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针的是什么接口:京剧服饰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6:57:53

京剧服饰概况

   

    京剧服装(指古装戏)是以古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经过许多艺术家的提炼、概括、美化、装饰形成的一整套类型化或者说是程式化的专用服装,行话称其为“行头“。京剧服装有通用性,可不受年代、季节、剧目的约束,比如:一件蟒龙袍,不论是春秋战国或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在春夏秋冬的任何季节都可以穿这一件,而且同一件服装,在这个戏里能穿,在另一出戏里同样能穿。京剧服装还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也就是说,它的直观性很强,如剧中人身披一件斗篷,就表明天气寒冷或夜已更深或欲行路;穿一件缀有各种颜色绸子块的富贵衣,则说明,这人目前一定是个经济拮据.生活潦倒者,但将来还是要飞黄腾达的。另外,京剧服装因需适合演出面夸张、变形,例如,武将头上的翎子,传说说古代的禁卫军用一种不太长的(曷鸟)尾插在头盔上,以象征其勇猛果敢。而运用到舞台上以后,便把它大大地加长了,这种夸张不仅增加了武将的威风、美感,而且还给演员提供了表演工具,拓展了演员的表演区域。
    服饰,包括服装、盔帽、靴鞋及一些随身饰物,是舞台人物造型的又一个主要部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的等级制度森严,戏剧服饰不是按历史时代的实际面貌,而是用从历代生活实际中归纳出来的特殊形制的“绘画之服”,及其以适合表演为原则的装扮方法,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和性格特征。这就是京剧服饰的“衣箱制”和穿戴规则。此后京剧服饰虽在不断地改良与革新、创造与发展,但这种风格特征却一直保持着。
    传统的“衣箱”制和穿戴规则
    京剧传统戏衣按不同形制分属于“大衣箱”和“二衣箱”。“三衣箱”则主要是内衣、彩裤和靴鞋。
    “大衣箱”主要有:富贵衣、加官蟒、男女蟒、开氅、官衣、宫装、男女帔、花素褶子、腰裙、袄裤、太监衣、罪衣、孝衣等约五十余种。又有“副大衣箱”,包括箭衣、斗篷、采莲衣等十余种。“二衣箱”主要有:男女靠、豹衣(又名英雄衣)、快衣、龙套、大铠、上下手衣、茶坊衣、皂隶衣、乒卒坎、猴衣(又名智多衣)等四十余种。
    戏衣的色彩主要有黄红、绿白、黑的上五色(或下五色)及紫、兰、粉红、湖色、香色的下五色(或称副色)。实际上副色的运用已远不上五种。这些颜色都十分鲜艳明快,使用时根据人物的身分、地位和年龄而选用,因此对表现人和折性格特征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传统戏衣的质料以绸、缎、绉为主,并绣有镶金错银的精美图案,如龙、凤、兽、鱼、虫、花卉、云祥纹样。图案不仅有装饰和美化作用,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要因素。有一部分图案还有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的服饰形制的作用。
    京剧舞台人物的冠戴分为盗、冠、巾、帽等,统归于“盔头箱”(或称“帽儿箱”),具体名目如帅盔、倒缨盔、夫子盔、申军盔等,风冠、九龙冠、紫金冠、道冠等,文生巾、武生巾、员外巾、鸭尾巾等、堂帽、太监帽、相貂,乌纱帽等,此外还有草帽圈,各种额子、翎子、孤尾等约数十种。另外,各种髯口、甩发、蓬头、发绺以及一些面具等也归“盔箱”管理。盔头的制作工艺较复杂,为演员“勒头”和系冠戴,对演出的效果也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历来是很受重视的一项专业工作京剧服饰的改革。
    京剧的服饰在保持其基本风格的前提下,其形制、图案、色彩又一直在不断地变革与发展着。传统戏衣的变革与“私房行头”的设立有关。一些主要演员为使自己的“扮相”更新、更美和更为符合自身表演的需要,首先在自己的“私房行头”上做出各种花样翻新的创造。如谭鑫培就根据自己的体态和脸型,改黄忠由戴帅盔为戴扎巾,王瑶卿为樊梨花设计了女夫子盔,对将萧桂英的扮相改为戴小草帽圈和穿蓝布茶衣。杨小楼也将《夜奔》中的林冲的服饰改为戴倒缨盔和穿青绒面料的箭衣。这种种改革,只要是为了更好地塑人物,而不单是追求舞台上的华美效果,就应该是可取的。
    辛亥革命以后出现了所谓“改良戏衣”,如“改良裤”、“改良靠”、“改良宫衣”等。“改良戏衣”总的倾向是新颖、轻便、色彩淡雅、图案简洁,同时也使人物扮相增添了几分历史时代感,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改良戏衣”与“古装戏衣”的出现几乎是同时的,梅兰芳及京、沪的著名演员都有所创新。旦角的古装戏衣在用料、用色和花纹装饰上,都比传统戏衣更是轻盈、淡雅、潇洒之美。但梅兰芳认为,不能全拿色代替传统的扮相,“两者可以并存”,以利于舞台艺术的多样化。今天的古装戏衣的创新更为发展,并有较明显的历史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时装戏的时装和现代戏的生活装扮都是写实的。但为适应京剧表演以虚拟的手法表现生活的艺术风格,要求服装的用料、款式、尺寸都应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工、提炼和美化。
    如果细分起来,京剧服装大致可分为六大类:第一类是长袍类,第二类是短衣类,第三类是铠甲类,第四类是盔帽类,第五类是靴鞋类,第六类是附属于服装范畴的、辅助性、服饰性的东西。




http://www.czis.com.cn/cnschool/A4GAO/zhishizhichuang/13.htm