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通讯接口rj45:繁(pò)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6:46:29
(2011-10-15 10:48:42)
标签: 河南
开封
繁塔
旅游
分类: 杂文游记
繁(pò)塔

你认识这个字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又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不光我不认识,为了找到这座“著名”的建筑,直问路人。路人反问:你说什么?哪有(pò)塔?一番解释后,又回答:你说的是繁塔呀,早说嘛,什么(pò)塔!
在开封,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古迹,用好听的话来说就是原生态。您瞧,这遍地的杂草,随处可见的垃圾,哪里有点名胜的风采嘛!踩着满地的瓦砾堆,走近了这座著名的宋代建筑。

繁塔位于北宋东京外城以内的东南隅,今开封城外东南三里左右,是一座佛塔。它的正式名称是光慈塔,因建在繁台上的天清寺内,故又称天清寺塔,民间俗称繁塔。

见过如此卖门票,收门票的地方吗?墙上的粉笔字绝对经典!!

放眼望去,瓦砾满地,杂草丛生。开封的古迹,着实令人惊叹!

繁塔所在的天清寺始建于五代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元末,为兵燹所毁。明代又在天清寺的废墟上建起三座寺院:中仍称天清寺,南称国相寺,北称白云寺。明末,黄河水淹开封,三寺均毁于洪水。清初,桂山和尚借助河南巡抚张自德之力,又在繁台上重建一所寺院,把明代的三个寺院包括进去,统称国相寺。1927年,冯玉祥执豫政,下令废止佛教,毁弃寺院,国相寺被拆除。从此,繁台上只剩下了一座繁塔。

繁塔有两奇。一是名字奇特。繁,不念fán,而念bò或pò。因古代无轻唇音,现代汉语里凡声母为f的字,唐宋时均读作b或p。作为专有名词,繁塔并没有随着语音演变的一般规律而发生变化,仍然忠实地保存了宋代的古音,称繁(pò)塔。二是形状奇特。整座塔明显地分成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原是一座六角形大砖塔的一部分,这座砖塔似乎被人从第三层拦腰斩断,只剩下一个三层的平台。上半部则是在这座平台上又建起的六角七层小砖塔。小砖塔底座的直径大约是平台的三分之一。这样,远远望去繁塔的形状极象古代的“编钟”。整个塔高36.68米。据塔铭及题记所载,原塔初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是一座六角形空心造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每层重檐,均由五铺作斗拱承托。下檐顶部由卧砖叠涩收进,无覆瓦。上檐顶部为平台,可行一人,无栏杆。高共九级,高二百四十尺,约合今73米,比铁塔还要高出二十多米,是北宋东京最高的一座塔。

至今开封民间还流传着一首民谣:“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到繁塔腰。”为什么现在我们见到的繁塔又没有铁塔高呢?原来这是因为明初“铲王气”,繁塔遭到了人为的破坏。
明初,太祖朱元璋立26个儿子中的嫡长子为太子。谁知,太祖未殁,而太子先逝。朱元璋只好按古制将皇位传给长孙朱允炆,即后来的惠帝(建文帝)。这引起了儿子们的不满。其中的开封周王朱橚和北京燕王朱棣不但排行靠前,而且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都能带兵打仗,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是明朝皇位的直接威胁者。虽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在皇位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朱棣最初的手段十分隐蔽,不象周王那么露骨和咄咄逼人,所以周王便成了朝廷打击的主要对象。
明洪武31年(1398)闰五月,朱允炆即位,建文元年(1399),即命曹国公李景隆率兵围住周王府,将周王世子、后宫眷属全部解往京师南京,废为庶人,发配云南,拆毁了周王府的银安殿,同时又拆繁塔以“铲王气”。于是繁塔被拦腰截断,只余最下面的三层。以为这样一来,就彻底消灭了隐患,却没有想到真正的隐患是燕王朱棣,枉费了心机,白拆了繁塔。只要封建王朝“家天下”的性质不变,即使是独裁者预立王储,载入史册,也无济于事。拆掉繁塔,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徒为后人留下笑柄而已。
明成祖朱棣上台后,召回了在藩的亲王,以叙亲情之谊。随后又恢复了建文帝在削藩中被废诸王的爵位,赐以钞币金银,取得了诸王对朱棣政权的支持。待政权巩固之后,朱棣才开始对分藩制度进行了改革。

