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协和医院 收费:中国人“仇富”背后的秘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57:59

中国人“仇富”背后的秘密

2011-10-26 11:24

    中国又有一项指标要超越日本了。今年,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发布消息说,中国即将超越日本,成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这一次,这样的冠军,没有得到任何的欢呼。“奢侈品第一大国”的头衔,曾分别属于欧洲、美国和日本,而中国,将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发展中国家。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奢侈品的消费是一种高档消费的行为,奢侈品这个词本身并无贬义。奢侈品商家热爱的买家应该拥有财富、社会地位、良好的生活方式三重条件。但是在中国,三个条件都符合的人并不多。

    

        在中国,关于奢侈品的故事都别有深意。    郭美美: 一个价值16.8万的包包因为属于“红十字商会总经理”,掀起了对官办慈善机构的强烈质疑。整个中国的官方慈善机构的吸金量掉了5个多亿。    周久耕:在公开场所戴着一块价值10万的手表后,被网友疯狂人肉,最后被查出贪污事实,送入监狱。    石集乡:江苏最贫困的县之一泗洪县辖下的石集乡,因为宝马、奔驰、英菲尼迪、悍马、法拉利、兰博基尼等等豪华车在这个贫困乡里随处可见,最后“地下钱庄”被曝光。    以上的这些故事,中国每年都有很多。故事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由于奢侈品引发的“悲剧”。一定程度上,奢侈品成了刺激民意的炫富、炫权符号,我们的社会,已然出现了一条很深的鸿沟。鸿沟的这边代表着有权有钱的人,而另一边就是普通的人民群众。这种现象,被一些人说成是仇富。
    近十年,中国奢侈品不断卷入各种各样的公共事件之中。和“郭美美事件”一样,这些故事总以奢侈品开始,却每每以一场巨大的社会震动或无休止的舆论争议收场。    当下中国的奢侈品井喷现象,在十年前,日本也曾经历。近几年,韩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在经历奢侈品的高速发展期。但是,目前奢侈品爆发出的问题,不是消费群体高速的扩张,而是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消费群体所表现与他们身份不相符合的行为。
    在国外奢侈品品牌的印象里,他们的买家的社会地位、财富和生活方式是“三位一体”的,而到了中国,三位一体的人非常少,大多是割裂的。  拥有社会地位,没有财富,是官员;拥有财富,没有社会地位,是大家嘴里的暴发户;还有就是第三类市场,社会地位和财富都不具备,可是追求这种生活方式,是白领阶层。  有人会认为,拥有了奢侈品,自己就是三位一体的,奢侈品可以弥补三者中的任何一面,甚至被虚妄地认为是全部。这很大地拉升放大了中国的奢侈品市场。
    有人在微博上说,开名车的漂亮小女孩,不是老板的女儿,就是老板的小三。桑巴特指出,奢侈生活是非法爱情的结果。凡是在财富开始增长而且国民的性要求能自由表达的地方,我们都能发现奢侈现象很突出;女人对物质的无止境欲望,男人对女人的无止境欲望,财富和自由满足了这样的欲望的实现,由此变成了奢侈。  这也是奢侈品在中国大量消费的一个背景。
  有人评论说奢侈品在中国的历史使命是:“在市井买卖中充当货币等价物;在权贵交易时充当润滑剂。”  按照中国官员的正常收入,大部分人应该没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用奢侈品,对于官员来说,简直就是自招弹劾。  奢侈品显然在中国的一些贪官中流行,一些官员因为奢侈品而下马,还有一些官员在查处后被发现拥有大量奢侈品。奢侈品消费冠军的头衔先后被欧洲、美国和日本摘得。从历史上看,理性的奢侈品消费,往往离不开社会平等和共同富裕。    一定程度上,奢侈品来到中国后被异化了,在一些“中国特色”的掩映下,绽放出一丝妖冶的光芒。    在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的公共事件中,奢侈品大多在现场,成为引爆公众情绪的一个触媒。因此,与奢侈品消费相伴随的,总是摆不脱贪渎、暴富、小三、二奶、穷奢极欲等负面评价。  这一点上,奢侈品真是比窦娥还冤。这与现代商业文明包装的奢侈品阶级与品位神话大相径庭。在新的社会关系形成过程中,奢侈品消费这朵商业奇葩也结出了恶的果实。细究,这与中国社会的奢侈品畸形消费紧密关联。  从公开的各式贪渎案件里,我们可以得到充分佐证。  奢侈品不断出现在各类惨烈的公共事件中,也不断出现在各式查处贪官污吏的公开报道中,一再刺激了公众的感官和情绪,奢侈品不幸成为代罪羔羊,成为公众愤怒情绪宣泄的出口。  奢侈品成为众矢之的,套用弗洛伊德的发现,这是一种“移情”,即人们把对某种事务和事件的情感,转移到了另一种事务身上。  公众痛恨的并不是奢侈品本身,也不是正常的奢侈品消费行为,而是对奢侈品的畸形消费行为所代言的故事的愤怒。
    中国人仇富,其实是一种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奢侈品被贴上财富不透明的标签。公众的敏感神经最终指向的还是对公权力的不信任。
    当经济发展民生却日益艰难的时候,任何对于奢侈品的炫耀式消费和畸形爱好,都直接刺激了公众的情绪,让公众的被劫掠感更加强烈。而每一次具体的悲剧性事件中,奢侈品与当事人的傲慢,都成了扇动公众愤怒情绪的蝴蝶翅膀,而且越来越严重。  全球化时代,普世价值正在被普遍接受。工业领域里,任何一种全球著名品牌的生产过程,是否破坏环境,是否血汗工厂,都受到了非政府组织比较严格的监督。但在奢侈品消费领域,与利益输送相关的消费,并没有受到类似的监督,但其破坏性却不言而喻。  依托政商勾结的畸形奢侈品消费,不仅挑战着中国社会的司法,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活力,和公众的道德,同时也在摧毁着奢侈品本身的商业神话。奢侈品形象在中国公众中和媒体上形象的跌落,就是个指标。
  对于中国社会而言,只有在社会制度建设上取得进展,真正割断了政商之间的利益输送,并让公众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消弭了公众痛恨的情绪,奢侈品在中国的形象,也才能复归其商业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