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丸约手鞠吃饭哪一集:一个高考作文评卷老师的手记(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0:50:08

一个高考作文评卷老师的手记(2)

 

 

6月15日晴

芳子说,改选做题的研究生有个别人真是草菅人命,看都不看就给分,平均分大多在4——5分之间,与她的给分相差4分左右,有的人就是组长说了,好象也没有太大作用。我也发现我们作文组有个别老师在做些自己的私事,比如拍照优秀作文、接打手机发信息(昨天柯汉林教授可是强调不得带手机的,即使带,也不得在工作时间做这样的事情的)等。所以,组长就开始提醒大家要遵守评卷场的纪律,“除了评卷,不要干私事,至于具体什么私事我不说老师们也清楚的”。这样说后,那些老师的动作有所收敛。

评卷在提速,大部分老师总数累计都已过300份,我也不例外,完成了303份的任务,标准差和平均分分别为8、42.8分,这个数据还可以,与大组保持基本一致。我想只要不是最后一名能保持在中等速度就行了,今天平均大约两分钟评改一篇文章——有点慢了,根据计算,我们的速度应该是:一篇文章的评改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说实话,我有点惴惴不安——惟恐改得不公平不公正,损害了考生的利益。昨天古老师也说,自己总有一种负罪感,总担心自己分数打得过高或过低,而这,她认为都是不负责任不公平的行为。所以,我觉得自己的评改可能无法做到绝对公平,但至少应该做到经得起推敲的。

渐渐地我觉得看一篇考生作文,只要重点看四点即可,这四点按程度分别是立意、材料、语言、构思。估计改到后期,考生的书写将成为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重要因素。

从今天的评改看,发现写爱心传递的考生特别多,例子出现频率最高的无非是“感动中国”人物,如丛飞、黄舸、林秀贞、霍英东等等,还有一部分写文化传递或爱国主义传递的,例子以司马迁、苏武、文天祥、谭嗣同、鲁迅等居多。也许今天看了新鲜,明天再看,这些例子就不新鲜了——估计很多人还将写这些人物(我曾经提醒学生,最好不用“感动中国”人物,因为必定有很多人在用这些材料,不知学生有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这是学生阅读肤浅造成的恶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是语文教育的悲哀,也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不幸。

许多学生写的东西也不是清晰的,如传递什么,怎么传,有什么意义或作用都不是很清晰的表达出来,如有的考生说要传递精神,什么精神,为什么要传递,怎样传递这种精神,都没有明确,只是一个劲地说,要传递精神。

语言上表达多有毛病,文句不通顺、错字漏字现象很普遍,这说明考生不注意检查,书写就更不用说了,大多数很差。这些都说明考生的基本功很差,有待于语文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去抓好这些基本功训练才行。

 

6月16日晴

第一次加夜班,两个小时呀!有的老师就觉得太累了,有点苦行僧的味道。我也觉得这么热的天气加班,真不是人过的,小林就说,早就说过,评卷很辛苦的,要是看在钱的份上,肯定不想来的。我想想,也是,来改卷,主要目的一是熟悉考生答题的基本情况,二是看看有什么新东东可以和大家交流的。

查看评卷记录,累计总数完成620份,平均大约每分钟一篇文章,标准差和平均分分别为7.5、40.5,不错,不过,据说,小林的那个组最多的达到1500份了——天啊,简直不是人了!这些人为了评上“优秀评卷员”只顾速度,不太顾及质量了,我认为不太应该,据说,那个别人也因此受到“提醒”了。我觉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在于制度不合理,因为制度偏重于看数量,而没有注意真的考虑质量,如果加上再看这个人的标准差把握的准确度和三评数量的多少两项指标,每一项各占一定比重,评比应该会趋向公平合理。

所以,下午组长就说了,大家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速度,大约得加三个晚上的班,也不排除多加几个夜班的可能。这第一次加夜班就累得大家够戗,我真担心有的先生会支撑不住倒下去,这应该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吧。今天的评卷看,大多数考生的作文出现的问题是:观点不够明确,一篇文章什么都谈,几乎把提供的材料说了个遍,内容上空洞,言之无物;行文思路不清晰,文体不分的不少。此外昨天发现的问题更普遍地存在——估计后面的考生仍将普遍存在,这是当前中学生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