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心在哪:班级文化建设的六种误区及矫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44:23

班级文化建设的六种误区及矫正

[日期:2009-04-20] 来源:  作者:周勇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班级文化建设这种柔性的班级管理手段在教育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对班级文化的某些内在规律认识不足,许多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往往步入歧途。为了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对目前主要的六种错误倾向进行了分析。
    1、概念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是指班主任按照班级文化建设理论的要求,提出本班班级文化要素的各种概念,比如,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口号,进行相关的班级物质文化要素的建设。这种概念提出有时甚至是比较系统的,比如,有的班主任会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导入CIS。但是,这种形式的班级文化建设只有概念的提出,没有与之相关的班级优势和特色作为基础,因而是一种“空中楼阁”式的班级文化,没有多少实际的内涵。出现这种错误倾向的原因是班主任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中符号行为与实质行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简单地把班级文化等同于各种班级文化要素的符号化,而不注重创造与之相匹配的实质行为,因而缺乏相应的班级优势和班级特色作为基础。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依据目标班级文化的内在要求,寻找机会,引导学生创造并积淀相关的班级优势和特色。
    2、活动化倾向。这种错误倾向主要表现为将班级文化理解为开展大量的活动,因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班级行为文化及与之相关的班级物质文化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这似乎是中国教育机构组织文化建设的通病,中国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类似的现象也很常见。这种形式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形成一定的特色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产生一定的班级文化氛围,但是,由于忽视了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文化要素中的核心地位,没有适时地将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的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归结到班级精神文化中去。因此,尽管这种班级文化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但因为其与班级精神文化没有建立联系,所以这种班级文化往往表现为“没有灵魂的班级文化”。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深入人心的方式对班级文化进行提炼表达,并适时通过传统沟通对其进行强化。
    3、零散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为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缺乏对班级文化的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从纵横向的角度来讲,班主任可能对班级文化三个层面的要素都进行了投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以班级精神文化为核心对所有的班级文化要素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纵向的角度讲,班主任也许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依据班级精神的要求不断取得相关的班级优势和特色,并适时地将其积淀到班级精神文化中去。出现零散化倾向原因主要是班主任对班级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的整体性认识不清,因而在取得班级优势的情况下,忽视了对班级文化要素的整合,无法形成班级文化的合力。解决办法是,集中力量,依据班级精神的要求创造优势,并进行相应的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
    4、短期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为“三周的热度”,班主任受到某种影响,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于是乎,概念导入也好,开展活动创造优势也好,兴致勃勃地开办了几周之后,往往因为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而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努力。出现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班主任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长期性的了解,其根源在目前教育界对班级文化的研究还停在发展阶段,相关的理论论述侧重“班级文化是什么和有什么”的横向考察,对班级文化纵向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内在联系关注甚少,或者是语焉不详。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案例也绝大多数是横向地按照班级文化要素来组织材料的,很少有按班级文化由启动到成熟的纵向发展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案例。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对班级文化纵向发展的研究,揭示了班级文化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应从哪里开始”和“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如何推进”这两个问题上做到心有成竹。
    5、理论化倾向。这种倾向又可以称之为“移植过多”,主要表现为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对企业管理中与班级文化建设相关理论和经验的移植,而忽视了这种理论移植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因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表现出“从概念到概念”的特点,借鉴有余,创新不足。比如,有班主任将某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或管理经验运用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或者是导入CIS、学习型组织之类的理论,建设所谓的独特的班级文化,殊不知,其独特在于理论而非现实。这种做法在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的研究上有一定的价值,因而颇受某些杂志的欢迎,但从班级管理的效果而言,一般不怎么样。但如果班主任能够深入了解班情,从解决实际问题着手合理吸收外部理论有价值的成分,那这种理论移植不失为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剂良方。
    6、庸俗化倾向。这种倾向的表现是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将传统的班级管理手段冠之以班级文化建设之名。采用这种做法的班主任,在运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手段时,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班级管理效果,但是在没有把握班级文化实质的情况下,直接将其冠之以班级文化概念的做法难免给人以“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本质认识不清,因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手段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混淆,简单地把传统班级管理手段作用下产生的“班级的文化”等同与“班级文化”的系统工程。这种将传统的班级管理措施冠以班级文化之名的做法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从本质上它不是班级文化。这样做,不仅会误导人们对班级文化的认识,也不利于发挥班级文化在实现班级目标问题上心理性,系统性,长期性的优点,因此也有纠正的必要。加强对班级文化理论尤其是其理论源起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传统的班级管理手段与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管理之间的关系。原载《青年教育》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