程,甚或是看到医生就感觉药到病除,都可以称为良药,这也是近年时下所谓的身心症,认为生理症状与心理反应是一体两面、相互影响,如果身心达到均衡,那么健康就水到渠成了。

Q:当身体开始出现不适的感觉,如头晕、胸闷、胃痛、腰酸背痛等症状,是否就表示生病了?
A:原则上,只要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就表示你的身心状态不健康,只是程度上的差别。人从出生、发育、成熟到逐渐老化的过程中,各项功能逐渐衰退,比如一般人认为女性到了五十岁陆续出现的停经症状,其实男性平均到了六十五岁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举凡骨质疏松、肥胖中广身材、情绪低落、性欲下降、头发掉落等这方面的症状。

然而,当你察觉身体有异,造成的因素可能来自不同层面,必须慢慢抽丝剥茧方能找到真正致病的原因。以疲倦为例,原因其实非常复杂,可能是感冒发烧、长期贫血、甲状腺低下或忧郁症,必须经过医师仔细询问病史,才能找出真正疲倦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源于生活型态的问题,比如工作常加班,为了提振精神,于是常藉助提神饮料以刺激肾上腺素,长期下来反而导致肾上腺素衰竭,无法继续提供充足的精神与体力,这就是所谓的「慢性疲乏」;当遇到这方面功能性的问题,虽然可以透过检查来找出问题所在,但最终还需要依靠本身的生活型态的调整才能恢复既有功能。

Q:如果透过各种仪器检测或理学检查都显示身体功能正常,但身体依然感觉不适,这时该如何处理呢?
A:这可能是一种疾病的初期征兆,甚至属于零期的发展阶段,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异状却怎么也查不出真正的原因。这种状况宛若小朋友发烧,可能源自于一种感冒或肠病毒,只要经过适当休息就可以恢复健康;但若是因为细菌性扁桃炎所引起的发烧,则必须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另一种状况则是,病情只是微细表征,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与观察,方能判断接下来该如何处治。举例来说,假若计算机断层发现肺部有一个约0.4公分的肿瘤,如果生长在较深处,无法以细针取出细胞加以判读其良性或恶性,也无法透过手术马上处理,此时我们通常会建议顾客一段时间如三个月后,再进一步追踪检查。因为恶性肿瘤的成长速度相当惊人,所以短期内必须密切追踪。

事实上,如果想在疾病初期找出潜在病痛的来源,更有赖于医病双方之彼此信任、坦承,并且付诸耐心与关怀,循序渐进,方能顺利地一起出真正原因。

Q:近几年过劳死一直是职场上广泛讨论的议题,有人感到疑虑,认为同样的工作型态,有人生病或猝死,却有些人好端端无恙,其差别何在?
A:事实上,「过劳死」是新闻媒体使用的名词,而从医学观点来说,一个人工作到突然因脑中风或心脏病猝死,一般大众直觉是因为他长期在压力很大的环境、累积过度疲劳致使身体运作异常。但个案可能本身有体重过重、抽烟习惯、使用特殊药物、或三高疾病等,这些没有明显表征的危险因子才是潜在的问题。若事先没被没有被检查出来,将会随着工作的压力或疲惫累积到一个临界点,就很容易发生猝死这类不幸的憾事。

建议每个人都应当好好审视自己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一旦察觉压力或疲惫超过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就该重新调整或改变,或是离开原来的环境。毕竟人的能量有限,不可能让自己的身体永远维持在双十年华或某种状态,我们该学习顺应生命的每个阶段,接受身体变化的自然周期,只要适时调整周围生活的环境,便能减低挫折感、疲惫感,使身心健康保持在均衡而自在的最佳状态。

Q:有些人对于自我身心状态有很强的敏锐力,但有些人反而缺乏警觉性,只要没有疾病特征就认为自己每天过得很健康,不需要特别耗费心思在健康这件事上;像后者这样的族群,您会如何建议?
A:首先,民众需要了解健康检查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健康上的问题,并且及早改善或治疗,以尽量使身体维持在最佳健康状态。然而,健康检查并非无病不查,建议规划健康检查的项目时,可以从三种层面来着手:一是常见的慢性或肿瘤疾病,二为立即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三是成本低效益高的疾病,例如大肠癌、乳癌、子宫颈癌或甲状腺机能异常等病症,如能早期发现,预后效果良好,都是值得筛检的肿瘤疾病。

除此之外,心血管可以透过血糖、血压和血脂肪检测出其健康状况,检查成本低,且一旦发现异常可立即改善或治疗,以减低未来罹患心脏疾病如心肌梗塞或中风的风险。

健康检查是预防医学中「次段预防」的阶段,旨在发觉尚未出现明显征兆的早期疾病,也是管理健康、降低未来疾病风险的一种保险形式,如能从定期健康检查中及时发现早期病症或潜在疾病风险因子,就好像买保险一样,为自己买一个早期发现或治疗重大疾病的机会。健康检查并不是解决疾病的万灵丹,一旦自我觉察到身体不适,最适当的途径还是立即赴医求诊;而对于年龄较长的族群,也不宜进行有风险的检查项目,如侵入性的内视镜检查等。

总之,我们盼望民众经由适当的方式,正确地检视并了解自我的健康状态,方能尽情享受生命带给我们每一天的惊喜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