繁塔被拆去半截后,成了一座断塔。尽管丑陋,但因是皇上下令拆毁的,整个明代谁也不敢修补。直到清初,明朝的禁忌不再起作用才在上面补修了一座六角七级小砖塔。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样子。形状虽然古怪,却也新鲜别致。

要想照到繁塔的全景,必须趟过齐膝深的杂草丛,来到小院的东北角。加上身后这座有些异域风情的塔,甚有风吹草地现牛羊之感。

塔的结构复杂而奇特,每层都不相同。塔的规模宏大,底面积五百平方米。塔壁极厚,虽是空心,但每层塔室都各不相通。正门不能登塔。从北面进塔后,入室见洞顶一孔直达二层,叠砌成,从那里送进一缕亮光,如同天窗。孔中所见景物,可望而不可及。上塔须从左右两侧夹道攀登,可直达三层。如欲进入二层或塔颠,须沿塔外壁盘旋。里攀外旋,如入迷宫。初次登塔,如无导游,难以捉摸,使人觉得变幻莫测。


繁塔的造像艺术极为精美,塔身内外遍嵌造像砖,一砖一像,包括菩萨、罗汉、乐伎等共108种,近7000尊,姿态各异,形象生动。远观繁塔,通身造像组成美丽的纹饰,大小如一,排列有致,与塔身构成统一的整体。


佛像砖每块一尺见方,中心为一圆形佛龛,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形象端庄,雕工精细。菩萨有文殊、普贤、观音、准提等。以观音菩萨变化最多,有四臂、六臂以至十二臂。菩萨多已女性化,体态丰盈,隽秀多姿,曲眉丰颐,脸颊圆润,与唐代仕女神韵相似。宋代十六罗汉造像,虽数量不多,而姿态神韵各呈异采,别具风神。降龙罗汉面目清秀,宛如雅士;伏虎罗汉则袒胸露腹,俨若天神。有的以“如意”支撑下巴,闭目沉思,恍似禅定;有的脚蹬草履,手拄拐杖,抬头凝视,如思圆融。总之,罗汉造像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相貌迥异,既有中土和尚,又有外来胡僧。造像最为复杂的是乐伎,共20名,皆着菩萨装,头饰化佛,身披璎珞,衣纹流畅,雕造细腻。她们各执不同的乐器,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十二层塔心室的前壁上。排箫乐伎结跏端坐,双手握箫,口对箫管,似乎乐音正在缓缓而出。吹笙乐伎两手执笙,以指按孔。一对击钹乐伎,一开一合,轮流拍击,配合默契。琵琶乐伎怀抱琵琶,左手抚弦,右手执拨,双目微闭,似沉浸在优美的乐曲之中。腰鼓乐伎左手以掌抚鼓,右手以杖击鼓,意态从容,悠然自得……二十位乐伎神态各异,演奏着十三种二十件乐器,形神皆备,风姿绰约。



繁塔内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石刻,共178块。在第一、二层南塔洞的东西两壁上,大家可以看到分别镶嵌着四部石刻佛经,各由六块青石拼成,长四米多,宽近一米,周边饰以莲花浮雕。内容为:《金刚波若波罗密多经》、《十善业道经要略》、《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事义经》上下卷。皆刻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赵安仁书丹。赵安仁为北宋著名书法家,善楷书隶,曾在国子监书写《五经正义》,深受宋太宗赏识。他的书法方正淳厚,端严整齐,最适于书经。

当年的繁塔是从民间募集资金修建的,蹬道上方的每块额石,都镌刻着布施者的姓氏、籍贯和心愿。许多佛砖上还墨写着捐助人的姓氏与佛名,至今还依稀可辨。二层北塔室内有十余方修繁塔题记,保存完好。其中有北宋海军节度使持进检校太师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舍银五百两的题记,有善男信女们发愿布施砖、灰、车、牛、米、面、酱、菜、醋等的题记。助修时间最晚的是淳化元年(990),参与施工的有太康县、西化、华县等地的“修塔会人”。助修人士上自文武官员,下至贩夫走卒,各色人等,应有尽有。繁塔修建时间之长,捐助人员之广,布施物品之庞杂,古今罕见。这些记载为研究建塔历史和宋代佛教的传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重要的历史依据。






分享     
0

阅读(20)┊ 评论 (0)┊收藏(0) ┊禁止转载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开封开宝寺塔(铁塔)
后一篇:古老静谧的禹王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